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二家的六个孩子简直是倒了一片城墙,面对这破口,披挂基督手持利剑大盾的王牧师本以为要继续战斗,谁料想,破口之后里面不是出来一个又一个誓死不降的敌人,而是出来一股洪水,差点淹死他!城破后,非但没有敌人让你巷战,而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冲出来抱住你大腿哭着喊着求降,这不是战斗的问题,而是养不养的起战俘的问题了!坑爹呢这是?!!!
教会学校的吸纳能力最近已经枯竭了,来这么多战俘,绝对养不起了!因为老张的儿子作为教会教育系统第一代毕业生一飞冲天之后,受这个榜样的激励,要入学的家长挤破了办公室,晚上王牧师都不想回家了,家里提着大包小包送礼的家长排满了他家外面那条巷子,搞得有平信徒举报他收受贿赂,对不起上帝。
而马上就要做韶关商会总会长的张胖子根本不是一般人,他是最早造反的那批人,很早就跟着海皇南征北战,江西广西战争都去过,虽然不过是个炊事员。不管有没有真正像他吹的那样用锅铲子打翻两个湘军炮兵,还是就仅仅做饭或者给领导煮咖啡,人家实在见多识广了。参军退役的老兵往往有三大特征:一是信仰特别坚贞;二是特别忠心皇帝;三是思维开阔,不怕洋人洋事物,甚至于崇拜新东西。
这些也好解释:信仰忠贞,当你参加完几次几次战争,和你并肩行进的弟兄,左边的一个被打死了,右边的一个残废截肢了,实心弹砸在你面前又弹起来,吐你一脸土,然后从你肩膀上跳过去,把身后的两排弟兄打成一条血渣路。经历完这些,你不禁会问:都是一样的人,若是左边子弹偏十厘米,死的就是我;若是右边子弹偏十厘米,左手被打飞的就是我;若是那炮口略微低一毫米,我脑袋就没了,为啥我运气这么好?答案只有一个:神对我有特别的恩典。
忠君更好解释:为皇帝流过血!而且皇帝和咱们没有败过!这样的皇帝不忠于他忠于谁?至于洋人的事物,军队里遍地都是洋人教官或者洋人教官教出来的军官,你都服从洋人或者洋人徒弟的命令去死了,谁还会反对洋东西。
所以从军队下来,在军营里连洋咖啡都学会煮了的昔日豆腐店太子张胖子,成了韶关城里的洋务派,不仅自己信耶稣、搞工业,还把子弟都送进教会学校,那时候教会学校还是好进的,因为城里流传着教会学校的学生胸口上都有一条刀疤的谣言。
现在好么,经过了近十年,第一批被系统教育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开始陆续从中学和书院或者海外大学毕业了,他们是大宋第一批又具有基督信仰又具有系统西洋科技知识的精英,是帝国最稀缺的人才,不仅不愁工作,无数大企业大洋行求着他们去,甚至于朝廷有时候各个部会因为争抢某个海游士打起来,作为四零后五零后立刻开始在帝国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了,张胖子儿子的榜样激励了无数家长,教会学校很快人满为患,加人不是那么好加的。
但是出于对李家堡垒的关注,虽然老二带来的人数超乎他想象,他还以为整个李家不过这几个小孩呢,王牧师再次破例,为了把基督的光照进李家这个超级大家族,破例,添桌椅,插班,让两个班超员为代价来吸纳李家孩子。不过老大、老二走了后,其四个弟弟又来闹腾了,王牧师顿时脑袋大如斗了。
按老二那房适龄小孩的人数,其他四个弟弟家的学生估计要二三十个空位才能吸收,这都可以多办一个班级了!哪里有那么多老师?!再说,教会学校本来就是为了信徒子弟办的,因为李家以前表现得太满清太顽固,让人叹息,才给他们破例,这又不是让他们子弟当官的儒家学堂。所以王牧师苦笑着解释:光你们二哥带来的人已经让我们超额了,我实在没法子,你们等明年再来办入学吧,或者就直接去那时候的培德第二小学。
王牧师铁了心,不铁心也没法子,根本没法安置了,要是他再破例弄这么多人进来,那些浸信会弟兄肯定会群起质疑他的管理水平和有没有受贿了,校管理委员会也不会同意这种无限超额的事情,这种压力他也受不了。
现在情况已经不是剃发投降就给你高官厚禄的时候了,现在情况就是:哥们们,虽然你们抱着我大腿要剃发要投降,但是没法,要欺师灭祖的人实在太多了,卖国贼实在不稀罕了,汉奸也太多了,我们也养不起那么多降兵了,你们自己找别人投降去吧。无论李家弟兄好说歹说,不管是许诺奉献千元献金,还是磕头、作揖、撒泼、打滚,王牧师就是摇头。
一群弟兄垂头丧气的出来教堂,愕然发现老二比老大心更黑:你分几个让我们小孩进去又怎么样?家族里六七岁的小孩也不过就那几个而已,你自己一下塞进六个人,竟然连已经十四、十五岁比别人高两个头的子孙伪报为十二岁也塞进去,你要脸吗?把路堵得死死的,你简直是畜生啊!
回到家里,越想越生气,大家群情激动,踩过老二院子外围了一圈的石灰,把装模作样戴着口罩手拿簸箕的老二儿子推了个屁股墩,又一拥而入,填满了老二的客厅。“滚出来!李近义!你这个不要脸的!”大家在大理石地板上跺着脚狂吼。
老二满脸红光,端着个水烟袋出来了,那表情、那做派简直和几天前老大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他慢条斯理的说道:“弟弟们啊,你们这是何苦来着?你们懂得打仗吧?大家齐心合力抵抗强敌:有披坚持锐杀进敌阵三进三出的主力,也有手持盾牌长枪在后面防御的后卫,更有提供辎重的后勤,缺了哪个都打不赢仗。
现在我把我儿孙当主力军投入敌阵,正需要你们各位防御邪灵、异端,咱们可是德高望重的儒家书香门第,若是都入洋教杀敌,谁来祭拜列祖列宗,人家说出去岂不是会嘲……”
这和老大说得基本一模一样,只不过把老大的“先锋军”换成了“主力军”,那是贴切:老大只送了一个,他这混蛋送了六个,不是主力军是什么?老大说这的时候,老三跳起来指着老大鼻子破口大骂:“龟孙!别你妈的装逼了!你就是想吃独食对不对?”但现在大家已经没有心情大骂了,人家都吃到肚里了,你再骂,人家也不会吐出来,几个弟弟只是握紧拳头,一脸要咬掉老二鼻子的表情。
“各位叔叔,你们子弟就明年入学呗,怕什么?就差大半年而已,到时候,我儿子还能给弟弟们、叔叔们辅导一下……”老二儿子进来了,在大家背后笑道,他一边打着自己围裙上的石灰,一边得意洋洋的说道。就算他还戴着西洋口罩,大家从那来回窜动、挑来挑去的眉毛上,也能毫无错误的识别这个逼的得意模样。
“你妈逼!”老三咬牙切齿的在那口罩前挥了挥拳头,转身就走。后面传来老二勃然大怒的怒吼:“老三你说什么?你对你嫂子有念想?!你个忤逆人伦的王八蛋!”老三现在成了被抛弃的悲愤军队的老大,他一走,几个弟弟都跟着走了,没辙了。
但是老三出来后,也没和三个弟弟再商量,他满心想的都是:“这不要脸的老大、老二都吃了独食,现在韶关满地都是教会,老子还不信找不到个好的洋教学校去科举了?”老四、老五也是一般的念想:“现在看来就是谁先动,谁全吃!何必和这些无耻奸诈的笨蛋一起商量一起行动,到时候被人卖了还替他们数钱,老子不能再犯错了,老子自己去找!”
老六想的是:“这群无聊东西终于谈完了,真他妈的无聊!会不会还要商量如何朝老爷子告密?他老人家根本就是不管的,这尼玛又要浪费少爷我多少青春?今天看来又是没空出去玩了。但是不去和这群蠢货商讨又不行,晚上会被罚跪西洋搓衣板的,操他大爷的,那婆娘居然买了个钢的搓衣板回来!
那玩意稀贵,人家黄老板店里就进了一个,被她买了,和买对银耳环一样价格,根本就不是用来洗衣服的,就他妈的是套刑具!怎么跪得起!我操,和铁一般硬啊!唉,谁娘的能想到就是这个黄脸婆给老子生了个儿子呢?要是知道,打死也不能娶她过门啊!听说城东开了家新的西洋药店,不知道有没有好的西洋壮阳玩意,我还想去看看呢。”
几个弟弟被曾经的领袖老二的背叛,彻底弄寒了心,在老二门口几个弟弟不约而同的找了个借口,匆匆作揖匆匆四散而去,剩下老六站在老二门外的石灰线上发呆怎么眨眼间这几个哥哥就不见了?不过一分钟后,他就高兴起来,终于不用掺和这些破事了,他大叫:“管家!给我叫辆皇帝车来!我要去城东!”
先看看铝的制取方法:“1746年,德国人波特(J.H.P0tt)从明矾中制得氧化铝。1807年英国人戴维(H.Davy)试图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取金属铝,但没有成功。1825年丹麦人奥斯忒(H.C.0ersted)用钾汞齐还原无水氯化铝,第一次得到金属铝。
1827年德国人沃勒(P.W鰄ler)用钾还原无水氯化铝得到少量金属粉末。1854年他又用氯化铝气体通过熔融金属钾的表面,得到一些铝珠,每颗铝珠重10~15毫克,进而初步测定了铝的密度和延展性。1845年法国德维尔(S.C.Deville)在巴黎附近建立了—座用钠置换氯化铝生产铝的小铝厂。
1865年俄国的别克托夫(HHБeкeт0в)提议用镁来置换冰晶石中的铝,这一方案为德国盖墨林根铝镁工厂所采用。1884年法国的德维尔和德国的本生(R.W.Bunsen)分别电解NaCl—AlCl的熔盐制得铝。他们在电解中都采用了碳阳极。1886年美国的霍尔(CMHall)和法国的埃鲁(PladLTHer0ult)几乎同时而又独立地发明了用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
他们把氧化铝溶解在冰晶石溶液中电解制得铝。二人分别在美国和法国取得专利权,又于1888年分别在各自的国家建厂生产出了金属铝。1889年至1892年奥地利科学家拜耳(Kayer)发明了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的新方法,此法称为拜耳法,并获得专利权。”
工业化生产在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发明之后才有可能,而老六老婆肯定在1870年以前买的搓衣板,在第一次选举议员之前,书中说李家回到韶关五年,海宋建国15年,被小报泼污水之后,即1865年之后的事情。我记得高中历史书上说,门捷列夫在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沙皇奖励了他一只铝杯!当时的铝比黄金还要值钱!如果不是赵三桂的蝴蝶翅膀扇动的话,那么老六老婆还真是有钱
019、你们家也太凶残了吧
老三甩掉三个弟弟,为了自己子弟的前途,去找各种朋友打听,虽然听了很多,愣是没弄明白;又用了一段时间才愕然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原来刚回家乡的时候老担惊受怕,怕被宋国给整得家破人亡,子孙教育自然就是保守那一套,保守到万一有事,回清国也可以继续为人当官,没想过穿洋装坐洋车的当洋奴官员现在安逸了,有点在宋国进步的心思了,才有了研究的心思,发现这宋国的科举系统可不简单,简直是错综复杂。
就好比买洋装的学问,不买或者不想买的话,那是根本无所谓。街上随便一个人穿的洋装不都是窄袖窄裤子把自己包裹得像头猴子一样吗?而且不知道是洋人穷呢、还是变态呢,发明洋装的时候故意把胸口露出来,让人看到之后,不禁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