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烟传-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年来,也只有与太子嫌隙甚重、一心想要拥立吴王李恪的高阳公主,同她的关系最为密切。

    早晨在承天门,不少人望见风灵跟着高阳公主的步辇进的宫,显见是高阳公主带进去予杨淑妃的人,细细回想来,驯马倒还在其次,实则是在见了圣人之后,杨淑妃才冷待了那小娘子。

    当下便有心思玲珑的大胆地猜测到,那英气明丽的小娘子根本不是杨淑妃替哪一位皇子求的,说不好,便是高阳公主送进来要安置在圣人身边的。

    圣人见过那小娘子,在杨淑妃跟前未置一词,不好把握他的心思,可从杨淑妃强打起的笑颜,和频频离席更衣的高阳公主沉着的脸来看,大约是未能博取圣心。

    那些想透前因后果的夫人,不由多望了风灵几眼,带着事不关己的怜悯,猜测着这纯真可怜的小娘子将会被高阳公主如何处置。

    可作为这桩是事情中心的风灵却毫不关心这些,她胸中暗揣着沙州百姓的请愿书,正忖量斟酌着如何才能让这请愿书在正确的时间里出现。

    另外,筵席之后她于高阳公主已是无意义的存在,她将失去高阳公主府邸的庇护,重回市井,怎样才能在柳家滔天的权势中得以保命。这些,才是她此刻最为关切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圣心难测(二)

    终到了要曲终宴散的时辰,杨淑妃懒懒地起身,众人忙也跟着起身,她周到地笑着,向众女摆手:“你们难得进来,自然该尽兴一乐的,不必理会我。

    如今年岁渐往上去了,人容易乏,坐一会子便撑持不住了。”

    她既说了这话,所有人都明白那意思,哪里还会有人当真没眼色地留在宫禁之内顽逛,遂诸位女眷皆起身行礼,送了杨淑妃离去。只待宫婢簇拥着她转出牡丹园,便可各自散去。

    高阳公主阴寒着一张脸,吩咐侍婢:“去问个话,圣人在两仪殿还是前朝,唤步辇过来,我要去见阿耶。”

    风灵即刻犯怵,高阳公主要去见圣人,因圣人是她父亲,传闻她又是圣人最为宠溺的公主,故见圣人是理所应当之事,可她该如何是好?跟着不妥,不跟还不知该如何出宫。

    正踌躇两难,却见李世民身边的内监,疾步小跑过来,高阳公主唤回将将吩咐出去的婢子:“不必去问了。”

    她原以为内监是来传召命她去见圣人的,可那内监匆匆地在杨淑妃跟前停驻,截停她离去的步伐,来不及喘稳气儿,内监抚着胸口问道:“方才那驯马的小娘子可还在?”

    杨淑妃内里一惊,对着内监心急如焚的神情,她面上神色却平常,故意不去答他的话,将话绕向旁处:“阿监一路跑得辛苦,吃盏茶缓缓再传敕不好?”

    内监侧头视线绕过杨淑妃的肩膀,又绕过高阳公主珠钗环绕的云鬓高髻,望见半张茫然不知所措的脸,内监心中笃定下来,慢慢地缓下喘气儿,一掸拂尘拿着腔调道:“圣人口谕:驯马的小娘子暂且留下,禁苑内尚有两匹大宛马仍是生马,小娘子既善驯马,不妨替朕驯服。”

    风灵倏地睁大了眼,惊惘地朝那传旨意的内监望去,内监传罢口谕,笑嘻嘻地与杨淑妃作了个礼,便向风灵走来。

    高阳公主率先醒过神,好似重新捡回了一样失物一般,惊喜地问向内监:“阿耶果真是要留她?”

    内监笑意盈盈地点头:“果真是。”他脸上洋溢出的喜气,教风灵极想上前一把将他推倒在地。

    杨淑妃到底持稳些,只在眼底泛起一抹浅笑,低声吩咐身边的宫婢去传女官来。

    一时间,牡丹园内乱糟糟地混成一片。不少女眷夫人因眼前的忙乱,识趣儿地先告了辞,默然推出去,不予杨淑妃添乱。另有些却巴巴儿地盘桓着不肯走,她们心中自有一番盘算:虽说每隔几年都有年轻貌美的世妇御妻往宫里送,可眼前这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小娘子却是圣人钦点着留下的,平步青云,前途不可估量,不若早早地向她示好,日后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众人皆围着她忙乱,风灵仿佛出离世外,怔怔地随她们摆布,脑子里乱哄哄的一片,只剩下一个突兀的声音反复在说:替天子驯马……替天子驯马……

    直至女官到来,周遭的忙乱才平复了不少。女官得力且得体地送走了诸位女眷,高阳公主随着内监去见圣人,牡丹园内只剩下风灵、杨淑妃与女官。

    杨淑妃对风灵的热络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她上前握住风灵微凉的手,声音酥柔地笑道:“手怎这样凉。莫怕,圣人不过是见你驯马驯得好,要留你几日再驯两匹马罢了。”

    风灵乖顺地点点头。杨淑妃抬手拈去她鬓边的一片细叶,凑近了低声道:“倘若……倘若圣人有意要将你收入内宫,必要先遣人去你原籍,知会你家门族人。阿监方才说圣人并无此吩咐,大约暂且未有此打算,你且安心在这儿住着,莫去想旁的。”

    “可……只是……”对面的是天下女子的统帅,离一国之母仅一步之遥,留人的敕谕又来得猝不及防,风灵张口结舌,语塞词穷。

    “只是?只是什么?”杨淑妃笑意暖融地拍了拍她的手背:“你便是出去了,柳家大公子能教你安然?”风灵只觉手背一凉,生生地将那“只是”吞了回去。

    风灵发觉杨淑妃喜拍抚人的手背,每到话中带话,意味深长之事,她便习惯性地轻拍人手背,风灵趁她手里一松的当口,忙抽回了自己的手,生怕那教人心慌意乱的拍抚,带着别的什么她体会不出的含义,再次落到她的手背上。

    杨淑妃忽地变了脸上的笑,就在风灵一眨眼的功夫,摆上了一副同将才传谕的内监一样一团喜气的笑容,向那女官命道:“顾娘子的居所便在我近旁择一处园子罢。”

    女官恭敬地垂手道:“方才阿监告知,圣人指了昭庆殿予顾娘子居住。”

    “昭庆殿……”杨淑妃朱唇微启,黛眉微皱,轻声自语:“怎是那个地方……”

    风灵也是奇怪,昭庆殿,仿佛在哪里听到过,一时又想不起来。

    杨淑妃的眉头一动,抬手轻轻端起风灵的下巴,仔细地看了看她的眉目,“顾娘子生得……生得像是个有福的。可有小字相称?”

    “民女闺字,风灵。”风灵回道,抬头正遇上杨淑妃震惊又躲闪的目光,听得她口中若有所思地低喃:“凤翎……”

    “夫人,民女小字风灵,取清风灵秀之意。爷娘皆是小门小户中人,读书行商,安之若素,怎敢以‘凤’字替儿命小字。”风灵极力恭顺地解释纠正道。

    “风灵……”杨淑妃终是念对了风灵的小字,面上的震惊刹那又抹得干干净净,复又柔柔地笑道:“果真是名如其人,很是灵秀呢。”

    女官陪着她二人慢慢走出牡丹园,杨淑妃执意要亲送风灵往昭庆殿去,女官却抢先一步禀道:“夫人顾娘子见谅,昭庆殿因常年无人居住,如今宫人正兵荒马乱地收拾着,一时还进不得人。”

    “那却也好。”杨淑妃顺势又要去携风灵的手,风灵不好瑟缩,只得仍由她拉了手,又再她的手背上轻拍:“你也乏累了,往我那儿去歇一觉,起身后陪我在西内苑里头散散。晚膳圣人将至,一同用了膳,再命人送你往昭庆殿去。”

    风灵应了声“是”,这便回了杨淑妃的寝殿,自有宫婢安置她往别院歇去。(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九章昭庆旧殿(一)

    高阳公主去往两仪殿向李世民问了安,因他要在此见鸿胪寺卿,高阳公主不好逗留,匆匆拜辞,又回至杨淑妃的寝殿等着她。

    一见杨淑妃回来,高阳公主眉飞色舞地迎了上去,颇有得色道:“我觅来的这女子如何?”

    杨淑妃摒退左右上前来服侍的宫婢,坐在妆镜前,自从发髻上拔下一对沉甸甸的双雁大钗,执在手里把玩,却不应声。

    “有何不妥?”高阳公主跪坐在妆镜一次,催问道。

    “圣人……似乎并未将她看作是英华夫人。”杨淑妃迟疑道。

    “与那位夫人不像?”高阳公主未曾见过英华夫人,但她身边记忆力过人的阿贞言之确确地告知过她,风灵与英华夫人眉目酷肖。

    杨淑妃轻抚着钗上大雁的雕花翅子,脑中将那陈年旧人的模样又重忆了一遍:“像,尤其是那眉眼,身姿极似,她上马的瞬间,我都恍惚了。”

    高阳公主松缓了下来,满不在乎道:“不论像不像,阿耶都已经将她留下了。”

    “圣人并未有将她纳入内宫的意思。”杨淑妃突然放下金钗,直视向高阳公主:“却特意指了昭庆殿予她安顿。”

    高阳公主眼中闪着疑惑,不明就里。在她看来,昭庆殿仿佛自她幼年在宫中时便一直空置,而今怎么忽然提起那座殿来。

    “昭庆殿原是汝南公主的住处,汝南夭折之后,便一直空着,再不进人。”杨淑妃道。

    高阳公主听人传过汝南公主的话,幼时的她甚至还一度深深地嫉妒过那已夭亡的幼妹,竟在阿耶心中占据了那般重要的一席,以致在她夭亡之后,阿耶废朝两日,又在昭陵替她造大墓,连她生前所居的寝殿,都不许人再挪作他用。

    眼下经杨淑妃这么一提点,她恍然,惊诧地掩了口:“难不成……阿耶未将她认作英华夫人,却是拿她来替顶了……汝南?”

    杨淑妃将大钗掷于妆案之上,冷声轻笑了起来:“这有什么打紧,英华夫人也好,汝南也罢,总都是圣人心坎上存着的人,他若得顺意,便也该念着咱们这些人的功劳。”

    高阳公主缓缓点了几下头,对着妆镜笑道:“今晚阿耶来用膳,这会子怎就要拆了发髻?”

    杨淑妃卸去髻上钗饰的手仍是不停,漠然道:“你阿耶今日心绪不得安宁了,怎还会往我这儿来?每每他心事沉重,只会往那空荡荡的立政殿里去坐着。”

    她忽又诡秘地一笑,改口道:“哦……今晚大约不会往立政殿里去,该是往马苑里探探那匹老白蹄乌去。”

    高阳公主年轻不更旧事,亦不知白蹄乌原是英华夫人的战马,但杨淑妃拿捏她阿耶的心思,屡屡不错,她很是信服。当下她亲自服侍着杨淑妃卸下钗环发髻,命人进来替重新梳了个简单的圆髻,这才起身告辞出宫。

    至晚,果然有内监往杨淑妃殿中来传话,说是圣人赐膳鸿胪寺卿,便留在两仪殿了,命内宫不必再等。

    杨淑妃接了口谕,并不以为意,反倒笑向风灵道:“剩了咱们二人,倒也不必拘着了。”遂命人撤下了排场似的食具,只留了一个稍大些的食案,两人并用一案,显着亲热无间地对面而坐。

    “你祖籍江南道,此地东南佳味不可多得,来鉴一鉴这鱼脍如何。”杨淑妃尖尖的手指向一盘莹白的鱼脍一指,立时便有侍婢提箸夹了一片摆入风灵跟前的碗内。

    风灵低头望去,鱼肉赛雪,红丝如蕊,只她没心思细细品尝,如此珍馔入了口也尝不出个味道来,供奉皇家之物不必说自是最上乘的,她不假思索地点头,随口引了曹植《名都赋》里的“脍鲤臇胎虾”,应付着赞了一番。

    杨淑妃却好似惊喜异常:“小娘子原还学过些书。”

    “夫人谬赞了,不过是爷娘一时兴起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