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5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变成事故了。”
  “说的是。”
  几个人继续吞云吐雾,让房间变的像是毒气室似的。
  “我这里有几个录像带,等翻译同志到了,我们内部看一下。”总编没有争辩的意思,转头又道:“不管提名有还是没有,台长都准备拍点东西出来。咱们先准备好,有备无患。另外,我们也在了解具体的情况。”
  “有提名和没提名,区别很大吧。”
  “嗯……没有提名的话,咱们就拍成追踪报道,连续播放一下,有提名的话……台长的意思是拍成纪录片。”
  “纪录片!”几个笔杆子的眼睛都亮了,在这个拍什么片子都赚工资的年代,格调高企的纪录片可是大家争相追捧的好东西。
  方亚男的眼神完全迷茫了,随便出门逛街,都能溜到这样的大拿?
  景语兰跟着母亲回老家,也能遇到这样一名学生?
  学生?恐怕早就不是了吧!


第696章 内部放映
  下午。
  几名北京台有名的笔杆子,在内部放映厅里摆开阵势,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每个人的面前,最顺手的位置,摆的是香烟和火柴,一人两包的标准配置属于内部福利。
  除了香烟以外,茶水和茶壶也是必不可少的,浓浓的酽茶和浓浓的烟,向来是会议室里必不可少的调剂品。
  方亚男来的晚了一些,挑着靠窗的位置坐下来,无可奈何的吸着二手烟。
  当然,现在人也没有二手烟的概念,你不喜欢就忍着,尤其是方亚男这样的小新人,甚至连挥手撇烟的资格都没有。
  年长的同事们抽烟,聊天,直到翻译进来,才陆陆续续的安静了一些。
  “胡翻译,大家应该见过了,她是咱们台里专门做译制片的元老了,今天给大家做实时的翻译,大家欢迎……”总编领着人进来之前,先是开窗户放风灭烟。
  半分钟后,仪态端庄的胡女士才走进门。
  方亚男无比羡慕的看着她,虽然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但胡女士这样的技术人员,在台里却往往能够得到超规格的待遇,比如吸烟这样的小事,大家都会自动自觉的尊重她。
  相比之下,方亚男的家室虽好,但在北京,多好的家庭才算得上好呀。
  胡女士施施然的进门,和总编说了两句话,坐在了电视机旁边,笑道:“我也是咱们台的工作人员,大家都不用客气了。翻译前说明一下,因为翻译的时间很长,为了保证精力,我说话不会很快,部分可能会缩略,大家有想要仔细听的,当时就请提出来。另外,我们看片是看一段,我翻译一段的,期间会暂停,多长时间暂停,取决于内容多少,或者大家的意见。”
  大家纷纷说好。
  胡女士笑了笑,向总编示意,打开了电视和录像机,自己则戴上了大大的耳机,从而保证自己说话的同时,不会干扰到听音。
  总编趁她操作的时间,道:“我再提醒大家一下,这是内部学习,一定要讲政治,讲保密……”
  等电视里传出声音来,总编才将位置让了出来。
  方亚男小心翼翼的看向其他人,却见这些电视台的老人们,一个个都是满不在乎的样子,总编也没有特意多说什么。
  胡女士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控制好音量,道:“这是美国的CBS电视台的新闻,CBS隶属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是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可收视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澳大利亚、瑞典、丹麦、以色列、墨西哥、菲律宾以及拉丁美洲的多个国家,中国台湾也能直接收到CBS的电视节目……”
  简单的一句解释,就让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种一台节目行销全世界二三十个国家的电视台,实在是令草创期的中国电视人望尘莫及。
  胡女士继续听着电视里的话,道:“CBS电视台目前正在播报的是一则新闻,他们在说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达尔贝科宣布,将会在明年四月,提名中国籍男子杨锐角逐诺贝尔奖,CBS电视台采访了达尔贝科以后,特别说明,今年21岁的杨锐,因为建立了PCR体系而声明鹊起,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
  胡女士说到此处,自己亦是小吃一惊的看向总编,手上按了暂停。
  总编微微点头,但没有说话。
  胡女士打起精神,摁下播放键,等了几秒钟,又朗声道:“大家现在看到的,是CBS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教授的采访,恩,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的著名大学,是最好的几所大学之一,这位教授,名为布朗的教授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生物学专家,他曾经两次被提名诺贝尔奖,目前掌管着一个著名的生物实验室……记者问,布郎教授,你对此事怎么看,您也有诺贝尔奖的提名权是吗?”
  胡女士稍停继续翻译两人的对话:
  “布郎教授回答说:是的,我所在的机构具有诺贝尔奖的提名权。我也是刚刚了解PCR,但是,我已经决定要在我的实验室里推广PCR技术了,这是一项令人惊诧的技术,我不是说它的复杂性或者它的原理,我所指的是,PCR这项技术的延展性和开放性,要我来说的话,这是革命性的,这项技术在我看来,异乎寻常的成熟,它给了我们一个渠道,能够任意的复制DNA,这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度,从而对我们期望进行改变的DNA,进行改变……”
  “布郎教授,您认为它是一项好技术?”
  “当然,非常之好,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好到能够得诺贝尔奖吗?”
  “能不能得诺贝尔奖我不知道,但要我选的话,我也很可能提名它。”
  “据说它的研究者杨锐是中国籍的21岁大学本科在校生,即使如此,你也会提名它吗?”
  “我是说我可能提名它,但不管我是否提名它,影响因素都不会是国际和年龄。当然,21岁的本科在校生的确是年轻了一些,但很多诺贝尔奖得主,他们的主要工作,其实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做出的,比如82年得奖的克鲁格,他62年进入LMB以后,改进了电镜分析蛋白质结构的方法,从而得到诺贝尔奖,所以说,诺贝尔奖实际上表彰的是60年代中期的克鲁格……”
  “您的意思是杨锐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但他不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吗?比如20年?”
  电视里,布郎教授哈哈的笑了起来,胡女士则配合着翻译,说:“这是很难说的,诺贝尔奖的归属总是令人难以判断,但我觉得,PCR是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的。”
  “谢谢布郎教授……新闻到这里就结束了。”后一句自然是胡女士给补充的。
  一卷录像带也到此为止。
  胡女士取下耳机,看看总编,掩饰着心里的震撼,开始换录像带。
  坐在会议室里的人早都听傻了,半天没人吭声。
  “哎呦我的妈呀!”一声嚎叫打破了沉默。
  方亚男猛的回头去看,却是一人习惯性的擦火柴,却心不在焉的被火给烧到了。


第697章 普遍特殊
  “这新闻末尾怎么没有评论?”一人趁机问了一句。
  胡女士道:“美国的新闻一般喜欢播报采访,不是每个新闻后面都加评论的。”
  “哦……这么说,杨锐是真的有可能获诺贝尔奖了?说起来,我之前还采访过他呢。”坐在前排的记者颇有些嘚瑟,趁机甩了一把资历。
  方亚男好奇的问:“杨锐之前就被采访过?”
  “当然,他是83届的全国高考状元,今年有的省不是自己命题了?要是以后不恢复全国卷,等于说,他就是中国最后一届全国高考状元了。”这位说着啧啧两声,又道:“他进大学以前,就有发表过论文,论文后来还发表到了国外,据说成绩非常好,以至于北大都给他大开绿灯……”
  坐在前排的记者说的不是特别详细,但大略的介绍,也是令人恍然大悟:
  怪不得,人家原来是高考状元呀。
  国内的高考有多难,就算是乡野村民也有一个差不多的认识,电视台的记者们就更不用说了,稍微年轻一些的,比如方亚男,甚至自己就参加过高考,体会就更深了。
  想想要在几百上千万人的残酷性考试中拿到第一,这种事儿,即便是记者看到,也得感慨一番。
  稍微想的深一点的,则问道:“他读大学以前,是在乡镇中学读书吧,那时候怎么发表论文的?就算是不做实验,科学杂志都不好买吧。”
  “我记得采访杨锐的时候他说过,他最早还在《科学画报》上发表过科幻文章,杨锐当时说,那是他的第一桶金,有两千多块,之后,他就拿这些发表文章的钱买材料,然后想方设法的借用仪器,做出的第一篇论文……”前排的记者记性不错,虽然每周都有各种各样的采访任务,但采访杨锐,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胡女士叹为观止,道:“好厉害。”
  总编笑着点点头,道:“当时也引起了一番话题讨论,我们台才派了人去采访的,我印象里,当年电视台只是放了几个采访片段,纸媒报道的比较多,《中国青年报》和《光明日报》都搞过系列报道……不过,他当初的事迹和现在是不能比的,如果上面允许报道的话,我估计我们电视台都要大张旗鼓的宣传一下了。”
  胡女士捂嘴笑了,说:“诺奖是世界第一的科学奖,如果拿到,不光你们电视台,美国英国法国的媒体,都要大张旗鼓的报道了,再说了,21岁也够年轻的。”
  “就是太年轻了。”总编稍微透露了一点,道:“上面也是考虑的比较多。”
  在场的都是人尖子,他这么一说,立即有人问:“伤仲永?”
  总编考虑着,缓缓道:“杨锐的成绩已经做出来了,而且不止宣传了一次,上面更多的是担心,这样的宣传事例,会影响到大学里的其他学生。杨锐究竟是一个特例,还是一个能够学习的普遍现象,还有待观察。”
  “就怕宣传了杨锐,让大家都跟风学了起来?”
  总编点头。
  “好像是有这样的可能。”
  “杨锐是大一的时候出名的,我们大一的时候也能出名。”
  “杨锐能拿诺奖,我们也能拿诺奖?”
  下面的人脑洞大开,纷纷猜测了起来。
  总编无奈的道:“诺奖就不至于了,全世界一年才那么几个,正常人都不会想这个吧。”
  “现在的大学生可不一定,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学生多了。一个个都想挥手间功成名就。”有年纪大一点的笔杆子郑重的道:“杨锐这样的事例,还真的是把双刃剑。”
  “尽管如此,但这仍然是一件好事,而且是一件大好事,他证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恢复高考政策的成功,杨锐是一颗火红的果实,也许是第一颗,但绝不是最后一颗……”总编一句话,又将风向给拉了过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着重宣传杨锐的高考状元,勤奋苦读,还有他以前发表的科幻文章什么的,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采编部的笔杆子深思熟虑以后,说道:“我觉得,我们在宣传杨锐的时候,不仅要宣传他的成绩,还要说明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是他的大学生身份,是他通过了高考前的学习,经过了高考的冶炼,以及目前大学的环境,促使他有了今天的成绩,但我们还要注意他的特殊性,特殊性是杨锐的聪明勤奋,性格坚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