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钢铁侠》热度渐渐散去,两部影片的竞争关系并不太明显,杜克曾经读过原著,却没有看过汤姆·汉克斯这部评论以及观众口碑都极差的电影,坐到影厅里,与布莱斯·霍华德闲聊了几句,在影片开始后,精力就转移到了大银幕上。
《达芬奇密码》由美国作家丹·布朗所作,它以750万本的发行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全球累积销售量更已突破6500万册,《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达76周,译成42种语言,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美国小说,销售上甚至可与广受欢迎的英国畅销作品《哈利·波特》丛书相匹敌。
这些都足以保证影片由足够的关注度和观众基础。
实际上,朗·霍华德的影片基本遵循了原著。
跟原著一样,影片对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达·芬奇自画像》以及《最后的晚餐》——进行了“颠覆性”的解读。
先是借各个角色之口,对《蒙娜丽莎》中的人物性别提出了置疑,继而指出蒙娜丽莎其实就是达·芬奇本人,而《达·芬奇自画像》里的画家肖像,实际上也是一个“雌雄同体”。
这两幅画已不是简单的独立存在,而是两个相互关联具有相互指射意义的个体,最有意思的是对《最后的晚餐》的注释,且不说将人们传统上认为画中皆为男性的十三人说成是十二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就连一向为世人崇拜不食人间烟火的耶酥基督,也被从“神”还原为“人”,并声称他结了婚,留下了后代。
而耶稣的妻子,就是被他救赎的抹大拉的玛利亚。
这些言之凿凿的解读,无疑是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挑战、篡改与颠覆,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
当然,这样的作品引发的争论也是巨大的。
来自天主教和其它基督教团体,历史学家,艺术史家以及很多观众,都对影片和小说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甚至很多人认为丹·布朗和《达芬奇密码》这部电影歪曲——有时甚至捏造了——历史。
然而,争议在很多时候对于一部电影来说,都不是坏事,甚至争议代表的就是吸引力。
就像杜克说的那样,被人争论总比无人争论要好的多。
《达芬奇密码》引发了争议,招致很多宗教保守人士的猛烈抨击,但原作者和电影制作人都足够聪明,这些争议并不会触及到主流社会的底线,在相关的炒作下,轻易就能吸引相当多的人走进影院。
特别是原著巨大的销量,足以保证影片的票房。
其实说基督不是神而是人并不是《达芬奇密码》的首创,人类进入科学时代,早就开始打破神的传说,早就开始追求用“人”的真实说话,如果有一天基督真的彻底被人类革除了“神”性,也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情。
要讨论《达芬奇密码》有多少属实,完全没有必要,从作者到影片,用这样的内容引发争议,明显就是在博取关注度。
随后出炉的北美票房排行榜上,《达芬奇密码》结束《钢铁侠》连冠的局面,也证明了争论确实能带来收益。
第五百九十八章 炉火纯青
首周末三天,《达芬奇密码》在北美开出了7707万美元的亮眼成绩,以绝对优势占据了北美票房排行榜第一的位置,而放映进入第四周的《钢铁侠》继续维持稳定健康的下跌趋势,本周末抢下1782万美元,位居北美票房榜次席。
但两部影片在观众口碑方面差异巨大,《达芬奇密码》院线观众好评率只有百分之七十七,观众评分为B,而《钢铁侠》上映哪怕四周,院线观众好评率依然高达百分之八十七,观众评分更是牢牢维持在A+。
不同的观众口碑,代表的往往是差别巨大的后续市场走势。
《钢铁侠》虽然过了最为火热的放映阶段,但走势一直稳定,至今北美票房累计3亿2320万美元,无论后面如何,都已经成为了这个暑期档的大赢家。
《达芬奇密码》在消耗掉原版小说粉丝的热情后,周一的工作日票房骤降,单日只收获500多万美元,这对索尼哥伦比亚影业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影片通过票房收回成本的难度并不大,沉沦许久的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在《蜘蛛侠》系列之后,终于找到了新的赢利点。
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当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个难得的项目,他们立即把目光转到了有《达芬奇密码》前传之称的《天使与魔鬼》上面,打算继续邀请汤姆·汉克斯出演这个系列。
随后,好莱坞流传出一个消息,汤姆·汉克斯的团队向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开出了一份天价报酬,大汤姆要求享有影片所有盈利分成的百分之四十。
这可谓是一份天价合约,在好莱坞的历史上,算上所有导演、演员和制片人,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般天文数字的合同,如果索尼娱乐真的同汤姆·汉克斯签约,无疑会揭开好莱坞新的一页。
不过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汤姆·汉克斯和伊诺·马丁在漫天喊价,但就算是这样,这份喊出的价也惊掉一地眼球。
无论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如何与汤姆·汉克斯以及CAA的伊诺·马丁谈判,也改变不了《达芬奇密码》首周末过后,北美票房相对开始疲软的表现。
这部影片上映满一整周的时候,北美票房才突破一亿美元大关,虽然对于普通的影片来说,完全是值得庆贺的成绩,但对于《达芬奇密码》这本美国最畅销的小说,以及索尼娱乐的预期来说,还是显得有些平淡。
上映的第一周,对于《达芬奇密码》非常重要,《钢铁侠》已经过了最热的阶段,同时期没有大制作影片上映,这七天的时间正是它可以横行市场的时候,而下周即将迎来北美重要的档期——阵亡将士纪念日。
一部已经取得成功的超级英雄系列的终结篇将在这个时间段上映。
二十世纪福克斯制作发行的《X战警》系列迎来了三部曲的终结之作。
当然,对于杜克这种与二十世纪福克斯和新闻集团关系相对密切的人来说,所谓的终结不过就是一个阶段的终结。
二十世纪福克斯看到了《X战警》的不足之处,不但随后准备制作单独的《金刚狼》电影,还打算重新启动这个系列,以更加年轻的阵容取代伊恩·麦克莱恩等老演员们。
同时,受到漫威的大计划的影响,他们也准备将《X战警》的重要角色单独拆分,然后再组合作战。
对于漫威漫画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在非常长的时间里,他们都别想收回《X战警》系列的电影版权。
杜克也很清楚这一点,他虽然是漫威漫画最大的股东,但也清楚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好事都理所当然应该属于他。
漫威漫画当初卖掉版权的超级英雄们,除去像绿巨人这般在大银幕上不太讨好的角色,其他像是蜘蛛侠、X战警和神奇四侠,想要收回电影版权,在对方不主动违约的情况下,基本都不可能。
特别是X战警,这对二十世纪福克斯来说无异于一棵摇钱树。
由前两部作品做铺垫,《X战警3:背水一战》首周末在北美斩获1亿275万美元,如果算上周一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假期,这部影片在假期内拿到了总计1亿2286万美元。
《X战警3:背水一战》的大卖,也挤压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尤其是《达芬奇密码》,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这部大作次周末票房直接下跌百分之五十八,仅仅取得3237万美元。
毫无疑问,《X战警3:背水一战》和《达芬奇密码》占据了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前两位,而第三位属于《钢铁侠》。
按照外界的预估,来到第五个周末的《钢铁侠》三天票房必然会跌落1000万美元大关,但影片良好的观众口碑发挥了作用,最终以1051万美元,继续稳步前进。
火热的五月份档期结束的时候,《钢铁侠》是到现在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北美票房累计收获3亿4755万美元,全球票房顺利超过5亿美元,绝对是一部现象级的影片。
《钢铁侠》刚刚过去,六月份普一开始,华纳兄弟和公爵工作室联合制作的又一部影片正式上映,由扎克·施耐德执导的《斯巴达三百勇士》在洛杉矶举办了浩大的首映式。
杜克的这位前助手,经过《黑客帝国》两部续集的考验,如果《斯巴达三百勇士》能够大获成功,无疑将成为好莱坞一线导演中的一份子。
这部风格鲜明的影片,没有使用一个外景镜头,全部在摄影棚中的绿幕前拍摄完成,而且只用了60天的拍摄时间,但繁复的后期特效制作,使得影片在今年年初才彻底完工。
而这三百个红裤头军带来的绝对是一场震撼的视听之旅。
首映式当天,一副巨大的“列奥利达在温泉关”的海报,悬挂在了钱德勒大厅的正面,与罗浮宫珍藏的那副名画不同,海报带给人的是一种杀气腾腾的感觉,杰拉德·巴特勒出演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单单是肌肉贲起的外形,就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
“扎克是一位出色的导演,也会是一个伟大的导演。”
采访区里,杜克面对记者的摄像机镜头,毫不保留的夸赞着这部影片的导演,“《黑客帝国》的后两部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相信《斯巴达三百勇士》会引领一种新的史诗片风格。”
今天的主角是别人,杜克只是稍稍说了几句,就走到了剧院前的等待区。
“嗨,扎克。”
找到自己的老朋友,两人轻轻拥抱了一下,杜克说道:“我已经看过成片了,伙计,你做的太出人预料了。”
“我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称赞吗?”扎克·施耐德故意说道:“能让你感觉到意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过,影片的风格确实另类,那种浓厚如同油画般的色彩,轻易就能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特别是扎克·施耐德在高速慢镜头上的运用,完全可以说炉火纯青。
由于杜克还挂着制片人的职位,与剧组站在一起合过影之后,才跟扎克·施耐德一起,走进了钱德勒大厅。
两人边走边小声的聊着最近的状况。
“这么说华纳兄弟和DC漫画的人找过你了?”杜克小声的问道。
扎克·施耐德点了点头,“他们想找我出任新《超人》的导演。”
“你的意思呢?”杜克清楚这种事来不得半点勉强。
“我对《超人》还是很感兴趣的。”
说到这里,扎克·施耐德忽然话锋一转,“但我对DC的另一部漫画兴趣更浓。”
不等杜克发问,他就主动说道:“我想先执导《守望者》,不知道DC漫画和华纳兄弟愿不愿意将他们的招牌之一交到我的手里。”
《守望者》在DC体系中的名气,虽然不像超人、蝙蝠侠和神奇女侠这正义三巨头般响亮,但对社会的影响力却极大,华纳兄弟和DC漫画数次想过将这部漫画搬上大银幕,特别是九十年代早中期杜克刚刚跟华纳兄弟合作的时候,改编差点就正式立项。
当时华纳方面传出消息,罗宾·威廉斯将出演罗夏,杰米·李·柯蒂斯饰演幽灵,加里·布塞饰演喜剧演员,以及还有理查·基尔和凯文·科斯特纳的参与,但那个剧本经过了多次重写,最终华纳兄弟还是搁置了影片的拍摄计划。
据说迈克尔·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