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虽然依托身后丘陵上的火力,尤其是三挺大口径机枪的火力支援。遏制住了日军将步兵炮推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直接平射的疯狂举动。但在打疯了一样的日军不计伤亡的攻击之下,苦守了两个半小时之后,阵地丢掉了一半。
部队自身伤亡过半,残余的兵力被压缩到山脚下。尽管苏英奇不断的组织反斜面的迫击炮火支援,但兵力上的短板,让他却无法像日军那样源源不断的投入援军。在山下部队,已经无法站住脚的情况之下,只能无奈的进行了收缩。放弃山脚阵地,将残存兵力撤回山腰固守。
而山上的阵地也被日军猛烈的炮火,打成一片废墟。山体内利用日军工事组成的火力点,被日军利用夜色的掩护,推进到一千五百米距离直接开火的二十五磅野炮,两个小时之内摧毁了三分之一。
这里的工事群是日军修建的,火力点的位置他们是很清楚的。这门火炮不用过于递进,甚至都不用照明弹指示目标。在远距离上采取盲射的办法,两发炮弹便可以摧毁一个火力点,根本用不到试射。
为了摧毁这门野炮,苏英奇亲自指挥一挺十四毫米机枪不断的捕捉,试图将这门野炮摧毁。但日军抽调了一个工兵中队,专门协助炮兵为这门野炮转换阵地。绝不在一个阵地上,联系开三次火。
两发炮弹打完,便立即转移阵地。又是在夜色之中,一千五百米的能见度几乎为零。有限的照明弹,只能用在阻击日军攻势之上。再加上这门野炮又加装了制退器,即便是在夜间,炮口的火光也相当不明显,始终未能捕捉到这门野炮。
战至天色逐渐开始放亮的时候,苏英奇所在的这道丘陵,已经被日军密集的炮火炸成了一片的浮土。随即抓一把,满手的弹片。从双方正式开火到清晨七时,十个小时之内,这道面积并不大的丘陵上,落下的日军各种口径的炮弹足足上万发。
整个山上本就稀少的植被,此时已经什么都没有剩下。早就被日军发射的燃烧弹,烧成了一片白地。三个山头之中的主峰阵地,在这十个小时的激战之中,被日军炮弹硬生生的削底了将近一米。
因为地形的限制,双方实际投入的兵力,其实都是营一级的。即便是日军,也没有超过两个步兵大队。但不到十二小时的激战下来,整个阵地被打成个样子,也足以说明日军的决心之大,集中的炮火之猛。
山脚下的部队,在日军不断的疯狂进攻之下,已经全部被迫收缩到棱线部位。而东西两个方向,也被日军在前沿阵地打下了不少的钉子。战至此时他带的这个加强营,伤亡已经三分之一。
当然日军的伤亡更大,整个阵地前日军来不及收回去的尸体整整铺了一层。阵地前,到处都是来不及撤下去日军伤员的**声。十个小时的激战下来,日军第一次投入的兵力,伤亡三分之二。
只是即便遭受了巨大的伤亡,但日军对这个方向的兵力以及火力的投入,却并未明显的减少。大半夜的激战过去,虽说双方都已经相当的疲惫不堪,但是日军却在不断的持续投入兵力。
大半夜的激战,主攻的独立三十八步兵大队被打垮。投入的四个步兵中队之中,不过十个小时下来,只能缩编为一个步兵中队。亲临一线指挥的独立三十八大队大队长清野三郎,也在战斗之中被抗联的迫击炮击毙。
四个参战中队的中队长全部战死,军官伤亡百分之七十。相当一部分的步兵小队,基本上被打光。第一中队全部参战兵力,到最后只剩下七个伤员。这个伤亡数字已经超过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在整个第三次长沙会战之中所付出的伤亡。
面对着迟迟无法取得决定性进展,以及出现的巨大伤亡。对抗联步兵火力之猛,战斗意志之坚颇为感觉到诧异的池上贤吉少将,却是没有丝毫犹豫的。他立即抽调作为整个康保战场日军预备队的,独立步兵四十大队两个中队接替攻势。
并将旅团工兵大队的两个中队,也投入到这个方向。还有辎重兵也抽调出一个中队,配属给独立四十八大队。为了夺取这个制高点,池上贤吉少将,可以说已经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兵力。
在清野三郎少佐阵亡之后,他立即派出独立四十大队长崛内胜身中佐接替指挥。独立三十八大队与独立四十大队,都是在独立混成第九旅团调到康保战场之前,参加过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干部队。
用独立四十步兵大队接替独立三十八步兵大队,池上贤吉少将可谓是拼了老本了。没有办法,他要想守住康保城,东北面这道丘陵地带必须要夺回。否则抗联居高临下一冲,甚至可以直接打到他的指挥部。
为了收缩兵力,保证北面战场的兵力投入。他甚至将南线的防御,收缩至东十二顷、郝家村、郭家营一线。而这里距离康保城,只有几公里之遥。但池上贤吉此举,却并非是有单纯的退让。
他是利用后撤,分散抗联在南线投入的兵力。尽管将南面的防线,向后收缩了不短的距离。但是他在抗联的身后,却留下了大量的火力点和兵力。这一样一来,南线的抗联除非愿意冒着两面夹击的危险,否则只能分散兵力,一个个的去硬啃。
面对着这种局面,杨继财立即将手中的最后预备队,投入到南线的攻势之中。但兵力不足,给他此战带来的影响却是相当致命的。尽管他已经尽全力发起攻势,以策应北线正在苦战的苏英奇所部。
但兵力有限的他,战至第二天中午,却是已经实在攻不动了。只能改为以一部兵力正面牵制,调动部分兵力回身清剿身后那些日军刻意留下的钉子。否则在前后火力夹击之下,前沿的部队也很难钉在那里。
而对于北线的苏英奇,他现在唯一能做的支援,就是从正面战线之中,抽调出一个连来,加强给苏英奇。以免在日军如此玩命的攻势之下,本身兵力不足的苏英奇,在北线的作战彻底被打垮。
对于苏英奇在北线转攻为守,在接到详细的汇报之后杨继财并不反对。对于他来说,现在想吃掉当面日军,是绝对没有那个本钱的。他的原意也是采取磨盘战术,在夜间发起攻势抢占几个要点,以守代攻将日军纵深兵力一点点的吸引过来。
利用自己步兵火力上的优势,在白天固守逐步消耗掉日军的有生力量。只不过原本这个磨盘的担子,他是准备自己担的。但苏英奇在北线,却是抢占了一个关键的要点,将担子背了过去。苏英奇这番调整部署,却是正好应对了他的战术。
只是目前的局面,尽管在按照杨继财当初预想的在发展。但是眼下的情况,却让他实在无法乐观。兵力不足,让他手中已经无预备队。在南线虽说利用日军主力,被苏英奇吸引过去的机会,经过大半夜的厮杀,已经抢占了相当一部分的要点。
但眼下的攻击部队,受制于兵力的不足,已经无力在继续向前攻击。除非背后的那些日军在向后收缩的时候,有意识留下的钉子被彻底的消灭。否则兵力已经使用到极致的部队,除了渗透作战之外,已经无法抽调出哪怕一个排以上的兵力发起攻击。
南线的战况,倒还不让他太过于担忧。他现在最担心的是,眼下承担了当面日军百分之六十兵力,以及几乎百分之九十炮火的北线。在眼下南线兵力已经使用到了极致的情况之下,实在无力抽调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北线。
当夜色再一次降临,面对着胶着不下的战局,以及北线方面承受着的越来越大的压力。杨继财在将马夫、警卫员、文书等非战斗人员,临时组成一个排调给北线的苏英奇之后,实在已经无兵可调的情况之下。
犹豫了良久,还是打消了直接给总部报告的杨继财,分别给刘长顺与王明贵发出了一份电报。尽管他心中很有一股直接给总部报告的冲动,但考虑到部队之中严格的纪律,杨继财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第二百零二章 关键的节点
在电报上,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的杨继财。直言不讳的要求至少在短时间之内,给康保战场至少再增加一个营的兵力。否则按照目前的战况持续下去,康保战场参战部队现有的兵力,不仅很难满足上级的需要,还有因为兵力不足,被敌人反咬一口的危险。
尤其是北线的部队,在兵力、火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之下,甚至有被日军打垮的可能。苏英奇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有着优势火力掩护的日军两个步兵大队,相抗衡的时候占据上风。
眼下面临三面夹击的北线部队,经过将近二十四小时的激战,此时参战兵力已经伤亡过半。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为了保证战线的稳定,苏英奇甚至已经将监视满德堂一线的最后一个完整的建制排,也投入到了正面作战之中,手中已经再无一个班的预备队。
如果自己不是在今天上午,火速将一零七火箭炮连增援给了北线。利用火箭炮的火力密度,不惜炮弹消耗打垮了日军几次集团冲锋,恐怕伤亡过半的北线部队此时已经支撑不住,阵地被日军给冲垮了。
尽管抗住了日军的又一天的疯狂反击,但在眼下这个火箭炮连,携带炮弹已经消耗三分之二。所剩无几的炮弹不到最关键的时刻,已经无法使用的情况之下。最迟明天中午之前,如果北线方面在无法得到增援,就真的很难支撑住了。
而一旦北线的部队被打垮,制高点被日军重新夺回,康保的战局就有彻底崩溃的危险。康保战局如果垮掉,虽说影响不到整个西线的全局,但却是浪费了对整个战局目前最急需的时间。
知道自己这位代司令员性格的杨继财,没有狮子大开口,只是要了一个营的援军。其实按照现在战场的态势,表面看虽说已经到了危如卵石的地步。但是对于抗联的来说,却是未尝没有机会。
为了夺回北线的制高点,池上贤吉少将几乎将手头上的老本都投入到了北线。也就是说,北线固然现在正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但是在其他方向,却因为日军防御兵力不算多,留给了杨继财一个相当难得的机会。
杨继财手头的有生力量,已经使用到了极致。如果给他一个团的援军,在加上哪怕两个坦克连的兵力,他敢现在就在南线和东北方向发动全线的反击,一鼓作气彻底的打垮这个独立混成第九旅团。
但现在的现实是,他的手头已经拿不出任何的兵力,在南线发起哪怕是一次像样的进攻。而知道自己那位代司令过分稳重,至少在二十六师团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之前,是不会在康保方向一次性投入太多兵力的性格。
他也就没有了那个奢望,只希望能够给自己增加一个营的兵力,以便自己的磨盘战术能够发挥最大的效应。虽然失去了一次难得的战机,但总比让这个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就在这里逍遥自在好的多。
接到杨继财的电报,马上就感觉到康保一线战况已经极为紧张的王明贵,立即赶往指挥部找刘长顺,要求他抽调两个营向康保战场增援。杨继财虽说只要求一个营的援军,但王明贵的考虑可不单单是和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磨的问题。
如果能在总部新的命令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