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谁的皇后-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后执政后期,政令就已经出了不京畿。

    又鼓励他说,当此时势,合该圣人力挽狂澜。

    他倒是想,可是崔十一郎死了,明明唾手可得的中州转眼就成了个刺头。王思正去宛城,他是一万个不赞成,生怕他有个闪失,他身边可再没有第二个如此得他信任的人了——元钊自然不可信。

    出发之前诸事具备,他也指望他这一去马到功成,结果又灰头土脸回来,万幸人没事,对中州情况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元明修对于中州声称的“南平王世子在军中”是一万个不信,没见到人,说得再天花乱坠他也不信。他是恨不得砍下元昭诩的头,给他高高挂在洛阳城门口,让天下瞻仰——让你们信他还活着!

    可惜他不能。

    洛阳城都快翻过来了,也没找到元昭诩。连他从前在羽林卫的那些心腹也都消失了个七七八八,活着是严刑拷打,打死了都还是一句不知道。恐怕是真不知道了。

    何况他如今还指着元钊和绍宗带回来的南平王旧部给他去中州打仗呢。

    说来可笑,元钊与绍宗所领,都是南平王旧部,听说要去中州收拾六镇降军,竟都欢天喜地过来领命。底下人就是好糊弄,不好糊弄的人好收买,不好收买的人还能分化,实在不成,不是还有镇压吗?

    所谓帝王心术,说穿了不过这些。

    但是他心里清楚,这一切,毕竟还是有个底线。要他如今就反咬一口,说南平王父子有弑君之嫌,恐怕军中无所适从。所以便是他有把昭诩抽筋扒皮的心,这会儿也只能咬着牙捧起他们父子。

    何况还有个元谢氏在洛阳,把元钊那头压得死死的——从她喊出“降天子不降元钊”开始,他就该知道,这个女人不是省事的灯,亏他当时还为了把元谢氏逼出那个该死的南平王府沾沾自喜。

    他把南平王的爵位赏给元钊,原是水到渠成之事,谁想竟惹来从宗室到臣子齐心协力的抵制,要不就声称“十四郎生死未明,王爵岂能随意与人”,要不就直接问“世子自有后嗣,难不成天威将军要认世子为父?”

    元钊:……

    反正元钊是拿了爵位也拿不稳,王府住不进去,娘子和妹子还被带走,到朝上再这么一闹,元明修也有点索然无味,改封了他临洮王。

    元明修发狠时候也想过,反正南平王没了,只要时间够久,南平王旧部慢慢地也能死心塌地地归顺,没了这些,南平王世子就算还活着,是个废人,还有什么可怕的?南平王世子要是废了,元谢氏这个世子妃就更不足为惧,捏在手里也没有大用:威胁兰陵公主恐怕还差了点——他倒是听说过兰陵公主和元谢氏在闺中就要好,问题是如今玉郎没了,兰陵公主连萧南都能舍得下,还有什么舍不下?保不定还巴望她嫂子早点去陪她哥呢。索性就逼她改嫁,也断了南平王一脉的念想。

    他原是想找几个门第过得去,人品不堪的世家子轮番上谢家提亲。谢家起初定然不肯,使得下水磨功夫,就是谢礼夫妇忍得住骚扰,这日子久了,亲族闲话也能把人逼死——到时候看她是嫁是不嫁。

    不过没等他实施这套计划,就有人找上门来。

    “王叔为济北王兄求娶谢氏?”元明修惊了个目瞪口呆。他倒不知道他那个瞎了眼的王兄还有这等雅兴。

    “可不是,”宜阳王叹气说,“那孩子,心眼实着呢。之前,谢氏与十四郎订亲之前,原是与七郎订过的,只是后来,咳,圣人也知道,那时候南平王势大,十四郎闹着要娶,谢礼夫妇也是没办法……”

    元明修瞧着他王叔这一脸悲不自禁,心情颇为复杂:这哪里是南平王势大的问题,这明摆着是你家七郎瞎了眼睛的问题好吗!

    当然他也知道宜阳王这个说法,其实是为了讨他欢心。但是听这口气,济北王还是很稀罕元谢氏。开玩笑,他想逼元谢氏改嫁,可不是为了让她过好日子——虽然嫁给个瞎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这么想,面上一本正经回绝道:“王叔这就是为难我了,如今十四兄生死不明,谢氏岂肯改嫁?”

    宜阳王叹着气:“谁说不是呢,要不我怎么说那孩子死心眼。他说他听说圣人要打仗,又听说前些年胡氏挥霍得厉害,唯恐国库空虚……咳,其实有圣人在,国库哪里用得到他这么个瞎子来操心。”

    “王兄心忧国事是好事啊。”元明修微微一笑,便有些意动。济北王这么个瞎子,手上能有多少子儿,素日也没人留意,不过宜阳王巨富,在洛阳是排得上号的,既然他巴巴来求他,恐怕数目不会太小。

    又故作为难:“这事儿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如今谢氏回了娘家,改不改嫁,自然她父母兄弟做主,朕虽然贵为天子,却不好越殂代疱。”

    “我也是这么和那孩子说的,”宜阳王一张脸都皱了起来,“那孩子就是听不进去,我这做叔叔的,一想到我那可怜的兄长就只有这一点骨血,又早早去了,这孩子瞎了眼睛,孤苦伶仃的到这个年岁……”

    话到这里,假意掺着真情,竟掉下眼泪,“是我这做叔叔的无能,这么多年,连门亲都给他说不上……要是圣人肯配合,我、我就是捐出半数身家也是甘愿。”

    半数身家。宜阳王这些天每每想到这四个字,伤心得连睡都睡不着。人消瘦了老大一圈。

    那孩子怎么就猪油蒙了心,非她不娶啊。半数身家,他容易吗他,这么些年,风里来雨里去,白道****,吃喝嫖赌,才攒下这么几个字儿,他倒好,张嘴就是半数身家——敢情不是割他的肉他不心疼!

    宜阳王这里哭得老泪纵横,元明修也诧异了,莫非大伙儿素日里都看走了眼,他这个王叔竟是个重情重义的好叔叔?

    他原先还在算计济北王能有多少身家,这会儿听到宜阳王声称愿意捐出半数,心里就乐开了花:这羊肥啊!

    有宜阳王带头,要洛阳宗室都有这个觉悟,就算那些个州县刺史,那些不拿钱不干活的骄兵悍将一齐向他发难,他也都不愁了!

    他努力绷住脸,与宜阳王说道:“难得王叔这份心——”

    “陛下!”忽然有寺人走近来,低声与他说了几句,元明修大喜,匆匆与宜阳王说道,“王叔勿忧,这件事就包在十九郎身上了,眼下有外臣求见——”

    宜阳王也不是个不识趣的,立时起身道:“臣告退。”心里却在想,是谁呢?谁进京能让十九郎喜成这个样子?

    寺人领他出宫,远远看到一个身材颀长的男子匆匆进了昭阳殿。

第517章 摸鱼

    元明修没想到自己有这样的运气,那就好像从前他没想到他能有天子之份。

    自正光五年,陆氏被废,人都以为陆家一蹶不振。唯王思正劝他待陆家以礼,又以“当初胡氏掌管后宫,陆皇后怎么没的最后也没有定论,兴许是冤案也未可知”为由,下旨起出陆氏尸骸,陪葬先帝。

    虽然没有复其名誉,也没有以皇后之礼下葬,已经得到陆家的感激涕零。下葬之日,南阳王妃哭得几乎要昏厥过去。南阳王也为王妃上表谢恩,元明修因此有复用南阳王元明炬的意思,却被王思正拦住。

    王思正问他:“陛下用南阳王,可有合适位置?”

    这还真问倒了元明修:世人皆知,元明炬从前是羽林卫统领,后来心心念念的也是这个。但是这个位置要紧,除了骨肉至亲,元明修哪里放心给别人。他手里人马就这么多,也匀不出给他元明炬。

    要外放做个刺史,恐怕非但得不到感激,反而招怨。想来想去,只有作罢。王思正又与他说:“陛下勿急,有的是机会。”他当时不解,一直到这时候,方才明白过来,王八郎说的机会,就是陆四吧。

    陆家世代镇守边境,就是陆皇后因罪致死,也只是将陆家诸人降级留用,并没有一撸到底。这就给了陆扬机会。

    正光六年,南平王奉命到青州,见陆扬部军容整肃,十分欣赏,破格提拔为自己的副手,后来南平王被急调北上,紧跟着皇帝驾崩,太后惨死,洛阳自顾不暇,陆扬以青州为基础,慢慢蚕食附近州县。

    这也是萧南领江淮军南下,越近青州越谨慎的原因。

    又半年过去,陆扬趁着各方角力,远交近攻,渐渐地把整个河南道拿到了手里,麾下人马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因听说陛下要对中州用兵,”他这时候伏于玉阶之下,却并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他恭恭敬敬地奉上表章,“豫州,广州,颍州,洛州,扬州……河南道十三州刺史联名,嘱我带兵听从陛下号令。”

    要放在太平时节,十三州刺史敢如此串联,上位者脸都能青掉。

    偏偏元明修并非太平天子,他的诏书出了洛阳,听不听话,就看各地刺史良心了。因心中甚喜,问道:“共有多少人马?”

    “步兵五万,骑兵一万。”

    “如今都在哪里?”

    “仍各自屯守河南道,等候陛下圣旨。”

    元明修不由自主起身,走下玉阶,双手扶起陆扬,说道:“陆卿是天饷我耶。”

    陆扬垂头,微微一笑:在此之前,他也没有想过,重回洛阳,会是这样的光景。

    他从前想的是吴国入侵,他立下战功,得到天子召见,以他的功劳,求圣人复查当初四娘的案子,重振家声。然而现实是,吴军初次入境,打的为天子复仇的旗号,再次入境,洛阳传旨让路。

    至于此,知国事不可为,起初一腔热血,慢慢就凉了。

    与贺兰重逢,算是另外一个契机。

    重逢之时她已经憔悴得不成样子。如果不是他还记得她的声音,再仔细看她的眉目,他是无论如何也都无法相信,眼前这个面黄肌瘦、手足粗糙的女子就是当初中秋月色里,娟秀如梨花的女子。

    什么因,结了什么果,他不知道。

    她说:“求将军顾念我姨父于天下功劳,救救我家三娘。”那时候宋王杀了南平王,还是天下共识。

    她是被当初奉兰陵公主之命前去杀她的人逼到青州,她只字不提,只求他救兰陵公主。他有时候疑心兰陵公主真的期待被救吗?她真的愿意离开萧南吗,哪怕是因为血海深仇?要知道正光六年,她就曾为了他逼贺兰殉葬。那时候他问过贺兰要不要跟他走,她的笑容十分凄凉,她说:“你救不了我。”

    他记得她的这个笑容。

    后来再回头看,也知道她是对的,是兰陵公主要杀她,是洛阳顶尖几家宠臣之间的角力,那背后的利益牵扯、两国关系,他陆家自身难保,他连四娘都救不了,怎么去救这个萍水相逢的姑娘?凭什么?

    重逢之后,她比从前拘谨多了。他不知道她是自矜咸阳王妃的身份,还是背后时时有支箭对着,又或者是因为那之后,他另娶,她别嫁,原本就两不相干了。她求他说“顾念我姨父于天下功劳”,而不是“你我有故”。

    可见她并不相信他与她从前那点旧情,是她可以依恃。总是他不够强大,从前不能护卫四娘,如今也得不到她的信任。

    不不不,从前那是在洛阳,他背后是风雨飘摇的家族,面对太后与天子;如今在青州,他麾下兵强马壮,站在他的对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