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9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仅是指国内,因为平安监的开采,与国内不同,国内多是可怜巴巴的贫铁矿,海外去有许多富铁矿。海外的大约能统计出来,去年一年向宋朝提供了五千万斤铁,并且产量一直在上涨之中。不然钞行也不会将平安监的契股炒作那么高的天价。

现在整个宋朝铁产量包括平安监的大约有近七万吨。

再就是铁的价格与用途,价格不是那么稳定,正常相当于铜的价格十五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用途有几条,原来用来做铁钱,便宜,如今一一废去,还有用来作为生产铜胆的原料。

两项用途用铁量比较少,大头其一是用来做兵器与盔甲,特别是铁,容易氧化生锈,必须持续性的生产。最后才留作民间用途。因此向吐蕃或者其他外国提供的铁制品并不多。

即便是有海外的铁矿补助,如今宋朝铁仍供不应求。

一吨铜价仅相当于六百缗到八百缗之间,一吨铁更少,仅相当于三十缗到五十缗之间。也就是整个宋朝一年出产的铁价仅在两百万到四百万缗钱。

铁是不值钱,但是铁制品值钱。一副盔甲用铁五十斤,包括锤炼的损耗在内,也不过三缗钱成本,可实际成本需四十缗钱。

这就是钢监的利润所在。

一旦大肆发展起来,因为铁的产量掣肘,肯定不及银行监利润,但最少能达到平安监利润的一半。

太监将一些刻意打造的武器盔甲带了上来,放在庭中,郑朗叫来几个侍卫,用它们与原来的宋朝盔甲武器比较。

仅是一会儿,便看到效果。

即便郑朗刻意从郑州选来的产品,质量肯定不及土办法的百炼钢。但有几个人奢侈地用百炼钢,况且那个百炼钢成本昂贵到什么地步?

皇宫侍卫所用武器盔甲算是好的,一比较,硬度相仿佛,有可能看上去略弱一些,但韧性远远超过侍卫自己佩戴的武器与盔甲。这种钢也会生锈,但锈化的程度比铁制武器肯定要慢,也就是使用寿命会更长。

暂时大家未想到其他,李端愿久在军旅,对武器熟悉,看着它们问:“郑公,可否量产?”

一旦能量产,这种更锋利的武器,坚韧性更好的盔甲,不但能进一步有效保护兵士,也能更有效的杀伤敌人,增加军队战斗力。并且郑朗还说了一个重要的事,若全部采用这种钢制盔甲,重量会减少十斤左右。这会使得兵士承负减轻,无论步兵或者骑兵,进一步地提高速度。

“带来了,肯定能量产,不仅能量产,比如这副盔甲,若大肆生产,成本会仅有二十五缗到三十缗之间。其他武器若用新方法生产,成本节约不了一半,但会节约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

仅一句,一起明白其意义,不要说民间使用,就是一年宋朝生产武器,若节约四分之一成本,也是一笔惊人的数字。

赵顼深情的抚摸着这些盔甲道:“这些,原本是父皇能看到的。”

郑朗不作声,若你父亲活五年,五年看不到,活十年,十年看不到。

但有的郑朗未说,想要实现郑朗的话,必须将炼钢技术加速度,提高到清朝中期,才能实现。暂时还有一些难关未攻克,可也不急,从上马,到大规模的投入生产,最少还有几年时间。有几年时间,大肆投入研发,或者先前大肆生产带来的经验,足以将这些技术难关一一攻破。

曾公亮说道:“行知,将此消息放出去吧。”

利好消息,放出去,能松缓眼下的压力与争议声。

郑朗额首。

赵顼立即命王珪草下两道诏书,第一道就是商税的重新改制。第二道就是钢监。采纳了郑朗意见,于郑家庄旁边的蔡水河畔建造第一个钢厂,成功后还于滑州、杭州建造第二第三钢厂,第一次作契股五十,有些肉痛,不但郑朗肉痛,许多官员皆感到肉痛,为了平息争议声与反对声,不得不做出巨大的让步。朝廷出资源与技术、人力,商人仅出建造钢厂的成本,这个相比于收益来说,并不大。至于铁矿石的采购与产品销售,那属于流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无关。

契股不需向朝廷交纳购股金,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善户,以前有过许多善举,或者配合此次朝廷清查,主动交出隐田漏税的大户人家,才能参加。

又派小吏请一些权贵与富贾于相国寺,亲自展示一些钢制武器与产品。

宋朝兼并还没有恶化崩溃之前,拥有十几万亩耕地与几万亩耕地的顶级大户终是很少的,一般拥有两三千亩耕地便是第一流的大户人家了。但若自己没有更好的方法经营,全部交给佃农,一年租子收入也不过六七百缗,象北方以麦粟为主,收益还会更少。

消息传出去,争议声稍稍小了一些。

明年春天会再度恶化,那么郑朗会抛出第二监。

累得半死不活,郑朗还在心中暗叫侥幸,若没有带着硬盘来穿,弄出许多产业进行牵就,凭借智慧,郑朗怀疑是否真的有办法,将宋朝这场困境化解。

冬天深了。

就在他暗喘一口气的时候,种谔大捷消息到来。

种谔击败了西夏军队,开始着手带着当地百姓重新修葺绥州城。

陆诜得知后气得跳脚,要派人抓捕种谔治罪。这是陆诜奏折上写的话,但他有没有这个胆量,让人怀疑。此次让陆诜很苦逼,功是有了,得到绥州,以及十几万降民。但这么大的事,没有诏书,种谔就善自行动,过错更大,连带着他也有过错。不过此时郭逵前来交接,来得有些晚,莫明其妙地上位,又莫明其妙地下去,又上位,再下去,先是贬放到郓州。刚到郓州还没交接,又贬到延州。

郭逵心口憋着气,在京城赖着不走,郑朗知道,此时无法为他分心,并且也不知道郭逵内心真实的想法,郑朗略有些忌惮与不高兴。拖了一段日子,郭逵看到没有希望,只好去延州。所以来延州时间有些晚,看到郭逵到来,陆诜不知道朝廷对种谔发兵有何动向,立即与郭逵交接,然后将事情经过写了一封奏折,递向朝廷,自己去秦州赴任。

种谔做对做错不管他,但肯定与宋朝制度不合。

诸言臣听到此事后,眼睛一起红了。

赵顼用眼睛瞟着郑朗,种谔这事儿做得……想到郑朗说过的话,宋朝不缺士大夫,缺的是良将,庆历战争磨练出一些良将,皆先后凋零,如今良将皆青黄不接,拿不出手。

种谔似乎很不错,只有几千青涧城兵士,居然大败四万西夏铁骑。想到这里,赵顼说道:“此乃朕向种卿下的密旨。”

对种谔进行保护。

但大家相信不相信?

就是你下密旨也不对,改制是你与郑朗带头兴起,非是皇家私务,或者一些小事情,无所谓。此乃国家大事,政事必须交给中书审议后,再由两制诏书,军事必须由西府审议,两制诏书,才能称为圣旨。那怕是密旨,关系到两国交战,最起码的手续,西府一二首相得知,两制一二翰林批阅。不然连你做皇帝的,也犯了严重错误!

第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让

赵顼说道:“各位散吧,诸位相公,台谏、两制、三司、三衙,到都堂议事。”

也是郑朗弄出来的,朝会上争终是不美,而且人多,七嘴八舌,京官几千人,不可能人人来上早朝,但能有上早朝资格的官员不在少处,好几百人。将朝会生生变成菜市场,终是不美。

郑朗将都党议事规模扩大化。

原先仅是东西两府大佬聚集议事,现在加了两制臣子,三司主要几名大臣,三司是必须要加的,钱使整个国家苦逼了。台谏偶尔也加进来,先得沟通好,因郑朗,台谏权利放大,不沟通好,会吵得没天没日。三衙几员主要官员,倒不是常见。

情形颇类似西方的议会制。

多者能有七八十名官员,少者也有二十几名官员。

协商的过程,就是取得一致沟通认可的过程,有一点要注意的,司马光为什么彻底抹杀王安石,当真是他保守?非也,让王安石的强势与固执逼的,因此司马光在《与王介甫第一书》里写了一句: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

绝对绝对的不是夸奖王安石。

一旦郑朗到了这一步,或者给人就是这种应象,不久后他同样也会变成过街的老鼠。

想改变,先投入,不能站在士大夫的对立面,而是要投入这个整体,那怕这个整体是地狱,是臭阴沟,是茅厕!

至少这种虚伪的议会,让更多的官员感到自己被尊重。

赵顼让大家坐下,将事情经过的相关奏折,以及弹劾文书一起拿出来,自曾公亮往下递阅。

因为事情发生得早,自六月就开始发生,许多官员才赴任不久,并不知道其中原委。

种谔也有奏折,在六月上报奏折道:谅祚累年用兵,人心离贰,尝欲发横山族帐尽过兴州,族帐皆怀土重迁,以首领嵬名山者,结绥、银州人数万,共谋归顺。

嵬名山就是嵬名名山,不过两个名重叠,故称为嵬名山,略去一个名字。

陆诜报谔,受可以,若是嵬名山能悍西夏军队自保就受之,若象种谔奏折上所说的那样,率领绥银二州数万帐户归顺到朝廷安置,则不能接受。几万帐户,多少百姓哪,往哪里安排?打散了不乐意,往京西路等中原腹地安排更不会同意,难道指望嵬名山部下弃牧为耕?若不打散,又放在延州保安军,弄不好就是一个火药桶。

当时还是韩琦与文彦博执掌东西两府,朝廷派薛向至延州查问。陆诜又画三策,上策使嵬名山直取谅祚,屁的上策,嵬名山有什么本事直取谅祚?若不能取,中策则守其地拒之。其下退于两界不折地,也就是闲田所在,两不管的地方编制。说来说去,让嵬名山自生自灭。

将这些情况刻意让张穆之进朝入奏,朝中同样在议论纷纷。事情也太多了,那有闲功夫管一个嵬名山。因此张穆之带回来两道截然不同的旨意,一让张穆之盛言招纳之利,又诏让种谔从陆诜所画策。

随后郑朗进京,发起改革,种谔接到李文喜消息。料定陆诜不会同意,更不会发兵,因此倾其青涧城所部以及部属折继世所部,会于绥州西南怀宁寨,入绥州。嵬名山根本未想到宋军居然敢进入西夏境内,猝不及防,被迫投降。但当真猝不及防?若宋军能象这样大咧咧地进入西夏领地,都没人注意,西夏那些驻军全部改吃素了?

陆诜将情况上报,种谔也如实将经过上奏。并且说了一件事,种谔直达名山帐,名山欲战,李文喜乃嵬名夷山相逼,说宋军十万军至。名山遂降。具体过程,恐怕只有种谔自己清楚,中间有N个疑点,以至后世史书对此事,存在了好三四种记裁。后来嵬名山见宋军少,大悔。直到种谔大败西夏四万军队后,嵬名山才甘心就伏,协助种谔重新修城。

种谔担心朝廷如陆诜议,放弃绥州,奏道绥州扼此三大川口(上无定河,下无定河,大理河),虏人谓之“李王心”。乃自古以来的上郡,其地形高,又可下视诸郡,其旁多沃野千里,可以置弓箭手边屯边戍,省军费,足以守疆。

西夏败后,派使来西北扬言,蕃部嵬名山等五百户内附,折马山将兵入界招收,请以嵬名山还本国及诛马山。折马山就是折继世的党项名,杀种谔不大可能,那么杀掉折继世。让宋朝归还一万多蕃户也不可能,只归还嵬名山嫡系五百蕃户,大家有一个台阶下,此事揭过,否则咱们没完。

文彦博闻讯后,此事自他为枢密使就开始发生的,因此上疏说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