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6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活不下去,他们会怎么办呢?
  上山当土匪,还是下海当海贼?
  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人成了贼,到处烧杀抢掠,这个后果朝廷也承担不起!
  有人要问了,能不能进行殖民扩张,拿海外的土地解决农民的问题?
  王安石也给出了分析,可以,但是作用有限。
  就拿西域为例,大宋目前一年的移民不到十万,这已经是很高的数字了。
  向南洋移民,一年最多能转移走多少?
  三十万,五十万,还是一百万?
  别忘了,南洋的气候和中原完全不同,又要跨越重洋,当地还有那么多的土著,随便把人扔过去,光是水土不服,就能要了许多人的命!
  王宁安不是下不了狠心,但是有些基本的工作,你要替老百姓做好,然后才能推动移民。而且每年转移出去几十万人已经很多了。
  假如转出去的移民,十个里面有八个死了,老百姓不是傻子啊,谁会愿意去送死啊,他们根本不会听朝廷的命令,只会拿起刀枪,跟你玩命!
  陈胜吴广的教训,不就在史册上写着吗!
  举事亦死,移民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到时候,登高一呼,遍地烽火,离着改朝换代就不远了。
  王安石的这份札子,一改他之前的风格,甚至说,完全变了一个人!拗相公提醒满朝诸公,在制定国策的时候,如果眼睛里光有数字,光算计着能增加多少收入,而不想着老百姓,能不能承受得住,那是行不通的!
  因为你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牛羊!
  要知道,这世上多一半的农民起义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陈胜吴广一般的勇者。
  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那王安石就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吗?
  提出了,而且还很简单!
  王安石只有两个字:分地!
  就像幽州干的那样,给老百姓分地,有了土地,就有了活下去的本钱,也就能抵御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剧烈动荡……不分地就是死路一条,怎么都走不通!


第858章 定海神针
  王宁安深知自己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一步走不对,就会产生无法挽回的失误。
  还是那句话,发展工业很好,但是工业化的后果同样很可怕!
  不要说别的,光是不久之前,地方的财政困窘,就敲响了警钟,你发展城市,发展工业,必然会出现有地方得利,有地方受害,不患寡而患不均,真的有人因为吃不上饭,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好不容易发展的成果,全都会毁于一旦。
  王安石这次的上书,是彻底触动了王宁安。
  朝廷连着议了三天,也没有结果。毕竟王宁安不松口,谁也不敢承担后果。至于王宁安,他也没闲着,而是派人快马去兖州,把王安石请来。
  “半山公,你到底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能不能全都告诉我,我现在也是举棋不定啊!”
  王安石一身布衣,但却神采奕奕,他看到王宁安的态度,脸上就止不住的笑。
  “唉,王爷,你果然比王某合适,光是这份胸襟,就让人钦佩!”
  王安石抓起茶杯,灌了一大口,然后也不顾路上的疲惫,就和王宁安谈了起来……不得不说,学问不是读书读出来的,而是拿脚板走出来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王安石这一次是自信十足,侃侃而谈!
  “兖州有田亩一百五十余万,其中一百二十多万亩在以孔家为首的大户名下,光是给他们干活的佃户就有近40万,拥有自己土地的百姓不过10万人,另外还有10万左右的市民……这六十万人当中,以佃户情况最为悲催,就先说他们……平均每人能有3亩田,每年能产麦子450斤,丰年最多500斤,其中4成到5成要交给孔家等大户,老百姓手里的麦子最多300斤,脱粒之后,磨成面粉,也就200斤出头,扣除朝廷的田赋,苛捐杂税,最后能剩下也就是150斤啊……也幸好百姓勤劳,能种一些豆子,油菜,再上山砍柴打猎,下河摸鱼,勉强度日吧!”
  王安石讲述了百姓的生活,他的眼圈也发红了。
  “王爷,民生如此艰难,你让他们怎么改种棉花?万一不成,一家老少,就要全都饿死!即便是丰年,商人大户,也能通过压低棉价,抬高粮价,把老百姓多挣的一点钱,都给榨干净了。王某真是惭愧,直到今日,我才清楚民间的状况,如此情形,怎么能推青苗法!王某真是害人不浅啊!”
  听着拗相公自责的话,王宁安动容了。
  这个问题也就清楚了,归根到底,是民间的产能太有限了,效率提不上来,老百姓手里没有余钱。
  “王爷,改种棉花,固然能增加收入,充实国库,可是你想过没有,最后的棉布要卖给谁,是普通百姓吗?”
  “当然不是,他们消费不起,大头儿还是要卖到海外……不过棉纺发展起来,或许能吸纳一些老百姓就业,他们的收入还能提升一些。”
  “王爷,你断然不能做此想!”
  王安石断然道:“普通百姓,种了一辈子田,他们不懂棉纺,尤其是蒸汽机,他们连听都没听过……还有,多数百姓,连一句整话都说不清,他们没法胜任工厂的工作!”
  “那朝廷可以建学堂,免费培训他们!”
  “王爷!建学堂是要花钱的!”王安石苦笑道:“在乡村,十来岁的孩子就要下地干活,顶半个劳力,你就算建了学堂,也不要学费,可老百姓损失不起啊!他们舍不得让孩子去读书,浪费半个劳力,家里人就要饿肚子!”
  ……
  王宁安和拗相公谈了很久很久……终于,王宁安把情况弄清楚了。
  他也明白王安石的意思,不能只看数字,要去考虑百姓的实际困难。
  懂了这些,再回头看王安石开出的药方,也就豁然开朗了。
  分田!
  先让百姓能填饱肚子,家里再有一点结余……只有这样,办学堂,培训工人,才能落实下去。掌握了技术和学习能力,老百姓也才能跟得上工业化的脚步,享受工业化的成果。
  另外分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创造出一批稍微富裕的百姓,他们拥有消费能力,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不用完全指着海外,自己也能消费一部分,实现内部的循环,让经济运行更安全。
  说到底,大宋是一个拥有亿万百姓的超大国家,大块头想要跑起来,远不如小个子来的方便。
  就拿日不落帝国来说,他们开始海外掠夺,殖民扩张,人口不过两三百万,而且还坐拥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
  他们只要发展造船、毛纺、威士忌就足够了,国内的旧贵族,普通的百姓,传统地主不满,往海外发配就是了,一年发配几千人,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人,就能天下太平,安安稳稳进行工业积累。
  等到他们进化到蒸汽机的时代,人口也才一千万出头,却拥有三千万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迂回的空间更大了,所以才能保证国内安稳。
  说到底,他们玩的是成本非常高的工业化,只是人家本钱厚,有足够空间折腾。
  大宋拥有百倍人口,如果还按照他们的路子玩,没等国富民强,就先玩脱了……要么是四分五裂,先后发展不均,大家伙同室操戈,诸侯割据,要么就是一波一波的农民起义,彻底将帝国摧毁,再重新开始一次治乱循环,绝对没有第三条路!
  为什么中华几次接近工业化,商业化,资本化的门口,全都铩羽而归,不是古人愚蠢,而是情况太复杂,根本没法驾驭。
  听说王安石回来,司马光也来了王府,他陪着听了后半段的讨论。
  王安石突然对着他一笑,“我听说君实兄交朋友,都喜欢问问人家有钱没有,如果没钱,君实兄可不愿意交往啊!”
  司马光老脸一红,王宁安笑道:“没想到,君实也嫌贫爱富?”
  “不不不……”司马光连忙摆手,“师父,你这就是冤枉弟子了,我坐在这个位置上,管的就是钱,如果净交一些穷朋友,他们困难了,求到我的门下。我是答应,还是不答应?不答应,朋友做不了,答应了,我的乌纱帽也就没了,所以——弟子也是无可奈何啊!”
  “好一个无可奈何!”
  王安石抚掌大笑,“君实相公有无可奈何,百姓的无可奈何却是十倍不止啊!”
  司马光被揶揄的有些怒气,而且他也不尽认可王安石的论调。
  “师父,爱惜百姓固然是对的,可慈不掌兵,义不理财。如果按照王相公的意思,把田分给了百姓,百姓便有了吃的,他们贪图安稳,就不愿意去工厂干活了……所以说,无地的百姓,才是可以随便出卖劳动力的工人,师父,这是你说过的!”
  “错了!”
  王安石断然道:“君实兄,你觉得无地百姓,才能随便出卖劳动力吗?”
  “那不然呢?还是有地的百姓吗?”
  “对了,就是有地的百姓!”王安石闷声道:“百姓无地,便没有退路,腹中饥饿,身上无衣,这时候工厂只要给他们一碗粥,他们就能去做工,非是心甘情愿,而是逼不得已!遇到灾荒年景,易子而食,也是有的!”
  王安石道:“君实相公所言的自由劳力,不过是乘人之危罢了!经营工厂的商人完全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根本不把工人当回事。真的到了那一步,工人闹起来,可要比乡下的百姓,可怕多了!”
  “所以,只有给百姓田地,让他们有了退路,也就有了和工厂主讨价还价的余地。你给我的薪水不够,我就去别的地方做工,都拿不出合适的薪水,我就回家种地,也能过活儿……只有如此,那才是真正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工人,而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
  震撼!
  除了震撼,就是震撼!
  王安石岂止是和以前不同了,简直是让人刮目相看。
  他本来就和许多人不一样,拗相公是个纯粹的人,他主持变法,认定了对国家好,便不顾一切,全心全意去推动。
  当他发现了问题,反过头去民间观察,他也不带任何利益,只是单纯权衡,究竟什么才是利国利民。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发现了被很多人忽略的问题。
  王宁安也是吃惊不小,他反复品味着王安石的话,没有错,大宋太大了,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动静也太大了。
  他刚刚起步,就出现了一大堆问题,接下来还不知道有多少难题等着。
  拗相公说的对,只要分了田,老百姓就有了退路,到时候不管有什么失误,百姓出了多大的反弹,都不至于造反。
  分田就是给这个庞大的帝国打下一根定海神针!
  起到了定锚的作用。
  两世为人,王宁安不会想不清楚利害关系。
  可问题是如今的大宋,能分田吗?
  “师父,介甫兄所言虽然有理,但是仅仅是煤矿和铁矿,就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地方的士绅,朝中的宰执,全都反对,如果要落实分田,等于动了所有人的命根子,他们会拼死反对的!”司马光厉声警告。
  王安石却毫不相让,“君实相公,要想变法改革,就要拿出商君的魄力,不惜一死,才能成功!”


第859章 精兵强将云集
  涉及到了土地,就碰触了所有人最敏感的那根弦。
  就连司马光也没法淡定了。
  “王相公,介甫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