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周青铜文化-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蜡口。然后再加热烘烤,使夹在内、外范之间的蜡模融化,蜡液由出蜡口流出。最后由浇铸口将青铜熔液注入,待冷却凝固后,拆下外范及内范,一件青铜器就铸成了。由于虫蜡易于雕镂,因此可以制作花纹层叠、十分繁缛瑰丽的器物。淅川下寺青铜禁的发现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很早就采用失蜡法进行铸造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青铜冶铸工艺还包括高超的表面装饰技术,如镶嵌绿松石、镶嵌红铜、错金银、鎏金以及錾〔zan赞〕刻花纹、漆绘花纹等,使其色彩斑斓,纹饰更加丰富多彩。总之,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青铜冶铸工艺是灿烂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技术基础。

  最后简要地介绍一下商周青铜文化发现与研究的历史。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汉、唐时期已有零星出土,被封建帝王视为一种祥瑞。例如汉武帝元狩七年(公元前116年)在山西汾水发现了一件青铜鼎,汉武帝因此将年号改为元鼎元年(《汉书·武帝纪》)。到了宋代,随着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以及历史学的发展,加以商周青铜器等古代文物出土日多,日益受到封建帝王及士大夫的重视,公私竞相收藏,于是金石学产生了。金石学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就是商周青铜器及玉器等。出现了吕大临的《考古图》、王黼〔fu斧〕等的《博古图录》等著录研究商周青铜器、玉器的著作。清代时期由于封建帝王的提倡,金石学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西清古鉴》、《宁寿鉴古》、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吴大澂〔cheng呈〕《古玉图考》等著作。辛亥革命以后,金石学发展达到顶峰。王国维对商周青铜器及商周历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容庚《商周彝器通考》是金石学对商周青铜器研究的总结性著作。

  尤其重要的是,20世纪初西方近代田野考古学传入中国。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开始对河南安阳殷墟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发现了商代晚期的宫室宗庙、商王陵墓,并首次经科学发掘出土了商代的青铜器、玉石器及甲骨文等。从此开始了对于中国商周青铜文化的科学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出版了《安阳发掘报告》等。同时,郭沫若首先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对商周青铜器及商周社会进行研究,出版了《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青铜时代》等。

  1949年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经过40余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中国考古学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作为整个中国考古学体系一部分的商周青铜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首先在河南偃师尸乡沟和郑州市发现商代初期和中期的都城遗址,并发掘了殷墟妇好墓等大贵族墓葬。在陕西长安沣河两岸发现了西周的都城丰、镐遗址,在扶风、岐山的周原地区发现了多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其次,在河南洛阳、山东淄博、河北易县、河北邯郸、山西安邑、河南新郑、湖北江陵、陕西凤翔等地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齐、燕、赵、魏、韩、楚、秦等国的都城遗址,发掘了安徽寿县蔡侯墓、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等国君墓葬以及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等,出土了曾侯乙编钟等珍贵文物。第三,在辽宁、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云南、江西、福建、广西、广东等省(区)普遍地发现了商周时期周边地区的青铜文化,使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中原地区,而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完整体系。第四,除出版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及简报外,对商周青铜文化的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果,出版了郭沫若的《奴隶制时代》、郭宝钧的《中国青铜器时代》、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的《商周考古》、容庚、张维持的《殷周青铜器通论》、马承源主编的《中国青铜器》、李学勤的《新出青铜器研究》、《中国青铜器概说》、《中国美术全集·青铜器》及《殷墟玉器》等。

  第二章 商代的青铜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的时候,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夏族首领大禹,因为领导各族人民疏导治理洪水获得成功,被推戴(史书上称为“禅让”)为天下的共主。禹死后,废止这种“禅让”制,传位于其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中国古代社会从此进入文明时代。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夏代开始进入了青铜时代。但是,目前关于夏代的物质文化情况,考古工作者正在探索研究之中,争论也比较大,本书予以从略。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时,夏代最末一个王——夏桀十分暴虐,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族首领汤,乘机起兵灭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商代时期中国青铜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青铜生产工具和武器已经广泛使用,中国古代青铜器特有的礼器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器类已经具备,造型浑厚,纹饰繁缛,其中酒器特别发达。其他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原始瓷器出现。城市规模巨大,奴隶主贵族的墓葬随葬了大批的青铜器及其他物品。并且此时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等。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第一节 青铜生产工具与武器的广泛使用

  商代,尤其是到了商代晚期,青铜冶铸业已有了高度的发展。在安阳苗圃北地发现的商代晚期的铸铜作坊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熔铜炉直径已达0。83米。出土陶范及陶19000余块,主要是青铜礼器范,其中一件鼎壁范长达1。14米,比著名的后母戊鼎还要大。

  这时,尽管石制工具仍在继续使用,但已经广泛地使用青铜来制作农业生产工具及手工业生产工具(图3),从而使商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的基础。

  图3 商代青铜生产工具

  商代的社会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商代的农业是耜〔si四〕耕农业,即主要使用耒〔lei垒〕耜来进行农业耕作。中国古代至迟从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开始,到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农业都是耜耕农业,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只是到了春秋中晚期,尤其是战国中期以后,由于铁农具的逐步使用、牛耕的逐步发展,犁及犁耕农业才出现和发展起来。耜耕农业是用耒耜来翻地起土,进行播种;耕作方式为耦〔ou偶〕耕,即二人相对,却行(退步)而耕。《吕氏春秋·季冬纪》:“季冬……,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在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木耒及木耜(耜头有木、石、骨多种)。《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斫〔zhuo卓〕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到了商周时期,除了继续使用木耒、木耜以外,出现了青铜耒耜。耒的形状是上为长木柄,下端一般分为两个齿(尖杈),青铜耒或是在两个杈尖部位套上青铜耒尖,或者将整个耒端用青铜来制作。这样,由于青铜坚固耐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甲骨文籍字作,正像一个直立的人,手持耒柄、举足踏耒肩刺地之形。在河南安阳小屯西地商代窖穴的土壁上还留存有清晰的商代的耒痕,呈形。从测量可知,耒齿长19厘米、齿径七厘米、两齿相距八厘米。青铜耜上部亦为长木柄,下端为略呈长方形的木质耜身,在耜身的下缘套上一个青铜制的、略呈长方形、扁体中空、弧刃的耜冠。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商代中期的青铜耜冠,长16。6厘米、刃宽约10厘米。其使用方式与功效与今天的铁锹相同。

  此外,商代的青铜农具还有钁〔jue决〕和铲等。钁,是刨地破土的工具,略呈窄长方形,体厚重,下端为双面刃,上端有方銎〔qiong穷〕,用以安装曲折形木柄,其使用方法类似今天的镐。1959年河南郑州二里岗出土的商代中期的青铜钁,高16。5厘米、上宽5。5厘米、刃宽4厘米。在郑州南关外商代中期的铸铜作坊遗址里曾出土大量的铸造青铜钁使用的陶范,说明当时青铜钁的产量是很大的。铲,古代文献称作钱,或铫〔yao姚〕。是将土铲平及除草的工具。体呈长方形片状,下端为刃,上部中间伸出短柄,柄上端有长方銎,用以安装直木柄。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的商代晚期的青铜铲,长22。45厘米、刃宽8。5厘米。《逸周书·克殷》记载武王灭纣以后:“乃命南宫忽振鹿台之钱,散巨桥之粟。”说明商王室是拥有大量的青铜铲的。

  在商代,渔猎在经济生活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考古发现用青铜制作的渔猎工具主要有鱼钩及镞(箭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商代初期铜鱼钩,长约2。7厘米。镞,既是渔猎工具,更主要的是作为武器使用。

  商代用青铜制作的手工业生产工具主要有斧、锛、凿、锯、刀(削)、锥和钻等,它们主要用于制作木器和木车等。斧,是砍伐工具,一般为长方形,下端为双面刃,上端为长方形銎,用以装直木柄,然后再在直木柄上安装横木柄,并且,木柄与刃向一致。其使用方法和今天的斧子相类似。有的青铜斧上端侧面有一个半环形耳。例如1974年河南灵宝东桥出土的商代晚期铜斧,长12厘米,弧刃。锛,古代称为斤,用于砍削木料,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刨子。体呈窄长方形,下端多作单面刃,上端为銎,用以装曲折形木柄。特点是木柄与刃向垂直。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铜锛,长13。5厘米,刃宽4。1厘米。凿,体窄长,下端为单面刃,上端为銎,用以装直木柄,用于凿孔或开槽。1956年郑州二里岗出土商代中期铜凿,长18。2厘米。锯,用于截断木料或骨料等。河北藁〔gao搞〕城台西出土的商代晚期铜锯呈刀形,体下刃为锯齿,后部有柄,长14。7厘米,宽4。2厘米,背厚0。4厘米。刀,小的称为削。一般为凹背弧刃,后有直柄。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铜刀,长约15厘米。同墓出土的铜削,柄端呈圆环状,长13。9厘米。锥,穿孔用。偃师二里头出土的一件商代早期铜锥,体扁平,四棱向前聚成锥尖,长约8。5厘米。上述这些青铜生产工具远比石器锋利耐用,使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由于广泛使用了青铜生产工具,就使商代的木器制作业、制车业以及骨器牙器的雕刻制作等有了很大的发展。下面就以制车业为例予以介绍。

  根据《世本·作篇》等古代文献记载,夏代奚仲发明了车子;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木质易朽,夏代的车子在考古工作中尚未发现。而商代的驾马的木车在考古发掘中却已屡有发现,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据以复原商代马车的结构。其特点是双轮独辕(辀),并且是曲辕。即辕的后部(在舆下部分)是平直的,而其前部是弯曲上扬的。在辕的前端缚有木衡,衡上系轭〔e恶〕,轭夹置于马颈上,用来驾马。商代时大多是一车二马。在辕后部及车轴上面装置乘人的长方形的车厢(舆)。例如1981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商代晚期的M1613号车马坑,其木车的车辕全长(直线距离)为2。90米,在辕前端约10厘米处缚有一个直木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