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击三国-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门楼前人影幢幢,乐进低声对杨继三人道:“记住,不要恋战,只管往门楼冲。计划是这样,我与大个、牛力守住楼道,承先身手敏捷,力道也足,断柱之事,就交给你。”
  被司马点名挑大梁,杨继热血一涌,声音低沉,语气坚定:“遵命!”
  乐进的两名扈从当下戴上铁盔,合下面罩,脱去外套戎衣,露出一身特制的缝满口袋的牛皮甲衣,然后打开背负的大包裹,取出一块块铁板,插入皮口袋里,再以钮扣扣牢——嗯,这种布钮扣也是马悍的“发明”,有了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光是戎衣的布料军费,就省下了一大笔开支。而白狼军与辽东军的戎衣细微差别就在这里,使用钮扣的戎衣,更紧身、更笔挺、行军战斗也更便捷,与辽东军甚至天下汉军的戎衣松垮款式,光是精神面貌上,就有质的差别。
  重甲斧槌兵,加上一个三国以先登勇名彪柄史册的拼命三郎乐进,三夫当道,百夫难开。
  “走!尽可能接近守兵,听我下令再出手。”乐进一声令下,与杨继暗怀兵刃,走在前头,两个力士则扛着斧槌,紧随其后。
  因服饰相似,加上此时营城内外一片混乱,南门的辽东守兵一时也没多加注意四人。直到看到四人快速接近登城阶梯,才有辽东军兵喝道:“城门要地,无令不得靠近,快走开!”
  “走你大爷!”乐进双肩一抖,甩开外罩,一手革盾一手短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冲上去,一盾砸翻一人,短戟横扫,将另一守兵的脖颈几乎劈断。
  军司马出击,就是命令!
  大个与牛力怒吼着甩开膀子,斧槌俱下,登城道上的守兵象草靶一样被扫得纷纷跌落城下。
  杨继双手各执一柄环首刀,几步助跑,一个垫步跃起,竟踩着牛力与大个的肩膀抢到前头,纵身跳下,寒光双闪,两名守兵脖颈喷血栽倒。
  应当说,在如此混乱情状下,这一屯辽东守兵仍保持相当的警惕性,很快反应过来,迅速聚拢围攻。但在四个猛人的突袭之下,竟一路放翻十余守兵,一气登城,距离门楼不足三十步之遥。
  大个与牛力以厚铠重斧巨槌开路,犹如两尊门神,斧槌左右横扫,当者披糜,一步一滩血,一踏一遗尸,生生杀出一条血路。而他们的头盔、铠甲,遍布深深劈砍戳刺印痕。
  在两个铁甲锐士的豁命开路下,乐进、杨继先后冲进门楼。
  乐进竖盾横戟,拦在狭窄的楼道前,而杨继则几乎是脚不沾地,一冲到顶。
  门楼有两层,在顶层还有半层阁楼,一般是用于堆放各种军事杂物。不过此刻,这里却堆放着几百上千斤的一堆巨石。
  先后占据门楼的幽州军与辽东军都曾上来察看过,门楼里堆石块,用以守城,倒也属正常,只是少有用这么大的巨石的。两支军队的士兵虽然有些奇怪,却也没去细究。他们绝对没想到,支撑着阁楼上这上万斤巨石堆的六根木柱,已全部被事先锯断,又小心刷漆伪装……
  顶层上只有四名弓箭手,正临窗警戒,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刚讶然扭头,刷刷两刀,已倒下二人。另二人急忙抽箭张弓。杨继双手分张,双刀脱手,旋出硕大的光轮,噗噗两声,穿胸透腹,一击而毙。
  杨继抹了一把汗,从阁楼翻出一捆粗绳,绑在柱子上。从四角边柱开始,奋力一根根拉断。每一根柱子倾斜时,阁楼都会发出一声令人惊心肉跳的嘎嘎声响,灰尘扑簌直落。
  四边角柱拉折之后,还剩下中间两根,必须同时拉断。
  杨继满头大汗,浑身几近脱力,奋力拽绳,但两脚打滑,连拉几次都未成功。而楼下剧烈的兵刃交击声与一声声濒死的惨叫,更令杨继心急如焚,几乎咬碎牙根,但是,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哇!
  这时楼梯传来一阵疾速的脚步声,杨继悚然而惊,丢下绳索,正要去尸体上拔刀。但还未来得及有所动作,楼梯口已出现一人,浑身染血,满脸杀气,正是军司马乐进。
  杨继长吁一口气,只觉浑身更软了。
  “小子,看来还得我帮忙啊!”乐进呲牙一笑,被满脸鲜血一衬,倍显狰狞,但在杨继眼里,却无比宽慰。
  在二人齐心合力之下,最后正中两根木柱缓缓倾斜。二人互望一眼,同声大叫:“跑!”
  两道人影同时从顶层窗户纵身跃出,落向下方的人群。
  万斤巨石以重力加速度轰然砸下,直接洞穿二层夯土地板,再以更猛之坠势,将已被事先削薄了一层的城墙地面整个砸穿。
  在惊天动地的巨声中,南门崩塌,无数碎石、泥土、板枝,将这最后的唯一逃生之路彻底堵死。
  塌方似地楼崩喷涌鼓荡出一股强劲狂飙,好似鼓风囊一样,激得满城火势为之一涨,烈焰熊熊。
  沉沉苍穹下,白狼营宛若一个巨大的火炉,炉里烧的不止是柴薪,更有上千入侵者……


第192章 关门打狗
  这是一个血色之夜,也是一个燃烧之夜。
  是役,辽东、乌丸联军,步骑近四千主力人马,于白狼营围歼两千辽东军,全歼敌军,自损近千。当胜利在望之际,遭乐进、杨继小分队突袭,以区区七人之力,封门焚城,将三千入侵者唯一逃生之路堵死。
  辽东、乌丸联军陷身火海,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全军崩溃,于火海中狼奔豕突,自相践踏,拥挤坠城。最终跳城逃生者,不足五百……柳城乌丸大都尉王同,也葬身火海。
  公孙模与答头率三千步骑在里许之外,都觉热浪扑面,呼吸不畅。数千人马直戳戳木立着,望着洪炉照天、火影狂舞,无不目瞪口呆,遍体泛寒。
  他们能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嗯,或许只有一样能做——赶紧退回白狼水,重新吹起羊皮筏,有多快跑多快,有多远逃多远,在天亮以前。
  三月三十,天色微明,地平线泛着鱼白肚,有淡淡的红亮,显示出这是一个晴朗好天。
  白狼水上,辽东、乌丸联军却是愁云惨淡,凄凄惶惶地争相撑筏渡水。身为主将的公孙模与答头脸色阴沉得要似乎能拧出水来。他们千里杀奔,劳师远征,费尽心机,结果竟只是来看一场超大型篝火,而且还不白看,更付出了一笔惨重的“燃料费”。
  比这更糟的是,他们已在事后得知,与他们厮杀了大半个晚上的敌人,竟然是幽州军!
  尽管幽州军同样是敌非友,但他们兴师动众、不远千里跑到这里来,不是与幽州军干仗的,他们要打的是白狼军啊。可是整整一个晚上,他们愣是没看到一个白狼军士卒。真正的敌人一眼都没看到,就灰头土脸,损兵折将败退,这份窝囊、窝火,真他娘的窝心!
  如此惨败,无论是倍受辽东侯宠信的公孙模,还是身为部族少主的答头,都无法交差。事情还没算完,回去后,等待他们的,必将是严厉的制裁。说这一仗毁掉了二人的地位与名声,毫不过份。
  两人正心塞沮丧之际,突然又传来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白狼军出现了!
  出现了?!先前鬼都不见一个,现在才出现了!可现在大军正渡河啊!
  公孙模与答头眼睛都快冒血了,有那么一刻,二人都想狠狠地、痛痛快快地与敌军一决生死,但残酷的现实令二人不得不啮臂强忍。他们不错还有近三千人马,只是这三千人马中,辅兵就占了近半,骑兵不足千,而且过半人马已渡过白狼水。就凭剩下的千余军心低落、人心涣散、战斗力跌到低谷的人马,怎么跟人家打?难道非得拼个全军覆没不可么?
  任是公孙模与答头恨得咬碎牙根,最终却不得不将牙和血吞落肚内,除留下八百步骑断后,其余军兵,全速抢渡。
  白狼军的确杀来了,而且是倾巢而出。
  乐进率一千步骑,吕岱率八百步卒,从东、西两个方向,压榨断后的八百敌军。
  断后的联军,身后就是白狼水,左右是倍数于己、气势如虹的白狼军。背水一战,通常有两种情况:或是破釜沉舟,哀兵决胜;或是不战自溃,蹈江覆亡。决定是哪一种情况的第一要素,是士气!而眼下联军最缺乏的东西,就是士气。古代战场上,没有士气的军队,就是送菜。这八百联军,说得好听是断后,实则就是炮灰,炮灰能有什么抵抗决心与意志?
  结局已是注定,白狼军左右一压,交战不足半个时辰,联军崩溃,尽数投降。而联军两位主将及数百残兵,则藉此机会逃过江去。
  只是,逃过了白狼水,就真的万事大吉了么?
  ……
  当乐进先与幽州军血战,后诱敌自相残杀之时,另一位白狼城重量级将领,骑军司马赵云,正率八百狼骑从白狼水下游渡河,避开联军主力,杀向马首山道。
  早前公孙模、答头、王同等人,还嘲讽马悍麾下无人,即不于马首山道设伏兵阻击,又不敢半渡而击,如今所有的一切都出现了。只不过,顺序反了过来,先半渡而击,再于马首山道阻击。
  顺序不一样,战略意义也完全不一样。若是前者,那是节节抗击,抵御强敌,是被动应战。而后者,则是痛打落水狗,当狗爬上岸后,再关门打狗——这是力图全歼的架式,这气魄,完全不一样啊!
  这个计划并非乐进一个人想出来的,他只提出一个诱敌火并的初步构想,拓宽了赵云与吕岱的思路,结果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补充,再加上乐进的完善,最后形成这个“南阻北放—鹬蚌相争—封门焚城—半渡而击—关门打狗”的五连环战术。
  眼下赵云率八百狼骑,正是完成连环战术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白狼城的这场首战,最终是以击溃敌军遗憾收场,还是以全歼敌军漂亮收尾,就在此一举。
  要封堵马首山道,断敌退路,还需拔除一个小小的钉子——辽东军在这里留下一曲步军,大约四百人,临时构建了一个营寨,目的也是为了保障退路安全。
  公孙模倒不是料到白狼军会截断自家后路,他意气风发而来,打死都不会相信不过短短一天一夜,会落得如此凄凉结局。他在此处放上一曲步军,只是常规兵法动作,纯属一名还算颇有经验的将领本能举动而已。没想到,这无心之举,竟还真发挥出了作用。
  只不过,在赵云眼里看来,这作用实在有限。因为他率领的这支狼骑,不是普通的骑兵,而是此前从未有过的、骑兵中的至强——重骑兵!
  重骑兵,只有当马镫与高桥马鞍出现之后,才有可能登上历史舞台。而在三国时代,连重甲步兵都很稀缺,重骑兵就更不可能了。至于曹操那支还未出现的虎豹骑,史载是一支可快速追敌数百里的骑兵,机动性极强,战斗力固然不错,只是与西方那种“足以将城墙撞出一个大洞”的重骑,似乎完全不是一回事。
  三国时代,重甲非常稀缺,官渡之战时,袁绍居然也不过才千具重甲,而曹操呢,自称“斗甲不足十领”。重甲少,不在于铁料不足,而在于工艺复杂,制造、维护、修葺成本太高,那些只占领一州甚至一郡的大小军阀,很难负担得起。而且一个重甲兵的成本,足以装备二、三十个普通士兵,是要质量还是数量?毫无疑问,时人多倾向后者。
  马悍若不是改进、简化了铠甲,他也不可能列装步兵,更别说骑兵了。
  白狼悍骑里,重甲骑兵不过三百——这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