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芳馨笑道:“姑娘说的是永和宫的乳母温氏么?”
我笑道:“既忠心又威严,连于大人也要避让三分。不是她还有谁?”
芳馨道:“王氏与温氏相较,当真是草包一个。”
我颇为头痛:“此人不提也罢。你去启祥殿请殿下过来,就说我这里有好听的故事等着他。”芳馨应声去了,换绿萼上来研墨。
绿萼蹙眉半晌,方问道:“奴婢记得于大人向姑娘诉苦,说温嬷嬷很不好应付。怎么今日瞧着,这位温嬷嬷竟一点不用于大人费心,于大人乐得让她教导大殿下。难道她们二人和好了?”
我笑道:“即便没有和好,也能做到互不侵害。”
绿萼赞叹道:“于大人好本事,才这几天,便收伏了皇子的乳母!姑娘倒应该去请教请教。”
我笑道:“又何必去问。都是遇乔宫的人,自当合舟共济。”
绿萼叹道:“只有咱们的这位王嬷嬷不顾大局,整日为难姑娘。”
我甚是欣慰,合起书拍在案上:“不容易,连你都知道还有个大局在。”说着抬眼往启祥殿的方向望去,“姑姑怎么还没有回来?你去启祥殿看看。”
绿萼扁起嘴:“还能是什么,自然是王嬷嬷拦着不让殿下来。”
我叹道:“也罢,你去了也是无用。”
话音刚落,芳馨回来禀道:“王氏推说殿下受惊,就在启祥殿写字,不过来了。只是奴婢看殿下的样子,倒是很想来。姑娘要不要过去看看?”
我起身道:“自然要去。”
还未进殿,便听见高曜扭捏推托的声音。入殿一瞧,果见高曜咬着笔头,迟迟不肯落笔,王氏在一旁柔声劝说。高曜抬眼见我来了,忙跳下地:“玉机姐姐,孤要去灵修殿。”
王氏的眉眼自内而外塌下半截,用尽全身的力气,才挤出一点似是而非的笑意,活像被高曜踩得半瘪的皮鞠:“殿下今日头痛,吹不得风。若不是皇后下旨让殿下勉力做功课,这会儿殿下都该歇下了。”说罢又哄高曜,“还不好好将这几个字写完,早些睡,明天还要上学呢。”
我笑道:“嬷嬷言之有理。殿下明天再去灵修殿,可好?”
高曜道:“这样孤就不能听玉机姐姐讲故事了。”
我捏捏他的手道:“这有何难,只要殿下做完了功课,臣女就给殿下说个故事。”
高曜顿时来了兴致,一气写完了功课。于是临睡前,我为他说了一个“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末了道:“所谓‘朝闻夕改,何忧名之不彰’'39'。夫子教授,人生而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今日大皇兄已向殿下赔了不是,便是‘兄友’。殿下便不该推还,方为‘弟恭’。若大皇兄恼起来,不与殿下玩耍,殿下整日与宫女内侍混在一处,又有什么趣?况学里夫子知道了,只怕还要罚殿下写字呢。”
高曜瞪着帐顶想了想,在枕上猛烈地摇起头来。小孩子最怕孤独,更怕夫子罚写字。“孤明天去学里给皇兄赔不是。”
我甚是满意,拉起他的小手道:“这方是我的好殿下。”
回到灵修殿,已是亥初时分。洗漱过后,我便倚在床上随意看两眼书。绿萼关了门,陪侍在外间。夜风初起,窗上灯影幢幢。帐中静谧,卷帙落笔如花。忽听有人开了门,接着帐幕被轻轻掀开,绿萼探头嗔怪道:“就知道姑娘在帐中点灯,就算不怕熬坏了眼睛,就不怕睡着了烧起来么?”说罢不由分说夺了我的书,拿走我的灯。
正待躺下,忽听窗上笃笃两声轻响,我忙坐直身子。宫灯照亮青纱,一只小小的手影映在窗上,极力向外掰开一条缝。我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绿萼悄悄唤了小西进来,两人壮起胆子到窗前查看。忽见窗缝里丢进一个捻得极细的纸条,窗上双丫一闪,扭身便不见了。
绿萼连忙拾起纸条,却始终不敢开窗去看。只见上面只写着三个字:王、画、向。笔迹稚嫩,间架歪斜,是芸儿的字。绿萼道:“这是何意?”
正默默思想,忽听长宁宫外一阵急促的叩门声,有人开了门,来人向灵修殿而来。我示意绿萼去开门,顺手将纸条在烛焰上烧毁。只听外间商公公的声音道:“皇后召见朱大人,有要事相商。”
我朗声道:“请公公稍坐,待我更衣。”
绿萼和小西忙进来替我穿上一件练色梨花纹长衣,匆匆梳好头发。绿萼轻声道:“都这么晚了,也不知皇后叫姑娘去做什么?奴婢总觉得不是好事。”
我忽然想起昨日熬夜作画的事情来。原来芸儿要写的字是:王,画像。她还没学过“像”字,因此只用“向”字代替。这个“王”字,自然说的是乳母王氏。难道是王氏看到了周贵妃的画像,今日向皇后告发?记得昨日锦素与我赏画之时,殿门是一直敞开的。虽有丫头守着,焉知她不会在庭院中看见?又或者……我心中一凛,不敢再往下想。于是问外间的商公公:“请问公公,这会儿还有谁在椒房殿?”
商公公道:“大人何必问,去了便知道了。”
我沉思片刻,一把扯下小西刚刚为我系好的青玉环。绿萼道:“姑娘这是何意?”
我解下腰带,褪下衣裳,打开柜门,将熙平长公主早就赏下的淡紫色绣百合花长衣拿了出来。我进宫之前,长公主为我做了两套紫衫,一套丁香色,一套淡紫色。丁香色衣衫我进宫那日穿过,淡紫色的这套,我却碰也没碰过。
绿萼会意,急忙为我换上。我又示意她拿出我进宫那日所戴的紫晶坠裾。她蹲下身子,将紫晶滴子一一挂在衬裙上。不待我吩咐,又取出那只已经修好的玫瑰金环,为我束在发髻上。我将妆台上的隐翠香囊交给她道:“这囊中是外间柜门的钥匙,你戴上。”
绿萼不解:“这香囊是姑娘平素最珍爱的,几乎从不离身,奴婢不敢戴。”
我笑道:“我原本以为还要些日子,想不到这么快便来了。”趁她迟疑,我将香囊往她腰间一塞,“仔细收好。”
绿萼扶着我的手来到外间,只见商公公正来回踱步,已颇不耐烦。我笑道:“劳公公久等。”
夜风曲回呜咽,殿中烛火静直。满殿里灯火通明。红烛香气掩盖了香炉中逸出的淡雅香氛。皇后端坐在上,身后的紫檀木雕花镂空七扇屏风如乌云堆耸。她神色平静,倒看不出喜怒。果然乳母王氏侍立一旁,见我进来了,斜乜一眼,微微冷笑。
我款款上前,行礼如仪。皇后见我一身装束,顿时眸中一亮,口唇一动,似要赞赏两句,终是咽下。
皇后道:“熙平长公主总说你对本宫母子忠心耿耿,本宫却心有疑惑,故请你来解说解说。”
我知道皇后总算顾及熙平长公主的颜面,不肯对我疾言厉色。然而看王氏的神色,已颇有些迫不及待了。我忙现出惶恐不安的神色:“玉机入宫时日尚短,若有错失,还请皇后饶恕臣女,教导臣女。”
皇后笑道:“你不必惊慌。夜也深了,本宫只问你两件事,你如实回答便好。”
我忙道:“臣女知无不言。”
皇后道:“本宫听说你初迁入长宁宫时,曾画了一幅周贵妃的画像?可有此事?”
背心忽然涨得发麻,热潮退去,泠泠一片冷汗。我微微一笑道:“皇后说的可是那幅身着绿衣的女像?”
皇后的高髻上簪了一对红宝石蝴蝶花钗,蝴蝶触角以两股金丝交叉拧成,烛光下金芒乱颤。皇后转头向王氏道:“你来说。”
王氏道:“奴婢那日亲眼见到朱大人从柜中拿出周贵妃的画像来,画上的人的确穿着绿衣。那张画就单独放在木柜的底层,那一层没有别的,只有这张画。”
我笑道:“只是穿着绿衣罢了,怎见得是周贵妃?”又向上道,“回娘娘,臣女所绘,乃是臣女的孪生姐姐玉枢。王嬷嬷从未看过臣女的画,想必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因此错认成周贵妃,也未可知。”
皇后向王氏道:“你果真认清了么?”
王氏出了一头冷汗:“这……奴婢的确没有近前去看。但娘娘只要遣人去搜上一搜,自然便知奴婢所说不假。”
皇后道:“荒唐!既无真凭实据,怎能随意去搜一个女官的屋子。”
皇后眼中分明疑色未消。我忙道:“嬷嬷说的很是。就请娘娘遣人随绿萼去灵修殿,将柜中的画拿来一看便知。”
皇后迟疑片刻,含一丝歉意道:“既然玉机不反对——惠仙,你便去长宁宫一趟,将柜中的画取来一观。只许取画,别处就不必看了。”
我看一眼绿萼,绿萼摸了摸腰间的隐翠香囊,随惠仙出去了。只听皇后又道:“还有一事,听说今天在花园里,高显冲撞了皇儿,是怎么一回事?”
我简略将他兄弟二人午后在花园打架的事说了一遍。皇后微微动气:“那高显不过是庶出孽子,我皇儿要推他一下,也无不可,你为何要阻拦?”
不待我分辩,王氏忙道:“可不是么?朱大人生怕大殿下受了伤,就好像她不是服侍咱们二殿下的,倒比服侍大殿下的于大人更尽心!”殷红双唇如长虫蠕蠕,几颗淡黄牙齿似半吞的沙粒。
我低下头,很快整理出一个略带委屈的娇弱神情,向上道:“回皇后,拦着二殿下确是玉机错了。可也并非如嬷嬷说的这样不堪,还请娘娘明鉴。”
皇后淡淡道:“本宫若不想听你辩白,也不会召你过来了。你说罢。”
我正色道:“二殿下身为嫡子,将来必是要做太子的。做太子怎能没有容人之量?既然大皇子已然致歉,二殿下自然应当宽恕,怎可学那小门小户的芥豆胸怀?再说,这事虽小,若有一日传到学里,又传到圣上耳中,两相比较,心中会作何想?毕竟——”
皇后摆手道:“罢了。本宫明白了。”
我忙跪下道:“娘娘圣明,然镇日坐在宫中,难免偏听,自是不容易分辨清楚。”
皇后叹道:“起来吧。赐座。”说罢示意桂旗亲自扶我起来,在下首坐定。皇后又道:“夜深了,不宜饮茶。本宫命人做了些五福安神汤,且用一碗,回去也好睡些。”说罢让小丫头端了一碗桂圆红枣汤来,内中还有牛蒡、莲子和枸杞。汤色殷红如血,烛光如金蛇乱晃。脑中一阵眩晕,冷汗蒸发了大半。
不多时,绿萼与惠仙回来了,每人手中都捧着一卷画。皇后奇道:“如何会有两幅?”
惠仙上前将画像展开,笑盈盈道:“娘娘请看,这画上是谁?”
夜黑风高,本当安睡。皇后饮过五福汤后,便有些懒懒的。忽见到我为她绘的全身像,顿时精神一振,“这是玉机画的?”
王氏见画面色大变。我起身拜下:“臣女自四月初五敬拜,心中甚是倾慕,因此回宫绘了这幅画像。虽已尽全力,奈何笔拙,深知不能绘出娘娘姿容之万一,遂不敢拿去装裱,只收在柜中。臣女冒犯,还请皇后娘娘降罪。”
皇后轻轻念道:“咸平十年四月初五敬绘供奉……”
惠仙道:“这画是单独陈放在柜中最高一层,若不踮起脚细看,还真不易发觉。可见朱大人对娘娘的恭敬。”皇后甚是欢喜,只顾细赏自己的肖像。王氏失色,当下一指绿萼手中的画,“这一幅又是什么?”
绿萼忙展开手中的画,只见一个身着浅绿绸衫的稚龄少女在梨树下高举双手,奉承落花。皇后冷冷看了一眼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