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 * *
沈浪?沈浪是谁?一位朋友戏谑地问道。
我默然无语,一个时代总会留下一些人物,然后再抛弃一些人物,是很难说清什么是该留下的,什么又是该抛弃的,唯一清楚的是我感知到了有人要被遗忘了,甚至也许他从来都不曾被记起过。
可我心仍自怀念那个脸上始终都挂着懒懒地微笑的少年,这个演绎出了一段醉人的武林外史的天之骄子,这个古龙小说史上第一个以智著称并近乎“完美”的主角,甚至可以说他就是古龙笔下可以流传千古的人物——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的原形!
朋友,若是您也愿意去回忆一些过去值得保留的东西,那么不妨随我一起进入这个传奇的人物——沈浪的世界!
(一)名字
浪,第一个反应是浪子,有人常说古龙的世界是一个浪子的世界,是一个悲欢苦笑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家的世界,此话颇有几分道理。有时我也在想不知古龙是否曾预料到他后面塑造的多采变幻的武侠世界中,竟与他起初笔下的这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的名字有如此的巧合!
可沈浪并不是浪子,尽管他仍没有家,但我更愿意称他为游侠——四海为家、行侠江湖。尽管他也是飘到哪里是就是哪里,有几分浪子的气质,但最关键的是他并没有浪子那份刻骨铭心的痛,也许唯一的原因只是他还年轻,正当少年!
(二)身世
古龙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我们仍可以隐约从他闪烁的言辞中看出,沈浪就是当时名扬天下“九州王”沈大侠的后代,可以算是古龙笔下罕有的名门之后,而恰恰与此有相似之处的是,阿飞据说也是沈浪的后代,这祖孙三代俱是古龙笔下一个时期的当世不二的英雄,这只怕在古龙笔下是绝无仅有的事情了。古龙此举,真会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吗?
不过如此说法都只是“据说”而已,古龙并不曾明说,除了为了留给读者几分悬念之外,到也有几分“武侠世界本是虚幻世界,真真假假何必太在意”的意念在内。
(三)武功
用深不可测四个字来形容最为恰当不过,在全书中除了快活王与之有得一博之外,余者只怕皆不足与之抗衡,而沈浪也鲜用武功,不到万不得以从来都不出手,且出手时极为洒脱,似如浮云流水般随意,并没有半分仓促之态,其武功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沈浪极少用武器,唯一可见的是他曾用过剑,而沈浪用剑之道也极为洒脱,“沈浪的剑,如高山流水,直泻而下,一发而不可收拾,又如离弦之箭,有去无回,已不可抑止。”书中如此描写,其潇洒不拘泥之态尽出,剑如其人,确实有理。
只是没有人知道他武功的来历,部分读者诟之为病,但武侠者,该是先为侠,后才有武,至于这武功来历更是不足道也,有明师亦如何,自己奋斗亦如何?这人格力量根本与武功之道没有半点瓜葛,何必非得“事事皆有因呢?”
(四)特征
武侠人物中能有特征者并不少见,但一般都只是相貌的特征,或是有疤,或是有瘤,不一而足,又或者是言语的特征,所谓每句话开头必为什么什么之类,也就是常说的“招牌话”。但能以神态而著称的却并不多见,沈浪就是其中的一人,几乎通篇都可见其懒懒的微笑,小说开头曾做如此描写“嘴角微微向上,不笑时也带着三分笑意,神情虽然懒散,但那种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的味道,却说不出的令人喜欢”,这描写可以说是道出了沈浪的神韵。
正是其“对什么都不在乎的味道”的内在决定了其外在的神态,也就是让朱“爱到骨子里,恨也到骨子里”的懒洋洋的神态。就这样,内在的洒脱,外在的懒懒的微笑成了沈浪的特征,看过后,你能忘的了吗?
至于“剑眉星目的英俊少年”的外貌描写到是不仅显得多余,而且微不足道了。这武侠的俗套总得有一天能被打破!
(五)性格
朱七七曾说沈浪是那种“别人打你左脸,你便将右脸也送给别人去打”的人,此话虽并不十分贴切,但是也有几分传神。且看全书开头,沈浪被邀参加所谓的武林大高手大会,由于衣着寒酸,十足一落拓少年,就遭受了大高手中数人的白眼,但沈浪一点儿也不生气,更不恼怒,倒仍有几分怡然之相,而及至“见钱眼开”金不换向他索要银子时,他随随便便就给出了刚刚赚来的四百两银子,而金不换却嫌不够,沈浪竟也不生气,只是脱下了身上的皮裘给了金不换,如此一来,沈浪的形象就已是十分的传神!
此时,读者切莫和那“华山玉女”柳玉茹一样以为这沈浪不过是没有骨气的贱骨头,试想,其行为举止与那整日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不也有几分相似之处吗?其行为中所透露出的高尚的情操又岂是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呢?只是那“女诸葛”花四姑颇有几分识人之明,在她脸上露出的竟是微笑,是那理解的微笑!
(六)人格
人格不同于性格,人格往往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召唤的力量,沈浪以十岁左右的垂髫儿童身份,就能将自己数千万的家财尽数捐出,其胸襟之博大少有人能及,更何况他当时年纪尚幼,一小孩就能有如此举动,更是难得,也就难怪其成年后,已可笑傲江湖,睥睨武林!
古墓中金无望数次加害于他,但他丝毫都不介意,反以英雄之礼相待,是为识英雄重英雄,要知道人在江湖,便是各为其主,焉可事事皆从自己的利害出发,但话虽如此,行之却难,沈浪丝毫不计较个人利害,以宽恕之心待人,已是开创武侠史上的新纪元——敌人往往也可以成为朋友,更可为生死之交。而存在是有前提的——理解的智慧。
而王怜花一直欲置沈浪于死地,虽一直居于下风,但也可以算是他最大的敌人,但恩怨情仇亦不过尔尔,相逢一笑便可泯恩仇!王怜花终被感化,沈浪真可谓是有造化之功。
()智慧
许多人都说古龙笔下多有智者,似乎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此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也并不尽然。沈浪是古龙笔下第一位“无所不知”的智者,也似乎是最“无所不知”的智者,可仔细看看,便已知晓,若是能抽丝剥茧,逐条分析,再加上细心观察和洞察世情和人心,便已不难作到如沈浪一般,但也切不能感叹,原来这智慧不过如此而已,要知道这智慧本生自内心,人类所有的思维都有智慧的光彩,又如何能用智慧来看待智慧本身呢?
只是若是思量古龙告诉我们的不过是如何分析问题,想来收获就会更多。而最让我称道的却是沈浪为逃避王怜花追杀的那一段分析,这第一层和第三层从表面看来不过是一样的,可细细思量,又怎可等同视之,这其中所蕴涵的人生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呢?不过熊猫儿的那句:“第三层还不是和第一层一样么,我真不懂……这些动脑筋的事,不知为何总是学不会。”也来的确实洒脱,不费神想这种烦心事却也是另一种超脱!
(八)爱情
不能不谈爱情,每个人追求的事物也许各异,但有一点竟似乎都是不能缺少的,那就是爱情。很难想象一部完全没有爱情的武侠小说如何去吸引读者,难道惟有说这通俗小说自然不能免俗。
朱七七对沈浪爱恨交织,演绎的是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白飞飞似无情却又多情,虽不见雷声,却也有几分缠绵悱恻。二女子各擅其场,本可说是“平分天下”,只可惜仇恨之道,即已入骨,便难脱身,这泥潭一入,越是挣扎,越“不堪回首”。到头来,一凤独飞,只留下那句:“生既不幸,绝情断恨,孤身远引,到死不见。”,这白飞飞委实好女子,只可惜生错人家!
而沈浪之心竟也有几分偏向白飞飞,想那娇弱可人的女子,较朱之热情是更具几分魅力,这情一字,本不知该如何去说情道明,沈浪最后终究默然无语,对朱七七而言,福矣!
(九)朋友
沈浪本孤身一人闯荡江湖,即便等到遇上七七朱之后,也不曾有一知心朋友,朋友本该肝胆两相照,只可惜江湖凶险,人心复杂,竟不能朋友两相知,所以沈浪一遇金无望,便不见仇敌,不见凶险,就引为知己,只不过是因为若是有识人之明,又何必在乎这朋友已做了多久了?沈浪二遇熊猫儿就已成终生朋友,传为千古佳话,可这友情之道难道真的这么简单吗?
我仍无法回答,古龙期盼的正是这纯粹的毫无杂质的友情,可他也没有否定那交往中的理解,沈浪的每一句话都能说到金无望的心坎上,这是一种智慧,但更是考虑别人的想法甚于自己的一种人格。但尽管如此,我仍在想,这种似乎已经是经过了现实加工过的友情是不是真的就是古龙“最”渴望的呢?
(十)结语
沈浪终于偕朱七七、熊猫儿、王怜花一同赴海外寻仙,如此说法,甚是好听,古龙是将他笔下的这位名侠安排好了一个最好的归宿,不可不谓是厚待,要知道这升天成仙之说虽然有点荒谬,但做一个避世的隐者却也是人生莫大的快事。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小李探花”李寻欢仍在江湖中行走,而阿飞已是知道该如去向何方,你说,他能够找得到吗?
正传快乐王(作者原曼)
首先申明这几章的修改不是为了骗更新,而是浮尘已经知道“正传沈浪、快活王以及王怜花,这三篇文章均是出自原曼(又名“游侠”)所写的《古笔下百零八将》”,因此特来修改一下章节名,并作一些必要的解释。现在转贴的主人已同意浮尘在专栏上转贴他的文,呵呵——谢谢原曼提供了这么多好文和大家分享,也感谢笑琪书友让我们有机会见到这几篇好文。
* * * * *
在一个夜晚,是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如果交给一些文人来描写,他们总是习惯于用一种场景来烘托出一种气氛,一个人离开了另一个人——现在的人谓之分手,而很久以前人们称它为抛弃。那个人叫柴玉关,以前他叫“万家生佛”,后来他叫“快活王”。
白飞飞有理由恨他,这理由与王怜花恨他的理由一样,是因为一些人总是对一些事情耿耿于怀,而这些心结是他们一辈子都不能解开的,也许只有等到有一天,当柴玉关倒下的时候。可,你说?父亲意味着的是什么呢?
王怜花流下了他生平的第一次眼泪,就在他听到“快活王”与“云梦仙子”双双死去的时候,这眼泪本来只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一个情结牵动了他感情的泪腺。
可,你说?他是否该庆幸他这一刻不自主的行为却救了他一命?
金无望说他看到了一个人未泯天良,而我,只是看到了一个人哭泣。若是真的有所谓的在天之灵,你说?这时候,柴玉关在想些什么呢?
他一直在追寻他的至高无上的境界——绝对的快活,所以他死去的时候,人们还是说:“快活王”终于死掉了,而柴玉关早已消失在衡山一役中。尽管有段时间人们给了他一个绰号“万家生佛”,但没有人会怀念他,人们只会憎恨他,甚至唾弃他,只是因为他干过的坏事实在是太多了,太多了……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无论自己是否是正确,或者错误,所以曾经大力吹捧过他的人在后来一定会咬牙切齿地仇视他,但不会有人去想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