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昭帝被她这安抚的小动作弄得哭笑不得,心里头柔柔的,软软的,“小九儿的话我可是记下了,以后咱们相互护着,不让任何人欺负。”
“那是自然,以后有哪个不长眼的撞上来,来一个灭一个,来两个灭一双。兰陵侯最近很不听话,要不要我去帮你把他灭了?”她早就看那一家子不顺眼了,要不是昭帝拦着,兰陵侯的府邸这会早就化成灰烬。
看阿玖就要动真格的,昭帝忙阻拦,“暂时不必。现在灭了他,他还能顶着夏朝守护人后人的名头。朕要除掉他,必然要将他身上那些荣耀都扒下来,让他身败名裂,让世人都知道他是什么东西。”这些都是虚的,最主要的,他怕阿玖真的跑去找兰陵侯的麻烦,到时候麻烦没找成再反被兰陵侯制住——兰陵侯心机深,扈从多,可不像淳贵妃和太后一样好对付。
阿玖眼睛一亮,“你有主意了?”
昭帝点头,“昌国此次出兵太诡异,我已经让人去调查。我怀疑,此事和兰陵侯兄弟有关。”若是这件事情查实了,一个通敌叛国的罪名足够兰陵侯府诛九族了,正可以将兰陵侯府彻底连根拔起。
十天后,战报送达,甄裕到达安城后首战告捷,大败昌**队,驱逐五十余里,战报发出时,甄裕正整饬军队,准备收复洛城。
昭帝看到战报大喜,示意德宝将战报在朝堂上接连传阅。
因为战事,低迷数日的朝堂终于感染上喜气,群臣恨不得弹冠相庆,好话不要钱的往外倒。
尤其是李元一党更是如同自己打了胜仗一般,颇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连脊背都比平日挺直一些。
更有人上书请求皇上大力封赏甄裕,振奋军心。
昭帝自然不会吝啬赏赐,甄裕远在边关没法受赏,就将赏赐的珠宝金银等物送到武安侯府,又让人快马加鞭带着嘉奖的圣旨远赴边关,承诺只要甄裕能将昌**队逐出夏朝地界,就封甄裕为正二品的上将军。
姜战镇守西北多年,统领西北五十万大军,也不过是正二品的职位。
昭帝在这档口透漏出想要封甄裕为上将军的意思,其用意就有些微妙,李元一党互相交换个心照不宣的眼神,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
兰陵侯心底微沉,脸上不显,皮笑肉不笑道,“若甄裕真能驱逐鞑虏,护我河山,理应封赏,一个正二品上将军的职位,不为过。”
李元笑道,“甄将军少年英勇,必能力挫昌**队,让他们知道咱们大夏朝英雄辈出,并不是只有姜家才能打仗的。姜大将军驻守西北多年,现在后起之秀迭起,姜大将军也可以放心的在京城里好好休养,与侯爷时常团聚了。说起来,这些时日因为大家都关注西北战事,反而将对姜大将军的审问之事给放到一边。现在西北捷报传来,三司会审的事情也该重新拿起来,早一日还姜大将军清白,咱们大家也好放心不是?”
“李首辅说的是,是下官懈怠了,下官等人回去后这就提审姜大将军。”御史大夫忙道。
兰陵侯的倚仗就是军队,现在朝廷上出了一个可以替代姜战的人,那么兰陵侯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只要甄裕能打赢了这场战争,姜战将会被依法审判问罪,兰陵侯府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被皇上和李首辅驱逐出朝堂是早晚的事情。
朝堂上的人都是人精,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九九,御史大夫的这番话无疑是向李元示好的表态。站队要趁早,等事情定下来了再站队就晚了。
兰陵侯面皮跳跳,冷笑一声不再说话。
昭帝高坐龙椅,心情愉悦的看着下面的朝臣们那话挤兑兰陵侯,看挤兑的差不多了,这次宣布散朝。
“呸,小人得志!”一个兰陵侯一派的官员跟在兰陵侯身后,看着李元一派的人鄙夷的小声唾弃一声,又气恨不甘道,“侯爷,难道咱们就这么看着他们那群走狗耀武扬威么?不过一场胜仗而已,他们还真以为那甄裕就成了常胜将军!不如您发个话,下官带着人去教训教训他们,看他们以后还敢在朝堂上乱说!”
兰陵侯回头低斥一句,“闭嘴,这些话以后不要再说。西北那边本侯自有打算,约束好了你的手下,最近这段时间都老实一点,不许到外面惹是生非。否则出了什么事情本侯都保不了你们!”
兰陵侯心里有事,没心情和他多说,吩咐完了后匆忙出宫,到了府里面召孙先生商议。
孙先生是他心腹中的心腹,许多事情都是两人相互商量着行事,包括西北的事情,兰陵侯也没有瞒着他。
“侯爷这么着急的召在下过来,可是西北那边出现什么变数?”孙先生一进门,开门见山的问。
兰陵侯脸色沉凝的点点头,“甄裕打了胜仗。”
孙先生刚想说这是好事,转头又想到兰陵侯府现在的处境,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
要是以往,他们这边打胜仗自然是好事,可是现在西北的战争关系到兰陵侯府未来的荣衰,他们自然是希望甄裕不堪一击,这样的话,朝廷上面无人可用,皇上再不甘心也只能派姜战出战。他们正好可以趁机拿捏皇上,借机除掉李元的爪牙,经此之后,兰陵侯府在朝堂上才算是立于不败之地。
“不知道侯爷打算怎么做?”心里百转千回,孙先生压下心底国家大义的那一面,低声问兰陵侯道。
“自然是不能让甄裕再胜下去!”兰陵侯想也不想的道。
西北战事本就是他一手策划的,为的就是借此逼迫朝廷,眼瞅着昌国再下一城皇上就承受不住这种压力,他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事情半途而废,冷笑道,“这个甄裕也算是有本事,本侯下旨西北那边懈怠军事,他竟然也能打胜仗。只可惜他出现的不是时候,要怪,也就怪皇上非要和本侯作对了!”
孙先生眼神一动,“侯爷你是想……”
“你放心,本侯也不是冷血无情之人。本侯记得西北那边有一座天然迷谷,进到里面的人若没有熟悉地形的人引路很难走出来。本侯就让人把甄裕连同他带领的那三万士兵都引入迷谷之中,是生是死,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关于迷谷的事情,孙先生之前也隐隐约约听说过,据说是一处天然的阵法在里面,进入里面的人十死九生,这么多年进去后又能平安无事走出来的人寥寥无几。
不过他本来就是站在兰陵侯这边,虽然心里不忍,却也不会反驳兰陵侯。
两人在一起商量一下细节,又把最近应该对朝廷的应对安排一遍,孙先生这才起身告辞,兰陵侯令人给暂时统领西北军的副将传信。
首辅里,李元也在满面春风的和自己一派的官员谈论西北的事情。
“说起来还是那个梁烨慧眼识珠,一下子就举荐了这样一个悍将。”刑部尚书一脸感叹道。
“谁说不是呢,武安侯府被兰陵侯府打压这么多年,府里一个出彩的人都没有,下官都以为武安侯府彻底没落了,没想到里面竟然藏着这样一颗明珠,也是武安侯府该重新起复的时候了。听皇上的意思,是有意要甄裕接替姜战呢,若是如此,那才叫妙。看兰陵侯以后还如何嚣张!”又一个官员道。
“最妙的是,梁烨是兰陵侯一手提拔上来的,结果却被反咬一口,我若是兰陵侯,估计气也气死了。”
“梁烨以前是皇上的伴读,等皇上登基之后,兰陵侯和姜太后用手段,愣是让他们姜家的子弟替代了梁烨的位置。梁烨心里记恨多年,现在咬兰陵侯一口也是兰陵侯活该。”刑部尚书道。
李元开口,“不必理会他们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现在甄裕打了胜仗,兰陵侯必然会有危机感,说不定背后动些什么小手段。兵部尚书是兰陵侯的人,你们擦亮眼睛把兵部盯紧了,箭矢兵器粮草一定督促兵部按时送出去,不能拖延……”
------题外话------
谢谢中世纪欧洲投了1张月票、离殇梦回千年送了1朵鲜花、xs人前人后的我送了9朵鲜花,么么哒~
PS:十点之后二更~
☆、第一百九十三章 御驾亲征(二更)
三月末,甄裕带领三万兵马被困迷谷不知所踪的消息的消息传回朝堂,满朝震惊。
昭帝面色难看的瞅着手中的战报,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出兰陵侯一党对他的嘲弄。
“皇上,西北危机非姜大将军不能解,还请皇上赦免姜大将军的罪责,让姜大将军回西北统兵,驱逐昌国贼寇。”中立党的大臣下跪请旨。
兰陵侯一派的官员得到兰陵侯示意,出班奏道,“姜大将军在刑部大牢里关了一个月,三司会审这么久都没有审明白,想必中间还夹杂着许多不清不楚的事情。若是就这么放了姜大将军,怕是人心不服。微臣以为,还是等审问明白了再说吧?毕竟姜大将军虽然有军功在身,却不能仗着军功就百无禁忌,犯错不惩不是?”直接拿当初李元一派的说辞来堵众人的嘴。当初关押大将军的时候痛快,现在遭难了,想着把大将军放出来了,哪里也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中立派的官员据理力争,“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边关危矣,自然该以国家安危为上!”
那官员嗤笑,“无规矩不成方圆。法纪是一国之本,若连法纪都能随意罔顾,祸国之日不远,我劝李大人还是想清楚了再说吧。”
这话等于是让众人承认姜战无罪。
若是姜战无罪的话,那么当初举告姜战的刑部尚书孙正,和一系列作证的官员就犯了诬告之罪,要想平息兰陵侯的怒火,必须严惩才行。
可孙正那些人多是李元一党的,一旦被拉下马,李元一党势必元气大伤。兰陵侯在趁机运作,朝堂上将成为兰陵侯的一言堂。
李元等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几乎左右李派官员都站出来据理力争,言下之意是让姜战戴罪立功,尽快带兵驱收复失地,驱逐昌**队。
兰陵侯一党一反连日来的低调隐忍,个个言语激烈,寸步不让。
现在主动权在兰陵侯手里,哪怕李元一党的人磨破了嘴皮子,优势也是在兰陵侯这边。
昭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如同菜市场一样的场景,扶在龙椅上的手指微微收紧。
他就知道兰陵侯一党必有后手,没想到他们动作这么快!
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好了,众位爱卿不必再挣,朕决定三日后御驾亲征!”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静,就连兰陵侯都忍不住惊讶的看向昭帝。
“皇上万万不可啊。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皇上乃万金之躯,岂可以身犯险……”
“贼寇骁勇,若是知道皇上亲征,必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还请皇上三思!”
……
寂静过后,朝堂上反对声一片。
自古御驾亲征的皇帝要么是将要亡国,迫不得已而为之;要么是为了开拓领土,以显自身威名。从来没有哪个说是在前方吃了败仗,国内又有将军可用之时御驾亲征的。更何况昭帝乃是子承父业,又尚未亲政,连战场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这种情况下御驾亲征跟送死有什么区别?
虽然众人这话没说出来,但话里话外都是这个意思。
李元也很纠结。
皇上御驾亲征,胜了自然是好;若是败了,他们这一派的人定然会被兰陵侯一派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就连皇上也会成为兰陵侯手中的傀儡。
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