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听过王宁安的讲课,这些日子仔细琢磨,越发觉得交子是个不定时的炸弹,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早晚会出事情。
  皇帝陛下天天忧心,连落实青苗法的事情都放在了一边,专门跑到城外马场,谁也不带,就是想听听王宁安有什么妙法。
  “陛下,臣在登坛讲课之前,曾经试讲过,有人就说臣只讲了一半,还留下了一半!”
  赵祯眨眨眼睛,笑道:“是你的二夫人?朕听说她的两个兄弟都是今科的进士,很是有才学!”
  “小妹自然是聪明,不过她不精于此道,说这话的是萧观音,一个契丹才女。”
  赵祯呵呵一笑,促狭道:“真是想不到,王卿到底是年少风流,身边的花花草草不少啊!要不要朕再给你赐婚,来个三妻并娶!”
  “可别!”
  王宁安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开什么玩笑,两个都摆不平呢!再说了,就算他有心,也不会打萧观音的主意,那个女人太可怕了。
  “陛下,还是说正事吧,其实货币保持稳定固然重要,但其实最好的还是稳中有贬,币值长期走低,这个比较好。”
  赵祯不解,“王卿,币值降低,不是夺走了百姓的劳动成果吗?他们会甘心吗?”
  “所以首先要保持稳定,然后把通膨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听过王宁安的课,赵祯对一些名词并不会感到陌生。
  有一定的通膨率,就表示到手的钱会越来越不值钱,这样便会促使人们尽快消费,拉动经济,而且货币长期走贬,为了对抗贬值,就要扩大投资,创造更多的财富。等于是一条鞭子,不断催促百姓向前努力。
  而且通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好处,那就是能带来工资上涨。
  在王宁安经历的后世,正是一个金融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国内很多人埋怨物价上涨,埋怨这个,抱怨那个,殊不知,许多国家想要求通货膨胀而不得!
  比如某岛国,把负利率也用出来了,无限量地宽松,结果还通缩了!这就好像一个糖尿病人,给他吃再多的营养品,超级补品,全都排出去了,一点作用没有,体重还不断下降……通膨很痛苦,可通缩更痛苦!
  物价和工资一起上涨,总比物价和工资一起下降,或者工资下降,物价上涨要好得多!
  这一次王宁安和赵祯谈了许多,而且谈的都是他从没对外讲的另一部分。
  听得赵祯都有了用小本记下来的冲动,这些才是真正理财的关键啊!
  王宁安告诉赵祯,如果是金属货币,很难出现通膨的效果。
  道理很简单,一是金属货币毕竟有限,而中华的经济体量太大,多少都不够用,长期看来,一直处在通缩状态。
  当然,在历史上也有通膨出现,比如战乱,饥荒,改朝换代,粮价都能飞上天。但是只要平稳下来,要不了多久,粮价就迅速回落,长期走低。
  其实在赵祯任内,就出现了严重通膨,比如二十年前,李元昊作乱,朝廷发行铁钱,发行当十大钱,就弄得河北等地粮价飙涨,物价上升,百姓苦不堪言。
  直到最近几年,情况才恢复了许多。
  金属货币,玩不了通膨,唯有纸币,才能制造可控制的通膨!
  “陛下,如今交子贬值,是因为相对巴蜀的市场,交子已经过剩了,假如能把蜀地的交子推广到西北,这样一来,交子的币值就能恢复。当然,日后交子的发行,还要有严格的规矩,臣斗胆建议,将发行交子的权力交给皇家银行,至于发行交子的数量,由三司拟定。这样一来,形成三司和银行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保证交子的安全。”
  赵祯听完之后,闭目沉思,许久才幽幽道:“王卿,你为什么选择西北发行交子,想必一定有深意吧?”
  “臣是为了……”
  “不要说!”
  赵祯拿手指沾了一点茶水,君臣在桌上一起写字,等写过之后,互相一看,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写的三个字是“青苗钱”!
  王安石反对由银行发行青苗钱,其中一条就是本金的来源。王宁安当时就想到了交子,只是条件不成熟,没法抛出来。
  只是赵祯居然先提了出来,他岂有放过之理!
  当交子纳入这个体系之后,整个计划就变得完美无缺了。
  天府之国,富庶无比,以四川通行的交子,作为青苗钱,贷给西北的农民,需求扩大之后,交子币值就能回升,而且巴蜀的物产,也有了销路,实在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陛下,臣是这么看的,首先要修一条巴蜀通向汉中的直道,一直延伸到京兆府,如今有了火药,有了水泥,修一条通马车的大路,不会太困难。当然花费也不会少,至少要两千万贯!把交子务转给皇家银行,由皇家银行发行交子,给这条出川大道提供资金,同时以交子从西北采购物资,招募人力,交子便打入了西北的市场。再由皇家银行向百姓提供青苗贷款,全部用交子结算,如此,这盘棋就活了!”
  赵祯听完之后,眉头瞬间舒展,放声大笑,“蜀道难,蜀道难!王卿这是要把蜀道变成通途啊!”
  这个计划让赵祯非常满意,首先,是化解了交子危机,其次,解决了青苗钱的来源,还能活络巴蜀和西北的经济,最让人怦然心动的就是还能修一条通往蜀地的大路!
  在宋初的时候,巴蜀就闹过大乱子,为了平定叛乱,朝廷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这么多年,大宋的皇帝也是忧心忡忡,生怕再出现麻烦。
  路通了,骑兵就能长驱直入,物资运输,人员往来,快了不知道多少倍,再也不用担心会有乱子。
  而且巴蜀的粮食、蜀锦、茶叶、桐油、矿石、木材,各种好东西,都能运输出来。大宋迁都洛阳之后,光靠着东南的供应,已经有些吃紧了。毕竟大运河运力有限,且泥沙淤积严重,如果能打通巴蜀的道路,多了一个大后方,那整个局面就大不相同。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点,让赵祯无比兴奋!
  不管怎么说,交子都是纸币,毫无成本,超发是一定的,只要不过分就好!
  也就是说,赵祯手上等于多了一个钱袋子,一个比三司还大的钱袋子!
  不是要收复云州吗,不是要攻打西夏吗,不是要打通西域吗?
  恭喜皇帝陛下,钱都有了!
  赵祯简直是神采飞扬,春风得意,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
  当他把所有的细节推敲了一遍儿,发现没什么漏洞之后,欣然笑道:“朕读史记,还记得汉武帝为了打漠北决战,将上林苑的白鹿斩杀,做成一尺见方的白鹿皮币,一张白鹿皮币,价值40万钱!当时大司农颜异就劝谏武帝,他说一面玉璧不过数千钱,垫着玉璧的白鹿皮,居然要40万钱,实在是荒谬绝伦。颜异因此还丢了性命,倘若武帝身边,能有王卿一般的理财高手,或许大汉江山,远不止四百年而已啊!王卿之才,虽管仲,乐毅,不能比也!”
  王宁安被说的老脸通红,他也不过是比别人多上千年的见识而已,只能连连摆手。
  有了钱,就要嘚瑟,赵祯欣喜之余,让人牵过来御马,他飞身上马,笑道:“王卿,不远处就是禁军营地,随着朕去看看我大宋铁骑的雄风!”
  “臣遵旨!”
  王宁安笑着让人牵来了自己的枣红马,君臣两个,纵马飞驰,欢声笑语不断,跟捡了狗头金似的……


第531章 抓狂的政事堂
  在秦凤路推行青苗法的事情,王宁安并没有亲力亲为,以他的地位,大可以派遣弟子前去,司马光接任了秦凤路的转运使,曾布和二苏都调到了他的手下,负责新法。
  另外在皇家银行方面,王宁安派遣王安国提举皇家银行京兆府分行,全权负责西北的皇家银行事宜。
  这个安排很出乎预料,王安国是皇家银行的老人不假,但是他是王安石的弟弟,谁都知道,他哥正和王宁安打擂台,让他来做,这不是为难吗!
  只是王安国却没有想这么多,他在皇家银行多年,深知银行系统的威力。别看他是主事者,一样只能按规矩办事。
  而且由他管西北的事务,还能给大哥一点方便。
  王安国本能觉得,王安石一定会捅大篓子,只是多大却不好说了。
  ……
  自从司马光赶到秦凤路之后,他采取了最为踏实的作法,首先派出大量人手,摸清楚秦凤路的状况。
  西北土地贫瘠,又饱经战乱之苦,民生凋敝,司马光认为单纯借贷青苗钱,许多百姓根本无力偿还,会造成严重的呆账坏账,一味追讨,又会加剧百姓破产。
  这是个进退两难的局,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时候,就出现过。
  各地的官吏为了业绩,也为了回收贷款,就强逼着城中的富庶百姓借贷青苗钱,弄出了天大的笑话,也成为青苗法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司马光和苏轼、苏辙等人,商量之后,一改当初的设想。
  他们认为借钱不能单纯帮百姓渡过难关而已,因为许多百姓,每年都是难关,日子十分艰难。
  他们主张,要针对一个村子,一个寨子去借款。
  而且也不能只把钱交给百姓了事。
  比如有些村寨,缺少水源,田地减产,甚至绝收。
  如果能提供一笔青苗钱,就能重修水渠,挖掘水井。
  有了水源之后,田地收成上来,百姓自然有了还款的能力。
  这个建议送到了王宁安手里,当然得到了王宁安的嘉许,青苗钱迅速分成了三个档次。
  最基本的是针对普通百姓,信誉良好,有一定财产抵押,还可以找到两户担保,就可以年息二分,获得青苗钱。
  然后是针对村镇,可以提供道路,水渠,水井的专项贷款,利息从两成五到五成不止。
  第三等则是针对县、府、军、州,各级衙门需要出面,可以借贷的额度也大幅度提升,主要是支持基础建设,也包含打通商路,甚至王宁安还鼓励西北的百姓养殖牛羊,发展毛纺。
  要知道虽然拿回了幽州,但是和辽国闹翻了,耶律洪基已经限制双方的贸易,河北的毛纺行业处于严重缺乏原料之中。
  如果能开发出西北的原料基地,对于河北的毛纺,实在是一场甘霖!
  自从王宁安提出设想之后,应者如云,无数满身丝绸,肥头大耳的商人,跑到秦凤路,去设立货站据点,收购土产,一时间,偏远的秦凤路竟然有了欣欣向荣的味道了。
  显然,王宁安没有单纯执行青苗法。
  他把许多东西都打包进去,地方的基础设施,产业转型,货币推广……全都装进了一个篮子,一股脑砸了下去!
  王宁安的作法,立刻得到了强烈的回响。
  别以为西北人淳朴不懂得做生意,别忘了,往上数二百年,还是盛唐的时候,长安的商人,西进大漠,东下海洋,是全天下最会做生意的一群人。
  只是丝绸之路断绝,大宋迁都,西北才衰败下来。
  残存在百姓体内的商业细胞快速激活,加上王宁安又积极攻略青唐,打通丝绸之路,也指日可待。
  精明的商人当然能看到其中的机会。
  因此青苗法刚落实不久,秦凤路各地都出现了万民书,感谢朝廷新法,还有许多士子联名歌颂,赞扬司马光等人政绩卓著。
  这些东西,全都送到了政事堂!
  “荒唐,可恶!”
  文彦博大拍桌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