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6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振学毫不犹豫的笑了出来。
  这确实是极傻缺的失败方式。
  黄茂安慰式的道:“运气不好也没办法。”
  范伦丁的尴尬一闪而逝,继而道:“临床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太多了,虽然我很想承认是运气因素,但对比成功的项目组,我认为是我们前期的准备不足。”
  “哦,你指哪方面?”
  “首先就是没有准备后备化合物。”范伦丁说的是面对相同靶点,但不同结构的化合物,比如去铁胺和去铁酮,就是这样的关系,这个层次结构比多种活性物质还要厉害。
  杨锐摇头:“我们负担不起。”
  范伦丁当然知道他们负担不起,能负担得起的都不是小公司了。
  范伦丁点头:“我们的项目组,当年也是想省下这笔钱,用来增加一个化合物的成功率,我得说,我们当年对那个化合物是非常看好的,没人想得到,最终会遇到温度敏感的情况。”
  “没有提前做实验吗?”黄茂问道。
  “体外实验的表现不明显,人体内的环境,明显让它的敏感度增加了。”
  “这是预料不到的事。”杨锐沉重点头,他也担心发生这种事,或者说,每名项目主管都担心发生这种预料之外的事,人不是神,任何向新领域的探索,都要祈求好运气,而在霉运缠身的时候,谁都要扑街。
  “是呀,所以,临床试验的二期没有通过,我们的项目组就解散了。”范伦丁停了一下,又道:“其实失败的原因很多,没有后备药物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前期准备的活性物质太少也是一个大问题。”
  “你们合成了多少种活性物质?”魏振学自然顺着他的话说。
  “6种。我们的项目组不是很受重视,因为重组过一次,竞争力不如其他项目,因此比较拮据,合成的活性物质少了,结果造成动物实验通过的活性物质少,到临床一期的时候,就没什么选择了,临床二期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后备,只能宣布项目失败……”范伦丁倒是实话实说,没有一句假话。
  合成的活性物质少,就是有这样的弊病。6种活性物质虽然比小公司的合成数量略多一点,但也是够可怜了。正常的小型制药公司可不会想着通过临床二期乃至于三期,他们的资本也不允许他们投入如此巨大。
  魏振学脸色微变的问:“你们总共准备了6种活性物质,全部?”
  范伦丁以为自己吓到魏振学了,连忙解释道:“我们做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把所有人都给累坏了,当时,我们的合成工作很不顺利,所以,最终才准备了6种,你们的目标如果是做出去铁酮的成品药的话,我想6种活性物质的标准是不高的。”
  “当然不高。”魏振学嘟囔了一句。
  “嗯?”范伦丁没太听懂。
  “我们已经做出12种了,刚好是你说的一倍。”魏振学撇撇嘴,道:“杨锐还准备继续做下去。”
  “我赞同你的观点,前期准备一定要充足。”杨锐不懂制药,但他知道去铁酮的研究方向,因此,大量的制作去铁酮结构的活性物质,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覆盖,是最正确的选择。
  范伦丁准备了一肚子劝说的话,刚开了个头,就用不上了……按说他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可是再看杨锐自信的表情,实验室内积极的气氛,范伦丁莫名的感觉伤心。


第777章 飞速积累
  范伦丁在华锐实验室里很沉默,除了说一些新药开发中的事情以外,很少聊天甚至说话,有时候,他甚至会用幽怨的眼神看着杨锐做出一个又一个的去铁酮衍生物。
  是的,一个又一个的去铁酮衍生物。
  杨锐完全听取了范伦丁的意见,决定多做一些去铁酮的衍生物,以资备用。
  新药开发是一种很考验人品的事,因为公众对制药企业异乎寻常的高要求,使得临床试验的风险无限增大,同样的化学结构的药品,能在欧洲通过的,不一定能在美国通过,今年通过的,明年不一定能通过。
  即使是辉瑞这样的公司,也无法保证自己某一种化学结构的药品就一定能通过FDA的审查,不同的化学结构会有不同的副作用,而且,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谁也猜不到,你的下一次临床试验,是否会遇到某名病人产生应激反应。
  现代临床试验,并不能覆盖全人群,更没有发达到通过基因进行临床试验的筛选,因此,除非是备受公司期待的重要药品,否则,一次临床上的意外,就足以断送一种好药的前途。
  而解决方案,就只能像是买彩票一样,尽量多买一些,尽量覆盖的全面一些。
  当然,在这样的政策限制下,公众获得并不一定是副作用最小而疗效最出众的药,而是最好运的药。
  换言之,杨锐也不确信曾经的印度公司所用的化学结构的去铁酮,就一定是疗效最好,而副作用最小的去铁酮。
  同样,杨锐也不确定再来一次临床试验,曾经最幸运的化学结构,依旧能够脱颖而出。
  所以,在得到了范伦丁的提醒以后,杨锐只能尽可能的做出更多的活性物质。
  而他做出新的活性物质的方法也很简单,抄曾经的仿制药就行了。
  不同的仿制药就有不同的化学结构,作为仿制药公司,如果有心要仿制某种原创药的话,他们往往提前三四年甚至六七年做准备,用这么长的时间,弱小的仿制药公司也总能仿制出几种相似的化学结构,继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仿制药的审核制度比原创药要宽松的多,尽管如此,能通过监管的仿制药也不会太多。
  但对扫过药典之类的书籍的杨锐来说,一个国家出现一两种仿制药,全世界的仿制药就太多太多了,尤其是九十年代前后的药品,仿制药的结构专利都失效了,各种仿制药的仿制药更是层出不群,其中一些还颇有创意。
  杨锐根本不用考虑太多,按照既定的步骤,将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依序做出来就行了。
  这种感觉,其实有点像是读研时的工作,无非就是实现既定目标而已。
  虽然枯燥,实际上也是有些微的成就感的。
  毕竟,平均一天做出一种全新化合物这种事,还是很容易让人的事业心爆棚的。
  想想普通人用铁皮箍一个垃圾桶都开心的像是做了大事一样,合成一种全新化合物——好吧,普通人是不会在乎这种事的。
  就连魏振学,也对杨锐的开挂行为视而不见。
  他虽然是化学专业毕业的,也在煤科所工作多年,但中国的化工专业,向来是以吸收西方国家的营养为己任,拿来主义搞的比什么都好,一天做一种全新化合物这种事,有时候还能作为宣传来搞。
  然而,范伦丁可不是在煤科所工作多年的。
  他在剑桥学习和工作多年,也没见过做全新化合物做这么快的。
  范伦丁甚至忍不住给自己曾经的导师打了个电话,双方在电话的最后,听了一分钟对方的呼吸,就算是结束了对话。
  自那天以后,范伦丁更沉默了。
  魏振学因为给杨锐打下手的原因,找范伦丁问了好些问题,没有得到热情详尽的解释,很是不爽,做实验的时候,就对杨锐道:“这个老外,性格太阴暗,你看他一天低着头,好像别人都欠了他几十万的样子,太遭罪。”
  “人家是不喜欢说话。”旁边是虎头虎脑的科研汪王镭,他目前是职业科研汪,长期跟着杨锐打杂。
  魏振学摇头:“你是没见他刚到实验室的时候,话有多少,我看,他是见我们做出了成果,不甘心,或者干脆是嫉妒,所以不说话。”
  “哪里会,人家剑桥毕业的,嫉妒我们啥啊。”王镭撇撇嘴,道:“我听说,国外人一个月的薪水都要好几万块,剑桥毕业的不是要更多?”
  “剑桥毕业的,又不是剑桥是他们家的,就我们做的去铁酮,他们不就没有。”魏振学也摇头,又道:“一个月几万块也是瞎扯淡,咱又不是没见过外国人,一个月有几千块的就不老少了,要落给我,我就好好攒钱,一个月花50,攒寄钱,攒够20万,我就辞职回家,天天吃银行利息,再用不着天天在实验室里窝着了?”
  在旁边做聚合酶实验的黄茂听到了,忍不住道:“老魏,我们在实验室里工作,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然后呢?”
  “所以说,你不是因为没有20万,所以在实验室里窝着,你是为了我们的理想和追求在实验室里窝着的。”
  魏振学盯着黄茂看了半天,叹了口气,道:“你错了,你是因为天天在实验室里窝着,所以没有几十万的。”
  黄茂哑然。
  王镭“哧”的笑一声,又连忙掩住嘴,道:“我的意思是说,魏研究员实际上就是喜欢在实验室里窝着的,否则,为啥下班了还不舍得回去。”
  魏振学哼了一声,转头看看四周,道:“我回家做什么?实验室里有王晓芸,我回家只有黄脸婆。”
  被叫到名字的王晓芸讶然抬头,而在她不远处,王晓芸同志的老公涂宪同志,轻轻的将一罐液嗅拿到手边。
  魏振学看到了,哈哈一笑,赶紧道:“老涂,你这个人太没幽默感。”
  黄茂却是笑了出来,道:“我倒是觉得挺幽默的。”
  杨锐和其他人也都笑了起来。液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毒剂,它的伤口是黄色的,不会结疤也不会化脓,就那样烂着,泼在脸上比硫酸还狠,有点符合黄脸的定义……这是几个人笑的原因,只属于实验室的笑话。
  范伦丁听着他们的笑声,心里别扭的像是麻花似的,晚上回去,又忍不住给导师打了电话。
  “他们现在做出多少种活性物质了?”导师问范伦丁。
  “21种。”范伦丁的苦涩透过越洋电话都能听到。
  “两个星期,从12种增加到21种?”
  范伦丁道:“具体说来,是11天,增加了9种。”
  “不太可能……”
  “这就是我想说的……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他先期做了理论研究,很多的理论研究……然后,现在通过实验来验证。”
  “那也太快了。不过……”
  “不过什么?”
  电话另一头的导师喘了口气,道:“不过是杨锐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咦?”范伦丁大为讶异,他从来没想过,向来骄傲的导师会这样说。
  “你大概很久没有了解过学术界了,你知道大家现在如何评价杨锐吗?”
  “我知道他最近的几项研究很出名,他的文章还发表在了Cell和Nature上,但是,学术界的评价的话,我不知道。”范伦丁哪里会知道一名学者所受到的学术评价,他离开学术圈子太久了。
  身在剑桥的导师声音郑重的道:“评价很多,其中有一些人说的话,我以前是不相信的。”
  “嗯?什么话。”范伦丁有种看恐怖片的感觉,浑身的鸡皮疙瘩都竖起来了。
  他的导师的声音更加迟缓而沉重的道:“有些人说,杨锐迟早是要获诺贝尔奖的,而且,说不定会很早就获得诺贝尔奖,以至于打破诺贝尔奖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记录,我原本是不信的,可现在看来,似乎真的有可能。”
  范伦丁身体“呼呼”的战栗着。
  诺贝尔奖这个词,对于学术界人士,以及产业界的研究者们来说,比一个房间的黄金还刺激。
  拥有诺贝尔奖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