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兄争取的。”

    “。。。。。。”

    王守仁一脸无奈,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既如此,若陛下真的授予我华亭县令,愚兄就试上一试。”稍顿了顿,王守仁接道:“用四明你的话说,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啊。”

    。。。。。。

    。。。。。。

第四百三十七章 廷推角力

    谢慎回京不久,就投身到繁忙的政务中去。 ??

    若论这世上的苦差事,当值内阁绝对可以排到前三。

    皇帝老子无心政事,如山的奏疏便都堆积到了内阁。

    内阁之中,李东阳和谢迁是大佬,自然不能太累着,谢慎理所当然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是人都有脾气,当看到有不少奏疏是抨击新政的,谢慎自然是不悦的。

    这些官绅还真是自私到了一种境界,能够把本不占理的事情说的冠冕堂皇。

    更让谢慎失望的是,谢迁似乎在这件事上态度也十分暧昧。

    真正支持他的人只有李东阳。

    当然,只要谢迁能够保持中立,不要公然跳出来和谢慎唱反调他就很满意了。

    眼下当务之急是为王守仁争取这个华亭县县令。

    不过,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换作是一般的县令,以谢慎内阁大学士的身份,要想力保一人出任还是很轻松的。何况王守仁本身的资质并不差,在官绅圈子里口碑很好,简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可华亭县是新政试点所在,无数双眼睛盯着,无数人惦记着,推举王守仁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在天子的示意下,大小九卿,内阁三位大学士进行了一次廷推,推举的便是这新任华亭县县令。

    为了一七品县令劳烦大小九卿,内阁大学士推举讨论,这在大明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李东阳作为辅,理所当然的主持此次廷推。

    众人皆明白此次推举的重要性,故而也无需多说。

    李辅直接叫诸位大员将人选写在竹签子上,再递送到值房的方案上,由书吏进行统计。

    在廷推之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便是吏部尚书,也只有一票的权力。

    谢慎为了此次廷推可谓是费尽心力,提前游说了数人,只是不知道这些人会不会临时变卦。

    短短一盏茶的工夫在谢慎看来却如漫漫长夜般难熬。

    等到所有人将人名写好把竹签子递送到方案上,谢慎直是屏住了呼吸。

    书吏数签子统计人选的过程谢慎索性选择与李东阳闲聊。直到书吏将所有签子统计完,他才正色朝方案望去。

    “计数最多的是,兵部职方司主事王守仁。”

    此话一出,谢慎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他采取的策略是拉拢九卿,因为相较于六部堂官,这些官员的地位和谢慎相差较大,更容易晓之以理。

    最重要的是,九卿和各部尚书,侍郎都只有一票的权力。游说九卿显然更有性价比。

    对王守仁来说,这次外放绝不是一件坏事。

    他虽然现在挂着的名头是兵部职方司主事,是个六品官,但实际上因为不被天子所喜,并没有什么实权。

    王守仁也是个倔脾气的,索性便称病不去兵部坐班。

    这样的六品京官当得甚是窝气,还不如外放到华亭县,为谢慎的新政出出力。

    若是王守仁能够在华亭县令任上做出政绩来,绝对会让天子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或许王守仁的整个仕途都会因此生改变。

    没办法,在大明朝做不到简在帝心,就不可能官运亨通。在这点上,王守仁有先天的缺陷。

    这个时候被“打”到华亭县做知县,或许是在挽救他的仕途。

    如果此次廷推的是六部尚书、侍郎,亦或者是都察院都御使、通政使司通政使这样的高官,众人势必要再就结果相争一番。

    可是今日廷推的毕竟只是一个区区七品县令。在场的都是大明朝的股肱重臣,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还是拉不下这个脸的。

    廷推的全过程都有书吏官记录,在将结果写明后第一时间递送到豹房之中,呈由天子御览。

    只要天子同意了这个廷推结果,便有了法律效益,新任华亭县令就可以走马上任了。

    谢慎对正德皇帝那块倒是丝毫不担心。

    皇帝本就厌恶王守仁,刘瑾专权时王守仁差点因此被贬出京。

    最后虽然由于谢慎的力保,让他留在京中,但却是没有任何实权。

    如今有机会把王守仁打出京,眼不见心不烦,正德皇帝自然是愿意看到的。

    至于这背后的博弈与厉害关系,却不是这位天子会考虑的。

    没办法,谁让谢慎就赶上了这么一个率性而为的荒唐天子呢。

    廷推结束,六部九卿相继散去。

    李东阳却是欣慰的点了点头道:“有王主事去松江,老夫也是放心了。”

    谢慎感激的冲李东阳一拱手道:“若是没有西涯公相助,恐怕守仁兄很难胜出。”

    他游说的官员总共只有五位,最后投王守仁的却有七票,多出的两票一定是有人相助。

    谢慎打算推举王守仁的事只对李东阳、谢迁说过。

    谢迁在这件事上态度暧昧,虽然不至于和谢慎唱反调,但指望他出力气帮忙似乎也不现实。故而谢慎可以肯定,暗中助力的一定就是辅李东阳。

    李东阳捋了捋胡须道:“有些事老夫都不敢去做,但四明你敢做。若是老夫再不肯出点力气,还有什么颜面自居于这内阁。”

    “西涯公言重了。若是此次守仁兄的松江之行顺利,那我大明便到了中兴之时了。”

    对于新政,谢慎是十分期待的。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王守仁能够在华亭县就土地和商税问题改成什么样子。

    李东阳微微颌道:“希望如此吧。有时老夫也在想为什么大明朝天子英明,吏治清明,国库却并不丰盈。老夫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看了四明上的那封奏疏,便是恍然大悟。”

    谢慎面颊登时一红。

    “西涯公,某也是想要替大明,替陛下做些实事,当不得西涯公如此夸奖。”

    李东阳摇了摇头道:“大明就需要四明这样的人,若是都像老夫一样锤锤补补过日子,那也只是饮鸩止渴罢了。”

    稍顿了顿,他继续道:“但四明你也要记住,大明这艘船的掌舵人始终是陛下,决定方向的只有他老人家。在这一点上,你可不要犯糊涂啊。”

    。。。。。。

    。。。。。。

第四百三十八章 华亭县令

    李东阳说的没错,天子就是天子,这一点无论何时都不会改变。 

    谢慎可以在规则之内推举自己的人,但这个决定权还是在天子手中。

    最麻烦的是,这个规则并不写在大明律中,没有明确的条文,完全看天子的心情。

    饶是正德皇帝这种随和的君王,心思也不是完全可以摸透的。

    李东阳宦海沉浮多年,对这其中的道理早已是看的透彻,用人情练达来形容丝毫都不为过。

    廷推的结果谢慎很满意,只要正德皇帝允准,王守仁便可以即刻奔赴松江府华亭县上任。

    谢慎坚信,只要有王守仁在,他的政治理念就能够得到最好的贯彻。

    如果在这个世上还有人一定不会负他,那这个人一定就是王守仁。

    。。。。。。

    。。。。。。

    正德二年七月,天子朱厚照允准廷推结果,命王守仁赴华亭县赴任。

    由于圣旨上有即刻启程四字,王守仁也不敢耽搁,在吏部匆匆办完手续后就启程离京。

    有京杭大运河的存在,从京师到松江还是很便捷的,前后半个月的工夫,王守仁便抵达松江府。

    华亭县是附郭县,故而县衙就设在府城之中。

    这对于王守仁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要知道,有个顶头上司在头顶上压着,很多事情都会掣肘。

    还好他这个县令有些特殊,在某种程度上是朝廷专为推行新政而任命的。

    虽然没有王命旗牌护身,但多多少少有些底气,不必完全看松江知府的脸色。

    当然,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王守仁抵达松江府后,第一时间前往知府衙门拜见,也算是做足了礼数。

    松江知府姓赵,名吉,字惠之,山东青州人也。

    这位赵知府是弘治三年的进士,今年却是他在松江府任期的第一年。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赵知府刚刚上任不久,自然还处于兴奋期。

    和许多同僚一样,赵吉主抓的还是那么几方面。

    税赋、文教、狱讼。

    后两者还好说,这税赋一条可是愁煞人也。

    南直隶富庶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而松江府与苏州府更是占了整个南直隶税赋的一半。

    连小孩子都知道两府的官绅富可敌国,赵知府自然也明白。

    可明白是一回事,要想从他们身上抽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地缙绅,多是有官府背景,只需要稍稍挂靠就可以免去税赋。

    起初赵吉还兴致冲冲的命令府衙官吏清查田亩,打算清一清老账,把前任留下的亏空补上。

    可当吏员把所有在册田亩清查一遍交到赵吉手上时,赵知府直接傻了。

    与国朝定鼎之初相比,土地的归属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近九成的土地都在本地官绅名下,只有极少数零散的土地归属于普通农户。

    赵吉思量再三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和这些官绅撕破脸皮。

    毕竟铁打的官绅流水的父母官。

    三年任期之后,他便要再到京师述职,谋求新的出任地,和这松江府再无瓜葛,何苦在这件事情上和本地官绅闹得个水火不容呢。

    若是这些官绅联合起来找起赵吉的麻烦,恐怕赵吉最后还可能灰头土脸的离开松江府。

    他自然不会傻到去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故而这农税一事便放了下来。

    至于商税,就更是无从下手了。

    太祖皇帝立国之初,就曾明确的规定了商税是三十税一,这一块是定死的。

    便是赵吉想要加税,也没有任何官方律法作为凭证,实在是心虚。

    农税不能改,商税不能动,赵吉能做的似乎只有混吃等死。

    到任之初的激情渐渐退去,他已经想好了等到任期结束获得一个中等,或者中上的考评,平调别地了。

    直到朝廷命王守仁赴任华亭县推行新政的消息传来,赵吉才重新燃起了激情。

    他看重的不是王守仁这个人,而是天子的态度。

    新政的内容早就誊抄在邸报上发往各地,赵吉也已经在第一时间看过。

    老实讲,赵吉很佩服小阁老推行的这个新政。不论从什么角度看,这个新政都是言之有物,治病救人的。

    可赵吉却不太看好这个新政能够成功。

    因为赵吉本身就是地主,他十分明白这些官绅地主的想法。

    小阁老想在全国范围内清查土地,其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让赵吉有些惊讶的是,小阁老的这个新政竟然得到了天子的支持。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还下令取松江府华亭县做试点,这明摆着是要在全国推行啊。

    在大明朝做官,风闻行事的本事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