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军工霸主-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怕是年过花甲,依然奋战在坦克装甲车辆研制的第一线,即便是因为年纪过大退居二线,祝光荣也没有按照上级安排前往条件更好的北京或江浙一带,而是继续留在北方厂担任总顾问,为的就是能够有朝一日亲眼见到属于中国自己的先进坦克隆隆的驶下生产线。
  为此朱海峰知道,他的老师在多年来做了很多努力,虽然因为种种原因祝光荣始终无法全面进行新式坦克的研制,不过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祝光荣还是展开多项有关坦克装甲车辆相关系统的预研工作,其中的复合装甲就是借着新式坦克炮标靶板的名义展开研制的。
  虽说只是个普通的标靶,不过祝光荣还是瞄准当时世界先进的装甲技术,应用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技术,确定了复合装甲的各项技术指标、相应的具体结构以及配套的材料应用,只不过后来由于新式坦克炮项目下马,配套的复合装甲标靶也随之一并作为技术储备,被埋没在某科研所资料库的故纸堆中。
  当祝光荣听说朱海峰正在参与中巴联合研制的新式坦克项目时,精神自然不免为之一震,随即便把当年研制复合装甲的技术交给了朱海峰,为的就是能够让中国自主研制的坦克能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祝光荣的拳拳的赤诚之心,作为学生的朱海峰可谓是比谁都清楚,况且当他拿到复合装甲的技术资料后,祝光荣的那番话更是让他直到如今都言如在耳:
  “我年纪大了,不过看不到中国自己的先进坦克我还是心有不甘,现在小朱你们在研制新式坦克,那就多用点儿心,经验不足也不用怕,俗话说的好,勤能补拙,没有经验就多吃点苦,当年咱们研制两弹一星时不也是丝毫经验都没有,到最后不还是被咱们给啃下来了。
  所以说只要肯下得了决心就没有干不成的,老头子我也是一样,对于当今世界上的先进坦克同样是两眼一抹黑,所以能给你的建议也不多,不过在某些方面还是懂得一些道理,只要小朱你们需要就尽管来找我,反正我退了二线了,空闲的时间也比较多,只要能为新式坦克出一把力,老头子我睡觉也踏实不少呀!”
  朱海峰的脑海中不断重复着祝光荣的隐隐嘱托,视线也不由得落到了桌子上的那份复合装甲的设计图稿上,闪烁的目光中依旧透着些许的犹豫,但更多的则是坚定的自信:
  “有祝老的技术作支撑,就是咱们手中那几块复合装甲最大的保证!”
  就在朱海峰盯着设计图沉思之际,秦景斌的一句话便让他瞬间清醒过来,朱海峰表情的变化并没有逃过秦景斌的眼睛,旋即脸上便立刻浮现出满意的笑意,其实对于复合装甲的研制秦景斌可谓是非常上心。
  毕竟在研制便携式火箭筒、新式榴弹炮等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中,参与其中的秦景斌不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因为各项研究成果,使他从一位普普通通的技术员一跃成为掌管整个材料研究所的所长。
  不仅如此,在学术领域因为新式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秦景斌在国内材料界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尤其是去年发表的几篇有关玻璃纤维材料、新式复合材料的论文,更是让他隐隐有向材料学权威的方向迈进,这些成就如果放在以前,秦景斌可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然而如今他却距离权威仅有一步之遥,只要能把复合装甲的事情落实下去,基本上就可以奠定他在材料界无可撼动的地位,进而就是科技进步奖、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乃至两院院士,无论那一项都是他秦景斌梦寐以求的东西,要知道他已经是快五十的人了,如此大好的机会一辈子也未必能碰上几次,如果不好好抓住,今后只有空悲切的份儿了!
  只不过此次研制复合装甲的事并不是他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如果没有朱海峰的鼎力相助,光凭他秦景斌根本不可能这么快就研制出来,更何况站在朱海峰背后还有一位军工界泰山北斗级的人物,这让秦景斌无论如何都不敢把研制成果独享,既然不能独享,那就把他们全都拉到自己的一边。
  反正朱海峰是个只看重技术不在乎名誉的拗性子,至于朱海峰的老师祝光荣也是一样的淡泊名利,只要能够说服作为总设计师的卢嘉栋,成功研制中国首套批量生产的复合装甲的最大功劳还是能够落到他秦景斌的头上,况且主要的研制单位还是在他所掌管的材料研究所,更能让他坐实这份研制成果。
  只不过关键的问题是怎么才能说服身为总设计师的卢嘉栋,只要卢嘉栋点头一切都好办,可要是不点头呢?这不是秦景斌对采用祝光荣技术的复合装甲没有信心,只是凡是都有个意外,更何况他与卢嘉栋共事已久,很清楚卢嘉栋对各项军工技术的熟悉程度,保不齐在某些方面挑些毛病,拖延下他们的研制进度。
  而这对秦景斌下一步的个人规划会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要知道新一届的工程院院士已经开始评选了,他所欠缺的就是一篇拿得出手的论文和实打实的研制成果,为此,他早就把复合装甲的相关论文准备好,只等着复合装甲通过新式坦克研制小组的审核便可发表,并参选新一届工程院院士,可研制进度一旦拖延下来,那秦景斌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了。
  所以,他必须把朱海峰拉到自己这一边,哪怕是朱海峰对复合装甲有一丁点质疑,他都要设法将其打消,毕竟作为联合研制该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如果在卢嘉栋等人提出质疑时不站在他这一边说话,那结果秦景斌根本无法挽回,反之则不同,要知道凭着朱海峰的拗脾气哪怕是面对卢嘉栋也是敢争一争的,而有些时候一项成果能不能落实最关键的就是这最后的一争!


第401章 应对之道
  秦景斌的所思所想,朱海峰可谓是心知肚明,而且对秦景斌的想法还隐隐的有些看不惯,因为在他看来,无论是科研项目还是学术研究都不能把功力心看得太重,不然的话必将会影响对技术的专研以及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最终对整个科研体系都会带来负面的作用。
  然而气愤归气愤,朱海峰并没有把这股气释放出来,如果放在几年前或许早就对着秦景斌拍起桌子了,可自从完成炮钢的研制工作,尤其是担任湘南特钢厂副厂长以来,朱海峰也在不知不觉间收敛了原本执拗外露的性格,虽说在某些问题上依旧会固执己见,不过已经能够控制脾气的发作,而这也让他在日常工作中获得不错的口碑。
  更何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当下的年轻人,穿着喇叭裤、带着蛤蟆镜、扛着录音机、听着港台的靡靡之音,不说别的就是他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说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羊城街头了。
  对此朱海峰尽管看不惯,但也没有像其他老同志一样上纲上线破口大骂,既然这样的改变朱海峰都容忍下了,秦景斌的功利心又如何忍不了,再者说秦景斌即便是私心重了些,但本身的技术也不差,在技术专研方面也是一如既往的严谨刻苦,总比那些半吊子土专家强出不少:
  “或许这就是卢总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屁股决定脑袋吧!”想到这里,朱海峰心里不免自嘲的笑了笑,随后拿起桌子上的那份复合装甲的设计图,接着戴上眼镜将手中的设计图再次翻了翻,进而抬起眼看着对面的秦景斌:
  “祝老当年之所以不遗余力的倡议研制复合装甲,初衷就是希望这款新式装甲能够成为咱们国家未来坦克的护身符,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而我们却能够实现他老人家的心愿!”
  “那是当然!”见朱海峰口风松动,秦景斌的脸上也即可展露出欣喜的笑容,进而连连点头:
  “再者说祝老的技术可是在军工界公认的一流水准,如果我要是卢总师,只听这个祝老的名头,就会直接通过!”
  “卢总师虽说年轻,不过在技术方面还是很严谨的,该做的测试还是会做的!”朱海峰端起水杯,喝了一口后便皱了两下眉头提醒着对面的秦景斌,而秦景斌却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
  “祝老不也说过,当年的复合装甲可是经受住已经下马的120mm口径坦克样炮的直接轰击,现如今国内的坦克炮还有这么大的口径,更何况按照现在坦克装甲的测试原则,咱们研制的复合装甲绝对是没问题,到时候说是被蚊子咬上一口也并不过分!”
  “咱们还是谨慎一些好!”朱海峰嘴里说得谨慎,可是脸上的神情却透着满满的自信。
  虽说他没有秦景斌那样近似夸张的炫耀,但对于自己恩师亲自指导的复合装甲还是很有信心的,只不过出于严谨的性格才这般说着,至于秦景斌怎能看不出朱海峰的言不由衷,于是将座位下的暖水瓶拿起来,一边给朱海峰蓄水,一边轻声笑道:
  “要我说,该谨慎的应该是搞新式坦克炮和配套弹药的那帮人,有这样的钢铁硬甲在,就怕他们辛辛苦苦研制的弹药全都成为空谈,到时候他们拖累整个新式坦克的研制进度,可别全怪到咱们头上就好!”
  “都是在一起搞研究的同志,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搞不好只能怪自己不努力,怎么可能扯到他人身上!”
  “那可不一定!”朱海峰话音刚落,秦景斌也给面前的水杯倒满后,将暖水瓶放下,随后身子前倾压低声音继续说道:
  “要知道卢总师所领导的新式坦克研制团队可不像原来的52倍口径155mm火炮或是便携式火箭筒那样的简单,而是汇集了方方面面的军工厂和科研机构,这其中涉及的东西和复杂程度远非当年可比,或许卢总师觉得咱们研制的复合装甲可以不说什么,但却保不准其他人不在背后议论,要知道现在各分系统都卯足了力气加紧研制,这样的情况下谁希望自己拖后腿?”
  “这个……”秦景斌的一席话让朱海峰不免为之一愣,不过仔细想来秦景斌所说的也确实在理,不管怎么说新式坦克的研制可是个极为复杂和庞大的工程,这其中不但涉及方方面面的学科和技术,而且牵扯为数众多的军工企业和科研单位,如果这些单位都同属一个部门还好说,可现实的情况是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企业和单位都是为了新式坦克而临时拼凑起来的。
  各方面的利益必然会错综复杂,尤其是在研制任务繁重的当下,其利益的纠葛更是如同一团乱麻,想要凝聚人心平衡利益推进项目平稳发展确实是件令人头疼的事,要不然总参装备部也不可能安排徐源这位领过兵打过仗的副部长来担任新式坦克领导小组组长,为的就是更好的平衡各方的利益。
  正因为如此,但朱海峰听了秦景斌的话后,便不由得沉吟起来,要知道他也是在工厂中干了几十年的老军工,仅仅一个厂里的关系就已经很复杂,常常让他这个技术宅一个头两个大,一个厂尚且如此,庞大的新式坦克研制小组的复杂程度更是让朱海峰难以想象,鱼龙混杂之下说不准就会出现秦景斌所说的情况。
  不过朱海峰对此并不担心,只要自己研制的复合装甲性能出色,有着实打实的说服力,无论谁出面阻挠他都会不假颜色将其呵斥回去,反正不管怎么样,他都坚信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至理名言,更何况朱海峰对于车厢后的几块刚刚研制出来的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