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在政治上任何论点论据都是可左可右,关键就看怎么解读怎么用,这在政治经济界是个最基本的功课,如果连这点都不会做,还不如乖乖的回家卖红薯。
联邦议会大厦被定为了本次纽约州代表大会的会议地点,不得不说,纽约人其实从心底还是有些自己的打算。
始于此的美国,难道也要终于此么?
喜欢用数据和纪录彰显历史的美国人,在这一刻完全是有意的选择了这里。
总是想让自己成为历史铭记的那一个,这不光是布隆伯格,也是很多美国人的本能。
但注定布隆伯格才是被选中的幸运儿。
因为整体32比9的赞成与否决局面让争夺进入了白热化,赞成方需要突破38个州的四分之三局面,否定方再争取三个州以上,就能完全否定修正案的实施,那个时候,谁再割据各州,就是谋反,就是分裂,宪法是可以允许军队无情的碾压推平一切抵抗行为的。
不得不说,美国人最引以为傲的法治,在这个时候彻底把所有都交给了投票,而不是按照怎么对美国最有利的方向在前进。
当主动权不在领导者手里的时候,民众是会受到舆论和他们所处高度的眼光限制影响的。
所以,来自全美各地的媒体,已经通过或者否决修正案的各州代表,关心修宪跟美国未来的民众,关心纽约这座世界之都是否还有破茧重生机会的纽约客们,当然还有更多世界各地媒体,联合国以及各国官员、政治经济学者都云集到联邦议会大厦,希望能聆听这场最接近世界的会议,看看大家都关心的美国,将何去何从。
于是人数不期然的达到了数千近万,数百名身着重建浅灰色T恤的PMC在现场维护秩序,但有意无意的遮挡封锁线,让部分领口别着识别徽章的记者、学者、官员和“热心民众”挤到了最前排,看似汹涌熙熙的人潮,其实都是精心设计安排的分布。
联邦议会大厦是一栋典型的古典主义政府建筑,八根巨大的石柱推起宙斯神殿一般的方正大堂,前面长长的宽大阶梯前,矗立的华盛顿雕像下,产生过无数脍炙人口的著名演讲,但布隆伯格的这一次演讲,注定也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九点过,布隆伯格行色匆匆的当先快步经过阶梯往上走,刚到雕像的旁边,看准时机的记者蜂拥而上:“能谈谈您的想法么?”“你提出了修正案!现在修正案正在朝着全国通过的趋势前进,但美国也很可能面临分裂,您有什么感想?!”
看似激动,实则都是一手安排好的记者们不停伸长了各种麦克风,星云传媒的当家花旦杰西卡更是一脸严肃的冲到最前面!
周围的PMC们看似尽忠职守的阻拦着记者,却不经意的拉长线把所有人都阻挡在阶梯之下,包括其他参会代表……布隆伯格做出思考的模样,让无数的镜头都集中到他的脸上,短短十来秒钟,整个长长的阶梯就没了人,已经上去的极少数人有点好奇的回过头在柱子边看,整个偌大的阶梯空荡荡的已经只剩下布隆伯格,杰西卡伶俐的支起一个话筒架,在上面放了十来个拾音器跟各媒体话筒,就消失了!
布隆伯格似乎下定了决心,对周围四周都看了看,就好像一个演员或者斗牛士在巡场,周围似乎有掌声响起来,其实是无数的闪光灯亮起来!
无形的幕布缓缓拉开!
两百多名纽约州投票的代表和数千名各界人士,外加数千记者都仰头静静的看着那个在联邦国会大厦和阶梯衬托下,显得格外单薄渺小的男人!
这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布隆伯格没有穿惯常的西装,而是一件深灰色的风衣,里面的西裤使用吊带的那种老款,白色的细条纹衬衫就显得比较醒目,他静默了一会儿,右手握成拳头在嘴前轻轻敲击,似乎在给自己勇气,但无数摄像机的特写镜头,都“无意”的锁定了他右手食指、无名指和中指上的三枚金色镶绿戒指,因为这个著名的钻石王老五没结婚,所以这三枚戒指不是结婚或者订婚,而是他在自己竞选纽约市长胜利以后,自己给自己的纪念品。
通过修改纽约市议会条款,才获得连任三届的荣耀,正好就是纽约从911以后到金融崩溃之间的十来年最后疯狂挣扎的时光,布隆布格刚刚因为不得第四次连任下台,这一届还没下台就完全崩塌,几乎所有纽约人都无比怀念这个超级大富豪跟纽约一起互利互惠的十二年,起码都比现在好很多。
也许他在,就不会沦落到如此地步的想法,在纽约人心里显然不是少数派。
好像下定了决心,布隆伯格脱下了外面的风衣和里面的西装,只穿着一件衬衫站在了话筒前面,这既掩饰了一下这实际上是个准备充分的演讲,也是顶级形象顾问设计的局面。
一个领导者,特别是演讲这样彰显绝对魅力的时候,每一个细节都要设计到尽善尽美。
气场、气质、感召力缺一不可。
衬衫不是松松垮垮,两根代表复古风格的束膊带在上臂拉紧了衬衫,在传达了布隆伯格较保守的风格之余,也暗示了忙碌跟自我约束,进而传达出一种充满活力激情、自信和意志力刚强的特征!
当然后者就是需要布隆伯格的表演能力传达了,歪歪头,站在了话筒前,声音清晰而缓慢,还自嘲的摇摇头开口:“我现在的心情……十分谦卑却又非常复杂!”
下面一片寂静,不明就里的群众跟媒体会认为这是个即兴演讲,是个展现布隆伯格想法的好机会,也是他们见证历史的机会,美国人就好这口儿。
而知晓政治内幕或者熟悉这些操作的人,就更明白这绝不是无缘无故的局面,一定会有大新闻大事件发生,所以愈发认真。
“我谦卑……是因为这是建立了美国历史的起点,无数美国开国元勋都在这里发表过重要讲话,也引导了美国的历史!”
“我复杂……是因为我们今天要投票表决的是一个伟大国家的未来,是无数伟大先辈和美国人民的鲜血跟生命才铸就的伟大国土!”
“它现在却面临分崩离析!我想问为什么!”
“我并不是作为任何一个党派拥护者的身份站在这里,因为这个事件太过重要,以至于超过了党派的界限。”
“如果要保证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
“如果要保障我们的未来是有前途的!”
“那么这一次,我相信,当我说完我陈述的,我作为一个普通美国公民深思熟虑的观点之后,我希望,你们能冷静的思考一下!”
“我已经75岁,步入了人生的最后时刻,在我生命的黄昏阶段表达我的态度,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只为美国的未来!”
齐天林一身米色风衣,掩盖不少杀气,双手互握在小腹前,双脚分开,保持跟大多数以前自己做保镖的动作类似,身侧一边站着麦克,另一边是听得如痴如醉的亨特尔,跟他做一样的装束打扮,他们是最靠近现场台阶边的人。
连齐天林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表情,认真的关注着台阶上开始挥动手臂,越来越投入激动的布隆伯格。
安妮则跟玛若坐在附近一处高楼的落地窗前,用双筒电子望远镜鸟瞰一切:“是不是有种在歌剧院看表演的感觉?”
小玛若实在是没法做到这样的举重若轻:“人家刚觉得有点感动,你就又无情的拆穿这一切不过是政治戏码!”
柳子越更直接:“嗯,都说戏子无情婊子无义,看来这搞政治的真是戏子和婊子的复合体!千万不能让老齐彻底的沉浸到政治当中去。”
蒂雅已经换上了萨尔玛敬献的高级阿拉伯袍子,萨尔玛居然还特别为她怀孕的身材调整了体型,舒坦的靠在另一边沙发上,兴致盎然的观看各高点狙击手发回来的坐标分布图:“这么多高楼大厦,要是来一场城市作战,那该多有趣!”
政治在她眼里,的确就是狗屁!
第1501章 所以成功
准备了好几天的稿子,布隆伯格已经演练得滚瓜烂熟:“没错!是我在堪萨斯城,提出了解散联邦政府,重建美国政治经济架构的第28修正案!”
“但请各位要清楚一点,我的初衷是什么?”
“是为了重建最强大的美国!回到各位记忆中那最美好的年代!而不是在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别有用心引导下分裂美国!”
“看看你们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吧?单独划出来的疆土,州长企图演变成国家领导人,负债累累的财政想摆脱联邦的债务,高科技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州瞧不起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落后保守州,急功近利的思维已经贯穿了你们的脑海!”
“但你们看到过未来没有?!”
“每一个美国人,都是看着棒球、冰球、篮球、橄榄球长大的,亲身体会田径赛跑,游泳池遨游的拼搏感受的,美国人热爱胜利者!美国人鄙视懦夫!美国人既然要战斗,就要赢!奋勇夺取那所有的胜利!”
布隆伯格的声音已经随着自己慷慨激昂的声音越发热烈,下面的听众仰起头,看着那个挥动手臂的男人,逐渐进入到他的演讲节奏,也就是归化到同一思维模式……
“我承认,没错!目前我们确实遇到了挫折,遭遇了失败,但我对那些立刻逃避现实,躲起来收拾细软,打小算盘的家伙嗤之以鼻!”
“每一个真正的美国人,应该对这种失败以后的狗屎心态,恨之入骨!”
开始爆粗口了,柳子越关注的电脑数据分析上面立刻上跳了一截收视率数据!
民俗化的口吻是演讲中的双刃剑,有可能迎合民众,也可能会伤害自己的水准,现在看来是用对了!
高度数据化的美国专业机构提供的各大收视率已经开始飙升,类似时代广场,华盛顿国会山,洛杉矶、芝加哥、休斯顿、底特律……等等城市的公共电子显示屏已经在商业媒体的推动下纷纷转到这个频道,匆忙行走的路人都仰头看着画面上那个白色衬衫带着醒目束膊带的男子愤怒的指责!
“你们会因为跟美国一起战斗而死么?”
“不会!这只是一场政治变革,不是枪林弹雨的血腥战斗!”
“不要怕死!”
“每个人注定都会死!”
“但不是每个人都上过战场!”
“而现在,显然就是每个美国人,都应该为了美国,站上战场的时候了!”
“你胆怯么?我承认,当我站在堪萨斯议会大厦屋顶的那一刻,我胆怯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为了美国的未来,像勇者一样站到屋顶大声高呼!因为如果我胆怯了,却有无数的美国人在奋勇战斗,争取未来,我跟你们一样袖手旁观的话,我!和你们就应该感到无地自容!”
充满问句的形式飞快提升听者的思维参与度,连毫不关心的蒂雅都下意识转头看了看屏幕,皱着眉头抓过步话机:“联络一下高点安保大队的主管,请他确认每名狙击手,观察手的情绪,不得受到演讲现场的影响!”
的确是,高楼林立的结果就是两百年前的建筑在这里像个坑底一般的低矮,扩音器带来的音浪就好像在大楼之间回荡一般,具有极强的共鸣效果,所谓震耳发聩,就是用来形容目前这样的场景,醍醐灌顶一般的声音也回荡在每个人的心中!
同样也回荡在每个打开电视收看这段演讲的美国民众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