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禀告,只会被扔入垃圾堆吧,甚至会立刻怀疑为居心不良。
连前线的围城部队都没有查觉叛军动向,你一个身处后方的雄唐所指挥同知,又从何得知叛军的动向,岂非笑谈。
李啸思考了很久,最终只能沉默地接受现实。
自已还是太过弱小,没有真正的实力去改变历史的惯性。
还是先好好把雄唐所建设好吧,这才是自已存身立命发展壮大的根本。
想到这里,李啸返身回议事大厅,和后勤队长刘扬壮一起商议,开始安排现有的流民与工匠。
李啸首先从这些流民中,选出2000名身高力壮,有武艺在身或懂骑马的强壮流民,选入为辅兵,准备在接受训练后,再补充进入战兵队伍。
其余的6632名流民,登记编为辅兵预备役。
这是李啸最新实施的想法,这样的辅兵预备役,基本相当于后世的民兵预备役。
这样一来,可以不用负担这些人每月2钱银子的辅兵军饷,让这些人与普通百姓一样参加社会工作,却又可以让他们成为随时可以补充入军队的后备力量。
刘扬壮手下的队员,很快统计上来,现有的16230人的家属中,读书适龄儿童有2057人,有劳动能力的的成年人为12580人,剩下的1593人为年老体弱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或残疾人。
这样的话,2057名儿童要安排入学,6632名强壮流民,12580名有劳动能力的家属,269名工匠,则均需要安排工作就业。
李啸要怎么安排这样人呢?
还有一点更重要更紧迫的是,现在新增了这么多张嘴,又要怎么养活他们呢?
第一百六十八章人口即财富
刘扬壮面带疑虑地对李啸说道:“大人,现在新增这么多人,却不知该怎么样安排方好?”
李啸笑道:“现在我军初创,正是处处需要劳工人力之际,如何有嫌人多的道理。这些人,我自会好好安排。”
李啸拿来纸笔,对刘扬壮讲述了如下人力安排计划。
1、炭厂原有的工匠除留2名为技术指导外,其余工匠全部调出进入砖厂,保持一座炭窑的生产量,员工可增加60人,保证每周出炭1万斤。
2、砖厂原有一座砖窑,再扩建4座大型砖窑,员工可增加600人,保证每周至少出产15万块砖以上。
3、冶炼场中最早的试验高炉现已废弃拆毁,现在新建者皆为30立方米贴有高铝钒土耐火砖高炉,筹建至2座,炼钢炒炉增加1座,员工需增加1500人。保证每天出产熟铁25吨以上。
4、焦煤厂现有1座小型煤焦炉,扩建1座大型煤焦炉,增加员工400人。保证每天出产焦煤30吨。
5、水泥厂现有一座中型生产炼窑,扩建3座大型生产炼窑,增加员工1200人。保证每天至少产出10万斤水泥以上。
6、南和区开荒农田2250亩,安排150户,每户15亩,约380人。
7、北兴区开荒桑田9000亩,安排900户桑蚕户,每户十亩,约2250人。
8、缫丝厂建立,从松江府等地引进100辆立式缫丝纺织机,这种一人一灶,二人俄釜打丝头。二人值盆主绰的五人共作大缎车,每台可日缎茧30斤,可招500名女工,按一万亩的桑园规划,可保证她们基本上一年到头都有活干。
9、用工大户锻造场,为尽快增加产量。要尽最大可能增加水力锻锤,大批招收学徒工,加快盔甲、武器生产进度,同时开始打造生活用品、农具等钢铁制品。李啸初步准备让2500人进入其中做事。
李啸停下笔,对刘扬壮说道:“这是我雄唐所准备立刻开始进行的项目,你算算,现在可以安排多少人了?”
刘扬壮低头盘算了一番,然后兴奋地报出数字:“大人,若这些项目都如是进行。则共需劳力9390人!李大人您真有本事,这一下子安排了劳力近一半了。只是,还有这10091名劳人要如何安排呢?”
李啸目光闪烁地说道:“接下来,是我们将要在蒙山规划成立的项目,我打算筹建蒙山工业区,利用当地资源,把一些不属机密的工厂就地开设,这就是我作的人力安排。”
1、蒙山煤矿厂:用工2000人。
2、蒙山瓷器厂:用工800人。
3、蒙山铜矿厂:用工1000人。
4、蒙山金矿:用工300人。
5、蒙山河砂厂:因为长时间在河中挖砂十分损害工人健康。暂不招工,先让蒙山的522名削去耳朵的俘虏做这样的苦役。
李啸笑道:“刘扬壮你算算。现在又要用掉多少劳力?”
刘扬壮立刻笑着回道:“这个好算,又用了4100名劳力。那么只剩下5991名劳力需要安排了。”
李啸接着说道:“接下来,为了方便蒙山与雄唐所本部的联系,我还要设立运输队,大概又要100人。”
未等刘扬壮说话,李啸又说道:“现在只剩5891名劳力。我打算把他们全部当成建筑劳工,分配步骤如下:
1、拔1000人,与原先的400多名修军队设施的工人一起,尽快把军屯区的各类军用设施修建好。
2、拔1000人,紧急扩建现在的4所初级学校。以每所学校可以方便接纳至少800名学子为标准。
3、其余之2791名建筑劳工,兴建从西壮区到东升区的雄唐大道。最终将明光大道与雄唐大道联在一起,成为我雄唐所的交通主干线,让我雄唐所的产品,可以从蒙山一直快速运到东升区港口。
4、待上述工作皆完成后,集中人力兴建东升区两座港口,一座民用,一座军用。
5、港口建完,大力修理各区的居民小区经济适用房,以代替现有的居民草棚,全部设为三室一厅两层楼模式。为尽可能集利用土地,保证规划完美,方便日后其他项目开展,居民小区集中兴建,居民个人不得随意单独建房。所建房屋只能用比造价略高的价格卖于居民,不可与民争利,不可用房地产绑架人民。”
刘扬壮大笑道:“这下人力全部安排完了。李大人果然心思细密,思虑周到啊。只是,若全部建筑项目皆完工了的话,这些建筑劳工又该如何安排呢?”
李啸站起来,目光深沉地望向窗外,缓缓而道:“本官一直认为,人口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唯有人民,才是财富的真正创造者。吸取百姓膏血榨取民脂民膏后,却又痛恨人民,嫌百姓无用累赘,视人民为沉重负担的官府,最终会被人民无情地抛弃。”
随后李啸转身说道:“不必等到项目完成,本官就还有众多项目要开展。象盐场、枪械厂、火炮厂、弹药厂、造船厂等工厂都要陆续兴建,都要相当数量的劳力。当然,这都要等到试验成功之后方可开展。到时这些人,都是可以安排下去的。”
刘扬壮想了想说道:“大人的规划确是极好,只是这样一来,投资建厂与工人工资,这银子可就花花地出去了。”
李啸心下粗算了下,现在投资建厂、开垦荒地、各类投资加起来,算10万两银子吧,全体公职人员、工人与民伕的工资加起来每月差不多25000两,一年就是30万银子。而军队差不多一年也要3万两银子月饷开销。
这样一来,不包括伙食吃饭费用,李啸的雄唐所这一年的花费就要达到43万两银子的纯支出。
若再加上以3万人计算的伙食开销,以一人一年吃6石的米粮,每石米粮算4。5两价格计算,再加上采购鱼肉的银钱数,则需要近百万两。
这样相加的结果,整个雄唐所的纯粹开销达到了每年近150万两。
一个多么巨大的数额啊,难怪刘扬壮的表情如此忧虑。
李啸笑道:“这花出去的银子,可都是为以后赚更多银子作准备,有出才有进嘛,目光放长远些。”
李啸说这些话,是有底气的。
因为他的进项,将远比出项来得多。
而李啸的进项有哪些呢?
李啸心中也进行了简单的一项计算。
首先,生丝一项,若按10000亩产一千担生丝来算,卖给洋商每年可赚18万两。而有条件直接出口的话,则为最少40万两。
这还是今年的所得,而如果明年兴建了绸缎坊的话,按一千担生丝产660担丝绸,约可可产出丝绸52800匹。卖国内可有792000两,若卖到国外,最少可达190万两!
也就是说如果丝绸行业充分运作并进行海外贸易的话,光是丝绸一项就可抵销李啸的全部开销,甚至还可赚40万两。
那么,还有年产9000吨熟铁的钢铁行业呢,哪怕只按卖最差品质熟铁锭的价格,刨去用煤成本,按每吨50两的国内价格来计算的话,一年也有近45万两的收入。如果制成那些顶尖的盔甲,武器,以及生活用品之类,一年所得至少要翻5倍,就有225万两以上!
那么除了丝绸与钢铁这两项支柱产业外,除去水泥、内燃砖、枪炮这些李啸为技术保密而限制出口的产品外,他还有瓷器,铜制品,金矿,马匹,盐,商税,农税等,都会成为稳定的财源。
刘扬壮的眼神依然带着疑惑,李啸却拍着他的肩膀放声大笑。“你放心吧,雄唐所日后财政,只会越来越富裕。”
第一百六十九章拖网捕鱼
刘扬壮突然想到了什么,他急急地问道:“大人,我们漏了一项关键的问题了。”
“你说。”
“现在加上修明光大道的6千民伕,雄唐所人员约4万,每天的粮食消耗,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就算能从商人处买,也会因为不能随时买到,而受制于人。”刘扬壮表情忧虑地说道。
刘扬壮所说的话题,让李啸低头思虑了好一阵子。
刘扬壮说得确有道理,如果库中粮食吃完,而商人处定购的米粮一时还未到的话,雄唐所可就危险了。
而按现在雄唐所仓库中的3万石存粮计,顶多吃上一个半月,便要告罄。而蔡守的粮食,很可能还在筹运阶段。
必须想办法减缓粮食消耗的速度。
那么,该怎么做呢?
李啸脑中突然灵光一现,有办法了。
“扬壮,你忘了付铁当时所说的话么?”李啸笑道。
“什么话?”
“靠海吃海。”
“哦,只是大人,现在渔民的捕获,基本已全部为我军所收购,这量实在太少,供个万把人还可以,这近4万人可实在不够吃呢。”刘扬壮不解其意。
“呵呵,很简单,那就增加捕鱼量。”李啸回答道。
刘扬壮疑惑了,这算什么解决方法,难道,安排劳力去当渔民么?
“不必,我要实施一项新的捕鱼方法,拖网捕鱼。”李啸一脸自信的笑容。
“拖网捕鱼?”
“对,就利用席宁志那条现在受了伤不能出战的福船,来进行拖网捕鱼。”李啸大声说道。
接下来,锻造场的工匠们接到了一个奇怪的任务。
打造几千个用来捕鱼的钢坠。
随后,李啸安排一些妇女。利用从安东卫城采买回来的鱼网丝线来缝制,按李啸的要求,结果缝制了一张近乎一个学校操场那么大的鱼网,然后,这个鱼网的四沿装上上浮葫芦,中间与尾部装上用来下沉的钢坠。
几天后。整个渔网制作完成。
随后,李啸安排人员将渔网组装在席宁志的二号福船尾部,并装上绞盘,以便到时方便收网。
包括船长席宁志在内的所有人,都对李啸这项设计表示怀疑。
这东西,真能捕上大鱼吗?
在一片议论纷纷中,李啸大声说道:“各位都先别争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席宁志,你带上几名渔民。找到鱼群聚集处,下网捕鱼。到时,你再把结果告诉我。”
李啸的这番话,很多新名词,席宁志听不太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