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掠忠幻灾骷吨詈睿馐焙蛘峭缎淖罴咽被
因此,太多的寒门士子,通过各个渠道。前去河内郡赶考,规模直如同后世王朝秋闱赶考一样壮观。
六月六日,河内郡,州牧府,议事厅。
司马懿拿着花名册欣喜道:“主公,已经有四千五百八十七人报名了。”
高远吓了一跳,“这么多人?”他的地盘各郡县职位并不多,心说这比例快赶上后世公务员考试了。不过人越多当然越好。他便琢磨着,考不中的也要想办法留下。毕竟在一千八百年前。遍地都是白丁的古代,找个文化人不容易呀。
文武喜悦中,司马懿笑道:“大族把持权柄久矣,寒门士子很难得到出仕的机会。主公大胜袁绍,威名大振,霸业可期。这些人都来寻找机会,也是可以预见的。”
“这也是我们的机会。”高远点头道。
他便任命司马懿为此次科举的主考官,陈琳、辛毗为副考官,负责实际主持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其实他这一次的科举已经是精简版了,不过这一次也不是帝王级的科举。精简版足够用了。
高远畅想一番,起身郑重道:“一定要做好这一次的科举,未来有一天,全国的大考,一定会成为所有有学之士的晋身之道!”同时,这科举考试,就能够彻底打破士族对权柄的垄断,自然而然的,士族阶级就会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全国的大考!”这句话,让司马懿等人感受到了高远的雄心。众人一起拜道:“一定尽心竭力,辅佐主公完成这一次的科举考试。”
第二日,司马懿、陈琳、辛毗等人,就在郡中官署碰面,商议考试流程、规则,并制定考题。陈琳大文豪,辛毗亦是一等一的文化人,加上文韬武略的司马懿,制定相当一级的考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高远对于内政科举方面交给司马懿等人很放心,这一日,他又开始着手军事上的建设。他找来赵云、张辽。
首先,高远吩咐赵云进行降兵和本方部队的整合。
其次,根据并州的产能和之前袁绍、曹操“相送”,高远可以维持五万人的主力部队,因此,他责令张辽负责在各地选拔精锐,招募主力新军一万,加上之前的,共计五万主力部队。
主力部队日夜强化训练。
再次,选拔主力淘汰的兵源也不能轻易抛弃不用,从中再选拔优良的,责令阎柔,田豫负责组建各地的守备军。以郡为单位,每郡三千人的守备军,守备军不用日夜强化训练,有时间屯田,这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几乎不用消耗并州的产能,反而能够提高产能。
最后,高远有感于应该加强对治下一切的掌控力,便打算成立一个秘密的情报组织,称为特情卫。任命族亲嫡系高雅为负责人,负责内外的情报工作。高远面授机宜,组织新立,对外以先前的细作为雏形,对内,安插忠实可靠的人员,进入各要员,大家族之中监控。这一切,皆要秘密进行。
三日后。
司马懿颇为疲惫的回到了家中,手里拿着一叠珍贵的洛阳纸,密密麻麻都是字迹,便是这次科举考试的试题。他做事仔细,便是回到家中,也在研究科举的事情。
远处一人骂骂咧咧而来,“高孟严搞的这叫什么,平白拿我们士族的土地去养活平头老百姓。搞得老子钱也没了,还如何出去玩耍!”
身边的侍从,战战兢兢跟着。
此人看到了司马懿,呼道:“二哥!”
司马懿闻声望去,便看到了自己的六弟司马进。他几个兄弟里,就这小子不上进,心说这小子这段时间不玩鹰遛狗了?
司马进没有去玩耍,是因为没钱了,这眼珠子滴溜溜一转,就盯在了司马懿的手上,颇为兴奋道:“二哥,这就是试题了!”
ps:感谢:李建飞福利,鱼非起起落落打赏。
明天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偃旗息鼓一天,暂定攻克两座城池(就是两更)。不过,好像咱们还没有打赢呢。主公们,全力支持末将每日攻打“四座城池”吧!
第一百一十八章司马有败家
司马懿回府遇到六弟司马进,考题往手袖口袋里一踹,“没你的事情。”
司马进闻言顿时失去了兴致,牢骚满面。自从土地改革后,属于司马进的土地少了,收入也就少太多,奢侈生活一落千丈。而二哥司马懿却是政务的主持人,不由不满道:“高将军搞的这叫什么事,拿我们的财产去给老百姓!二哥你还帮他,不帮自己人!”
司马懿一听,眼珠子一瞪,手就举起来了。
司马进心惊胆战,急忙一个后跳,躲开数步,满脸却是张狂,“二哥还要打我不成!”
司马懿七窍生烟中放下手,却是语重心长道:“你懂得什么,土地买卖自由,你只要虚心上进,学有所成,自然良田万顷。只是租金官方统一,不能再任意制定价格。”
他又拿出试题,抖了抖道:“晋身之道十分容易,你若是有本事,凭我主的英明,我的位置你也能做。”
司马懿的话中的意思很好理解,只要有真才实学,高官厚禄,家财万贯根本不是个事,这来自于高远新的执政理念。
高远绝不会给自己未来称王称帝制造障碍,他的土地改革,重点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每个人都有地。第二,土地私有化后买卖自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租金官方统一,这就不可能出现地主剥削农民的情况出现。
地主没有剥削的暴利来源,无法控制土地上的人,就成为不了士族了。并且,地主的定义也就发生了改变,再也不是土豪劣绅的代名词。
高远收了士族的地,但却给了士族应得的土地。并且也没有分士族的其他家产,同时也没有堵死士族的出仕之路。他只是引导士族向后世的开明绅士转变,只要你有学识,发迹发家是一定的。富不过三代的话,只能说没本事就接受现实吧。
比如,游手好闲的。自然就败家了。败家的将地卖给了别人,高远自然不会去白白养活这些败家的。而通过勤劳、精打细算获得更多土地和财产的人,就是有了高远意义的新地主或是开明绅士。
这些人在当今的生产力下,自然不可能一个人耕种太多的土地或是管理庞大的财产。就需要别人耕种和雇工,不管是雇人出工钱,还是直接租种,都有一个合理的范畴。
自己没有地的,是因为你个人的原因失去了,你也不能有什么怨言。而有地的不能自己制定标准去剥削失去土地的。这就消除了一定的矛盾。
另一方面,合理的租金和人工标准,可以让失去土地的人获得一定的积蓄,只要接下来发愤图强,就能够重新拥有自己的土地。
这是一套激励人奋发图强的制度。
然而对于一些懒惰成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士族来说,这奋发才能够图强的制度简直是要人命。因为他们原本过的,就是蛀虫般的。不用奋发就能够享受的日子。
“高孟严英明个屁,他一个泥腿子出身。就知道老百姓!还不如跟着曹公,袁公!”司马进叫道。
“混账东西!你懂什么,争霸天下,胜负难料,我看主公更有机会!”他司马懿瞅着自己不长进的弟弟,又道:“主公施政。虽然削减了世家大族,但却让更多的人获得了机会。主公因此会获得其他人不可能获得的力量,袁绍的战败,已经很好的证明了。”他扬了扬手中的考卷,“只要有才能。你就可以出仕。有才能,无论是经商还是其他,都可以发家致富。你自己不努力,怪谁?”
司马懿已经彻底了解了高远的执政理念,根基就是土地,重点就是租金的官方统一。官员,大家族就无法剥削百姓。而只要有真才实学,同样能够高官显贵,良田万顷,只不过不能剥削百姓了而已。剥削百姓这样的事情,有为之人才不屑去做。
同时,真正为官者,绝不可能想要得到百姓的畏惧,而是想要得到百姓的敬重。
这是一个整合了新的权贵阶级,又激励百姓勤奋的新的治国理念,能够想出这样治国理念的人,将来会没有成就?司马懿绝对不信,他反而相信,高远一定会有超越秦皇汉武的大成就。更何况,现在的高远兵强马壮,已经突破了前期的困境,飞龙在天,指日可待。
从龙立功,谁不想?择主而事,就看谁有眼光了。
司马懿有这个眼光,而司马进是没有的。
“哼~。”孺子不可教,司马懿甩袖子走了。
“哼~。”司马进学着他哥的样子,也是甩袖子向另一个方向走了。然而走了没两步就停了下来,突然转身,眼睛就盯在了司马懿手中的考试卷上。
作为司马进,这个士族环境下长大的公子哥,才不会去考虑什么发愤图强。他被司马懿教训了一顿,心生忿怒,心说外面都在讨论这次考试会出什么题,太多人想要考中,我若是偷出来,卖了,一定能够买一个好价钱。
你还别说,司马进还是有经济头脑的。
时夜一更天,司马懿放下手中的试卷,揉了揉眼睛,就说更衣睡觉的时候,就听到自己庭院外面,传来一嗓子,“二哥,老爹心疼病犯了!”
司马懿顿时慌了神,分快打开房门,狂奔而去。
不一会,当他来到老爹房中的时候,果然看到司马防捂着胸口,三五个丫头服侍着顺气。“爹,您感觉怎么样了?”
司马防缓了过来,苍老道:“无妨,老毛病了,死不了!”
司马懿这才四周查看,没有看到老六司马进的身影,道:“我六弟呢?”
司马防想起这个逆子就生气,叫道:“他巴不得我死,会来看我,还是仲达孝顺。”
司马懿在外,那是一派风范,在家里,就是个孝子的模样,道:“爹不要这么说,您老犯病,还是六弟通知的我。”
“他通知的你?这兔崽子。”司马防虽然大骂了一顿,但却是颇为欣慰的模样。
司马懿回去的路上,就在花雕的宽大走廊里,遇到了司马进,他顿时不满道:“你小子去那里了?咦,你慌什么?”
司马进惊慌失措,却是灵机一动,叫道:“我拉肚子!如厕!闪开,闪开!”他撞开司马懿的时候,手袖里掉出一摞纸。
司马懿见到后,眉头一皱。
司马进更加惊慌,却是更加大声的叫道:“拉肚子!”跐溜,他就窜没影了。
“竟然用上等的洛阳纸,败家子!”司马懿十分气愤,一甩袖子走了。
第二日,司马懿小心收拢好带回来的试卷,这东西可不能独自放在家中,以免被人看到泄露出去。
他带着试卷前脚离开,后脚司马进就趾高气扬的冒出了司马府。
话说这一日六月初十,艳阳高照,城外那就是风吹稻花香,小河水流淌。城门,人流进出不断,客商极多。城内,熙熙攘攘的人群,让街道繁荣,竟然有了长安、许都这些大城的气象。
这得力于高远的富民政策后,百姓有了自己的地,就有了余钱,自然就会消费改善生活,自然这商业就发达了。
中午,主街,一处好一些的酒馆里,来客满座。店老板乐开了花,逢人就说,高将军的政策好,若是朝廷也像这样治理地方,岂不是处处繁荣!
客商们立刻呼应,“以前北方最有钱的是河南、河北地区,看这里的气象,将来最有钱的必然是高将军治下的山西地区了。”
商人逐利,听说山西人有了钱,大批商人就全来到。如今这些商人,看山西人,那就是一叠移动的铜钱。
话说这酒馆里,有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