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日知萧如已矣,他心中就狂呼一声:此生已缺,终古长恨!
他似听到自己心里有一声极响极响的碎裂之声。直至那时,他才明白什么叫做一句“愁来天地翻”。
愁来天地翻,
相望不相识!
人鬼殊途,从今以往,就此相望不相识了吗?
他确也是未曾好好用心来相识那个女子。甚或在她死后,都一直强压不敢悲痛。萧如呀萧如——我袁某人此生负你何深!
直至今日,他才可将她在心中这么深痛地想起——想起那个萧如:淡定的萧如,潇洒的萧如,风流雅慨、却勇决果毅千千万万人也难及的萧如。那个哪怕一丝发丝,一个浅笑都似从六朝烟水中浮出的萧如。纵千思万转也再难再求她一刻的相伴啊!
袁老大心中忧伤如沸。他此前枉将心法称为“忧能伤人”。
——是呀,“忧能伤人”!
他是今日才识得什么叫做“忧能伤人”!
他喉中梗痛,痛至极处是无声,而所有的哭声都不是向外发而是向深心里嘶裂而去的。那暗哭像一场痛掠而过的长风。而此生,他纵然再纵声呼啸,也难挽回那广袖一片。
——萧如已矣,虽千万恨何赎?
——此生犹多,虽千万恨何足?!
袁老大中心哽咽,他怔怔地从怀中掏出了一方素绢,那是萧如留下的绝笔,是她在他负约顺风老庙时就已草就的。袁老大一直未忍一看。
……如果知道此生倏忽,生死难料,于顷刻间你就已由此岸而归彼岸,当日纵辕门皆废,我也不该让你一弱女子亲身督战;……如果知道彼此竟缘浅如斯,我此生已注定负你如斯,当日顺风渡口,我纵万事缠身,万刃穿身,我也该飞骑赶赴月老祠与你一见!
……阿如,你这一生要求我的本并不多。
袁辰龙心中喑哑而哭。身外,草木齐悲,江河阻咽。他掏出那方素绢,只见绢上字迹犹润,那绢上只有几句楚辞:
……
山中人兮芳杜若,
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做。
……
雷填填兮雨暝暝,
猿纠纠兮穴夜鸣,
风飘飘兮木萧萧,
思公子兮徒离忧!
……
风飘飘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袁辰龙脸上的泪长划而下。那泪如刀割一样的割过他那张一向沉稳、无动声色的脸。绢上字句寥寥,一读已尽。可这一读之间,他的眸中神采,面上的纹理,倏然已黯——这一老,又何止老了十年。
空中,犹似还有一个女子倦极而唱的声音:
……
山中人兮芳杜若,
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做。
……
雷填填兮雨暝暝,
猿纠纠兮穴夜鸣,
风飘飘兮木萧萧,
思公子兮徒离忧!
……
尾 声
赵旭觉得,只一夜工夫,大叔爷就像老了很多。
赵无量头上的白发在风中萧然,心中那一种沉痛真是无可诉说。江上渔火几点,他与赵旭正坐在船上。灯影入水,光不可捉。——人生中种种幻象是不是就像这灯影一样,你只能看,可只要伸手入水一捉,就破了。
家国是个梦,他的梦破了。
他羡慕袁老大与骆寒那种还有力量让自己的梦不破灭的人。他忽把一颗萧白的头浸入水中,因为他在流泪。泪入水中即不见,他不要旁人看到他流的泪,所余的骄傲也仅能维护这最后的一点尊严了。水很冷,他从船头勾腰,埋头水中。赵旭都惊呆了,这无声的长恸比什么痛哭哀号都更加能撼动一个少年人的心。他不敢一动,甚至不敢伸手拍拍大叔爷的背。——能恨一个人其实还好,像赵无量当初恨那昏君奸相一样,觉得他们是祸害家国、祸其一生的罪首,但现在,他恨都无从恨起了,他一直恋恋的不过是一个亡国,如华胄所言,竟不过是那镜中之花,水中之泡。——一个人在衰年耆龄,平生梦破,还有什么可以安慰那一颗破碎的心?
赵无量在水中嘶喊,只见水波荡漾,那喊也是无声的——千秋家国梦,终究水浸头。赵无量长歌当哭,哭无人听。岁月无情,山河寂寞,这建康古城,又承载过多少人的梦醒梦破?
——国破山河在,梦碎此身多。
赵无量梦破此夜。
赵旭在船上轻唤,“大叔爷,大叔爷。”
赵无量在水中哽咽,他所期望的一切都碎了、散了、远了。他所能做的,大概也只有亲赴五国城,一盗叔兄骨殖这一件事了吧?这事他也不会让人相伴,哪怕是亲如赵旭和赵无极,他们该有他们渔鸥自娱的余生。
——人生何益,人生何极?
——寂寞何奈,寂寞何极?
“宗室双歧”,名毁一夜。
江北,冬已深,雪落如霰,霏霏不止。
雪中,有一个少年与一个十五、六岁小女孩走在这冬景里的冻红的脸,那却是赵旭与小英子。
——赵旭终于等到骆寒亲口跟他说话了,而骆寒一开口,竟是要托他一件事——托他送小英子和瞎老头到江北去。
赵旭几乎一口答应——这些天,大叔爷说有事要办,就往北去了;二叔爷也意兴寥落,竟自独返大石坡——他有兴以寄余生的只有大石坡上那大石之阵了。他们走时俱只摸了摸赵旭的头,似是在说:旭儿大了,是他独飞的时候了。
他跺跺脚,像要踩实脚下的那一块松雪。
只听小英子道:“再有十几天,咱们就可到淮上了吧?”
她说起这话时,像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只听她微笑道:“我在那里,还有一笼小鸡与一只小狗呢。”
她心中似想起了那笼小鸡与小狗的来历。
不知怎么,她和赵旭说起话来自然的就有一种女孩娇俏的意味。赵旭含笑看着她,似也觉得她冻红的脸很好看。
小英子又在不知第多少次地问赵旭那日有寄堂上的事。赵旭也没不耐烦,轻声讲着——他曾偷观骆寒于“有寄堂”的最后一剑——他笑着想,自己不也曾对那骑骆驼偶入江南的少年那么关心吗?关心得大叔爷最后差不多快烦了。
瞎老头落在他们身后。他的盲眼虽看不到,但深深的眼窝里也似有笑。被那笑意微染,连身边这雪,像也不是全寥落如斯了。
天空忽有风吹过,那风中带来江南的气息。
赵旭忽回头一望。他们离江边已远了。身后江对面,就是那个秣陵城,那沉浸在冷冷的冬日里的秣陵城。
不知怎么,赵旭年少的心中忽也似有了一丝悲慨。他说不清,道不明,不知这悲慨究竟从何而来。
那悲慨原不止是出于人事的倥偬、兴亡的感慨,甚或还有究问此生何寄、此生何极的一丝追溯遥念。
那曾那么金粉纷华的秣陵城,如此一役,有多少人就此去了?但生者,无边无际空茫与悲痛所压制着的生者,就都能生能尽欢吗?
生能尽欢,死亦何憾!
但此生如何尽欢?欢乐尽处,是不是就是大叔爷那一夜水中浸头的流泪与悲咽?
赵旭看着身边小英子的脸,那红色给他了一丝幸福之感。但幸福之下,有一种沉实实的悲痛作为底色那么无情地存在。
他忽抹了一把脸,心中也待做歌,可他素不擅此,也不知该唱些什么词了。
数百年后,可能才有了那一句可以略略道尽兴亡百慨、人生万端的一句: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
万般皆空相……万般皆空相……
不知怎么还又有了另外一首歌。那歌中唱的也是这个秣陵,歌中之词是这样地唱着,唱着汉家河山在那君臣旧日,江湖朝野中的秣陵: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难丢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这难抛又难忘的秣陵的冬呀!
外传 借红灯
第一章 四十八路烟尘
阳光稀里哗啦地从大杨树叶子中间往下泻,泼雨似的,秋后的太阳暖黄黄的,有那么点咸湿的意思。一个小子站在高高的杨树杈上往下尿尿。那儿的位置极高,再往上就是杨树的尖儿了,尖儿顶上就是一整个瓦蓝的天。
他的手还不老实,上下抖着,空中洒过一条弯曲的银线。树就在大路边上,路上的积尘被激得溅起一点灰来,土腥腥地往上翻。
这时那小子脑袋后面传来一阵马蹄声。好在离得还远,那小子也就不急着收工。可一转眼,“咴”的一声,那马就蹿到树下了。弄得那小子措手不及,急急地收工,可余意未尽的几滴,还是洒落在大路上猛地蹿出的那名骑马客的脖颈上。
靠——这是什么马,跑得这么快!那小子暗暗地又骂又赞着。骑马客于急驰之中忽然感到脖子溅上了几滴水,伸手往颈后一摸,开始还以为是蝉尿,一抬头,正看见杨树杈上站着个小子,他正在那儿毫无羞惭地紧裤腰呢!
骑马客猛地一勒马,见树上那小子的神情,虽稍许有点抱歉,更多的倒是得意。那骑马客已猜知是怎么回事,心中一点烦恶登时翻起,控也控制不住——明净的大太阳底下,本来一切亮爽爽的,这时似乎都罩上一股臊味儿了。
骑马客伸手一指,一根马鞭子已扬了起来,遥遥指着那小子怒道:“你……”
那小子见被抓了个现行,反倒不羞惭了。他看着那骑马客勒马的利落劲儿倒不由吃了一惊,吐了吐舌头,流里流气地叫道:“喂,赶路的,不该看的地儿别看啊!人家正系裤子呢。”
那骑马客更是气得一股怒火腾在胸口,二话不说,猛地一甩鞭子,就向树杈上那小子打去。
那杨树高,那小子爬得也高,那树杈距地少说也有三四丈的样子,再长的鞭子谅来也够不到。所以那小子还气定神闲,黄鹤楼头看翻船,躲在干屋子里看人淋雨也没他脸上那么爽乐。
那骑马客一身南人打扮,却披了件北地的披风,遮住了里面的身材。这时一抬头,男式大檐帽略微有些松,帽檐下忽漏出了一绺头发,哗地泻落,乌黑柔细。
树杈上的小子一呆,打眼细瞧去,才见那骑马客满面风尘之下,虽身姿挺劲,但唇上并无唇髭,喉下也无喉结,眉目间的爽利之味也大异于男儿之气。
——天,她竟然是个娘儿们!
树杈上那小子一呆,再也没想到骑着这么快的马,疾驰在关西道上,威风凛凛的一个人,居然会是个女子!而且身手还这么快捷。
还没由他多想,那鞭子这时已“哧”地一下到了。
——这是什么鞭子?能伸缩似的,竟当真有这么长!离地三四丈也能被她卷到?
那小子还呆着,才发现那女子一挥鞭竟掷出了鞭柄。这时躲也躲不及,就被那马鞭打到脚腕,踝骨钻心地一疼,人登时栽了下来。
才跌落到一半,还没容他反应呢,那骑马客猛地一抖手,竟抛出了一根五指钢爪,登时抓着那小子的脚腕儿,用力一带。那小子“扑”地一下就直摔到地面上。好在他空中腰身一挺,连翻两个跟头卸去了大半下摔之劲,不过还是闹了个龇牙咧嘴、灰头土脸的。
他一挺身,站了起来,痛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