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礼物是用小纸袋装起来的,美其名曰环保。
而在小纸袋内,却是一只普通包装,但满是英文字母的小盒子,以及一张兑换券。
兑换券写得很清楚,是凭券兑换6瓶可口可乐。
至于普通包装的小盒子里是什么,记者们就只好运起职业能力,四处打探了。
也就是不长时间,消息就传得满天飞。
“这是辅酶Q10,老外的补药。”一名中年记者神秘兮兮的道:“就是刚才的中美实验室里的杨锐发明的。”
“不是发明的,是人家做的,有区别的吧。”另一名中年记者对前者的专业能力嗤之以鼻。
被嘲笑的也无所谓,淡定的问:“知道一瓶多钱吗?”
“你知道?”多名记者围拢了起来,大家对于中美合作实验室究竟有几十万美元并不太关心,新闻嘛,什么时候不是几十几百万的,说的好像谁见过那么多钱似的,然而,收到的礼物值多少钱,这却是实实在在的。
中年第二人轻轻的一笑的,道:“听说这一瓶,国外要卖几十上百美元,美元!”
“上百美元?不可能。”群众纷纷表示不相信,同时将袋子捏的跟紧了。
“不幸问可口可乐的人去,就是穿着红衣服的那些,其他单位的人不肯说的,要问对人才行。”
几名记者果然去问了,其他没去问的则表情异样。
“几十上百美元的东西,拿了好吗?”有人悄然问了出来。
传来消息的记者呵呵笑上两声,却道:“反正大家都拿了。”
说完,这位就飘然而去,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只有一群男人痴痴的望着他的背影,心想:你为何如此的洒脱,我的心为何如此的沉重,我想随你而去,却不能斩断世俗的羁绊……哦,愿天给我一双慧眼,透过迷雾般的遮挡,看到你的心……哦,看到你的心……哦,让我随你而去……
陪着演了一出大戏的唐集中回到后台,脸上却少了新闻发布会时的笃定,担心的道:“咱们这样子送礼,不会有事吧,行不行?”
“可口可乐是赞助商,所以赠送可乐券。辅酶Q10是我的产品,送给记者们试试效果,是很正常的,再说了,这些都是以怀特教授的名义做的,没人管美国教授的事,您说是不是?”杨锐笑着解释。
唐集中看他一眼:“所有人都被你调动起来了,有必要吗?”
“怎么没必要。”杨锐表情夸张的道:“15万美元不打给我,揣着明白装糊涂,我要是软绵绵的和他玩太极,我不得被连皮带骨的吞了。”
“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唐集中尴尬的咳嗽两声。
“怕就怕他们把钱给我换成人民币。”杨锐哼哼两声,道:“15万美元换成人民币是30万人民币吧,我到时候哪里说理去。”
“换了人民币,他们也没好处。”
“所以才没有立即换,再说了,我估摸着,这位张主任,或者还有谁,也是在摸我的门路呢,他们是没见过这么多钱,放过去了,觉得可惜,想咬一口,暂时还没找到下嘴的地方,您说是吧。”
怎么说都是同事,唐集中无奈地道:“你想的太深,也许就是盘账没有盘过来,你也不去问一问,就这样子愣做,哎……也不知道我做的对不对。”
杨锐呵呵一笑,道:“他要是没心思,我把膝盖敲下来,渎职没有这样渎的,再说了,不管他是不是渎职,都怨不得我。”
“你要换一个角度想,也是你给的诱惑太大。”
“咱们学校,每年的经费可都是翻着滚儿涨的,用不了两年,到处都是这样的诱惑,那时候怎么办?”
“给个教训就行了。”唐集中息事宁人的劝说。
杨锐笑笑没接话,一会儿道:“我签的不是一年。”
“什么?”
“联合实验室的经费,可口可乐答应给三年,每年都这么多。”
“每年15万美元的经费?”
“还有5万美元的办公经费,再加十个去美国的参观名额。”
“嘶。”唐集中倒吸一口凉气:“这个……这个还真的是……”
“经费怎么用,之后再说,参观名额,我分了一个给北京林学院的梁教授,您别给他说我具体要了什么条件啊。”
“那当然。”唐集中正色道:“这个东西,谁都不能说。”
“我是这么想的,今天来帮忙的,您算一个,王永教授算一个,苏教授算一个,想去美国玩的都分一个参观名额……您再帮我合计一下,还有谁应该分一个。”
“现在就分出去?”
“夜长梦多,我拿着也没用,经费更重要,我以后有的是机会出去玩。”
唐集中诧异的道:“你自己不去?”
“下次有机会,再说了,我还有办公经费。”
唐集中知道杨锐的意思,叹口气道:“你条件这么好,随便拿一个名额出来,就能把钱要回来了……”
“每次都分一个名额给他养着?舒服死他。”杨锐也是有点小脾气的,摇摇头,道:“咱们都做到这一步了,就甭扣扣索索的了,您要是没的介绍,我就送别人了。”
唐集中沉吟片刻,道:“我倒是有个老朋友在新华社……”
……
第524章 莫须有
最近两天,张建勋主任觉得气氛有些不对了。
前几日,他的身边还来来往往有不少人,热情地与之讨论新入账的15万美元的事情。
跨过周末以后,这么做的人却渐渐少了。
当然,少了也是正常,这个事情本就不是给多人去做的,最终能沾上嘴的,估计也就两三人——至于怎么沾上嘴,张建勋还在考虑。
这样的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的,会计出身的张建勋见过老一辈人纵横联合的招数,他希望能选择风险最小的手段。
而且,究竟选择哪种方案,也要看合作者的能力。
但是,张建勋始终都没有等到那个能与自己讨论手段的人。
杨锐没有找过来,让张建勋既放心又好笑,连自己的钱都不积极,难道还指望别人就这么给你入账了?
虽然入账的正常程序如此,但张建勋接受的教育,可是雁过拔毛的。
他在之前的单位这样做,也不觉得北大有什么例外。
看看来打问消息的,有领导也有教授,学历高的,学历低的,一样一样的。
只是知难而退的人也太多了,张建勋对此很是鄙视。
没有点胆量,凭什么拿人家的钱?
“小吴,有人找我吗?”张建勋进门放下包,拿起办公桌上的茶杯就喝,每天早上,他的杯子里都要提前五分钟泡好茶,他喜欢重口酽茶,又喜欢温度刚刚好的。
办公室里的几个人,琢磨了好几天,才摸透他这个习惯。
茶水的味道刚刚好,张建勋一口喝干,笑道:“贼老天,大早上的都不清爽。”
办公室里仍然没人说话。
张主任皱眉看了看四周,道:“怎么了,都修闭口禅了?”
“主任,您看报纸。”小吴小心翼翼的拿了一叠报纸,放在张建勋面前。
“啥事?和我打什么哑谜?”
“您看报纸就知道了。”小吴低着头回位置上去了。
张建勋重重的放下茶杯,发出“砰”的一声。
办公室诸人齐齐缩起了脖子。
张建勋这才低头看起了报纸。
多份报纸都有一个或多个相似的主题:中美合作实验室!
张建勋鼻子里低哼一声,道:都是噱头,什么中美合作实验室,学校里两个院系合作起来都那么麻烦,还两个国家的实验室合作?谁协调?又是谁听谁的?
张建勋没有看标题以下的正文,而是继续往下看其他报纸。同时心里又有些烦闷:有事说事,打的是他娘的什么哑谜。
正这么想着,一条文章的标题蹦了出来:
《美国驻华大使敦促北京大学专款专用》!
美国驻华大使!
北京大学!
专款专用!
三个词连在一起,张建勋不及细看,脑袋里先是“嗡”的一声,响了起来。
“不会的,美国大使和我八竿子扯不上的关系。”张建勋一边劝慰自己,一边赶紧看文章的内容。
这是一篇非常简短的文章,说是短讯也不为过。
但是,文章是放在头版下方的,算是头版末条,就现在一份报纸两大页共四版的数量,头版哪怕是豆腐块大的文章,也一定会被人看到的。
最重要的是文章内容,美国驻华大使几个字,烫得张建勋眼睛直疼。
小吴轻声道:“主任,您别着急,先喝口热水。”
张建勋将剩下的浓茶一饮而尽,指着报纸道:“这个消息,美国驻华大使怎么知道的?”
小吴摇头,他有猜测,不敢说。
办公室其他人也腹诽不已:钱是美国人打过来的,中国这边没反应,人家美国人有反应了,你傻了吧。
虽然驻华大使是夸张了一点,不过,“敦促”这样的用词,还称不上夸张。
“怪不得……”张建勋扶着桌子,缓缓的站稳了。
“怪不得?”小吴已经习惯了捧哏的位置。
“怪不得,这几天找我的人少了,人家是早就收到消息了啊。”张建勋的嗓子里发出干涩的咕咕声。
小吴低着头不敢答话了。
“当领导就是不一样,有点儿腥味就上,有点儿危险就撤。”
办公室里,只有张主任的声音。
“羊城晚报!”张建勋的手指头在报纸的刊头上叩了两下,骂了出声:“这些南方人,颠不来轻重的东西,屁事都往报纸上放。”
张建勋放在报纸上的指头没有立即收回来,反而捻了捻下面的报纸,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问:“这些报纸也是说这个事的?”
“小吴,你说。”张建勋却是不肯自己打开来看。
小吴憋了半天,憋出一句书面语:“并不尽然。”
张建勋冷笑两声,说:“几个南方的报纸,说了又怎么样。”
一把将《羊城晚报》丢在地下,底下的赫然是一本杂志:《人民教育》。
“半月刊都来得及?消息传得真快。”张建勋哈哈一笑,拿起杂志,直接在封面上找到了有关的文章标题:《来自美国可口可乐的合作》
张建勋的手抖了几下,故作不在意的翻到了中页,旧件杨锐的名字出现在了字里行间。
作为北大学生,多篇重量级文章的发表者,多个合作项目的负责人,杨锐的身份光荣的很,一点都不怕上媒体了。
张建勋却是真的怕了。
《人民教育》没多少名气,却是规规矩矩的政治大报,与《羊城晚报》截然不同。
放下《人民教育》,张建勋又往下翻,《北京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医药报》等等或中量级,或重量级的报刊出现在了张建勋的面前。
更令他害怕的是,这些报刊的发表时间不是昨天就是今天。
这怎么可能!
除了中宣部,谁有本事让这些媒体集中发表一篇文章?
但是……中宣部?至于吗?
中宣部何必这么麻烦,他们派一名临时工过来,甚至就让临时工打个电话,还不是要张建勋怎么样,他就得怎么样?
张建勋想破脑袋,也不会知道,杨锐不光花钱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还是香港请来的公关公司所决定的。
就像是美国的周五报纸是新闻垃圾掩埋场一样,中国的周二,向来是媒体最活跃的时间。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