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涉足诺贝尔奖事务的学者,做错一次,就足以毁灭清誉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乔利突然站了起来。
兰瑟罗特抬起头来,看着他,问:“想好了?”
“想好了。”马乔利的声音沉稳,对旁边的翻译道:“我想和杨锐先生谈一谈。”
第1333章 谁敢抢走我的杨锐
杨锐到中午时间,才抽出时间与马乔利见面。
他身后的实验室里正在做三维结构的验证实验,一旦成功,就意味着他攻克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第三阶段,妥妥的又是一个诺奖级的成果。
而且,在87年的时间里,攻克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这份难度本身也是逆天的。
到了这个时候,杨锐已经感受到诺奖在向自己招手了。
同样振奋的还有谷强。他自知沾不到诺奖的边,但是,能够在一篇NCS级的期刊上再次署名,由此带来的荣誉是极其丰满的。
苏先凯、范振龙等人已经忍不住向杨锐道贺了。
杨锐亦是喜气洋洋的。
实验室全体都喜气洋洋的。
说起来,自从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做出来以后,离子通道实验室在三维结构方面的投入是相当不少的,谷强固然是开启了天赋强运,但是,他的强运是开启在两个前提上的。
第一,离子通道实验室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晶体结构的研究,有了开展电子显微镜扫描的前提。
第二,杨锐确定了电子显微镜扫描之可行,然后孤注一掷的采用了电子显微镜扫描。
全球做G蛋白偶联受体三维结构的实验室也有一些个了,但它们没有一个能达到这两个条件。
就是有撞大运决定采用电子显微镜的实验室,他们在这方面的投入也远远不如杨锐。
在87年,电子显微镜还是很贵的,而杨锐在离子通道实验室草创时期,就已经采购了一台,后来又买了一台更好的,自然也就是更贵的,两份花费就得上百万美元。进入第三阶段以后,杨锐更是租用了一台更好更贵的,并配备了两个小组,专攻电子显微镜。
仪器的成本超过200万,通常意味着单次使用的成本也会高的离谱,实际上也是如此,为了应对如此清晰的电子显微镜,试剂的纯净度等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每天上万元人民币和上千美元的投入亦是必不可少的。
这笔钱对于国际顶级实验室并不能说是高昂,但是,考虑到这仅仅只是一个项目的分支方向,那就有些过高了。
正常的实验室,在没有正式确定方向以前,是不会花费这么多钱在一条岔路上的。
科研的岔路太多了,同样是扫描G蛋白偶联受体,究竟是像当年玩弄DNA一样,搞晶体化之后再X光,还是用电子显微镜,又或者用核磁共振,再或者是用某种化学方式?
可供选择的路线如此之多,然而,这里可没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倒是花费巨万之后,碰到鬼打墙的多。
采用了电子显微镜之后,其本身遇到的问题也是很不少的。
要得到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就像是要得到一栋大厦的三维结构,电子显微镜的扫描不仅要得到轮廓,各种开口和电梯的位置,还要对内部有所猜测,这些内容,此前都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
就最终结果来看,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起码能写成一大三小,共四篇论文。
四篇论文自然都是有资格上CNS的,只是深度和广度不同,未来的期许不同而已。
G蛋白偶联受体的第二阶段,晶体结构方面也是四篇论文。
杨锐交给马乔利的是第一篇大论文,整体阐述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剩下的三篇就是分置各项了。
以正常的实验室进度来说,做一个类似的大项目,花费三四年时间者居多,若是两年就做出来,得四篇CNS级的论文,那就是大赚。若是四年做出来就不亏,更久的项目其实更常见,不过,算上边际效应,6年出4篇论文都是能忍的。
至于几个月就出4篇论文,还有一篇超豪华的大论文,这就属于杨锐的金手指光环的作用了,却是其他人比拟不了的。
“杨锐先生的心情很不错呀。”马乔利放下已显寡淡的茶水,瞅着杨锐过来,就连忙站了起来,与之前的态度大相径庭。
杨锐点点头,道:“最近的实验都很顺利。”
“恭喜。”
“谢谢。”
“杨锐先生……唉,这个称呼真是困难,听说您目前还在读书?”马乔利说着寒暄的话。瑞典人是不寒暄的,但在有必要的时候,瑞典人也可以学着外国人那样寒暄。
杨锐点点头,道:“我还没有拿到学士学位,过了暑假才是大四。”
马乔利的嘴角抽动两下,道:“我见过的科学家也不少了,但是,能达到您目前的科研水平的,没有一位是30岁以下的。”
“这算是发展中国家的红利吧。”杨锐淡淡的道:“中国的科学研究与经济都正在发展当中,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马乔利听着点头,倒是并无所谓杨锐说什么。
他观察着杨锐的表情,等杨锐说过,方道:“杨锐先生,我与同事们,刚才仔细阅读了您的论文,不得不说,非常精彩。”
杨锐瞅了一眼马乔利的黑眼圈,知道他一晚上没睡,笑笑道:“能得到瑞典科学家的称赞,我也就可以放心的投稿了。”
“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是否可以帮您推荐一家期刊社?”马乔利抓住机会,赶紧说话。
杨锐抬了抬眉毛,问:“您想推荐哪一家?”
“我与《自然》期刊社的加文·杰里米关系很好,如果您愿意投稿《自然》的话,我可以帮忙。”马乔利非常殷勤的做介绍,而这种事,科学家们通常是很少做的。
学术期刊的编辑对于是否刊登论文是有一定权力的,但是,越大的期刊社,编辑的决定权就越小。像是《自然》、《科学》这样的期刊,可以说是全球学者都会关心的,同行评审的范围也是非常广的,编辑本身的推荐都不一定有效,社外人的推荐就更弱了。
另一方面,像是杨锐这样的学者,之前在《自然》刊登过文章,自然也有熟悉的编辑,投稿即可,完全没有必要去拉关系了。
杨锐怀疑的看向马乔利,道:“我还没有决定在哪家期刊投稿。”
“当然,当然。”马乔利微微一笑,道:“但我推荐杰里米,并不是因为他在《自然》工作,更主要的是,他与我一样,都是瑞典人。”
“哦。”
“杰里米博士在诺贝尔奖事务中,能够发挥相当的影响力。”马乔利终于捅破了窗户纸,且道:“我与杰里米博士有多年的合作,我们的共同推荐,能够帮助您走上更大的舞台。杨锐先生,如果能让我们推荐您的这篇论文,将是我们的荣幸。”
他说的不卑不亢,也是练出来的手艺了。
而在内心里,马乔利亦有淡淡的傲娇。
但凡是有志于诺贝尔奖的学者,都很清楚在诺贝尔奖事务中,发挥影响力是多难得的事。
马乔利相信,杨锐就算不立即跪舔上来,也会展示出前倨后恭的模样的。
当然,马乔利会好好的安抚眼前的年轻人——他为了这一刻,已经准备了三十年了。
“马乔利博士。”杨锐的语气略显真诚了一些,道:“非常感谢您的青睐,但是,在宣传方面,我已经有了瑞典的支持者。”
杨锐没有提诺贝尔奖这个词,他也用不着提。
马乔利一愣,问:“谁?”
杨锐笑笑,没有回答,道:“希望我们以后还能有合作的机会。”
然后,就见杨锐打开会客室的大门,向一众瑞典科学家露出微笑,深入到了群众当中去。
马乔利孤零零的留在沙发处,心里不停的怀疑:是谁抢走了我的杨锐?谁敢抢走我的杨锐?
第1334章 技术派
接下来几日,瑞典的学术代表团分成了小组。
生物学和化学方面的学者,基本都留在了离子通道实验室,物理、数学、机械工业等其他方面的学者,则在外交部的安排下,开始了意料之中的京城旅游行。
略令人意外的,则是几名瑞典的行政官员,也留在了离子通道实验室。
他们对学术论文之类的并无兴趣,也没有阅读杨锐论文的欲望,但是,他们对杨锐本人的兴趣就极其强烈了,每天在有限的能够遇到杨锐的角落里,都有瑞典行政官员的身影。
马乔利望着从午饭开始,就围着杨锐的官员们,更是嗤之以鼻道:“就他们的水平,也想借杨锐上位?”
兰瑟洛特的笑容寡淡,道:“杨锐总是需要多一点的提名者。”
马乔利的眼神不禁闪烁起来。的确,这些行政官员的要求也低,他们没有“举荐”的需求,也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为杨锐找一两个提名,却是他们能轻易做到的。未来,如果杨锐获得了诺贝尔奖,或者相关的其他好处,再要求些回报也不困难。
马乔利露出不屑的表情,道:“蛀虫。”
兰瑟洛特未做评价,问:“你找到是谁了吗?”
马乔利知道他问的是举荐者,叹口气,道:“是休斯顿。”
“发射航天飞机的那里?”兰瑟洛特难得的来了点幽默色彩。
马乔利无奈道:“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休斯顿。”
“不认识。”
“我以前也不认识。”马乔利耸耸肩,道:“但他现在要成为杨锐的举荐人了。”
举荐人并不是什么正式的职位,但在科研世界里,大家还是认可它的。
简单的形容,举荐人与学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明星经纪人与明星之间的关系差不多,有荣辱相济的意思。
马乔利以前是很担心杨锐的实力和发展,现在得不到,又有些不甘心。
兰瑟洛特却是意味深长的笑一笑,说:“这么说来,杨锐去了一趟瑞典,并不是无所获呀。”
马乔利沉沉的点头,道:“是个聪明的年轻人。”
“岂止是聪明。”兰瑟洛特哈哈的笑了出声。
马乔利亦是脸一红,道:“总是容易被他的年龄给误导了。”
说到此处,马乔利又谨慎了一些,道:“你说,杨锐的实验,应当都是他完成的吧?”
“怎么说?”
马乔利迟疑片刻,道:“中国政府会不会组织人手,把多个荣誉加在杨锐一个人身上?”
兰瑟洛特略作思忖,道:“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这种可能。虽然我不相信有人愿意放弃诺奖级的成果,但是,放弃诺贝尔奖的先例也是有的。你有什么想法?”
“只能是尽可能的观察了,想一想,我们在中国其实很难确认此事,如此一来,做杨锐的举荐人也是很危险的。”
“说的也是。”兰瑟洛特能够感觉到马乔利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但是,凡事无绝对,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诺贝尔奖百年历史,其中藏着的奇葩事也是确实不少的。
马乔利这样想着,多少有些释然了。
接下来几天,他依旧出没于离子通道实验室,并与杨锐多方联系。
即使做不了举荐人,他也是不肯放弃与杨锐建立关系的。
诺贝尔奖这种东西,一个专业一年就只有一个,不是大白菜一样天天都能碰上的。
他这一次好运碰到了杨锐,而且发现他有很大的几率拿到诺贝尔奖,那不管是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