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为何如此?”班祗忍不住问道。
“……班家对大汉有功,陛下不想因你一人而让班家香火断绝。班祗,多行不义必自毙,你该上路了。”贾诩说着话将斟满毒酒的酒杯推到了班祗的面前。
“……贾先生,请替在下向陛下传句话,班祗今生有愧陛下,只能来世再报了。”班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毒发身亡。
“……拖出去找地方埋了吧。”贾诩神情有点伤感的吩咐道。一旁的贾穆见状不解的看着贾诩,不明白父亲为何替一个叛贼难过。贾穆不明白,早在刘福没有发迹之前,贾诩与班祗就在张掖并肩作战。如果按照班祗对张掖的贡献,封侯拜爵是迟早的事情,以刘福的性情,绝对不会亏待班祗这样一个有功之臣。
只是班祗私心作祟,在刘福入主关中,自己独掌乞活军以后便开始有了不该有的心思。在刘福与鲜卑大战期间更是生出不臣之心,摇摆不定,当时要不是自己率领解烦军坐镇凉州令班祗投鼠忌器,说不定那时候的班祗就会走出今天这一步。而等到鲜卑被击败,刘福念在班祗往日的功劳上放了班祗一马,却没想到班祗不仅不知收敛,反倒变本加厉,直到今日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放班家一马已经是刘福能够做到的极限,不可能班祗造了反还能保住性命,那样岂不是告诉别人造反也会没事。
“父亲,班祗不过是一叛逆,你又为何替这种不忠不孝之人感到难过。”贾穆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贾诩没有如平常那样为贾穆解惑,反问贾穆道:“穆儿,你不久之后就会前往长安。都准备妥当了吗?”
见父亲不愿回答,贾穆聪明的没有追问,顺着贾诩的话答道:“父亲,一切已经准备停当,随时可以出发。”
“那就动身吧,去长安以后替为父好好管教一下你二弟,别让他给贾家招祸。”贾诩叮嘱贾穆道。
“是。父亲放心,孩儿必会管好二弟。父亲。孩儿去了长安以后,是否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办?”贾穆轻声问道。
“……记住,听陛下的安排,陛下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有想法可以跟陛下提,不要擅作主张。”
“是,孩儿记下了。”
长安
得知班祗的死讯,刘福有些伤感,与贾诩一样。班祗可以算是刘福身边的老人,早在洛阳之时刘福就与班祗相识。当初让班祗接替黄忠成为乞活军主将,除了班祗作为班家后人对西域要比别人更加了解,也是刘福对班祗的一种照顾。
只是这种照顾却让班祗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对刘福来说,这是一种遗憾。就如贾诩对班祗说的那样,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收拾了一下情绪,刘福没有再去想班祗这个死人。无论是长安那些打算作乱的世家还是西域的班祗,其实都不是对西汉能够构成巨大威胁的存在,充其量也就是在西汉与孙刘袁三家大战时敲敲边鼓,添点乱而已。贾诩即便不用请君入瓮这招,利用玉门关将西域班祗拒之门外。关中也就可以高枕无忧。
重头戏还是在孙刘袁三家这边。多年征战,虽然让三家治下百姓生活困苦,但同样也给三家各练出了一支强兵。即便对阵刘福手下的正规军,也同样不遑多让。
如今孙刘袁三家各自领兵攻打西汉各地,其中荆州刘备在击败西汉水军之后挥军北上,进逼宛城,一旦宛城失守。荆州刘备就可以要么兵临武关,要么奇袭洛阳,断虎牢关的后援。宛城得失,对双方来说都是关系重大。可以说谁将宛城掌握在手里,谁就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如今的宛城太守是西汉御史台大佬司马防的二子司马懿,而司马懿的对手,就是无论是在历史还是演义中都是宿命强敌的诸葛亮。
诸葛亮号称卧龙,而司马懿也有冢虎的匪号。这场龙争虎斗引起了刘福的浓厚兴趣,至于其他地方爆发的战事,刘福都暂时取消了关注。
司马家家教甚严,家主司马防是个很讲究规矩的人,就算是家中吃饭,也严格遵守着食不言这条古训。不过司马懿作为司马家的二公子,仿佛就是上天专门送来跟司马防作对的。司马防越是严厉禁止的,司马懿干的就越是起劲。
当初司马防将司马懿送进学院,那是想让司马懿走文官一途,结果司马懿偏偏要走武途,对兵事兴趣浓厚。从学院毕业以后更是不跟司马防商量就加入了西汉的情报司,当时气得司马防差点跟司马懿断绝了父子关系,好在刘福出面说项,这才让司马防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过那时司马防与司马懿的父子关系也降到了冰点。后来司马懿出任宛城太守,又娶妻张春华生下了司马师,这才让父子关系得以缓和。只不过司马防还是看司马懿不顺眼,有事没事就对司马懿说教一番,烦得司马懿索性躲在宛城不回长安,就为了耳根清静。
如今孙刘袁三家来势汹汹,司马懿并不显得很惊慌,倒不是司马懿不清楚来犯的孙刘袁三家这次是倾巢而出,而是司马懿对西汉有信心。别看西汉只有正规军六支,常备兵马不超过二十万,但守备军的数量却达到了百万之众,这百万之众只要稍微训练数月就可以变成强兵,而此时的西汉,需要的就是这点缓冲的时间。
宛城城高池深,是荆州的门户,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司马懿很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两个字,死守,只要守到西汉兵马集结完毕,自己就是大功一件。对于诸葛亮命人在城外的叫骂,司马懿只当对方是在唱歌。
而城外的诸葛亮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命人送给了司马懿一件礼物。司马懿听说诸葛亮给自己送礼,当即命人拿出来一看,发现是件女人的衣服。在一旁的宛城守将见状大怒,齐声向司马懿请求出城一战,却不料司马懿丝毫不见生气的模样,反倒当着众人的面穿上了那件女人的衣服,还笑嘻嘻的问身边的人好不好看?
众将羞愧的低头不语,而司马懿却只当没看见,对奉命前来送礼的使者说道:“回去替我谢谢诸葛先生的礼物。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且稍待,等我准备一件礼物回赠诸葛先生。”
使者看到那件女人衣服的时候还以为自己今天必死无疑,却没想到还有命回去,当下也不敢反对,乖乖的留在原地。等了一会,就见司马懿捧着一个礼盒交到自己手上,叮嘱自己道:“务必亲自交给诸葛先生,这可是醉人楼的新产品。”
使者不知道醉人楼是什么地方,躬身应是后离开了宛城。可司马懿手下那些将领却知道醉人楼是个什么去处,纷纷神色古怪的看着司马懿。就见司马懿慢条斯理的脱掉身上的女装,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说道:“看什么看?就许他诸葛亮送我女人衣服,我就不能回送他一个三点式?”
“大人,士可杀,不可辱……”庞会出言说道。自从幽州回来以后,像庞会这些小将就被分配到了地方继续锻炼,在宛城除了庞会,还有太史享与黄叙在。
司马懿斜了庞会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明知对方使的是激将计还要中计,你脑子进水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龙虎斗二
攻城战最怕遇到的就是像司马懿这种龟派守将,任你冷嘲热讽,我自巍然不动。诸葛亮足智多谋,但碰上了司马懿这种不将脸面当回事的主,一时间也没了辙。原本命人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就是诸葛亮能想出的最恶毒的激将法,却没想到司马懿反手回赠了诸葛亮一套女性用的三点式,反倒把诸葛亮给气得够呛。
“无耻之辈!”这是诸葛亮给司马懿的评价。不过骂归骂,宛城还是要打的,既然智取这条路已经行不通,那就只剩下强攻一途。可宛城也不是说打就能打下来的,黄巾之乱后,宛城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几度易主,但也因此让宛城被修建的城高池深,尤其是在西汉得到宛城以后,对宛城的修建更是不遗余力,诸葛亮想要拿下宛城,能不能拿下先放到一边,光是用人命去堆,也不是荆州能够承受的代价。
无法智取,不能强攻,那就只能通过收买内应破城,可长安那边刚刚收拾了一批蠢蠢欲动的世家,宛城世家就算是不智,也不敢在这时跳出来在宛城搞事。再加上宛城在战事爆发之前就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足够支持两年之用,围城等待城中粮绝这条路也被堵死了。
狗咬刺猬无处下嘴,就是此时诸葛亮对宛城的感受。司马懿虽然可恶,但诸葛亮也不得不承认,由他防守的宛城,已经做到了无懈可击。不过诸葛亮也不是一个肯轻易服输的主,越是困难,诸葛亮就越是要想办法克服这个困难,唯有如此,才能显示出他诸葛孔明的手段。
为了拿下宛城,诸葛亮这段时间手段迭出,可宛城里的司马懿却就是不接招,虽然司马懿手下那些将领被诸葛亮的手段给刺激的暴跳如雷,但怎奈司马懿手中有杀手锏。震慑的他们不敢造次。
早在诸葛亮大军逼近宛城之前,刘福亲手制作的一根藤杖就命人交给了司马懿,并且给司马懿带话,又不听话的就用藤杖使劲抽,等战事结束回到长安以后,他刘福还会接着抽。庞会等人可以不在乎司马懿用藤杖抽自己,但却不敢跟刘福炸毛。倒不是刘福的威望已经叫庞会等人为之倾倒。而是刘福整人的手段层出不穷,稍微拿出一两个就能把庞会等人折腾的半死。搞到如今庞会等人对刘福都有心理阴影了,除非万不得已,否则轻易不敢招惹刘福。
凭借着藤杖的威慑力,司马懿坐稳了宛城一把手的交椅,庞会等人虽然心里鄙视司马懿的胆小如鼠,背地里喊司马懿是忍者神龟,但明面上却不敢有丝毫不同的意见,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基本上就是司马懿怎么说,庞会等人就怎么做。
无论是攻城战还是野外作战。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兵法最高境界。别看诸葛亮口口声声的说自己这边是奉召讨逆,可究竟是怎么回事,除了糊涂百姓不知真相外,大多数都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尤其是西汉的那些人,基本上都经过学院的熏陶,其中司马懿更是学院的高材生。根本就没把襄阳的那个天子当回事,一个傀儡,说出来的话只能当做人的身体中后偏下部放出来的废气。
在大义方面,诸葛亮并不占优势,严格来说,荆州攻打宛城。其实就是楚国与西汉的一次力量碰撞,虽然楚国还扯着大汉这张破虎皮干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可西汉上下压根就不认同楚国推出的汉天子刘协,楚国想要利用西汉的忠汉之心行方便之事,有些太过想当然了。
在大义方面占不到便宜,接下来要看的就是个人利益的得失。想要收买一个人,那就必须要给出高过那个人既得利益的好处。而楚国给不了那么多。钱财还是其次,关键就是西汉的人才选拔制度要比楚国要更加的完善,在西汉,只要肯努力,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而在楚国,出身第一,关系第二,个人才能只能排在第三位,尤其是在西汉宣布将科举的范围扩展到全国以后,孙权、刘备、袁尚治下的人才流失就愈发的严重。
在西汉的兴汉学院,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问,但凡是进入学院的学子,不需要为一日三餐费神,不需要为日后的出路操心,只要一心向学,锻炼自己,那在毕业的时候,就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但在孙权、刘备、袁尚的治下,人才的选拨之路已经被世家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