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是一大帮子婢女婆子。
“钧儿……”秦国夫人面色急切,颤声叫道。
柳钧呆呆而立,看清楚真的是自己的娘亲就在眼前时,他也顾不得去想为何娘亲已经住在了义父的府中,阔步飞奔过去,在阶下跪倒磕头。
“娘亲,不孝儿回来看您了,您受苦了。”柳钧叫道。
秦国夫人三步两步下了台阶,一把将柳钧揽在怀里,心儿肝儿肉儿的哭泣起来。
王源甚是无语,秦国夫人当年是何等的冷静大度,轻易不会如寻常女子那般的做派。而现在,也变得和寻常妇人一般无法控制情感了。不过王源到不介意这些,只是看着周围几十人都看着这场面觉得有些不太好。毕竟秦国夫人在自己府中还是秘密之时,秦国夫人这么一跑出来见人,抱着儿子哭哭啼啼的,岂非是公开了她在府中的身份,这可不是王源希望看到的。
“夫人,还是回内宅说话吧。”王源上前低声提醒道。
秦国夫人醒悟过来,忙抹泪笑道:“对对,钧儿,跟娘去后宅说话,这里说话不方便。”
柳钧忙道:“娘,孩儿还要和义父他们商议事情呢,孩儿陪着高副帅回来便是有急务要和义父商议的。”
“商议什么?让他们两个商议便是,你跟娘走。还有一个人等着见你呢。娘给你亲手缝了几件衣服,还亲手做了你最喜欢吃的糖饼儿,快跟娘去。”秦国夫人拉着柳钧不松手。
柳钧无奈的看着王源,王源微笑道:“你去吧,事情回头再说,陪你娘去说说话。”
柳钧忙道:“多谢义父。”
话犹未了,人已经被秦国夫人拉着胳膊进了前厅,往后宅去了。王源吁了口气,转过身来却又头皮发麻。因为身后,高家兄妹已经相对泪眼,高墨颜口中连叫“阿兄阿兄。”。早在王源和柳钧母子说话的时候,高墨颜已经提着裙据飞奔下了台阶,一头扑在了高仙芝的怀里哭开了。
高仙芝见到了自己最疼爱的妹子,也高兴的眼眶湿润,轻拍高墨颜后背,连声安慰。
“咳咳。这个……大庭广众之下,还是不要哭哭啼啼的好。你阿兄一路风尘仆仆而来,一口茶都没喝呢。墨颜,让你阿兄喝口茶喘口气吧。”王源上前咂嘴道。
高墨颜把头从高仙芝的怀里挪开,撅着嘴眼睛红红的娇声道:“阿兄,夫君他欺负我。”
高仙芝脸色瞬间变了,皱眉道:“他欺负你?如何欺负法?”
王源忙摆手道:“墨颜,可不要乱说话。我什么时候欺负你了,当着你阿兄你可不能说瞎话,你阿兄会吃了我的。”
高墨颜噗嗤一笑道:“你就是欺负我,阿兄,我要去军中看你,他便是不依。我打算不理他自己去,他便威胁我说,要是我敢私自出门便休了我。你说,这是不是欺负我?”
高仙芝苦笑道:“妹子,你这是胡闹嘛,你怎可去军中找我?王源这不是欺负你,这是保护你。”
高墨颜跺脚道:“一丘之貉,原来你也是帮着他的。我要去还不是见天气寒冷又下了大雪,想着你没什么御寒的衣物,所以和嫂子一起做了衣服鞋帽想亲自送给你。阿兄,嫂子们可想你了,埋怨你在外半年多信也很少,也不回来看看。我主要是想陪嫂子们去见你。我不去的话,嫂子们也不敢去。”
高仙芝呵呵笑道:“妇人之见,军中岂是家眷随意能去的?这事儿我支持王源。不过说来也是,我自离开成都已经快八个月了,哎,确实有愧于她们。”
王源笑道:“这不是回来了么?这回你在成都多呆几日,我去军中坐镇。让你们一家老小多团聚几日。”
高仙芝苦笑道:“贤弟,怕是不能够了。局势大变,我怕是不能呆在成都了,这一次我便是亲自来接你回军的。你想睡暖被窝享福,怕也是不成了。”
王源心知肚明,高仙芝和柳钧亲自回成都,那可不是随随便便便能回来的。大军交于高仙芝统帅,柳钧也是骑兵统领,这二人离开军中,军中岂非无首。若非事情重大,信件已经说不清楚或者是不能通过信件来往交流,高仙芝怎会亲自归来。
“墨颜,去吩咐人沏香茶,烧火盆。你阿兄怕是早饭都没吃吧?”王源道。
“那里还有时间吃早饭?从金州出发,三天三夜几乎没敢停留,只睡了不到八九个时辰,饭也只吃了三四顿。肚子里除了冷风寒气,怕是什么都没有了。”高仙芝笑道。
“墨颜,听到没?赶紧命人准备饭食。对了,让黄三哥给随行的兄弟们热茶吃食,帮他们喂马,带着他们去休息。”王源一边说话,一边拉着高仙芝往厅中走。
高墨颜闻言连声答应着,一叠声的吩咐婢女们去准备茶水茶点。不久后,王源的安静的书房之中的小几旁,喝了热茶吃了些茶点的高仙芝终于满意的打着饱嗝,被寒风吹得发白发紧的脸色也开始变得红润,疲惫的神态也得以缓解。
“兄长,你亲自回成都,军中之务可交代好了。”王源沉声开口道。
“你放心,大军我交代了宋建功将军和刘德海将军坐镇,没有战事,只是屯兵固守金州和邠州两城,他们二人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叛军也没有什么异动,史思明的兵马依旧龟缩长安不出,也没有我们期待的那般趁机往东突围之举,一切如常。”高仙芝道。
王源点头道:“那就好。兄长上次的信件才来三五日,没想到你又亲自回来了。朝中的变故你已经知晓了吧,新皇在灵州登基了,昨日,陛下宣布退位,当他的太上皇了。”
高仙芝皱眉道:“陛下退位之事我有所耳闻,在路上路过通州梓州等地,到处议论如沸。朝廷的诏书要抵达金州怕是需要好几日,恰好我归来,路上便知晓了。不过寿王在灵州登基之事,我却比你们都早知道。你知道,我们在李光弼军中的眼线颇多,消息比成都知道这个消息怕是起码要早个两三天。”
王源点头道:“你怎么看?”
高仙芝沉默片刻道:“这是陛下和李瑁共同玩的把戏,此事针对的是你。新皇登基,陛下退位,便是为了让朝廷摆脱神策军的控制。这一手高明狠辣,不得不说是极为精妙的一手。”
王源笑道:“果然人人都看出这是针对我的。我难道便真的给人以把持朝政控制陛下的印象么?我不知道我做了什么,招致了这么大的猜忌。”
“贤弟啊,你没有做什么,但君子无罪怀璧其罪。正因为你为大唐做了太多,功劳太大,声望太高。这才是导致今日之事的原因。我只是觉得奇怪,你怎能任由李瑁离开成都而不加阻拦。李瑁离开成都的时候你难道没想过他要干什么么?你人在成都难道便没有去查明他离开成都的动机么?”高仙芝皱眉问道。
王源微笑不语,只叹息道:“这确实是我的疏忽,我只是不想事事插手,已经和陛下关系紧张了,再去逼迫的更紧,会招致更多的流言蜚语。当局者迷,我疏忽了这一点。”
高仙芝点头道:“罢了,事已至此,也无可挽回。但你要明白,新皇登基,于你大为不利。将来对你的清算恐怕是无休无止了。平静日子不会长久了。”
“我明白。”王源沉声道。
高仙芝叹了口气,端起茶盅喝了一口,轻声道:“罢了,这件事暂且搁下,毕竟目前还无人敢动你。你应该上表恭贺新皇登基,看看能否缓和一下关系。虽然我也知道那可能是一厢情愿,但作为臣子该有的礼节还是要的,不要被人抓住了把柄。”
王源笑道:“兄长觉得我是那种不知礼节之人么?我早已上表恭贺了,而且是以你我联名的名义。你我是神策军的正副元帅,上表联名也是应该的。”
高仙芝笑道:“那是自然,还好我没写贺表。我本也想写联名贺表上奏,但担心你也会这么干。若是新皇陛下受到两份我们联名的贺表,那可就是显得矫情了。”
王源微笑道:“心有灵犀一点通,兄长和我总是想到一处了。两份联名贺表,新皇怕是没那么大的面子。”
高仙芝哈哈而笑,笑罢正色道:“贤弟,你可知道李瑁去灵州到底是去干什么了么?”
王源微笑道:“是否是向回纥借兵了呢?”
高仙芝惊愕的张大嘴巴,看着王源道:“原来你竟然知道这件事了,我还以为你不知此事呢。”
王源微笑道:“我当然知道,我虽非手眼通天,但我可也不是瞎子。李光弼郭子仪欲借回纥兵马,密奏陛下。陛下派寿王去灵州同回纥人商谈此事,这些事我知道的清清楚楚。只是我没有跟任何人说,也没有告诉你。因为我知道,不用我写信告知你,咱们在朔方军中的耳目也必会很快的将消息禀报于你。”
高仙芝皱眉道:“你既知此事,为何不加以阻止?引回纥兵马入唐,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后患无穷。”
王源摇头道:“兄长,你以为我说的话会有用么?陛下偷偷的让寿王去商谈此事,便是不想让人知道。他之所以这么干便是引回纥兵马扩充兵力,达到制衡我的目的,你以为我知道了此事还能出来阻止么?”
高仙芝愣了愣,终于长叹一声道:“说的是,陛下这么做便是针对你的。他已经对你毫无信任了。神策军在他看来,也不是大唐的兵马,而是威胁大唐的力量了。”
王源道:“是啊,所以我无法阻止,我也不能阻止。他们父子要怎么干便怎么干吧,我越描越黑,索性眼不见为净。”
高仙芝沉思片刻道:“贤弟,如此看来,这一切都是有预谋的。太上皇和新皇早有默契,新皇于灵州登基之事怕是也早有预谋了。借了十万回纥兵撑腰,登基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王源点头道:“兄长明白这个道理,我便不多赘言了。”
第929章 倾力
高仙芝长叹一声,沉声道:“还有一个极为重大的消息要告诉你,李瑁在灵州登基之后便立刻下旨,朔方军和十万回纥联军已经大举南下,我来时他们已经抵达蒲州,距离长安一步之遥。看这架势,是要进攻长安了。”
“进攻长安?”王源惊愕叫道:“开什么玩笑。”
“我岂会和你开这种玩笑。”高仙芝咂嘴道:“这就是我亲自回来见你的原因。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王源思索片刻,呵呵冷笑连声“这是真的疯了,居然要攻打长安么?就凭那十万回纥兵和那六万新募的朔方河西联军?长安城若是这么轻易便能被攻下,我们又何必要拖延至今。我明白了,他们是想要抢在我们之前拿下长安,平叛的功劳他们不想让给我们神策军。他们要证明没有我神策军他们一样能收复长安平息叛乱。呵呵呵,我真是服了这父子两个。李光弼和郭子仪也疯了么?他们不知道即便攻下长安,代价将是他们难以承受的么?”
“郭子仪死了。”高仙芝道:“我们的内线传来消息,郭子仪不知为何同李光弼意见相左,在宁远城中,有人看到李光弼亲手命人斩杀了郭子仪。”
“什么?”王源再次惊愕。历史上著名的平叛将领郭子仪居然就这么被杀了。他还没有为平叛做出任何的贡献,就这么死在了李光弼的手中。历史的细节还是最终走上了另外的方向,这个人就这么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了。不用说,要么是在李瑁登基之事上或者是借兵之事上和李光弼和李瑁意见相左,而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