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包子逆袭-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也行啊。”唐宝云捏着团子的爪子,小团子黑亮的眼睛看着她,爪子抱住她的手不放,真是萌的人找不出词来形容。

    “现在不能乱养。”周玉堂道:“等你生了再说吧。”

    唐宝云霍的转过头去:“你知道了?”

    这人的耳报神也真是太快了!

    周玉堂没回答她,只先吩咐那丫鬟:“给夫人那边送去,把小王爷的话回夫人。”

    唐宝云依依不舍,又再摸了摸小团子,才颇为舍不得的目送小家伙被抱走。

    周玉堂道:“过来坐,虽说你身子好,这如今都这样了,也还是要小心些才好。”

    “哎,你怎么知道的?”唐宝云探头看他脸色,终于满意的在他平淡的语气和淡然的神色之外,找到他眼中的喜悦。

    这人显然是装b装成了习惯,时时要不动声色,以显示高深莫测,到底一起生活了一年了,这一点儿,唐宝云倒是多少有点习惯了。

    不过,知道自己媳妇有了,高兴一下能多跌份呢?唐宝云在心中腹诽,她脸上的笑容可是掩不住的,也不打算掩住,如花一般的笑靥就这样摆在周玉堂跟前,周玉堂终于忍不住捏了一把,道:“宫里传太医,自然是有事的,能瞒住谁呢?你今后还要更小心点,从今儿起,到生下来,你都不要再进宫去。”

    “不至于吧?”唐宝云道:“哪有这样凶险。”

    “凶险倒是说不上,不过你不进宫,比进宫更好些,有心人都是看得见的。”周玉堂道。

    咦,这话有点意思,唐宝云眨眨眼,周玉堂好似对这样的唐宝云更耐心了一点,解释道:“你有县主封号,宫里但凡有庆典,逢节礼,按律你是要进宫朝贺的,不过既然出了今儿此事,又闹的满城风雨,今后该进宫的时候你报病不进宫,自然人人都会明白,然后人人都会想起此事了。”

    “琅婳郡主是小孩子,小孩子自然是很容易被人教着做什么的。”周玉堂道:“你避着不进宫,叫外人看着,就难免对有些人有疑惑了。”

    喔,原来是这样,这样简单的一个不进宫,竟然也是有这样多延伸的想法,豪门阴谋诡计多,人人都长上千个心眼子,瑞华县主有了身孕,进宫却被琅婳郡主冲撞了,差点儿小产,这是表面的事。

    可里头到底还有些什么,谁知道呢?就算是小孩子,瑞华县主好好儿的自然不会招惹她,怎么撞上的呢?若真是无意中撞上的,瑞华县主为何再不敢进宫去了呢?

    舆论一直是非常强有力的,当然也是非常难左右的,这一点唐宝云倒是很清楚,而最一次,虽然是小事,但唐宝云受害者的身份非常鲜明,稍加利用,毫无疑问能站到舆论的制高点上去。

    这重点当然并不是要塑造唐宝云的受害者形象,而是要强调琅婳郡主背后势力的加害者形象,这件事利用好了,对今后周雅琴进宫后的生活,也是大有好处的。

    当你的对手名声狼藉的时候,你的名声无形中对比就提高了。

    这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啊,周玉堂解释的虽然并不细致,但唐宝云终于还是领略到了这短短三个字‘不进宫’的精妙,这简直就是对舆论最大的加强了。

    这人的脑袋到底怎么长的啊!唐宝云觉得自己早就给他定性非常聪明了,可依然一次又一次的被他折服,自己今日从头到尾经历了整件事,却根本没有想到,这样一件小事,在宫中角力之后,会有一个这样的结果,会有这样深远的结果。

    从她进宫起,见到安王妃,到琅婳郡主撞到她,然后任大奶奶横插一杠子,到宜德殿,似乎处处都是巧合,而周雅琴的神来之笔,让她装做动了胎气,巧妙的整合了这些巧合,才做出了这样局面的基础。

    生育为重,谁也不敢拿子嗣开玩笑,所以她的受害人形象非常有说服力。

    然后周玉堂接手安排,此事便完成了。

    真不愧是亲兄妹呢,唐宝云感叹。

    瑞华县主卧床养胎之后不久,就满了三个月了,按照俗例,要往各家亲戚处报喜,唐宝云的娘家父母兄姐各处,周家的各处亲戚,兜兜转转,在京城里只怕得占上一半,都接了喜信儿。

    然后各处也就都上门儿看望送礼了。

    当然也都知道了在两个多月的时候,唐宝云随婆母陪小姑子进宫谢恩,险些被琅婳郡主撞小产了的事了。

    太后娘娘想要做什么呢?

    还没等周家的添油加醋,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已经不由自主的考虑起这个问题来了。

    太后娘娘在嫡子去世,又无孙子之后,在宫中虽然依然是一尊神,却已经只能算是一个摆设了,彻底退出了帝位之争,没想到,在皇上已经封了太子爷之后,太后娘娘居然有别的想法了吗?

    不过唐宝云就没有理会这么多了,她过了三个月之后,依然没有孕吐,什么不适都没有,反倒是胃口大开,什么都想吃。

    更吃的脸色红润,身材也眼见着的丰满了起来,不过唐宝云依然注意运动,她不会小心翼翼的就蹲在屋里养胎,每天总要往外头走一两个时辰,横竖是自己家园子,走一走,看看后院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心情自然很愉快,而且走一处,就近找个院子坐一会儿,不管是妹妹还是姨娘或是婶娘们,也都笑脸相迎,殷勤的上茶上点心,一点儿也不累。

    反倒觉得这样的生活实在美好。

    这是春天了,英国公后院里满是深深浅浅的绿色,无数颜色亮丽的花儿点缀在这些绿色当中,婉姨娘的后院依然如以前那样一小格一小格的种着各种蔬菜,丝瓜豆角的爬架都已经搭好了,嫩嫩的卷须攀爬而上,那些土地延伸出去,种了些唐宝云不认得的东西。

    唐宝云好奇的站在土边看着,后院的篱笆拆开了一大片,原本的那些篱笆和小灌木被拔掉了,平整出土地来跟原本的差不多都连上了,依然如婉姨娘原本种的那些东西一样,整理成两尺见方的一格一格的,中间小小沟渠,每格当中都种着小小的苗,有的高些,有的矮些,叶子大小颜色都不同,不过每一格里头都整整齐齐,显然照料的极好,长势漂亮。

    唐宝云觉得,这看起来简直像是xx农场的真实版!好想来偷菜啊!

    她正想蹲下去摸一摸一株看着毛绒绒肉肉的植物,却见通后院的门打开了,婉姨娘走了出来,想必是在里面看见了唐宝云在这里,笑道:“大奶奶怎么在这里呢?”

    婉姨娘还是那个模样,没有什么变化,神情依然平静而温柔,只是面对唐宝云,温柔的眼中已经带上了几分敬重。

    这位大奶奶真是有本事,后宅的改革就不说了,她还给了姐姐一条生路,也给自己带来了许多好处,至少,两个女儿出嫁的时候,自己多少能给她们一点儿添妆了。

    这让婉姨娘感激不尽。

    只是她身份尴尬,早已习惯了安静的在自己屋里过日子,便是感激唐宝云,也不能总往她屋里去请安说话,婉姨娘只是隔几日便做了点心甜羹,打发女儿给大奶奶送去。

    还有就是每日在佛前念经的时候,也替大奶奶念上一卷。

    婉姨娘跟前的丫鬟翠儿早端着托盘送了茶出来,唐宝云也站了一会儿了,果然便坐下来,打眼一看,婉姨娘跟前这丫鬟,穿的虽不十分鲜艳,但看得出裙子是新做的,料子还不错,手腕上一对儿圆圈儿的素银镯子,雕着海棠细纹,至少也要值一两银子。

    唐宝云微微笑,这些人细节上不知不觉的改变,叫人喜欢。但凡是好事情,总是叫人喜欢的。这就是一件好事情。

    翠儿笑道:“大奶奶尝尝我们屋里这香草茶,是自己种的香草晒干了泡的,春日降燥最好了,味儿也是好的。”

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茶里飘着几朵小小的白花,是茉莉花的香味儿,唐宝云端起来喝了一口,入口清淡微苦,吞到喉间却是一点儿清凉的后味,然后便是淡淡的回甘,加上茉莉花的清香,果然十分容易入口。

    唐宝云又喝了一口,肯定的说:“这个好!”

    虽然还看不见疗效,可吞到喉间那一点清凉感可以预见,这是种清咽利喉的凉茶,慢性咽炎在春天干燥的时候比较高发,每日喝一两杯,自然能安抚咽炎了。

    翠儿笑道:“这是三和茶,只要三种东西,咱们都种了,到了夏天收了晒干,切碎了三种混在一起,就可以泡茶了。”

    唐宝云对这些事很有兴趣,便笑道:“是哪三种呢?”

    “这个是茉莉、这个是溪黄草,这个是鸡骨草,就这样三种。不过有的地方不用茉莉,用罗汉果花,也是一样的,不过我们姨奶奶喜欢茉莉的香味儿,我就用了这种了。”翠儿指着三个格子里头的香草道。

    唐宝云听她侃侃而谈,好似十分熟悉,便笑道:“你倒很会这些。”

    翠儿笑道:“大奶奶不知道,原是奴婢的娘不是本地人,我娘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从海边儿过来的,以前在那边伺候过一户主家,是当地药材商户,开了两家生药铺,还有一处医堂,半个城的人都在他们家抓药呢,家里连老太太都是知道医书的,园子里再不种花儿草儿的,种的都是能入药的呢。”

    翠儿嘴角也十分利落的,接着道:“家里厨房就常拿药材熬汤炖肉,我听我娘说呢,太太屋里丫鬟早起伺候梳妆,见太太嘴唇不润了,即刻吩咐厨房午饭加一道萝卜炖猪肺。”

    这还真是各家有各家的讲究,唐宝云听的津津有味:“怪道你这丫鬟水色这样好,原来是滋补有道啊。”

    婉姨娘在一边听着,就跟着笑道:“可不,翠儿才进来的时候,我就常见她拿些草根子干叶子的泡水喝,嘴里还嘀嘀咕咕念念有词的,问了两回才算明白,不过大奶奶别说,这还真是有些儿道道,有时候有点儿小毛病,懒得惊动府里请大夫,翠儿去厨房煮点儿稀奇古怪的汤,或是廊下炖些异香异气的茶,倒也见效些。”

    翠儿见大奶奶这等捧场,有心卖弄,笑道:“大奶奶想必也听说过,药补不如食补,就如我外祖母以前说的,她老人家在那家子伺候的时候,就最讲究时节,到哪个时节,就必要吃哪几样菜,家里管家的是大太太,可管厨房的却是姑奶奶,下雨出太阳吃的都不同,老太太和姑娘们用的又不同,都精致着呢,不过也是真好,人家一家子,寿延都长,孩子们也少病的。外祖母说,老太太都八十了,眼不花耳不聋,天天自个儿逛园子,十分有精神,听说就是牙齿略差些。”

    唐宝云听的直点头,广东一带沿海富庶,确实是很讲究熬汤,汤里各种药材,都是有食物配比,照着季节不同而吃的不同的,她以前到底资讯发达许多,也见过专门做药膳的店,并不是食店,而是专卖配好的各种药材,照着功效买回去熬汤食补。

    不过肯定不如翠儿说的这样细致,翠儿说的那家子,那等于是专业人士每日微调,而且是各人有各人的配方,并不是那种店,千人一方,那自然针对性差一点。

    其实京城有钱有权的人最多,这种人什么都有了,最怕的肯定是死,开个这种药膳店,一定很对路,只可惜,没有专业人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