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8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菜?种你个大头鬼!”文彦博气炸了,又没有办法,只能道:“你们几个兔崽子,把隔壁的牛粪收拾了,老夫要睡觉!”
  “牛粪?”文及甫眼前一亮,“爹,种菜要用牛粪吧?我看干脆留着算了!省得买肥田粉了。”
  老文迟愣了几秒钟,五官挪移,他举起鞋底子,疯狂追打文及甫!
  “你个兔崽子,要不是你,你爹能落到这一步吗?我要宰了你!”
  ……
  先不说其乐融融的文家,王宁安的日子也不好过,这一次造成的危机,远比想象中严重。很多情况始料未及,比如融资出现问题,资金断裂,铁路等工程修不起来,相应的钢铁厂,机械厂,木材厂,全都停工。
  更要命的是引进了很多倭国奴隶,有工作,多少能给他们一点粮食,不至于饿死,现在没了工作,每天白吃,就是一大笔钱。
  不给吃还不行,人要是像蒸汽机该多好,工作了给点煤炭,不工作就扔在一边,也不用管,该多省心!
  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愿望。
  整个大宋的失业人数,应该有300万左右,差不多每15个市民,就有一人失业,波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上至赵曙,下至政事堂诸公。
  大家伙都深深被震撼了,他们上了生动的一颗。
  你玩工业化,那就是在喂养一头猛兽,稍微出点差错,那就要吃人啊!
  如果不是王宁安推了均田令,只怕这一次就会酿成大患,整个南北都要乱起来,不说遍地烽火,也差不多了。
  苏颂面对这个局面,和政事堂诸公,几次商讨,最后拿出了一套方略。当然,他也请王宁安过目,最后首肯。
  应对危局,苏颂第一条命令,就是重申均田令。
  他要求,禁止土地买卖,稳定人心。
  所有征用土地,必须要采取等量置换的模式,你拿了老百姓一所房子,就要给老百姓一所新的房子。
  拿走了土地,就要给他们安排新的工作,还要提供资金补偿……那种仅仅按照市价购买土地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苏颂认为,土地和一般的商品不同,是老百姓赖以为生的命根子,不能按照寻常商品的买卖看待……他的主张,得到了赵曙的认可,并且下令,要拟定一份法令,将土地永远固定下来,要严防土地随意变更……
  这道旨意下来,大家伙才发觉,原来大宋竟然缺少一个专门的立法衙门。
  刑部负责刑名不错,但是他们是负责案件,不负责立法,政事堂倒是可以发布命令,但是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拟定复杂的法令,至于翰林院,仅仅起草圣旨而已,显然,这一次的立法,不是一道圣旨就能解决的。
  到了这时候,大家伙也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次变法,都难以逃脱人亡政息的命运。
  道理很简单,因为历朝历代,只有开国君主定下的规矩,才是法度,才是祖宗成法,不可改变,其他皇帝下的命令,做出的规定,都可能被推翻!
  就拿大宋来说,除了赵大赵二兄弟,其余的皇帝,严格意义上说,都没有立法的权力……当然了,也不是说一切都是死规矩,改不了。
  聪明的文官最善于曲解意思,大钻漏洞,即便好好的祖宗成法,经过了几代人之后,也面目全非了。
  究竟该如何立法,如何制定规矩?
  朝野上下,都陷入了迷茫。
  就在这时候,拗相公王安石,突然上了一道书,他本来早就要离开京城,可是一想到文彦博把他害得那么惨,就一定要看着老文垮台,他才会离开……而且这段日子,不断给王雱喂药,王雱病情好了很多,有时候也清醒过来,只是情绪不稳定,没法上路。
  王安石只能一面照顾儿子,一面思索着未来该怎么走。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哪怕处江湖之远,也不敢旦夕懈怠。
  王安石建议,由朝廷重臣牵头,汇聚英才,听取各方意见,拟定出一份法案,再经过圣人诏准,百官任何公诸于众,如此,就能保证法令的威严。
  赵曙深以为然,环顾四周,有资格领衔立法的,除了老师之外,还有谁啊!
  不出意外,拟定法案的职责就落到了王宁安身上。
  这么大的事情,显然也不是王宁安一个人能完成的,而且时间又这么紧!
  故此,新政学会,应运而生了。
  一直在民间走动的老岳父苏洵都赶回了京城,还有其他一大批知名的官吏学者,云集燕王府。
  甚至病体沉重的醉翁都让人把他抬过来,非要和王宁安见面……“二郎,这么多年了,还记得当初一起讨论庆历新政的事情吗?”
  王宁安连连笑道:“醉翁,我当时少不更事,信口胡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老不会怪罪吧?”
  欧阳修爽朗一笑,“行了,不用灌迷魂汤了,你当初不是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吗?变法要成功,就要广开利益之门,要让老百姓得到好处……这些年下来,这一条你做到了,但还很不均衡,少数人拿得太多,多数人拿得太少,还有一少部分人,不但没拿到,还更加贫穷了!”
  欧阳修的声音越来越高,“二郎,光是开源还不行,还要分配好才行!这一次立法,就是要立规矩,好好分配,凡是立法诸公,都要把良心摆正,要想着天下苍生,要想着大宋江山,山高水长……要对得起百姓重托,哪怕过了几百年,也不能让人家戳脊梁骨。”
  说到这里,老欧阳挣扎着站起来,虽然看不清楚了,但他还是深深一躬。
  “诸公,拜托了!”


第1039章 复苏的开始
  欧阳修的表态让所有人感动,大家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不只是一个立法而已,更是完全按照大家的想法,去塑造大宋。
  说句不客气的,他们就是像赵大和赵二一样,再给这个国家定规矩。
  多少士人,梦寐以求,就是这一刻!
  当然,这么干是在侵吞皇权,赵曙未必不明白,但即便当年的老祖宗,也要靠着文官帮着制定法度,更何况如今的事务比以前复杂了千万倍。没有足够的专家,是不可能完成的。
  赵曙只能尽量督促,每修好一部分,都要送给他审阅。
  王宁安乐得如此,除了给皇帝之外,还要邀请各界人才,询问他们的意见,把各种想法汇集起来,然后由在京的这些专业人才,草稿拟定。
  前后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大宋的土地法总算是完成了。
  这部法令的核心只有一个:耕者有其田!
  千百年来,一轮又一轮的农民起义,不停的兴衰治乱,交替循环,争得就是这五个字!
  无数才智之士,都解决不了,可见是何等的困难!
  好在王宁安花了几年的功夫,已经把均田令大体落实下去,这一次公布土地法,就要把所有的漏洞补齐,从上到下,从南到北,整个大宋境内,所有土地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土地。
  所有农用地必须划出红线,严格控制,超过一定面积征用,就要报请上司衙门核准,100亩以上,就要惊动户部,审核批准,才能执行。
  私自占用,或者买卖农地,都要受到追究,就算是想要出卖土地,也是不可以的。
  在这一条上,就发生了很多争执。
  有些人认为土地虽然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但是有些家庭会遇到困难,必须出售土地,换取金钱,如果朝廷不许买卖,老百姓遇到了困难,又该如何?
  所以,一些人主张要留一个口子,特殊情况下,可以买卖!
  但是以苏洵为代表的一群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一旦开了口子,就会后患无穷,许多人就会利用这一条,进行土地兼并,破坏朝廷的初衷……争执的结果,王宁安出面,他权衡再三,规定土地可以出租,但仅仅能出租使用权,且出租时间不能超过5年,如果五年之后,原主意外,或者死亡,土地要重新收归朝廷。
  这一条算是照顾了百姓,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转手土地,等到事情过去,又能收回土地,当然,租金要比买卖的钱便宜许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随着土地法通过,苏颂立刻下令,要求各路,重新整理土地,再跟老百姓,续签地契,确认土地所属,严格禁止兼并!
  这一道命令下去,等于给所有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而且从苏颂开始,几乎形成了惯例,每一任首相,接掌大权之后,都要颁布一些有利于农民的政策,或是延续地契,或者减轻税赋……总而言之,作为庞大帝国的根基,农村稳住了,整个大局也就稳住了。
  针对土地立法之后,下一步,就是制定保护工人的法令。
  这一次大面积工人失业,拖欠工资严重,以往也暴露出童工问题,过劳问题,全都需要解决。
  “介甫兄,小弟此来,是请你出山!”王宁安来到了拗相公的府邸,一见面,就抛出了橄榄枝。
  王安石却连连摆手,“王爷,不是我推辞,你瞧瞧,我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松了,儿子又不争气,哪还有脸面,立足朝堂……元泽病情好了很多,再有些日子,我就离京回家,朝廷的大事,还是要交给王爷。”
  “可别!”王宁安苦笑道:“我现在也是致仕的人,介甫兄心系苍生,对工人的困苦,比我了解多得多……你也才知天命之年,就此终老林泉,也实在是太遗憾了。小弟诚邀介甫兄,在新政学会担任理事,这可不是官身,只是负责协调,帮忙立法,拾遗补缺,正好适合介甫兄,你就不要推辞了!”
  组建新政学会,这个想法是最早和王安石说的。
  几年过去了,真的让王宁安办成了。
  拗相公感慨万千,他当然不想就此终老一生,无所作为,但是又没脸立足朝堂,进入新政学会,专心制定法令,研究学问,也正适合他的脾气。
  沉默了许久,王安石点头。
  “这事情我接了,不过仆身体不好,一天之中,只能拿出半天修法,还请王爷见谅。”
  王宁安放声大笑:“介甫兄能参与,小弟就求之不得了!”
  ……
  拉来了王安石之后,王宁安的担子又轻了一些,保护工人的部分,由王安石负责。
  他的注意力,则是放在了整顿金融上面。
  这也是修法之中,最难的一部分!
  首先,王宁安就下了严令,要求各个邸店,商会,会馆,寺庙,商行……等等,凡是没有得到批准,不得从事任何和金融有关的经营,否则严惩不贷!
  可偏偏就有人不信邪,觉得老子干这个生意,都做了几百年,从唐朝的时候,就是如此,凭什么断了我的财路!
  尤其是几个寺庙,更加轴得厉害,既不停止经营,也不申请批准……他们总是搪塞,说是香客的行为,和他们无关。
  王宁安再也不客气了,他发现自己不适合作为上位,当首相的时候,远不如现在自在,当时瞻前顾后,要考虑影响,缩手缩脚,可退下来之后,却不用顾忌那么多。
  他先是发动报纸,探讨究竟应不应该以金银等物,装饰佛堂寺庙,接着又指出应该勤俭节约,将财力投入到工厂实业之中,创造更多财富,不应该浪费在香火上,更不该把清净禅林,变成铜臭之地!
  王宁安的主张,很是得到了一批创业者的支持,年轻官员们极为赞同,就这样,一场由朝廷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