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汉脚步一顿,却还是坚持走到了半夏身边坐下。
“你知道我要说什么?”老汉问道。
“我不知道。”半夏看着天上的老天白云,当真是难得的好天气,适合会友踏青,还适合郊游。
可能唯独不适合的就是送别。
“那你没有什么想问我的吗?”老汉问道:“你心里想的那些,今天我都可以回答你?”
半夏却意兴阑珊的杵着下巴,好像对于前两天的纠结,她现在已经变得无所谓了。
老汉看半夏这个样子十分不放心,在说正事之前,他先说了一件好事,看着半夏道:“无忧过几天会来找你。”
“唔。”半夏应了一声,继续漫无目的的看着空中飘荡的浮云。
老汉踟蹰的搓着两只手,鼓足了勇气道:“你知道大……”
“我突然有点肚子饿了,你有想吃的东西吗?我一并给你做了。”半夏突然站起身,打断了老汉的话。
老汉坐着,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半夏,垂下头道:“随便都行。”
“那好。”半夏颔首,背着手转身进屋。
既然老汉那么随便,半夏就给老汉煮了一碗面条,自己炒了一碗炒饭。
老汉无语的看着手里的面条,侧头瞧一眼半夏营养丰富的炒饭,他默默的把到嘴边的话吞了下去。
等两人都吃完了饭,日头刚好偏西。
半夏一抹嘴巴,双手撑在后面支着身子,闭着眼睛道:“说吧。”
老汉也放下了手中的大碗,将筷子整齐的放在晚上。
转头看一眼做好准备的半夏,老汉想起木婉儿的嘱托,心里也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有什么事情是解不开的呢?
其实在老汉看来,木婉儿完全没有必要那样做,那般决裂和没有余地,实在是太伤感了。
但是这是木婉儿的选择,既然木婉儿觉得那样做才是对她自己最好的叫道,恐怕就连半夏都没有置喙的余地。
“知府夫人不会回来了,”老汉沉声道:“她和知府大人去办事,以后都不会再回来。”
“哦。”半夏点了点头,睁开眼睛,表示自己知道了。
老汉看着眼神无波的半夏,蹙眉道:“其实,她希望你能好好的活下去,不要因为一点点的事情就丧失对生活的热爱……”
“我知道啊。”半夏微微的笑了,坐正身子,看着远方的高山,声音轻快,“我知道那是她的选择,我不会怎么样的啊。”
老汉默默的看了一眼半夏,不再说话。
她这样无声无息的抗议还叫不会怎么样?
难道他是瞎子,看不出来她是有事还是没事吗?
老汉不能把自己的心里所想吐露出来,只能陪在半夏的身边。
陪着她知道日暮降临,夜深人静。
“你……”
老汉看着好几个时辰不说话的半夏,仿佛自己也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你回去吧。”半夏道,起身走进屋里,不再理老汉。
老汉默默的看着屋里亮起的灯,又坐了一会儿,直到屋里的灯熄灭了,老汉才起身离开半夏家里。
从第二天起,李婶和她的两个女儿就轮流陪在半夏身边,如果实在太忙抽不开身,就连李叔都会派上用场,而老汉也时不时来半夏院里看看情况。
☆、第一百九十二章 消失
大家形成保护网,将半夏笼罩其中。
不管半夏到哪里,身边从来没少过人。
半夏也没提过回阳城,更没再说去大灵山的事情。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每个人都能发现,半夏脸上的表情从一开始的沉郁,到现在的平淡,已经变了很多。
大家都以为半夏已经看开了的时候,半夏却在大家松懈的当口,忽然消失不见了。
“找到了吗?”
“情况怎么样?”
李婶急的在半夏的院子里打转,一看见两个女儿一前一后的回来,立马问道。
大丫头和小丫头都摇头,李婶急得不行,抬头又看见李叔回来了,李婶赶紧迎了上去。
“怎么样,找到了吗?”李婶抓住李叔的手,像是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
李叔看着着急的李婶,叹息的摇了摇头。
李婶身子一晃,仿佛整个世界都要塌了。
李叔道:“你先别着急,说不定小夏只是散散步,很快就回来了。”
“可现在都已经过去那么久了,我就连她的影子都没看见,你让我怎么放心!”李婶毫不客气的喊道,语气非常不好,“你知道我现在心情不好,最好不要现在跟我说话,不然我也不知道我会说出什么话。”
李叔明知道李婶是担心半夏才会这样,也就不跟李婶生气了,同样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触怒李婶。
大丫头在一边看着吵架的父母,忽然说道:“我想着半夏姐姐应该是自己找地方躲起来了,不然不可能我们那么多人都找不到。”
大丫头不希望看到父母吵架,更不希望因为半夏的事情而争吵。
有些感情是经不过过多磨砺的,即便是半夏以后回来了,如果知道李叔和李婶因为她的事情而影响了感情,想必那也不是半夏所希望看到的。
大丫头有点聪明,很多事情也能比别人看透几分。
“她为什么要躲起来?难道是我们逼得她太紧了吗?”李婶双手紧握,来来回回的走动,十分的担心,“如果真的是我们做得太过分了,她会不会想不开啊?”
“不会的,”大丫头走上前来,握着李婶颤抖的手,道:“半夏姐姐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她不会做出那些不好的事情来。”
“可是……”李婶依然很担心,“可是她万一知道了知府夫人和知府大人的事情呢?”
李婶说完,李叔的神色也变得凝重。
“如果小夏知道了知府夫人已经不在的消息,不知道她会不会做出什么傻事?”李婶简直一个头两个大,如果半夏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她在身边,还能根据半夏的反应来判断半夏是不是镇定,可现在人都不见了,即便知道那个不好的消息,李婶也看不到半夏会有什么动作的神情变化。
没有人看着,那才是最危险的事情,因为不知道那么沉稳的一个人,悲痛起来究竟会做出什么事情。
大丫头拉住李婶越来越颤抖的手,声音平静的安慰道:“不会的,我们要相信半夏姐姐,她不是一般人,也不会像一般人那么糊涂。”
如果半夏够聪明的话,就应该知道,知府夫人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结局?
知府夫人没有当面和半夏说清楚,就是担心半夏会接受不了,如果知府夫人都这么婉转的做出了选择,半夏还是不能冷静面对,那就说明半夏不够成熟。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只有长大了,才能更加明白,成熟这个词往往都代表了伤痛。
大丫头不是说半夏一定要做一个稳当的大人,而是,半夏理应最了解知府夫人的心思,如果这样的结局是知府夫人希望的,那么半夏不管是不是伤透了心,也要祝福知府夫人。
毕竟能一生一世和一人相守,已经是莫大的幸福。
半夏在知府夫人身边那么长的时间,听到的而看到的都是最真实的知府夫人,她知道那么多的内情,若是还不能最先站在知府夫人的角度上,那么,半夏也就辜负了知府夫人这么长时间的疼爱。
大丫头说完话,看着小丫头一脸莫名的看着自己,非常清淡的笑了一下,道:“我以前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带着妹妹,也是经常都在想,是不是爹娘不要我们了,才那么长时间都不回家一趟,可想了那么多又有什么作用,我还是要为妹妹填饱肚子的事情烦忧,还是要为了过好生活努力干活,很多事情在忙忙碌碌的操持当中,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李婶和李叔第一次听到女儿说这种话,纷纷怔住。
大丫头却像是没看见两人的反应,自顾自的说下去,“我说这些话并不是要说明自己小时候过的有多辛苦,反正再辛苦也没有半夏姐姐辛苦,我还有妹妹陪伴,可半夏姐姐就是一个人,正因为半夏姐姐一直都是一个人,忽然之间有了一个不管不顾疼爱她的人,半夏姐姐才会那么幸福,这种幸福一旦失去,不管是谁,总会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自己。”
大丫头摸摸小丫头的脑袋,道:“我之前用了好多年才能让自己平静,我相信,半夏姐姐一定会很快就好起来,她是一个奇女子,总是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
李婶和李叔怔怔的看着一脸淡然的女儿,这是他们从来没有看过的一面。
而女儿口中说出来的那些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婶不能当做以前的错事没做过,只能颓然的垂下脑袋。
李叔站出来打哈哈,说道:“我们先回家吧,等半夏回来了,再问问情况。”
李叔一开始也不相信半夏真会冷静下来,可听了大丫头的一番话,李叔又觉得他们把事情想得太严重了。
按照李叔的想法,半夏就算再喜欢知府夫人,知府夫人也只和半夏相识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就算有什么感情,也不会严重到让人做出极端的事情。
李叔先前跟着李婶一起着急,把这么个关键的因素忽略了,现在冷静下来想想,其实真的大可不必那么忧心。
☆、第一百九十三章 躲藏
半夏总会回来了。
她都经历了那么多的生离死别,怎么可能因为这么一点小小的事情而一蹶不振?
都是想象害人不浅,越是没看见的事情,越是让人无限幻想,导致他们都糊涂了。
李婶对李叔和两个女儿摆摆手,道:“你们都回去吧,我在这里等着,不等到半夏回来,我就不回去了。”
李婶总是相信,半夏如果要回来,差不多也该到时间了,她如果不亲眼看着半夏回家,她就无法放下心。
大丫头和小丫头也不勉强,知道母亲做了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似乎这点和半夏就挺像的,于是又宽慰了几句,便双双回家了。
李叔站在李婶的身边,夫妻两人一同看着离开的大丫头和小丫头。
李叔问道:“你说,大丫头这些话是不是故意说给我门听的?”
李婶黯然的摇着头,道:“我不知道。”
李叔道:“也不知道小孩子怎么会记得清楚这么多年的事情,那么久了还能提起来。”
李婶难掩伤痛的说道:“都怪我们不好,如果那时候不离开女儿们的身边,我们……”
李婶的话没有说完,不过就是点到为止,夫妻两人都懂得,便没必要说的太直白。
李叔看着李婶一脸忧思,道:“你也别太难过了,半夏这个孩子与一般人不一样,她一定不会做出我们想的那些事情。”
那些事情,都是些不好的极端的事情。
李婶和李叔都是清楚实情的人,当然难免会想的深远一点。
知府夫人选择和知府大人一起赴死,这件事情是谁也没料到的。
只是当消息传出来,除了老汉似乎早就猜到的表情,李叔和李婶都好几天没反应过来。
怎么好端端的人就没有了呢?
为什么误会都已经解开了,他们夫妻还要选择赴死?
以后还有那么长的日子要过,怎么可以就那么轻飘飘的就随风而去?
很多很多的疑问在脑袋里闪过,但李婶和李叔永远都没机会从知府夫人口中知晓答案。
因为事件中心的两个人,现在已经长埋地下。
如果半夏在这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