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军队从来都不鼓励也不拒绝投降,在万不得已的时候,这是保存有生力量的最佳方式,但是在美军条例里面也反复强调必须永不放弃追求自由的理想,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为自由而战的美国人!
可以提供自己的个人资料,但尽量避免回答任何其他问题,不得发表任何不利于国家的口头或者书面声明。
是的,从埃尔文到一个最普通的列兵,都没有讲过跟个人资料以外的任何东西,他们只是面对摄像镜头,被一个个记录下来,然后就被关押,没有虐待拷打没有劳役折腾,除了有十五起试图串联反抗或者越狱的行为被发现然后单独关押,有两个人绝食被强制流食之外,没有任何不人道的行为发生。
但是这份长达60小时的战俘名录自述视频被放到网络上以后,爆炸了!
其效果甚至比特混舰队遇见的那些导弹还要猛烈!
几乎全世界所有听见这个消息,又能上网的人,都去看过那黑白色的视频,每个美国官兵的正面镜头,面无表情的口述自己姓名资料。
他们的确没有发表任何声明,但一万二千多次重复的姓名和军衔,最终让全世界终于清晰的明白的美国败了!
有时候什么都不说,比说很多都更有震撼力,这更像由量变到质变的一种根本性的改变!
后来埃尔文他们都说自己以为就自己会议室那点人做个例行身份陈述,谁会想到居心叵测的华国人会把所有人都这样串联起来。
而坦桑亚尼方面漫不经心的说自己没那么多认字懂英语的审讯官,就用摄像机代替记录了,百年前的战争是用纸笔记录这些,现在时代发展了,影像记录才是最省事的,因为有很多真的是临时用手机拍摄的,真是苦了那些把视频编排起来的工作人员,陆续上传都花了好几天的时间。
但美军投降后的第一时间就把视频放上网络,后面陆续更换添加而已。
可这一切,都不耽搁让全世界知道有一万二千名美国战俘落到了对方的手里!
在美国之外的美国人很轻易的就看到这个几乎全世界各地的头条新闻,总有些人发现自己的亲人在其中,或者从他们叙述的部队番号联想到自己的某个亲友,开始跟国内联系。
赫拉里他们严密防守的美国新闻管控,瞬间崩塌!
无数世界网站都在转载这一大段视频,时间虽然很长,但是格式很小,被压缩的网上视频文件并不大,到处都能下载到,到处都在下载,疯狂下载,然后用各种途径带进美国,爆发在美国各地!
一枚枚炸弹猛然轰炸在美国民众的耳边!
他们原本只关心橄榄球超级碗、NBA、纽约洋基队、好莱坞或者自己镇上的那点小事情,现在突然一下发现自己的儿子、丈夫或者某个亲友,变成了战俘,在某个遥远的非洲国家?
在哪里?
坦桑亚尼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里和外太空几乎没区别!
东非战俘这个关键词,立刻冲爆了美国互联网的屏蔽管控!
手机、短信、电话留言、语音信箱、互联网、社交网站、每个城市、街道、社区、学校的墙面留言板,无数的标语都让美国人知道了东非战俘!
陡然增加的点击量和传输数据,让白宫跟互联网管制渠道的压力倍增,随着某个网络员工或者网络部队士兵觉得自己似乎在掩盖什么,那种美国人喜欢宣扬的自由跟正义感占了上风以后,就好像几年前那个叫斯诺登的情报分析员叛逃那样,网络上的裂缝正式变成缺口。
那张华盛顿号航母前舱进水尾部翘起,栽在蒙巴萨海滩的照片正式曝光!
所有美国人难以置信的看到无敌的美国航母,好像一块墓碑一样矗立在不知名的海滩上!
成为本年度最著名的网络图片!
极具象征意义!
第1299章 大市场
齐天林当然就很想给华国的某个智囊狠狠的拍一下肩膀,不得不承认,在这些政治操作领域,自己的确不如人家专业。
围而不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做法,齐天林以前只听说,却有点嗤之以鼻,很少用,他的战场哲学就是要把敌人打疼,打怕,最好是完全打趴下,那才能够恶狠狠的压住敌人。
但显然美国不是这样的对手。
对于东非战事,华国显然是有自己战略的,对特混舰队力求一棍子打晕,尽可能让美国在几天之内有点回不过来神,疲于应对国内舆论压力。
但白宫采取了先封闭国内消息,再尽可能再抢回点胜利果实弥补之前损失的做法,原本以美国人的实力来说,不算是昏招,却肯定在华国人的意料或者应对的多种对策中。
因为美国比华国更在意民意,更需要考虑民意,这就是个软肋。
于是竭尽全力的围点打援,把肯亚尼的美国军队彻底变成孤军,然后俘虏这一批军队。
才是华国人最终的政治目的。
随着坦桑亚尼在国际上各种媒体公开宣布,自己在肯亚尼边境全面击退侵略外敌,愿意坐下来谈判,俨然已经有占据所有主动权的态势。
这时候已经进入拉锯的状态。
投鼠忌器的美国人再也不能用随便轰炸来对坦桑亚尼动手,遍布各处的战俘已经成了人质,而这时候,美国人如果再想不惊动国内舆论就悄悄的把事件按平,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万多名俘虏对美国国内的舆论引导,和一万多具尸体完全会有两种不同的方向。
前者一定会把重心带向回家,而后者只能凝聚仇恨。
华国从围着这些轻步兵师的那一天起,就决定要的是俘虏,而不是尸体!
一夜之间,半夜才听见突围失败的消息,清晨就变成了已经投降,当齐天林从白宫出来,准备回家换套衣服洗个澡,华盛顿的街头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无数的抗议者,高举各种反战标语和要亲人回家的牌子。
这一点上,美国的确是比华国民主跟自由多了,老百姓有发表自己言论的权利,可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民意就会被利用,这是必然的后果,已经在无数的国家证明过的例子的,小国家因为面积小,无法再分,闹闹也就罢了,但类似华国和美国这样的巨型国家的后果呢?
苏联就是前车之鉴!
齐天林都差点被一个愤怒的民众用鸡蛋砸到,伸出手臂揽住杰奎琳,两人在好几名特勤局特工的护卫下才登上车,颇有些狼狈的离开汹涌的人群,杰奎琳靠在红黑色的驼羊皮打孔椅背上还回头看,皱紧了眉头:“姑母……这一次真的很艰难了?”
齐天林耸耸肩:“身居高位,肯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她这一拨……用我们的话来说,估计该去拜拜菩萨,有点霉。”
回过头来的美国姑娘眨巴眼睛:“你待会儿还要回白宫?先送我到五角大楼吧,我到那边办公室,帮你把那边盯着,万一找你有什么事儿呢?”
齐天林不在意:“先回家休息一下,你也一宿没睡,这事儿啊,轮到我们这种小鱼小虾,都还有一段时间吧?”他其实是认定不会有多么重要的事会委派给自己,虽然假如自己到东非也许能给轻步兵师带来不同的后果,中情局或者白宫也不愿冒这个险。
杰奎琳却轻轻的摇头:“不会的……你已经不是小人物了。”
齐天林直接把杰奎琳带回不到一公里外自己家,就这么点距离还开一豪车,也怪不得玛若阴阳怪气的对着车后窗上的砸西红柿诡笑:“欢迎来家里做客,好久没看见你了。”还是有亲热的脸颊礼。
齐天林做鬼脸亲亲她,三人登上电梯,员工立刻把车弄去洗刷,玛若才稍微正常点问:“夫人那边已经得到一大堆新闻消息,现在正在等待新闻解禁命令正式调播,真的有那么多人投降了?”
杰奎琳不说话,只盯着豪华防爆电梯的楼层数字变化,但也不显得局促,她也是大家闺秀,只是现在魂儿都不在这里了,齐天林做惨痛状点点头:“现在就看白宫的反应,遮是遮不住了。”
开玩笑,这都什么年代了,人家华国出个矿难啥的都遮不住,要不是因为美国人不喜欢关心国外的事情,哪里能瞒过这五六天?
齐天林刚洗个澡出来,就看见安妮随意的坐在一把沙发扶手上,指电视:“总统讲话要开始了……”
披着浴袍出来的杰奎琳也专注的看着大屏幕电视,只有柳子越坐在电视边的单人沙发上快速处理各种事务,她面前摆了两台笔记本和一台独立的多屏监视器,上面有几乎二十个不同频道的画面在同时播放,随眼这么看过去,大半的频道都一样,一水儿美国总统发言讲台画面,就跟华国七点整的新闻播报时间似的。
赫拉里在一片闪光灯中走出来,站到红枫木讲台边,身后的美国国旗跟国徽,这时候跟她身上的黑色套装对比显得格外醒目。
齐天林知道赫拉里手里本来有另外一个稿子的,是宣布所有步兵师成功突围以后,美国将倾尽全力的为特混舰队以及蒙巴萨海滩的死难者复仇,甚至还有个稿子是步兵师惨遭不测,也全军覆没在肯亚尼,她将带着悲痛的表情,号召全国民众一起来战斗的。
可现在,却是她最不愿看见的一个选择。
没戴眼镜,七十岁的老妇人没有苍老的感觉,应该感谢化妆师,齐天林早上瞥见一眼,那憔悴的样儿就不能看了,双手扶在讲台两侧,似乎做了个皱眉又难忍的表情才开口:“一周前……”
安妮居然袅袅的点头:“表情不错,保罗,看见没,先保持一个人性化的态度,总统也是会悲伤的,但这种悲伤的个人情绪不能代入到她的工作,美国总统的岗位上来,所以要强抑这种情绪,虽然有点做作,但这是必须的。”
原本感同身受,眼泪都要出来的杰奎琳张张嘴,有些呆滞的看了看这神奇的一家人,齐天林居然点点头,接过一名黑妞端过来的咖啡,那边柳子越打个响指,指指自己的那个多屏监视器,其中一个画面是纽约时代广场,那个著名的超级大屏也正在播放这场演说,下面站满了民众仰头观看,玛若就自己舒适的坐到沙发上去,一边漫不经心:“这种国家总统演讲会不会给广告商钱?这地儿价码可不便宜……”一边拿手指给齐天林勾勾,表示让他坐过去。
杰奎琳嘴都张开了一点,赶紧喝两口热茶使劲摇摇头甩出去!
这边几个当她透明,就是个小秘书嘛,有什么格外在意的,对赫拉里的演讲评头论足。
赫拉里这一次先抑后扬,先神情悲痛的讲述了整个东非战事的过程,强调是为了民主和自由才派遣到坦桑亚尼外海的特混舰队和运输船队,迄今的确造成了两万八千人的阵亡!
再加上这次在肯亚尼步兵师的阵亡人数估计在五千人左右,总计超过三万三千名美国人已经丧命在东非,要知道整个伊克拉战役十年也就损失4500名美军士兵,阿汗富战场2000人,这个数字已经堪比越战的5。8万人和韩战的4万人了!
可这才短短的一周时间!
所以赫拉里直言不讳的在后半部分把华国点名拉进来:“在这里我要正告这个东方的大国,你们要清楚,合众国不会允许这种毫无理由的战争行径不受惩罚,我们将用我们一切力量反击,我说的是一切!”说到这里赫拉里往前倾了倾身体,脸色苍白,充满威胁性的补充:“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