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开众人一看,原来是林源。
林源在卫生部可是鼎鼎有名,当初讨要卫生部承诺的巨款的时候,算得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林医生,你怎么出现在这里?季部长特意交代要让你在主席位上,你跑哪儿去了?我们两个找了半天都没找到。”
这话一出,所有人立刻鸦雀无声,都用一种酸酸的眼神看着林源。
这帮大部分都是草根的中医人,要论个人资产,只要是医术能说得过去的,都不会差。他们差的就是一种认可,一种被行业,被国家认可的资格。
也许,有的人会比医院中的西医医生还要富有,但真的坐到一起,西医医生可以理直气壮说自己是医生,而中医人则只能说自己是中医。
这个林医生,参加这样的交流会,应该也是一名中医,可看看人家,卫生部部长点名要坐到主席位上,这样的认可,哪怕是国内知名的国手,都不会有这样的殊荣啊。
切切私语声响了起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就是,这个人是谁?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重视?
猜测的答案小声出来了,有的认为可能是某个中医世家的传人,而且和季部长很铁,要不然,怎么会得到季部长这样的青睐?
也有的人认为,可能就是个官二代,甚至是红二代,要知道,这样的出身,会把持各个领域,本身水平不用高,只要上面有人罩着就行了。
卫生部的官员听到了议论,赶紧说道:“大家都不要胡思乱想了,林医生的水平,足以参加这个交流会。那个白家的人,知道白贵文到燕京干什么了?使参加全国杰出青年中医的评选来的。林医生就是白贵文那一帮的,而且,林医生最后杀进十强,在十强中拔得头筹。”
原来是这样啊,众人恍然大悟,怪不得林源对于南白的白家都不太感冒,原来人家是击败过白家的白贵文啊。
如此说来,刚才林源所说的白圣算不得白家正统,也不算是奚落人的话。
监督员见众人不再议论,便说道:“林医生是全国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优秀年轻中医,是代表着中医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季部长才会在这么重要的交流会中,亲自邀请林医生参加,下面,请林医生讲话。”
卫生部部长亲自邀请!这可让所有的人对林源的看法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林源淡淡一笑,冲着卫生部的官员轻轻点头示意一下,走到了周传亭的身前。
林源深深一躬:“周前辈,听了您的话,晚辈受益匪浅,真心感谢中医行业中,有您这样的矢志不渝的前辈,才使得中医没有没落下去。晚辈斗胆,您刚才说你要是没了,中医就完了,晚辈不敢苟同,晚辈想说的是,要是像您的这种执着精神没了,中医才真的完了。”
周传亭上上下下仔细打量林源,眼中露出了激动的神色:“好小子,说得很有道理,也很提气。医不避险,更不应该避难。有什么难事就畏缩,那不是中医人。来,在我这儿,好好说说你的想法。”
说着,周传亭很不满看了周毅一眼,很显然,他对这个儿子没有关键时刻支持他是有很大意见的。
林源从来就不是一个爱出风头的人,但需要他的时候,他也是绝对不会退缩的。
“刚才周老爷子已经讲了不少,很鲜明对比了中西医,通过实例,罗列对比了中西医的现状。老爷子讲了诊断和制药方面的事情,我就从针灸的角度再说一下。”
林源指出,现在的人们,对中医的理解偏差已经不是一星半点的偏差了,大多数人的理解,就是喝苦药汤子是中医。
实际上,周传亭老爷子讲的才是中医。诊断,针石,药剂。
而在中医行医者当中,有很多的人都是不全面的。甚至一些堪称国手的中医人,对这三项绝技都不是全通。
很大数量的中医人,都是在诊断和药剂上下功夫,为什么?因为中医人自己,都对针没有信心。
一句话,还是因为行针需要更强的苦功夫。
时至今日,中医引起重视了,可严格说起来,针道却是衰落了。
别说是在中医门诊,就是在中医院,都很少看到用行针方法来治疗疾病。针灸,只不过是用来做辅助治疗的。
可实际上,打开《黄帝内经》看看,无论是《素问》,还是《灵枢》,谈针的都是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毫不夸张的说,在《黄帝内经》所处的时代,行针是主流,是很常规的治疗方法。
第754章 传承者
周传亭一直在用一种热烈的目光看着林源,他心中的波澜逐渐放大,竟然有种要释放出来的欲望。
长久以来,不管遭遇到什么困难,周传亭从来没有退缩过,更没有害怕过。因为他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定会换来值得期待的结果的。
然而,在历经无数的努力后,周传亭赫然发现,他本身取得了丰硕成果。可放眼身边,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能继承中医衣钵的人。
这就跟华夏人最执着的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样,后继无人,你自己的本事再大,也是没有用的。
其实周传亭并不是很激进的人,他也知道,中医要想在华夏跟西医相庭抗理,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
但就是因为没有看到继承中医衣钵的年轻人,周传亭才着急得要命。他认为,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在这上面下苦功夫,是跟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有关系的。
周传亭的这个想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年轻的中医人,因为从学中医上不能获得满意的回报,纷纷放弃了这个行当。
所以,周传亭才不顾一切,想要向有关部门力主把中医强行提升到跟西医一样的档次。这样,或许能够挽救中医后继乏人的状况。
听到了林源的讲解,周传亭赫然有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甚至,周传亭感觉在台上发表讲话的不是林源,而就是他自己。
有几次,周传亭几乎要打断林源的讲话,要跟这个年轻人探讨,但他强行忍住了,这个舞台,是属于林源的,他不能破坏这种美感。
林源讲道,针灸为什么被《黄帝内经》所处时代的中医这么推崇?一方面,是跟当时中医药材不是很发达有关,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针灸的立竿见影的效应。
现在到中医院看看,一个肩部疼痛的病人,如果采取针灸疗法,通常是病患部位被扎满了针。
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病灶宣泄的点,也就是取穴只有一个到两个,最多不会超过三个。针灸的止疼效果,是一针见效,而且马上就有疏通经络,减缓病症的特征。
最为可笑的是,有时候针灸还会加上电疗和热疗,这根本就是舍本求末,把针道的精髓完全丢弃了。
阴阳对象大论中,有明确的行针口诀:“夫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这段记载,可以说是详尽的辩证法行针指引方向。古人已经认为,阴症未必从阴入手,左疾很可能要从右边寻找行针的部位。
这其实跟现代西医在解刨学上发现的反射区左右反控的道理是一样的,而现在的针灸人,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这绝对不是针灸的本源之意。
关于针灸的效果,同样是内经中的九针十二原,其中明确指出:“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节也,犹决闭也。”
这是说明,行针者动手行针,一针下去就必须立竿见影,马上就要有效果。没有效果的,只能说是取穴错误,或者是行针方法不对。
也正是因为行针有这样的速效,针灸在急救方面有奇效,往往危及病症,一针下去就有可能把病人从生死边缘的境地拉回来。
林源总结道:“说了这么多,可以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到中医的一些端倪。功夫不到,在意识上和业务上中医人跟中医技艺渐行渐远。这可以理解为西医一些理念对中医的冲击,这就更需要我们对中医这个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加以全面认真的全面挖掘和潜心研究。”
“一派胡言,夸夸其谈!”林源还没有说完,白圣在下面忍不住讽刺起来。
林源说的这些东西,作为中医人来讲,基本上都接触过,这些理论是中医人最基础的理论知识,除了那些特别土的原始中医人没接触过,剩下的基本上这些理论都是要背下来的。
白圣一直没有找林源的麻烦,是顾忌卫生部的官员对林源客气,没抓住实质性的把柄,白圣自觉不能得罪林源。
可针灸这东西,所有的中医人都知道,装模作样来两下,扎不死人,扎不残人谁都行,真的像林源所说,甚至是像九针十二原那样一阵立竿见影,估计整个会场,能找出一个两个就算是不错的了。
所以,白圣终于抓住机会,想要给林源一个响亮的耳光,让他下不来台。
以白圣的想象,行针需要时间的积累沉淀,林源这么年轻,卖卖嘴皮子还可以,但真的动起手来,恐怕是差得很远。
周传亭忽的一下站起身,指着白圣说道:“白圣,你说什么?你是说《黄帝内经》是一派胡言么?”
白圣吓得赶紧站起来,拱手道:“周老爷子,我可不敢说《黄帝内经》。我就是觉得,一个年轻人什么都不会,在那里夸夸其谈,给我们这些老一辈上课一样,这传出去,也会让人笑话是不是?”
周传亭固然心里站在林源这一面,但白圣的话也不无道理。
在华夏,无论哪行哪业,想要让人闭嘴,一个是年岁大,只要岁数到了,你随便说,一般来说不会跟你计较的。
另外一个,就是凭真本事了。只有一手让人哑口无言的绝活,才能让质疑的人闭嘴。
看到周传亭有些迟疑,林源笑道:“白先生说我夸夸其谈,一派胡言,那我想请问一下,怎样才不算是夸夸其谈,一派胡言?”
“嘴上说的不算,只有动手,才能够见真章。”白圣脸上露出了挑衅的神色。
“好,既然白先生这么说了,那咱们就手下见真章。白先生,请你挑选一位志愿者,我行针,这样,就能够有说服力了吧?”
白圣没想到林源居然敢真的应战,本来是将林源一军,结果人家反过来将自己一军。
“哼,行针是开玩笑的事情么?大家都知道,选些不重要的地方,见不出真功夫。可要是选择要害部位,一针下去,就有可能非死即残,你觉得谁会冒生命的危险,让你来秀一下自己的针法?”
说完,白圣很是得意扫视着周围。
还别说,白圣的说法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看看林源那么年轻,让这样的人施针,真是有点冒着非死即残的危险的味道。
“我来!”周传亭也是有些犹豫的,但看到林源那么笃定,这个小伙子对于中医的那份挚爱,让周传亭决定给林源当施针对象。
“爸,您怎么能让人试验呢?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万一……”周毅带着埋怨想要阻止周传亭。
“闭嘴!整天就知道经营生意,医道上的东西研究了多少?如果你愿意精研,我让你扎死都是心甘情愿的。”
说完,周传亭对林源笑道:“小伙子,来,别怕,就用我试验。需要我怎么配合啊?需要脱掉上身还是下身的衣服啊?”
林源躬身施礼道:“周前辈,不必脱衣,晚辈隔着衣服就能行针。前辈十分健康,想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