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很快就会晋升到南衙,更进一步。
说话间耽搁了一点时候,再抬头看过去时,赵瑾之却发现,那头徐聪已经张弓搭箭,瞄准的正是他!
周围的人唬了一跳,纷纷扑过来要护住他,但赵瑾之只摆摆手,就让他们离开了。他目测了一下彼此之间的距离,即便刘聪手里拿着的是最强的弓箭,射到这里来也不会留多少力气了,完全能够挡住。更大的可能则是直接射飞射偏,大可不必如此紧张。
“嗖——”一声轻微的破空声传来,赵瑾之抬起手中的剑一挡,“叮”的一声,那支箭射中剑身,然后落了下去,果然轻飘飘的没什么力气。
“准头不错,就是力度不够。”赵瑾之收剑,淡淡道。
这样一支箭,示威?不像。
站在身后的赵二上前一步,将地上的箭拾了起来,“将军,这上头绑着书信。”
“传书?”赵瑾之将信封接过,取出一看,心下不由一惊。再抬头看去时,那边刘聪仍旧骑在马上,遥望此处。而他身后的营帐内,无数士兵涌出,迅速结阵,朝此处感慨。
赵瑾之心下一凛,立刻扬声提醒,“敌袭!备战!”
立刻有传令兵将消息通传到四座城门。这边既然动了,其他地方自然也会有行动。
刘司马见赵瑾之面沉如水,不由问,“将军,信上究竟写了什么?”
赵瑾之扫了他一眼,将手里的信纸递给他。
刘司马接过去扫了一眼,眼中立刻有一抹喜色闪过,被赵瑾之捕捉到。但旋即这喜色就被满面真诚的担忧掩盖下去,他抬起头来,看向赵瑾之,“将军,这……”
“无妨。”赵瑾之看了他一眼,摆手道,“对方既然发了信过来,这消息就算想遮掩,恐怕也瞒不住了。”
话音才落,便听见城外传来气势十足的喊声,“冠军侯赵瑾之辜负皇恩,勾结胡人,反叛朝廷,攻占抚州,其罪当诛!”
成千上万道声音聚集在一起的声势是非常吓人的,仿佛这个世界上就只有这一种声音,其他的都自然消失,完全听不见。那一瞬间赵瑾之觉得自己脚下的城墙似乎都为这种声势所夺,轻轻颤动。
但他很快意识到这只是自己的错觉,转头对刘司马道,“先安抚城中百姓。”然后又叮嘱孙胜去督促备战。
敌人在发动攻势之前宣布这个消息,无非就是要以声势夺人,好让抚州城这边自己闹起来,至少也要影响一下士气,如此,攻城才会更加顺利。毕竟如果连朝廷都已经为赵瑾之定了罪,他们就算继续拼命,又能有什么好结果?
至于抚州城内的百姓,赵瑾之是冠军侯的时候都很难辖制得住,何况如今成了叛臣?
但赵瑾之不相信朝廷会下这种荒唐的旨意。不说虞景那边还危机重重,不可能在没有定论的时候直接给自己定罪,单说赵家和清薇,也不会眼睁睁让此事发生。
当然,也有可能清薇和赵家出了什么意外,无力为他奔走。
赵瑾之不愿意相信会有这种可能,但却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如此一来,朝廷的援军自然不会再有,就算真来了,支援的是谁也还两说,已经不可指望。
但绝境之中,赵瑾之没有放弃,而是仔细思索自己的出路。
虞景并不是一位糊涂的帝王,相信只要有机会在他面前分说,就能将这件事弄清楚。当然,首先自己得活下来,有机会在他面前开口。这就是赵瑾之要做的。其次,要让自己的话有分量,就需要一些别的筹码。
而这些是都在赵瑾之的计划之中,就算这个消息出现,带来的变动也不大。所以目前最紧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被打乱。
他转过头,朝赵二使了个眼色。赵二微微一愣,连忙躬身退了下去。而赵瑾之自己,则手持长剑,站在城头上督战。
大魏的西北军,攻城的手段自然不是胡人能比。他们调集了大批的攻城器械,甚至可能又在城外制作了一些,所以十分充足。不过,目前攻势虽然非常激烈,但是因为冰墙的存在,却是没什么成效的。就算攻城的部队在掩护下抵达了城墙下,云梯刚刚搭上来,甚至不需要城头的人伸手去推,就会直接滑开。
至于被巨木撞击的城门出,冰墙已经开始出现裂缝,但因为跟整个城墙形成一体,所以并没有滑落的意思。除非将整块冰面撞碎,否则只要一夜过去,这些冰块又会再次凝结在一起。
节奏还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当然,这种情况也是暂时的。
守城战的第十天,第一个西北士兵登上了城墙。
当然,这个士兵很快被杀死,被他冲出来的这个缺口瞬间被弥补,甚至没有引起什么骚动。但亲眼看到这一幕的赵瑾之却十分明白,这是一种信号。
冰墙毕竟不是铜墙,就算可以修复,也弥补不了每天这么激烈的攻击。所以现在整个抚州城外的冰墙已经变得坑坑洼洼,很多地方都直接露出了墙体。所以那个士兵才能顺着云梯爬上来。
但更致命的是,除了云梯之外,西北军还在城墙下堆起了沙袋。经过十天的努力,沙袋已经有了明显的高度,再过一段时间,估计就会有半个城墙那么高。到时候再借助一些设施,西北士兵们就能轻松的翻上城头。
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西北军方面损失惨重,但局面仍旧对他们有力。毕竟他们的人数众多,而且不惜牺牲。就算休战的时候,因为城门已经封闭,所以沙袋堆在那里没办法清理,抚州城的守军只能眼睁睁看着西北军一点点接近自己。
赵瑾之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一切,在心里估算局势。
按这个局面算,抚州最多只能再坚持不到二十天的时间。
之所以那么短,是因为赵瑾之完全没有将城里的百姓们计算在内。若是将百姓们组织起来,那么再守三个月也有可能。但眼下的局面,城里的情况虽然稳定下来了,但要让这些百姓跟自己死守城池,却绝无可能。赵瑾之也不可能信得过他们。
而他现在心里盘算着的念头是,什么时候撤退。
是的,知道朝廷很有可能不会有援军过来之后,赵瑾之便决定放弃这座坚城离开了。之前决定坚守,是因为朝廷那边会有援军前来。但现在,离开他们才会有一线生机。至于要去的地方,赵瑾之也已经想好——直接出关!
眼下天寒地冻,就算有足够的物资,士兵们在野外也很难生存下去。别说是大魏的军队,就是草原上的胡人,早就已经习惯了这个天气,也不会在冰天雪地的时候出兵。
而出关之后不是草原就是荒漠,也很难寻觅到人的踪迹,更遑论是获得补给。
所以赵瑾之猜测,一旦他带人出关,西北军队很有可能不会追击。他们可以不计代价攻城,那是因为赵瑾之一旦活下来,对他们十分不利。但出关之后本来就凶多吉少,而且还能索性给他栽一个投奔胡人的罪名,西北这边反倒不会如此紧逼了。
如此一来,他们才会有喘息的机会。
当然,赵瑾之不可能真的深入草原。他会迂回绕道,前往燕州。如今的燕州知州是赵训的门生,关系密切,他取道燕州回京,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乃至获取补给,否则这数万人就真的可能要活活饿死了。
到了燕州,设法与家中,与朝廷取得联络,往后的事,就要再说了。
当然,在那之前,赵瑾之还有一件事要做。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发生了一点意外,这是6号的更新。
第92章 机关之术
午后下了一场雪; 这一天的战事被迫结束。
城头上,疲惫的士兵们在打扫战场; 但脸上都带着几分轻松。这一场雪; 总算让他们又有了一点喘息的时间。
赵瑾之绕着城墙走了一周,然后才下楼前往自己的住处,也就是知州府衙所在。
这也算是一种鼓励士兵们的方式。虽然赵瑾之并不与他们说话,但每天他都会站在城墙上,与众人一起御敌。只要看到他; 士兵们的心自然就能够定下来,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当然; 也不是所有的将军都能用这种方法来安定人心。赵瑾之平素就与羽林卫的士兵们同食同宿; 自然深得人心。所以就算在如今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羽林卫的士兵们仍旧忠心耿耿。而他出现在城头; 自然能够提振士气。
抚州城的官员们仓皇逃走之后; 偌大个府衙就空了下来,成为了赵瑾之的临时行辕,武将们都跟着住在这里。除此之外; 余下的那部分抚州城官吏; 也都住在这里,方便议事。
赵瑾之刚刚回到府衙; 赵二就脚步匆忙的赶了过来; 面上的神色,紧张中带着几分兴奋,看向他的眼神暗含喜意; 但又竭力按捺住了,并不在言语动作上表露出来。
“成了?”赵瑾之看了他一眼,心下便有了计较。
赵二点头道,“应该是成了!须得将军亲自过去盯着,做最后的调试。总算赶上了,没有辜负将军的信任。”
赵瑾之抬手拍了拍他的肩,道,“待我换一身衣裳。”他才从战场上下来,满身的血腥味和硝烟,不好就这样出门,须得清理一番。
赵二却道,“我看将军就这么去,反倒好些。”
赵瑾之低头看了看,又自己思量了一下,也不由笑了,“的确如此,走吧。”
赵二连忙上前一步,在前面引路。两人顺着曲曲折折的廊庑往府衙后宅走。这里原是官眷们的住处,但如今早已人去楼空。羽林卫进驻这里之后,多半也只在前面活动,倒少有人到这里来。赵瑾之见状,索性让人将各处的门一锁,这边就彻底空了。
两人走的并不是二门,而是绕了一个大圈子,转到一处角门。赵二掏出钥匙开了门,将赵瑾之请进去,自己跟在后面锁了门。然后才继续走到前面去领路。
赵瑾之沿途左右看了看。他们所在的这个地方距离分隔前院后宅的花墙很近,因为地势偏僻,所以这里的屋子从前也没有人住,是堆放杂物的。而一墙之隔的地方,则是那些低阶官员们的住处。
赵瑾之不知道这里原本是什么样子,但如今被赵二一打理,进门之后,处处都可见各种机关陷阱,若是不知道路线,不了解这些机关,只要走错一步,便会将之触发。
守城至今,因为知道自己身边有人盯着,所以赵瑾之还没有动用过这些机关。不过赵二一直在带着人继续制作,毕竟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动用了,这样的消耗品,数量上自然越多越好。
可惜的是,这里毕竟是在城中,木材和其他材料的存储有限,不可能一直做下去。
当然,这里并不是制作机关的地方。毕竟距离外院那么近,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察觉了。而这个地方之所以防护得如此严密,是因为放着一个更加紧要的东西。
两人绕过机关,转到杂物间的门前,赵二推开门,赵瑾之迈步进屋,注意力便立刻被当中摆放着的那个大家伙给吸引了过去。
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机关,几乎直通到藻井,赵瑾之需要抬头仰视才能窥见它的全貌。高度如此,宽度也毫不逊色。这么个大家伙摆在屋子中央,立刻将大半的地方都占去了,让这间不大的屋子显得十分逼仄。
但那么大的东西,制作却是十分精细,由一个个精心打磨的小部件组合起来,每一个榫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