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看似楚国封锁了通往楚国腹心的所有要道。实则还有一条小道,楚国没有设防。”白起笑着说道。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是用兵到极致才能达到的效果。如果真的有白起所说的,楚国没有设防的小道,那韩国大军可以借此深入楚国,楚国在边境上囤积的大军就完全失去了作用。楚军军心大乱之下,灭亡楚国也就简单了。
    “哪条小道?”韩王迫不及待地问道。韩王实在想不出。还有哪条小道被楚国忽略。难道是大别山的小径吗?又或者是黄山?
    “彭蠡湖!”
    白起的回答让韩国君臣犯起了嘀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彭蠡湖因为湖如大瓢而得名。乃是自古以来的险要所在。
    在占据荆州后,南阳、巴蜀的舟师都被调到了彭蠡湖,将彭蠡湖作为训练之地,合并为荆州水师。楚国的舟师就驻扎在下游百余里外的松阳,监视、防备荆州水师。彭蠡湖虽大,但边缘却尽是沼泽。根本就无从借道。而且,从彭蠡湖到松阳的南岸,皆是山林密沼。多瘴气,人畜皆不能行。至于北岸,视野倒是开阔,但沼泽更密。所以,楚国才能安然在松阳布下了铁桶阵,锁死了韩国江水上的通道。
    荆州水师有四万余人,楚国将所有的舟师集合起来,置于松阳,刚好五万。人数上占据优势。正是楚国的依仗所在。而且,论及经验。韩军也确实赶不上生于江水死于江水的楚人。单单是从彭蠡湖到松阳的河段,楚军舟师便放置了不少沉船、水下陷阱。就够荆州水师有的忙活了。
    “六、七、八月份,彭蠡湖附近的区域会下暴雨,若遇到不好的年份,整个彭蠡湖的水深都会上涨*尺,普通的年份,也会上涨四五尺。原本不能通人的沼泽会淹没在湖面之下,只要我们派遣小船,足可将一支数万大军渡过彭蠡湖,踏足江北!整个松阳,舟师有五万人,步卒却不过千人。这支大军既可以奇袭松阳,也可以一路东去,至少在抵达昭关前,绝对不可能遇到什么阻碍。我们韩国选择的余地也就多了!”
    韩王大喜,如果真的如白起所说,败楚就简单多了。一支数万人的韩军精锐深入江北的楚国腹心,楚国再如何大度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威胁。想要解决这支大军,楚国必须从其他地方抽调大军!无论是从松阳调集精锐,还是从寿春抽调大军,都可以打乱楚军的部署,方便韩军主力突破楚军防线。等击败了楚军,韩军的主力完全可以在昭关和这支奇兵汇合,然后兵发江东。当然,袭占松阳的诱惑更大。只要全歼了松阳的楚军舟师,楚国将再无可以在江水上阻拦韩军的水师。荆州水师完全可以一路顺流而下,抵达鸠兹,在鸠兹转道进入中江,行驶三百余里后,就可抵达太湖。而楚国如今的都城吴县,就在太湖湖畔。
    “爱卿此言当真?”虽然明知道白起行事稳重,不会无的放矢,但事关重大,韩王还是不由自主地追问了一句。
    “臣所言句句属实!当初臣领兵攻楚时,曾经命人搜罗了不少楚国信息。攻破郢都,也是有运气的成分!”白起实话实话。
    “六十万大军当如何调度,爱卿可有想法?”韩王追问道。
    “臣以为当兵分四路,荆州水师四万人在彭蠡湖佯动,从正面吸引松阳方面楚军的注意力。六万轻步卒走小道,奔袭松阳,若成,固然好。若不成,则放弃松阳,直奔昭关,迫使楚军从边境上回师。此为一路。二十万大军在信阳、西阳一带集结,攻打期思城。若期思城内的守军出战,则与之战,若死守城池,则分出五万大军围之。此为第二路。二十万大军驻扎在下蔡、做强渡淮水的姿态,令寿春的八万楚军不敢分兵救援期思城,等第二路大军兵临寿春城下,再渡河。此为第三路。分十万大军攻打赣水以东的土地,楚国在这片地区的兵力不多,而且重点是放在了山隘关口,我们不求攻占通往江东的谷道,但求攻占平原上的城邑,尤其是彭(弓屰)。只要占据此城,一旦我们拿下松阳,便可用舟师运送大量士卒到太湖,到时楚国休矣!”白起分析道。
    韩王连连点头,主攻方向看似是在淮水一线,足足有四十万大军,楚国的主要精力应该也被牵制到了这里。声东击西,最实用的计策。但楚国的兵力有限,即使担心韩国用这一招,也是无计可施。
    “诸位爱卿以为此计如何?”
    群臣已然看出来了,相对于灭齐,韩王对灭楚更有兴趣。正如范睢所说的那样,楚国对于韩国经略北方,是极大的威胁。在没有消灭楚国这个隐患前,韩国处处受制。灭楚可令诸国胆寒,从此各国只能生活在韩国的阴影之下。
    “臣等没有异议!”群臣齐声说道。
    “好!既然如此,那就从徐州、豫州、益州、荆州,并南阳郡、汝南郡,抽调六十万大军,准备伐楚。以三月为期,豫州、徐州、汝南兵集结在西阳、下蔡;益州、荆州、南阳兵集结在南昌、彭蠡湖,不得有误!”
    “白起,朕封你为车骑将军,统率六十万精锐,军中不论官位高低,不听号令者,杀无赦!”
    “遵旨!”白起一脸郑重地回道。
    “韩腾、乐乘、卫云、王翦!”
    “臣在!”韩腾、乐乘、卫云、王翦同时出列,齐声回道。
    “你们四人此次听命于车骑将军,各带一路大军,务必尽心辅助!”
    “遵旨!”
    见韩王接受了自己的意见,御史大夫范睢又道:“皇上!明天就是五月了,想要发兵攻打楚国,最快也要到八月!臣以为,这段时间最要紧的就是稳住秦、赵两国,秦国毕竟尚未同意合纵,这其中尚且有变数。不如分派四路使者,秦、赵、齐、燕各一路。对齐、燕行威逼利诱之策,对秦、赵拉拢。”
    韩王点了点头,认可了范睢的提议,说道:“爱卿的意思是策反秦、赵两国吧!”
    “然也!赵国之所恨,不过是我们韩国夺取了邯郸,令赵国颜面大失,如果我们假装愿意割让巨鹿郡乃至邯郸,赵国很有可能会心动!”
    “联赵伐秦!”韩王和范睢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说完皆是哈哈一笑。楚国在南方势单力薄,在北方,合纵的主力乃是秦、赵两国。如果可以用巨鹿郡或者邯郸让秦、赵两国化友为敌,韩国与赵国一道,可轻而易举地重创秦国,那合纵必然也就无疾而终。
    当然,无论合纵成不成功,韩国都已经下定了决心,那就是集结主力南下,消灭楚国。楚国一旦覆灭,韩国将再无后顾之忧。剩下的秦、赵、燕、齐也不会剩下多少勇气,和韩国作对下去!
    而之所以选择赵国为盟友而不是秦国,原因也很简单。秦国欺骗韩国的感情,将太子子楚接回晋阳,此为一也!秦国据有富庶的河东郡,战争潜力实际上大过赵国,扶持弱小的一方削弱强大的一方,此其二也!其三嘛,则是不可说的秘密!(未完待续)
 。。。  

第六十九章 大胆的计划
    ps:第二更!下一更大家不要订阅先!
    商议好出兵的方向后,韩王将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太尉魏辙单独留了下来。魏辙也是在最近才知道,韩国为何在上次五国伐韩的时候,轻而易举地渡过了韩国立国以来的最大危机。很难想象,一个细作居然摇身一变,成为敌国三公九卿的存在。
    “朕欲乱秦,诸位可有良策?”韩王一脸平静地问道。
    三人面面相觑,方才在朝堂上,韩王已经制定了联赵伐秦的策略,如果计划可以成功,那秦国必然削弱。祸乱秦国的目的也是为了削弱秦国。两者殊途同归,怎么韩王现在又要自己想出削弱秦国的策略?!
    不过,张平、范睢、魏辙都是心思机敏之人,略一细想就知道了韩王的用意。除了韩王加上自己三人,韩国再无一人知晓吕不韦是韩国的细作。所以,制定策略的时候,也都没有将吕不韦的因素考虑其中。韩王既然有此一问,说明在韩王心中,想要赵国反水,对秦国反戈一击的希望应该不大。既然联赵伐秦不可行,想要削弱秦国,就必须用一个“乱”字!还是要利用好吕不韦眼下的关系。
    “臣听闻秦王宠爱杜姬,华阳夫人和秦国太子子楚必然心有不安,能否在太子之位这件事上做些文章?”丞相张平试探性地问道。
    “秦王虽然好色,但事情的轻重缓急还是有分寸的。如果子楚尚在洛阳,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此事还有可能成行。但如今子楚已经返回晋阳,秦王对子楚信而用之。改立太子的谣言不攻自破,怕是不行!”韩王长叹一声,有些后悔自己太过自信。放走了子楚。
    “阳泉君与将军杜蟜不睦久矣!尤其是阳泉君此次‘大胜’而归!加上太子子楚回归,杜蟜备受压制!我们是不是可以派人行刺阳泉君。在现场留下杜蟜府中的记号,嫁祸给杜蟜。如果阳泉君身死,秦国朝堂必然大变。即使阳泉君安然无虞,也会闹出一场风波!”魏辙也是出言道。
    韩王轻轻点了点头,回道:“这点倒是可行!即使阳泉君知道多半是有人嫁祸,但为了自己的颜面,也必定不善罢甘休!如果再有我们的推波助澜,就更好了!太尉。两人互派刺客,行刺对方,是不是更加好些?”
    魏辙听后就笑了,如果两人都能侥幸不死,那朝堂上必然热闹非常啊!双方都必然落井下石,置对方于死地。后宫也会不得安宁!
    “王上妙计!”魏辙不得不佩服,为了取胜,为了最大程度地解决韩国的敌人,韩王并不拘泥于仁义。这天下,本就没有什么仁义可言。就比如两军隔着河对峙。强大的任由弱小的一方渡河,而不是半渡而击,这是可取的仁义。反正强大的太多。战争的胜负早就决定了!如果弱小的一方自以为是,讲求仁义,在强大的一方渡河的时候无动于衷,那这不是仁义,是愚钝!
    “能否引匈奴大军入侵?毕竟,上一次匈奴在秦国折损了十数万精锐,对秦国恨之入骨!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匈奴人应该恢复了不少元气!倒是可以利用一二!”御史大夫范睢也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韩王想了想,摇头道:“匈奴人是狼!对狼来说。你不可能让他连续犯同样的错误。即使我们让出北地郡的通道给匈奴,匈奴更有可能反咬我们一口。而不是为我们所用,攻打秦国。要知道。上郡的北面多山,可不利于匈奴狼骑的施展。”
    “臣受教矣!”范睢躬身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韩王却是鼓励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朕有一计,不知可不可行?”
    “愿闻其详!”张平、范睢、魏辙三人齐声回道。
    韩王想要的是务实的官员,之所以每年的初一的朝会,先延请三公九卿入席,自己再入席,也是不想让自己的位置太高,高处不胜寒,而造成独断专行。从善如流,集思广益,这是韩王对自己的要求。韩王曾经说过,虽然自己贵为一国之君,但所想出的计策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人无完人,金无足金,如果有人尚未听到自己的计策,就拍马屁说自己的计策最好,韩王一定会免他的官,去他的职。这样的作风也养成了朝中大臣谨慎的处事态度。所以,三人只是回了一句“愿闻其详”。
    “既然可以行刺阳泉君,行刺杜蟜,何不行刺秦王?!秦王若死,国本动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