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葛仕扬也不多说什么,带着杨猛就奔后面的演武场而去。

“葛师傅,铁索桥的事儿,你知道了吧?你那边有没有问题?”

“问题不大,您说的连接方法很好,西山的人估算了一下,若是将铁索运到了之后,一月架好一座铁索桥不成问题。

有了炮厂的人协助,铸造铁索的问题不大,只是这承载力,您有什么要求吗?”

铁索桥是关键,葛仕扬的回答,也让杨猛的压力小了不少,要求?杨猛想了一下,还真提出了要求。

“如果按照霁虹桥的锁扣规格,可以过重。炮吗?”

走人、走马,这不是什么问题,重。炮的运输才是大问题,万一这桥修成了,走不了重。炮,那架桥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如果只走一门三千斤左右的火。炮,霁虹桥的铁索规格,就有些高了,一倍大的铁索扣,就能够支撑万斤左右的队伍,这是经过计算得出的结果。

而且这还是参照普通铸铁为原料,如果以西山的新铸铁,一倍大的铁锁扣,应该可以承载一倍以上的重量,但这只是估算的结果。

一倍半的铁锁扣,虽然可行,但有风险!”

计算承载能力,这就是西洋的技术了。在大清只有个估算结果。霁虹桥是成化年间建造的。距今也有三百多年了,虽说霁虹桥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但浪费材料是肯定的。

“还是一倍大小吧!这个比较稳妥,虽说是临时用的,但将来不一定不用,坚固点好!

按照霁虹桥的样子,制作一倍大小的铁锁扣,西山铁厂。一个月能制造几副桥面?”

速度是杨猛想要的,但生产能力是个绝对的制约因素,自己想的再好,生产能力不够也是白瞎。

“霁虹桥的锁扣,在十斤上下,一座桥有了五千多铁锁扣,咱们若是制造一倍大小的,重量在十五斤左右,以马车的宽度来算,一丈左右的桥面也就够了。

霁虹桥的桥面是一丈三。考虑到来去的问题,两丈的桥面应该足够了。三千个铁锁扣一座桥,应该够用。

三千铁锁扣,重量是四万五千斤,二十座桥面所需的铁锁扣,西山铁厂虽说有些勉强,但应该可以做到的。

现场安装也没什么难度,只要选好了着力点,半年的时间,应该可以架设五十座以上的铁索桥。”

生产与架设,里面也是有时间段的,半年生产一百二十座桥的铁索扣,架设好五十座,这在葛仕扬看来已经是神速了。

“葛师傅别忘了,随着桥梁的架设,运输的时间也会大大的缩短,架桥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吧?

让西山书院的学生们,再弄一些东西,一边架设一边摸索,架第一座桥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带着几十个壮丁,另组一支架桥队,这么推下去,西山铁厂生产多少,就能架设多少了!

葛师傅,你做的不错!”

提了句意见,杨猛也没忘了赞扬一下葛仕扬,自己离开西山也就一天的功夫,能给出这样的答案,杨猛觉得很欣慰。

“这是要务!这就是四轮货车和两轮的载人马车。”

要务!两字也含着葛仕扬的怨念,自己这位领主大人,真是把人当做牲畜来使用了!

“呵呵……没办法,摊上了这么个时代而已!这四轮马车,能够承载多少重量?”

岂止是老葛有怨念,杨猛的怨念也是不小,重活一回,活的忙叨叨的,要是再有一个选择的话,杨猛宁可托生在太平的年景。

“两千斤上下!但是最近不能生产,生产铁锁扣,会占据西山铁厂的绝大部分产能。”

有什么说什么,这铁制马车虽好,但产能有限,铁索桥和铁马车,两样只能选一个。

“这车轮是轴承的吧?能做轴承的都是师傅吧?单做轴承,改造木制的马车!”

“唉……领主大人,我真是佩服您的双眼,太敏锐了!”

“葛师傅多包涵,非常时期,无奈啊!事情就这么办了,您去忙吧!”

打了个哈哈,杨猛转身便走,担子太重,老葛的怨念也有些重,自己何苦讨这个没趣呢?

“刘一贴,别忙着走,还有事儿!

你最近研究研究糌粑和熏腊的吃食,看看那些保存的时间久一些,不限于这两样,吃的时候方便,有菜有肉三五个月不坏,就是标准!老子还没合适的军粮呢!”

“知道了!还有别的事儿吗?”

听了杨猛的吩咐,刘一贴也是一阵挠头,自家这三爷,最近越来越不让人待见了,见了面就压担子,数数这两天的时间,自己手里多了许多累人的营生,看来还是早走为妙。

“走吧!走吧!老子这段时间长得丑了,面目可憎是不是?”

“您这相貌,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哪会是面目可憎呢?”

“滚蛋!该干嘛干嘛去!”

骂走了说俏皮话的刘一贴,杨猛扫了丁泰辰一眼,这货也是一样漏了怯,缩了缩脖子,眼神立马就开始游走了。

“行了,别装怂样子了,老子还得去南疆打仗呢!老子都没怂,你怂个什么劲?没别的差事了,等着这草鞋做好了,你知道该咋办吧?”

杨猛想了一会儿,也是觉得有些好笑,自己最近又着急了,这鬼世道,逼着人做牲口啊!

“知道了!您这次去滇西怎么走?要配多少马匹呢?”

看眼神就知道,三爷肚子里还有东西,丁泰辰真是怕了,这才几天的功夫,三爷压下来的担子,比过去两年都多,这两天,丁泰辰也没正经睡过觉,白天接担子,晚上回去安排。

记事薄上的一行小字儿,说不定就得劳烦几万人忙上忙下,囊括四省之地,说着大气,听着舒坦,可谁知道背地里做事儿的辛苦?

对于三爷,丁泰辰这两天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啥事儿都能记着,你起个头他知道尾,这川西刚刚平定,又要直奔南疆,累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在累,三爷的担子也不轻啊!

“跑着去!这不正在做草鞋吗?”

“什么?跑着去?”

“不跑着去怎么去?骑马也不能连续赶路,南疆的事态还不知道怎么样,五天跑去滇西,一天三百里,应该受的起!

看看草鞋做的怎么样了,路上就试试草鞋合不合适!”

即将开战了,杨猛也需要恢复一下体能,最近这一两年,虽说拳脚没放下,但脚力却大打折扣,也该是动一动的时候了。

“把鞋底做的厚一些,鞋面弄得结实一些,三爷要行千里路呢!”

好嘛!自家这个掌舵的,对敌人狠,对手下狠,对自己更狠,跑着去滇西,亏他想的出来。

第三百一十九章千里急行(上)

“这事儿,别胡咧咧,让老爷子知道了不好,后宅的那些女人什么样儿,你也清楚,这消息要是漏了,我就推你身上!”

自己跑着去滇西,让老爷子知道了,八成没好话,后宅的那些女人,多半也会出来阻拦,他们不知道根底,越帮越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儿。

“知道了!”

丁泰辰做了答复,可是跟在杨猛身边的徐子渭,却连上吊的心思都有了,这两年跟着三爷,徐子渭可没怎么吃苦,让他跑着去滇西,累死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儿。

“你吊丧呢!不用你跑,你带着马匹物资,慢慢走,直插腾越镇就好,在那里等着三爷!说不定三爷还比你先到呢!跟着泰辰去准备吧!”

见了徐子渭的哭丧样儿,杨猛也没好话,两句话把徐子渭和丁泰辰打发走了,杨猛就跟着身边的护卫,学起了打绑腿。

“三爷,草鞋好了,您试一试?”

试了试有些粗糙的草鞋,虽说感觉不如皮靴好,但透气性还是很不错的。

紧了紧鞋帮后面的麻绳,走了几步,跳了几下,这新编的草鞋稍微有些硬,但总体感觉还凑活,试完了之后,杨猛直接脱下了草鞋,就开始拆解了。

“不怎么跟脚,大拇指的位置,加些布条,这样就跟脚了,鞋帮稍软,多衬些麻绳,鞋底和鞋面接口的地方也是一样,鞋底有些硬,弄两层棉布衬上。照着我说的。再做一双试试!”

试完了自己设计的草鞋。杨猛也没闲着,又试了试传统的草鞋,这东西比自己设计的跟脚,但大半的脚面都露着,在雨林之中,容易受到蛇虫的侵扰,而雨林里的一些蛇虫可都是有毒的,行军可不是猎人打猎。速度第一,这传统的草鞋,在雨林之中,不如自己的实用。

“背东西用的,咱们庄子里都有啥?”

草鞋还等等上一段时间,背包之类的东西,自己以前也没让做,携带补给用包袱肯定不成,事到临头,杨猛也有些忙乱了。

“竹筐!”

跟在杨猛身边的管事。毫不犹豫,就报出了一个让杨猛有些皱眉头的物件。

“拿来看看吧!还有盛水的物事也一并拿上来。”

得了杨猛的吩咐。管事们也是腿快,眨眼的时间,或深或浅的几个竹筐,还有皮囊、竹筒、银铜水壶之类的玩意儿。

雨林作战,水也是关键,杨猛先不看竹筐,而是拿起盛水用的器皿,皮囊这东西,盛酒还成,盛水的话容易变质,这玩意儿,第一时间就被杨猛舍弃了。

那些铜银的水壶,都是些耗时的玩意儿,竹筒无疑成了最好的选择。一段竹筒,一个木塞,就算齐活儿,武庄的这些竹筒,也是精工细作的,刻花提手一应俱全。

杨猛看的不是装饰,而是容量和携带方便与否,一尺长、小腿粗细的竹水壶,大概能装一升水,这个量也差不多够了。

“这样的竹水壶,预备五十个,做好布袋,能挂在身上的!”

到了要用的时候,什么都缺,没有武装带,这水壶也没有挂的地方,只能先弄个布袋挂在身上了。

吩咐完了这些,杨猛也掏出了自己的小本子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这也是跟丁泰辰学的,事情太多,他也怕忘了。

竹筐,方的的肯定不能背,高高的背篓,就成了杨猛唯一的选择,这东西也算是符合人体工程学,上大下小,背着还算稳当。

“背篓加上盖子,背带换成布绳或是皮绳,让后厨准备三百斤炒面,还有各色熏腊的肉食。

我这有五十人,一人准备一张油布,一张羊毛毡,吃饭用的锅碗瓢盆,也拿上来看一看。”

这次千里行军,杨猛除了要恢复自己的体能之外,还有一条就是要拿出一套行军装备来,云南的新军虽说是有了,但现在做的只是基础训练,许多东西还是要完善一下的。

这事儿,杨猛之前确实是忘了,无论是永昌还是川西,新军都有后勤支撑,新军要做的只是扛枪打仗,其他的不用太操心。

这次南疆异变,无论是对新军还是对杨猛都是好事儿,这次试探,不仅是对列强陆战能力的试探,也是对杨猛之前得失的一次试探。

行军的东西,大体都准备妥当了,接下来就是自己的五十个侍卫了,杨猛身边的护卫,已经换了好几拨了,新军之中,最能打最健壮的人,才有资格在杨猛的身边跟着。

现在杨猛身边的这五十个侍卫,九成九都是壮彝苗三族的山民,一米七往上的个头,一百五十斤以上的体重,这虽然在川西不算是壮汉,但在云南,这五十人,绝对属于精壮的汉子。

一人一把大刀片,一把刺刀,一把短刀,这是冷兵器,腰带上除了刺刀与短刀,就是皮套里的两把左轮,以及长短枪所用的两个子弹袋。

没有肩带,腰带的负荷不小,这事儿也好解决,交叉的两根布带,用上简易的武装带,也就有了。

这些护卫穿得都是杨猛设计的军装,外罩一件半身的褂子,配上皮质军靴,倒也有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