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看婶一高兴这嘴巴就胡咧咧,厕所到了,我扶你进去。”张淑兰懊恼着,咋当着孩子面说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这一家够糟心的,别给她们再添堵了。
从厕所出来,张淑兰叮嘱小北,“你那钱拿好了,听说李桂芝的老娘到咱们村里,你奶要是知道刘二愣赔给你家三十元钱,指定会过来要走,你跟你妈说藏个地方,别让她翻走了。”
苏小北第二次听人说起她那个未见面的奶奶,看样子这老太太也是个极品,无所谓,来吧,最好极品们一起冲上来,她就一个个给她们抽丝剥茧,看谁能笑到最后。
回到病房,于月梅也睡醒了,张淑兰的儿子骑车过来给他妈送吃的,顺便带回来苏萝卜。
苏萝卜看见苏小北进来,高兴地跑过来,“小北,你还疼不疼?”这个傻哥哥是真心爱护她,只不过有时候走弯路,弄得自己也遍体鳞伤。
“看兄妹俩多贴心,月梅,你也别老唉声叹气的,孩子一天天大了,总有一天会孝顺你的。”张淑兰欣慰的看着俩兄妹,越是这样心里越心酸苏东强死的早。
苏小北说啥都要张淑兰跟她儿子回家,县城离他们大梁村五十多里地,骑车子起码要一个多小时,趁着天色未黑,张淑兰拗不过她,对苏萝卜千叮咛万嘱咐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答应他们明一早再过来。
晚饭娘三就吃了林春山送来的食物,林春山是张淑兰的大儿子,昨天是他驾马车把她送到医院的。
“哥,家里丢没丢啥?”简单的吃了点大饼子,苏小北低声询问道。
“丢了,半口袋苞米面,我按照你说的,跑到村里的老槐树底下敲了锣。”苏萝卜气愤的说着,一张嘴饼屑子飞的哪都是。
敲锣?这点苏小北可不知道,不过细一想就知道效果肯定比在家干嚎强。
“谁给你做的主?”万三爷今天肯定是忙着去处理刘二愣的事情,郭勇这人表面一套,背地里又一套,苏小北都没把他往好人堆里考虑。
“三爷爷,他和我先回的村子,我一敲锣,本来他都走远了就又回来了。”苏萝卜生气的咬着大饼子,“还真让你说对了,刘二愣先前去咱家偷了半口袋苞米面丢在高粱地里,被人捡到后送大队部了。”
“咱家的口袋我知道,和别人家的不一样,上面补丁落补丁,一看就是偷咱家的。”
“三爷爷咋说的?”这苏萝卜也不是一直粗心大意,这点让苏小北刮目相看。
“刘大宝他姥骂人说村子里人冤枉刘二愣,被三爷爷给骂回去了,说是以后咱家要是再丢啥东西就找刘二愣算账。”说到这,苏萝卜还不解气,“咔嗤”咬了一口大葱死劲嚼着,好像在嚼刘二愣一样。
哈哈,苏小北心里乐了,看刘二愣以后还敢不敢欺负她兄妹,于月梅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听着,看看儿子再看看女儿,心里毛躁躁的,总觉得女儿哪里不一样,又说不出来不一样的地方。
今天病房里多了一家住院的,是一位刚生产的新妈妈,乌泱泱进来一大群人围着大人小孩看,苏小北羡慕的看着他们,心里盘算下一步做啥。
第二日,第三日都顺顺利利,到晚上的时候,医生下班前嘱咐她明天可以拆线了,苏小北既高兴又失落,她盘算好的买卖还没做呢就要离开医院了。
☆、第十二章 第一桶金(2)
苏小北计划的买卖其实很小,小的她一度想放弃这个计划。前世她有经商头脑,过手的钱都是百万千万的,如今到了78年,还要为一张两张的毛票计较,所以她思考半天还是决定做。
“哥,西大河里的水开闸放了?”这是前两天苏萝卜跟她母女俩唠家常时无意中提到的。
“对,过不几天就要入冬,三爷说怕冬天有小孩滑冰玩掉冰窟窿里。”
“河里的鱼呢?”苏小北那天爬建筑物的时候,看见铁闸门下面全是两指长的鲫鱼。
“啊?在河里呢?”苏萝卜奇怪的看看妹子。
“哥,你敢不敢下河捞鱼?”苏小北紧盯着萝卜的眼睛问道。
“有啥不敢的?捞它干啥?不能吃,一股土腥味。”生活在海边的人,吃不惯河里的河鲜,总觉得土腥味大,所以西大河里的鲫鱼和胖头鱼很多,都是从上游的水库放下来的,村子里没有人去捞鱼吃。
在一旁听俩兄妹说话的于月梅急的直摆手,不让苏萝卜去河里趟鱼。
“妈,没事的,小北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苏萝卜不以为然,往年他也没少到河里捞鱼,大部分都被小孩们弄死了,要是家里养鸭子,大鹅的,都拿回家给家禽吃了还能多下一个蛋。
“哥,你自己能不能干?不弄太多,五六条就行,要活的。”苏小北一本正经的问道。
“行,你要这干啥?”
“一会儿春山哥来送饭,你跟着回去,明早你用水桶把鱼带来,我自有用处。”苏小北神秘的笑了笑不在言语。
这就是小北不起眼的买卖。
病房了那个产妇都第三天了,一滴奶水都没有。小北观察的仔细,这家人生活条件很好,这时候生孩子很多人都选在家里找个接生婆,去医院的很少。再一个就是这家人很有素质,不论亲戚还是朋友,过来探望的时间都不会超过半小时,说话也是轻声细语,很有礼貌。
苏小北想跟他们推销自己的鲫鱼汤,对产妇来说是最好的催奶补品。
等苏萝卜回家开展捉鱼行动,苏小北借着看孩子的机会成功的和伺候产妇的中年女子谈到了鲫鱼汤。
“我们大梁村上面有水库,下游通黄海,河里有很多野生的鲫鱼,给姐姐催奶最好不过了。”这家人姓丁,小北猜的没错,他们家有人在部队里做官。
“小北,你说的是真的?”丁敏高兴地问道。
“丁阿姨,你放心,我哥哥明天过来会带几条鲫鱼,就用清水煮,里面不放油盐,任何调料也不放,小火慢熬,出现乳白色的汤汁就给姐姐喝,保准晚上就能下奶。”
苏小北这都是前世带来的知识,虽然前世连个男朋友都没谈过,可知识大爆炸,有阅读习惯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放在78年一个14岁农村小孩身上就有些不可思议了。“你咋懂得这么多?”
“我也是现学现卖,我们村的大嫂队长知道,我是听她说的。”苏小北早就把说辞想好了,很自然的应付了丁敏的询问。
第二天一大早,医生上班后给小北拆线,伤口愈合的很好,这几天的药钱没白花,于月梅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儿女一直是她最大的牵挂,被刘二愣打折了胳膊她都没吭一声,就是想要点钱给孩子把病看好。
苏小北发觉于月梅的情绪波动,搂过妈妈的肩膀安慰她,“妈,你瞧,我以后也能像萝卜一样出去干活了。”
正说着苏萝卜推门进来,后面跟着林春山,小北收敛表情,“啊啊”的比划让林春山帮她去结算住院费用。
丁敏一直笑眯眯的看着小北一家,至于小北为何当着村子里人的面不说话只用手比划,她并没有好奇,谁都有自己的秘密,况且她觉得这个小姑娘心眼不坏而且很不简单。
等林春山出去了,小北打开萝卜拿来的水桶,一共六条鲫鱼,个个鲜活乱蹦。
“丁阿姨,你快拿回家给姐姐煮鱼汤,你信我的,不出晚上就会奶水,别饿坏了小宝宝。”苏小北伤口刚愈合,丁敏可不敢让她拎那个大水筲,昨天小北和她说了鲫鱼汤的事,她特意去问了妇产科,大夫说这个民间偏方很好用,让她试试。
“小北你拿着。”丁敏把水筲交给她的儿子拿回家,把两块钱塞进苏小北的手心里。
“阿姨,这鱼都是河里野生的,也不是我们家养的,拿给姐姐吃怎么能收钱呢?”苏小北把钱推回去。
一开始苏小北真想赚她家钱的,和丁敏交谈之后,苏小北改了主意,想和丁敏一家交好,为以后的生活铺路子。
丁敏是军属,怎么可以做这种白拿人家东西的事情。虽然小北说的真诚,这鱼是她哥从五十多里地之外拿过来的,就冲他们家一贫如洗的条件,她也不能白拿。
“小北,阿姨谢谢你,这钱拿着给你妈和你买点营养品。”苏小北推辞一番,还是把两块钱收了,于月梅有些不高兴,拉着女儿去了走廊,跟她比划着。
苏萝卜也跟在一起,看妈妈手势给妹子翻译,“妈说你这样做不对。”
苏小北无语,哪样对啊?你看看家里,除了半缸苞米面,再就是地里的几颗招了虫子的大白菜和几颗青萝卜,秋收之后说是分红,她家这一个半的劳动力能分多少?北方冬天来得快,家里透光又透风的窗户,到冬天还不把这三人给冻死?
“妈,这是丁阿姨感谢我们的,鱼是我哥抓来送给他们吃的,我这不是推脱了吗!”苏小北蹭着于月梅的胸口撒娇道。
苏小北不得不计划家里的收入,不是还有一位极品老太婆没登场吗,她把这些意外因素全都考虑进去,刘二愣赔偿的三十元钱,林春山结算完之后应该剩不下多少,没有布票粮票和肉票,她家比解放初期的生活还困难,她不考虑谁考虑?看苏萝卜手上的冻疮疤就知道,这些年她们熬得艰难。
临出院,丁敏把一张纸条交给苏小北,上面写着她家的住址,同样苏小北也让林春山帮忙给写个大梁村的地址,这汉子局促半天才红着脸说自己不识字,后来还是丁敏自己留个她家地址,一直把她们送到医院门口才挥手再见。
☆、第十三章 找茬(1)
回到村子里,小北一家也没有声张,跟林春山道谢之后,三人回到自己低矮破旧的草房中。
放下行李,苏小北在屋子走了一圈,家里除了一口盛水的缸,还有两口能盛五十斤苞米面的陶缸,一口还是空的。
“哥,把水缸里的水淘出来换新的,我去拿柴火,咱们中午也吃大饼子。”
在医院,林春山送来的大饼子,苏萝卜就着凉水一口气能吃两个。农村有句话叫做: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她家存粮就那么一点,要不是手头上有了点钱,苏小北也不敢让她哥放开肚皮吃。
苏萝卜一听,笑的眼睛都眯到一块,痛快的刷干净水缸,挑着水筲去村里的水井挑水。
于月梅拉着小北比划半天,苏小北对她的哑语手势实在搞不懂,猜了好几遍明白她妈想说啥。
“妈,我心里有数,张婶这几天为咱家送饭还耽误出工,让哥哥去找三爷爷换点粮票给张婶送去,你放心吧,咱不会欠别人的。”
话音顿了一下,苏小北小声的说,“妈,咱家还能剩下六块钱,加上今天丁阿姨给的两块,一共八块三毛六,你收着吧。”
于月梅惊慌的接过小北递过来的毛票子,哆哆嗦嗦数了半天,又不知道往哪藏。
苏小北拿出一个从医院带回来的滴流瓶,玻璃瓶子,她早就洗干净了,把钱塞进瓶子里后,挪开水缸,用铲子在水缸底下挖了个洞,把瓶子放进去后,母女俩相视而笑。于月梅平生第一次拥有这么大的家产,笑的脸上的褶子都堆到一块,一个劲儿的点头称赞。
水缸满了,借着光亮,苏小北看着水里自己的倒影。来这里有一个星期,家里连个镜子都没有,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打量自己的容貌。虽然和萝卜是双生子,两人的长相并不一样,苏小北更加清秀,只是长期营养不良,有些面黄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