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5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行,让他明天找我,你给打个电话吧。我也该回去睡觉了。”杨锐又转一圈,看着没什么事了,就将实验服脱了,换回大衣,准备出门。
  还没走呢,许正平从里面奔了出来,喊道:“美国人约明天早上9点,行不行?”
  “这么早?”
  “好像挺急的。”
  “约明天中午一点,让他来学校食堂。”杨锐一听诺顿出版社,就知道是有关自己的专著的事,他本人对此还是很上心的,不过,既然对方更着急,那他就不着急了。


第752章 留人
  “蔡教授,杨锐的确是才华出众,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大学也应该有大学的固执,我认为,现在将杨锐擢升为助教或者讲师,不仅不利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而且对杨锐的成长也不利。”卢月萍是生物系的资深教授,并不在乎反对蔡教授。
  “确实,将大二还没毕业的学生,一口气提到助教或者讲师的位置上来,会产生太多的问题。两年的时间,杨锐确实得到很大的成绩,但两年时间太短了,不如再等两年,提前给杨锐一个留校的名额不好?”同为资深教授的刘岚也是比较保守的一派。
  趁机反对的还有相对年轻的教授周帆:“我也觉得略有些轻率了。咱们现在并不是特别迫切的需要教师,一下子将杨锐提起来,未免产生种种问题。比如说,杨锐的研究水平很不错,授课的水平如何,却不是很清楚,我觉得,再观察一段时间比较好。”
  蔡教授沉默不语,就让会议室内诸人自由发言。
  让杨锐在北大任教,本来也不是蔡教授的最佳选择,这是被清华逼出来的没办法的办法。蔡教授是真的担心杨锐毕业以后,跑去清华任教了。这样的事情在北大的历史上可是真的不少,比如朱自清就是北大的学生,毕业后就去了清华,不提期间的原委来去,这样的事情总是少不了的。
  平常情况下,蔡教授也无所谓两个学校互通有无,反正清华北大的关系向来密切,你来我往也属正常,从一名自然科学的教授的心理来说,朱自清牛子清的,跑一打来一吨都无所谓。
  但20岁就得诺贝尔奖提名,发表Cell和Nature双料论文的年轻人跑了,那就罪莫大焉了。
  就是走过场的诺贝尔奖提名都很了不得了,简而言之,你要拿诺贝尔奖提名,哪怕是走过场的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提名,你首先得业内知名,要么是你的名字刷到很多人都知道,要么是你的工作让很多人都了解了,总而言之,你大大小小得是位科学界的名人,才有人或机构用自己的声望担保,给你一个提名。
  杨锐的提名更难得,现在才是84年的年末,PCR技术就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冲破国家范畴,在全世界的各大实验室里开始传播,这样的东西,已经不仅仅是刷脸的概念了,它是真的有可能拿诺贝尔奖的,每间生物实验室都要用的东西,要是连竞争诺贝尔奖的资格都没有,这个奖项也存活不了如此之久。当然,今年或许还早了点,20岁的杨锐也年轻了点,但再过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杨锐能不能拿到诺贝尔奖?真的很有可能。
  这样的成绩,让蔡教授根本不愿意承担一丁点损失杨锐的可能。
  给予杨锐助教或者讲师的职位,从院长的角度来说,只能说是廉价保险。
  蔡教授一点都不担心别人说自己“轻率”,再过几年,人们只会因此而评论他有“魄力”。
  不过,同事们的意见也要重视,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要先民主,再集中。
  而且,民主的时间可以比较久,集中的时间很短就可以了,从比例上来说,还是显的民主比较重要的。
  蔡教授静静等待了一刻钟左右,等到大家各抒己见以后,问:“我也不想强求让杨锐做助教或者讲师,现在的问题是,清华给出的条件更好,而且,杨锐在清华授课期间,写了一本《基因组学》的书,写的非常好,在座有看过的吗?”
  有几个人点头。
  “我这里有几个副本,大家之后可以看一看。”蔡教授让人拿了油印版的书出来,又道:“我也没有想到杨锐会写一本书,而且是在他给清华授课期间。有这样一次经历,我想杨锐肯定是希望继续授课,继续写书的,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经历。”
  一些教授微微点头,没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低头不语,80年代的科研院所还没有强制要求教授必须有专著,因此,少部分人是没有这种经历的,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就好像读研读博的学生没有写过论文一样,开会的时候,大家谈经历,你怎么好意思抬头。
  专著不见得比论文困难,但它们是不同的东西,狭义讲,专著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梳理,写过就是写过,没写过就是没写过,写过的就是鄙视没写过的,没什么道理可讲。
  你一篇论文驰名中外,你厉害;你桃李满天下,弟子尽常委,你厉害;你证书等身,载誉人生,你厉害——你没写过专著吧,呵呵,真是智残志坚的好学者。
  相对年轻的教授的周帆看到厚厚的一本油印书,脸色就是一白。
  他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虽然年轻,可还是很容易的就评上了教授,但年轻的劣势就是做工作的时间少,专著这样的大项目,还没有列入他的考虑范围,自然也是没有的。
  可是,看着厚厚的像是教科书似的《基因组学》,周帆突然觉得底气不足。
  杨锐比他年轻的更多更多了。
  默默的翻了十几页《基因组学》,周帆就很想给自己一个大嘴巴:都是从国外学来的坏习惯,说话没个把门的!想到什么话,就把什么话往外面倒……我不应该发表意见啊!
  “让杨锐继续维持学生身份,我本身是不反对的,不过,大家有什么主意,不让杨锐被清华挖走?”蔡教授再次开口,让反对者无言以对。
  “我们提高待遇怎么样?让杨锐稍微等一下,等再过两年,他留校任教了,直接给他按照研究生的待遇走好了。”卢月萍提出了一个相对合理些的建议。
  但是,也就是相对合理些而已,并没有人应和卢月萍的话。
  “杨锐目前的成绩,破格提拔副教授,应该都是可以的。”刘岚说了一句公道话,但依然没有人应和。
  在座诸人,都莫名的感觉尴尬。
  国内的职称评定其实很容易理解,本科毕业生进大学,一年实习期后评助教,三年后可以评讲师;硕士毕业生进大学,一年实习期后评讲师,五年后可以评副教授。博士毕业生进大学,一年实习期后评副教授,五年或者七年后可以评教授,少于这个时限的,都是破格提拔。
  非常简单的就能看出,从助教到副教授之间的等待年限,基本就是读研或者读博所需的时间,因为可以评不是一定能评上,这样的制度,让深造的价值稍微提高了一些。
  杨锐如果本科毕业就进入大学的话,本来是应该评助教的,提高到讲师就算是破格了,刘岚说是副教授,那就是博士生的待遇了。
  在国内,除了数学系以外,通常是很少有这种情况出现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尤其是撰写了大量论文的学者,很容易得到破格提拔。
  然而,一个北大的副教授,对杨锐来说,是否称得上破格呢?
  这是很令人难堪的一件事,毕竟,他本人已经是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主任了,手下还有许正平这样的副教授,似乎不给他一个副教授的职称,都令人过意不去。
  “确实比较为难。”卢月萍自嘲的笑笑,设身处地的为蔡教授想一想,他这个院长也确实比较难做。
  “把许正平叫来问一问吧,他对杨锐的了解比较多。”王永想主意道。
  “这个办法好。”想不出办法的几个人立即赞同。
  不长时间,许正平被叫到了烟雾缭绕的会议室。
  刘院长捡着主要部分给他说明了一下,问:“老许,你就是咱们北大毕业留校的吧,我们想留下杨锐,你看有什么法子。”
  “突然让我说,我也没有考虑过。”许正平无奈的说了,碍于众人期待的目光,有什么捡什么的道:“我知道杨锐的《基因组学》正在谈出版,美国的诺顿出版社,大概会给他出英文版,先在美国销售。”
  “杨锐的《基因组学》要卖去美国?”刘岚大吃一惊,这个调子起的可是高啊。
  许正平点头:“诺顿出版社应该是很重视的,已经派了人来,今天中午在食堂谈合作。”
  “咱们北大的食堂?”刘院长像是被发动起来的拖拉机似的,浑身都在颤动,国内出版一本书不容易,但国内学者在国外出版一本书就更难了,实际上,是难上加难。
  许正平说“是”,又道:“约的中午一点。”
  “还有一个小时,我去看看吧。”刘院长立即起身,毛遂自荐。
  “同去吧。”蔡教授看一屋子人蠢蠢欲动,干脆宣布散会。


第753章 提前
  “十二点了,要去就快点去吧。”刘院长一马当先,给众人打了个招呼,就立即出门了,那个架势,就是所谓的不管你们去不去,我反正要去的架势。
  其他人陆续出门,有的动作麻利,有的磨磨蹭蹭,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是刘院长那样,如此的关心杨锐的事。
  一群人陆陆续续的赶到食堂,正是饭点,蔡教授干脆招呼着大家一同进食,食堂的饭菜,也就是吃饱的水平了。
  一会儿,有美国人走进了食堂,懵懵懂懂的像只傻鹿似的,在学生们的注视下,坐到了空闲的桌子上,他的翻译去买了几瓶北冰洋的汽水放在桌子上,静静地等待。
  “这个美国人就是诺顿出版社的?”蔡教授三两口吃完了饭,放下筷子,盯着金发碧眼的男人看。
  “要不然,我去问问看?”卢月萍教授也是个急性子。
  刘院长迟疑着道:“不好吧,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人家万一不喜欢被打扰怎么办,这外国出版社的人是啥脾气,咱还没摸准呢。”
  著作在外国出版这种事,对中国学者来说,不敢说是开天辟地第一遭,但绝对是比开天辟地还重要的事。其他的且不说,它首先是承认了该作者的原创性。
  比如同样是基因学或者遗传学的著作,有些作者在国内都著作等身了,但你要让他在国外出版一本小册子,都难的不行,原因很简单,他在国内写的《基因学》或者《遗传学》,引用的国外资料太多太繁,以至于标注都标注不过来,或者干脆就不想标注,等同于抄着人家国外学者的内容,合著了一本似的。
  国内可以用“编著”来标注这样的著作,国外可没有相关的体制。
  归根结底,能够原创几页论文的中国学者已经比较多了,但要说原创一本书的话,中国学者就会遇到种种问题。
  但越难的事情,越说明本事。
  尤其是在学校和科研院所,到了教授或者研究员的层次,写一本书在国内发表的难度并不太高,这就让写书像是那些不值钱的证书一样,开始变的无聊起来,一方面,大家都需要一本书来证明自己,就像是一本证书来证明自己似的,另一方面,不值钱的证书又缺乏炫耀的力量。
  在国外出版专著,对中国学者来说,却有去腐存清的神奇效力,它就好像是司法考试或者会计师证书一样,人人都知道难考,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