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员瞅瞅屋外,更低声的道:“我当然知道,我才不会和别人说呢。”
家人继续提醒,要是有同僚这么说,立即举报,不然会被当同党一起干掉的。
官员古怪的看着家人,到了现在,在京城当官的,有哪个不知道圣上从来不讲道理,动不动就砍人全家?我敢拿我的内裤打赌,整个京城,绝对没有一个官员会公开质疑圣上的。
几个朝廷的尚书坐在一起,皱眉苦思。
“圣上,是不是要弃儒?”礼部尚书道,都是明眼人,胡一一命令朝中大臣使用的表格,可不是儒家的东西,这次又用法家的东西考核官员,更以此进行科举,想想胡一一前头有杀了儒家的道德楷模东林党的恶迹,这弃儒,竟然是极有可能的。
“依老夫看,这弃儒倒是未必。”户部尚书道,胡一一这烂脾气要弃儒,说不定就不顾后果的直接焚书坑儒了,哪有这么曲折的。
礼部尚书笑:“那是圣上渐渐变得柔和了。”
众人会意,礼部尚书想说的是,其实是胡一一变得阴险了,但怎么也不能当众用这词语。
只要科举不考儒家,官员考核不考儒家,谁有空去看儒家的书?就如同以前科举考孔孟,有几个人去看墨子的书了?不考则不看,时日久了,自然没人再去看儒家的书了。
胡一一完全可以不动刀兵的轻易废弃儒学。
“圣上只怕对儒家有所误会。”礼部尚书道。
众人不吭声,有没有误会,结果都一样,谁会拿着全家的脑袋,去和喜怒无常杀人如麻的比朱88还凶残88倍的胡一一解释儒家真意?
“其实老夫在考虑,要不要重新启用《大诰》。”刑部尚书忽然道。
作为由动不动就扒皮抽经的朱88特意编制的,比大明律还要严格凶残的站在所有明朝官员和百姓对立面的《大诰》,大明官员历来是把它扔在故纸堆中,恨不得永远不见的。
但比起胡一一的反复无常,刑部尚书认为,有恶法比无法好。
至少《大诰》上砍死全家的法律不是那么多。
“不如我们强烈推动法家思想吧。”其余几个尚书道,最好把皇帝本人忽悠成坚决的守法天子,那大家的身家性命,就有保障了。
有大臣大惊,这是不是儒学真的要被弃了?
其余大臣哈哈大笑,儒学宣传几千年,儒学早已和识字融合在一起,怎么可能被弃?天下读书人谁不是儒学的根子?以后写文章,写信件,要不要用儒学?法学为皮,儒学为骨,法学儒用,就是以后大明的文化特色。
数日后,胡一一顺应群臣的坚持,严格推行法治。
群臣争相庆贺,终于将皇帝关进了法治的笼子里,必须浮一大白。
是日,醉倒在酒肆中的官员无数,一时京城酒贵。
……
某个书院。
一个老人坚定的道:“没有孔圣人,这华夏还是华夏吗?大明还是大明吗?
儒学就是一个礼字,礼是什么,礼是秩序!
以天子为贵,是礼,祭祀祖宗,也是礼;尊老爱幼,是礼,见了人打招呼,还是礼。
儒学早已渗透华夏子孙的方方面面,儒学怎么可能废弃?”
另一个老人比较偏激:“女人待在家里,三从四德,就是规矩!女人跑出去杀人,还是女人吗?让水美纪来杀我!让御林军的女兵来杀我,老夫不怕死!为了孔圣人而死,是老夫的荣耀!”
其余老人摇头,就是这些言语偏激,动不动就人身攻击的人,导致了世人对儒学的误解,总以为儒学就是虚伪,就是目中无人。
可其实一样米养百样人,学着儒学的人,也有以儒学为皮,以其他为骨的。
王阳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明明和儒学不搭界,却披着儒学的衣服,讲自己的道理。
这在座的各位,有的是书院的山长,有的是有名的举人,有的更是朝廷的教谕。
品学各异,唯一的相同点,就是不愿意看到朝廷弃儒。
“不如清君侧!”那个偏激的老人还在出馊主意,其余人已经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多年的党争,大明的官员生怕卷入到不明真相的党争旋涡中,养成了各扫门前雪的习惯,连皇帝大肆杀戮朝廷官员,天下都没人反叛,如今皇帝开疆拓土,武功之盛,直追朱88,又有谁敢跳出来和皇帝作对?
一群人已经开始后悔找这个脑子进水的老人与会了,真不知道这种脾气和见识,是怎么成为一家书院的山长的。
“依老夫愚见,不如罢课罢工罢考和弃官。”有个老人慢悠悠的道,游(行)示威是绝对不行的,说不定被皇帝直接砍死,但是,非暴力不合作总行了吧?
其余老人点头,所有书院罢课,所有书院相关的产业全部罢工,所有书院的学生全部放弃科举,所有在朝廷当官的儒家文人全部弃官。
哇哈哈哈!好主意!皇帝看着没人上课没人开工没人考科举没人当官,一定怕得要死!
大明朝廷飞快的上报各个信息。
遍及全国的罢工罢课罢考弃官发生了!怎么办?
胡一一果然大惊:“他不上课不考科举不开工赚钱不想当官,我为毛要害怕?”
大明朝廷官员傻眼,民愤啊民愤,舆论啊舆论,民意啊民意。
胡一一更惊讶:“敢骂朕敢殴打官员敢打砸抢的全部杀了,朕又不是没杀过人。”
官员急忙解释,没了人上学,大明就没有未来;没有人考科举,大明就没有官员;没有人上工,大明百姓就会饿死;没有人当官,大明的政令就无法通畅。
“朕在乎这些干嘛?”胡一一完全无法理解这些人的思路,果然儒学总会有人学到傻了。
胡一一安全不在乎别人罢课罢工罢考弃官。
……
罢工已经进行了一个月了,有的伙计忍不住问酒店掌柜:“还开工不?我都快饿死了,要是掌柜的以后不开工了,我只能找别家了。”
掌柜无言,他只是职业经理人,又不是老板,没有决定权。
一群山长和官员坐在一起,微笑着互相打气,再坚持,皇帝就会认输,我们就赢了。
……
崇祯8年的科举试题,从院试一直到殿试,清一色的法家题目。
上有所好,下有所喜。
皇帝喜欢法家,用法家的题目考核官员政绩,其余各级官员纷纷迎合皇帝的思想,同样用法家的内容出题,更何况诸位大臣都在毫不遮掩的推动。
书院中,有仆役匆匆赶到:“这次的乡试已经发榜了,本省榜上只有七个人。”
众人轰然大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寒碜的府试。
贡院的红榜前,柳如是微笑,然后捂着嘴笑,再然后大笑,最后放声狂笑。【注1】
“我是举人了!”讲究礼仪的柳如是从来没有笑的这么放肆。
周围的人又是羡慕又是理解,这位女子,以后就是举人老爷了。
得到消息的名妓大哭又大笑,哭的是,要是早十年遇到不拘性别不拘身份的科举,她的命运未必会是如此,笑的是,她终于可以沾柳如是的光,做个官老爷的母亲,不用担心年老色衰,饿死在秦淮河上了。
得到消息的书院诸人鄙视,一个歌妓也能中举,简直是道德败坏。
“啪!”一个中年男子狠狠地打在一个少年的脸上。
书院诸人愕然,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不去考科举!”中年男子愤怒的咆哮,眼睛却死死盯着书院的山长。
山长眼神坚定和从容,为了儒家的道统,一个只认识几个字的地主老爷懂个屁。
中年男子将几锭银子重重扔在了地上:“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什么时候,可以掌控他人的前途了?这是我儿退学的补偿,以后我儿再也不是你的弟子。”
少年急忙解释:“爹,我是自愿不去考科举的,我是为了孔圣人的大道!”身为儒家弟子,为了儒家孔圣斗争的骄傲,充斥了少年郎的胸膛。
中年男子又是一个耳光:“你丫傻啊!你今年不参加科举,别人可参加了!你平白比别人迟了三年,科举的道路,有几个三年?”
科举能考到什么时候?理论上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可是,实际上,40岁以后想要中举,千难万难。
朝廷取士,是为了选拔能为朝廷做事情的官员,选个走路都喘气,没几年就要嗝屁的老人,有用吗?
就算朝廷不计工本,70岁的老人也录取,还是不会有多少40岁以上的能考中举人。
人过了40岁,身体各方面开始衰退,怎么还能和20岁的比记忆,比悟性?
一个人就算16岁考中秀才,到40岁的关卡,有多少个3年?8个而已!
少年竭力辩解,中年男子只是要揪着儿子回家。
其他书院的山长微笑着劝解,事已至此,不如继续留下在书院学习,离开了书院,闭门苦读,也不是办法对不对?书院好歹有人教导。
中年男子大笑:“腐儒!大明2000座书院,现在至少有1000座开始教导法家思想,真以为没了张屠户,就要吃带毛猪了?”
书院的人目瞪口呆,大明人就是没法团结啊!
几人只能哂笑,总有一些人,不知道儒学的道,才是最珍贵的。
……
有不少儒家学子愤愤不平。
半部论语治天下,不好好的用论语的内容出题,根本是违法规则的。
有些屡试不中的老儒生态度激烈,寻死觅活。
“为什么考法家,为什么!难道大明再也不要天地君亲师了?难道大明连圣人都不要了?难道皇帝就不怕上天惩罚吗?”
有地方官员急忙上书胡一一,地方恐有不稳。
胡一一回复:“朕剑不利否?”
闹事的儒生人头落地。
……
书院中,有人便愤愤不平,怎么能以言获罪?连广开言路都做不到了吗?
众人大骂了很久。
有人习惯性的回衙门,到了门口,才想起已经辞官,又大笑,没了他们这些官员,皇帝老子该急死了吧。
这些距离京城遥远,消息不灵通的外地小官员丝毫没有政治敏感性和政治总结性,京城所有高官都被屠戮的事情都发生过,胡一一会在乎被人辞官?
天下想当官的人多得是。
……
朝廷对罢课罢工罢考弃官毫无反应,有的人终于回过味来,皇帝毫无损失,损失的是自己好不好?
便陆陆续续的有人开始偷着购买法家书籍,大明法家书籍成为畅销货。
各书院山长眼见书院中坚持儒家学术的学生越来越少,只有苦涩的长叹。
第二年,北京城官员考核,全体官员信心爆棚,这次把法学各个著作全部看了一遍,至少不会交白卷了。
胡一一出题:“唯施是畏。”
一群官员差点掀桌,该死的,是《道德经》!
身为皇帝,你能不能坚持一种学说啊!
……
“依我看,明年的科举,未必是老庄,更未必是法家。”几个举人坐在一起,皱眉苦思。
“圣上恐怕是随心所欲,从诸子百家中,任意抽取一题。”
几人都脸色难看的缓缓点头。
圣上幼年无所教育,不知儒家真意,不知儒家珍贵,恐怕是各种杂书都有所涉猎。
“这是说,要遍阅群书了?”有人脸色惨白,这要有多大的阅读量啊!
“李兄,可有银两,借小弟急用。”有人低声道,以前举人免税赋,投献田多得数不过来,就没有一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