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1年,巨舰大炮的时代正悄然步入暮年,各国所建造的战列舰一艘比一艘强大,可这逆转不了历史的潮流,太平洋海域所酝酿的战争即将为航母时代的兴起拉开恢弘的幕布。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在这怒涛汹涌的海域,因战役行动而集结起来的德国炮击舰队以奇妙的组合形式呈现在世人眼前:
三艘战列舰中,沙恩霍斯特级姊妹舰堪称叱咤欧海的传奇,逆潮流而上的三联装280毫米炮已经成为它们特有的招牌;拥有10门14英寸主炮的“格拉夫。施佩伯爵”号是德国海军的新宠,也是英国海军永难磨灭的痛,其前身即是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在贝尔法斯特之战为德军所俘获,经过近半年的后续改造和调试,它已经成为一艘英式风格、德式装备的新锐主力舰,综合作战性能和俾斯麦级相差无几。
两艘重型航母“彼得。施特拉塞”号和“赫尔曼。戈林”号均以德国空军人物命名,前者是齐柏林级的二号舰,纯正德国血统,追求航速和防护,载机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后者是原属英国海军的光辉级航母“可畏”号,当初德军在贝尔法斯特俘获它时,其舾装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仅差通讯设备的安装和后期测试调整,德国海军的技术人员没怎么费力就让它顺利入役,只是舰载机的供应问题使它直到1941年初春才真正成为一艘战斗航母。
除了五艘战力强大的主力舰,飘扬着德国海军旗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扫雷艇也在以各自的方式为登陆部队清扫道路,从格拉斯哥和爱丁堡附近机场起飞的德国战斗机和轰炸机亦孜孜不倦地向英军工事倾泻弹药。在空前密集的火力打击下,位于马里湾南岸的洛西茅斯至巴基一段竟整个弥漫在浓黑的硝烟之中,跳跃的火光就像是厚重乌云中的异色闪电。刚开始时,英军的岸炮还能够向逼近海岸的德军舰艇尤其是那些拥有方形舰体的登陆舰射击,到了后面,战场上的炮火彻底变成了单方面的表演。
炽烈的阳光下,第一艘德国登陆舰径直靠上了浅白色的海岸。
昂起的舰艏缓缓放下,位于登陆舰后部的机关炮嘶吼着将成串的暗红色光点射向海滩一侧的英军火力点,而从那些混凝土工事中**出的弹雨也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了一块,子弹撞在厚重的钢板上当当作响,仿佛在预示着这场抢滩登陆战的残酷性!
“给我瞄准了往船舱里打!”
坚固的机枪堡垒中,一名身材瘦小的英国军官面目狰狞地朝身旁的机枪手呐喊着,这挺维克斯式马克I型重机枪虽然还是上一场战争爆发前列装的武器,但近三十年的岁月并没有完全消磨掉它的战斗精神,尤其是在固定射击位置的情况下,水冷却的方式令它拥有比新式机枪更为出色的持续作战能力——据说在一场战斗中,10挺维克斯机枪在12小时内发射了100万发子弹,期间更换了100根枪管,使用了不尽其数的冷却水,但是没有出现一次卡壳!
打光一条250发子弹的弹带之后,副机枪手迅速从一旁的弹药箱里取出备用弹带,机枪手熟练而敏捷地打开机匣,两人默契配合,在不到十秒钟的时间里就又让这挺机枪嘶吼起来。见此情形,原本准备开口催促的军官合上了嘴巴,可当他望向海滩的时候,两片厚厚的嘴唇却不由自主地分开了!
先前所发射的子弹没有一发能够成功击穿厚重的登陆舰艏,当它放平之后,出现在船舱中的是一辆辆散发着黯淡金属光泽的钢铁战车,普通的机枪子弹对于它们如同瘙痒——阵阵淡色的青烟在船舱中悄然升起,这些拥有方形炮塔和车身的德国坦克隆隆地开动起来,越过充当登陆踏板的舰艏之后,它们毫不在意地行进于没过膝盖的海水中。松软的泥沙并没有陷住它们突刺状的履带,在大马力发动机的嘶鸣中,坦克缓慢而沉稳地向前推进,徐徐转动的炮塔主动搜寻着视线范围内的英军火力点,黑洞洞的炮口一颤、一停,片刻之后,一团烈焰在浓烟的团绕下喷涌而出!
“噢,该死的!”
顶部覆盖有厚厚一层沙土的机枪堡垒里,瘦弱的英国军官面露怯意。这些隐蔽的防御工事能够避开敌人舰炮轰击和飞机轰炸,伪装和运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坚厚的混凝土外墙能够抵御坦克炮的直接攻击,一旦敌人的坦克和步兵逼近到危险距离,他们能够找出十几种办法将这堡垒连同里面的人杀死!
喘口气的功夫,又有几艘登陆舰在前方沙滩上靠岸了。这些外形丑陋的家伙并不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它们不仅体积有大有小、轮廓各有特色,甚至连舰艏挡板打开的方式也是差别很大的。英国人或许没有想到,这些原本设计用来横渡英吉利海峡并且在英国南部抢滩登陆的舰艇直到1941年初才被建造出来!
大大小小的登陆舰在作战用途方面不尽相同,那些大的载有一到两辆坦克,小的有可能只搭载装甲战车甚至是清一色的步兵。好在第一批登陆的坦克和步兵已经将守军的大部分火力吸引过去,后续部队上岸时遇到的阻力大为减弱。戴着大耳沿钢盔的士兵迅速越过了浅水区,他们有些人紧紧跟在坦克和装甲车后面,就像是躲在母鸡屁股后面的小鸡仔,有些匍匐在起伏的沙丘后面架设机枪和迫击炮,逐步形成了对英军防御工事和露天堑壕的火力压制!
“上帝啊,看!”
看到一辆起初只是闷头前行的德军坦克在距离另一座堡垒还有数十米处突然用细长的“炮管”**出一条长长的火龙,英军机枪手和他的搭档吓坏了。经过了片刻的迟疑,在长官没有发出撤退命令的情况下,他们丢了机枪就往后跑,身形瘦小的军官这时候也完全懵了——被几百度高温的烈焰炙烤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和沿着海岸线建造的大部分永备工事一样,这座机枪堡垒后部有一条短小的通道,出去便是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在德军覆盖性火力的摧残下,这些在沙土地形上挖掘出来的堑壕已经不成形状,视线中可以看到不少穿着黄褐色军服的士兵在朝远离海岸的方向撤退。从这高处斜里往下看去,德军的爆破手已经推进到了矗立在沙滩尽头的土崖,落差达到两三米的有利地形在隆隆的爆炸声中逐渐化为乌有。不多会儿,喷着青烟的德军坦克开始顺着塌陷的土崖往上爬,尽管一些勇敢的英军士兵仍以各种武器从近处向它们开火,但他们所取得的战果寥寥无几,反倒是那些手持冲锋枪和火焰**器的德军步兵蜂拥而至。他们冷酷地清理着一座又一座的碉堡工事,此时才选择逃离的英军士兵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敌人从后射中,他们倒下时的无助与绝望映衬着这条正加速崩溃的防线……
好不容易回到洛西茅斯的琼斯少尉,和他的新同伴一起被部署在了港区南面的阵地中。这里的工事早在半年前就开始构筑,经过不断的加固和改进,如今已经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混凝土或土石结构的碉堡,隐蔽的火炮和迫击炮战位,在用树杆加固的堑壕里,每隔一段距离就配置有一挺藏在射击位置后面的维克斯重机枪和布朗式轻机枪。若是时光回到上一场战争,这样的防御条件在弹药物资充沛的情况下也许能抵挡住两个德国师的进攻。
先前空降的德军伞兵如期而至,他们的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徒劳地翻犁着英军阵地上的泥土,试探性的冲击立即遭到了英军密集火力的痛击。看着那些以各种痛苦姿势倒下的德军士兵,英军官兵的自信心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然而这种虚假的表象很快就被无情地打破了——从沿岸防御阵地上撤下来的士兵带来了悲观和恐惧的气氛,英军慌乱地调整部署,试图依托着预先构筑的攻势抵挡德军登陆部队,但当德国坦克隆隆地驶来时,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处于对方的夹击之中,要么死战,要么投降,别无他路!
淬炼,大浪滔天我独航第36章元帅光环
正午的烈日将爱丁堡机场跑道上的每一颗沙砾都烘得发热,身穿夏季制服的德军官兵以齐整的军容、抖擞的精神列队迎候。汗珠顺着鬓角滑下,背部的衣服已经浸湿,战士们却依然在阳光下岿然不动,这样的意志品格,恰恰是一支无敌之师不可或缺的!
清晰的轰鸣声中,一架拥有四台发动机的大型飞机终于在一群梅塞斯密特战斗机护卫下出现在南方天际。它早早开始下降,整个过程中机头始终保持着上昂的姿态,强烈的气流掀起大片沙尘,而这灰黑色的巨鸟最终四平八稳地降落在了跑道尽头。
红地毯直接铺到了机舱门下方,军官们忙不迭地搭好舷梯,列队的士兵高高挺起胸膛,带刺刀的毛瑟步枪紧握在手中。他们迎接的虽然不是这个国家最尊贵的首脑,也不是战功最为卓著的老帅,但他尚未过半的人生却已经成为超越“红男爵”的传奇,他的一切却成为万千德国军人效仿的楷模,他的成功之路被无数的青年孩童视为梦想……
帝国空军总监、空军总参谋长、国家英雄……这些看似耀眼的名头统统成了昨日黄花,如今这个人只需要一顶金冠:帝国空军总司令!
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罗根健步走到机舱门口。灿烂的阳光下,他能够清楚的感觉到身上的白色军服无比炫目,领口的大十字勋章亦如一颗巨大的蓝宝石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隶属于德国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军官与士兵们正齐刷刷地看着自己,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和崇敬,但这无上的荣耀只是奋斗的果实而非终点。眺望前方,天边是那样高、那样的远,视线的远端仍有供自己建功立业的空间,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抬手,却不是为了敬礼。勃劳希奇以三军统帅名义所颁布的第一条规范性军令,就是宣布在国防军内部永久地取消举手礼,个人崇拜将不再成为左右国家意志的致命因素。
一边大气、从容地向官兵们挥手致意,一边稳步走下舷梯,罗根试着从人群中寻找那些久违了的面孔。也许,那个在怀特岛一起蹲过防空壕的老兄就在这队列之中;也许,那个在加的夫和自己聊过天的同僚就在这队列之中;也许,那个人只和自己有过一面之缘,又或许他们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
夜深人静的时候,罗根偶尔也会陷入无尽的落寞之中。
“尊敬的空军总司令阁下,欢迎您来到爱丁堡!”
最先走上来敬礼和握手的是德国陆军上将恩斯特。布施,平心而论,这位曾因为晕船而受到同僚们调侃的陆军精英最近大半年的运气有些糟糕,加的夫战役的成功已经为他积累了可观的威望,可惜在这之后他所接手的任务都是“烫手山芋”:进攻苏格兰高地,第十四集团军损兵折将;在苏军入侵之初率部驰援奥尔什丁,结果被风头正劲的苏军装甲集群打了个头破血流。接连的失利让布施在最高统帅心中的地位大受影响,战事稍有好转,他便被调离第十四集团军司令的位置,转任新组建的E集团军群司令。这个集团军虽然辖有23个师,但一多半都是由预备部队扩编升格而来,真正具有战斗力的屈指可数。倒霉的布施只好尽心尽责地训练这些部署在法国和不列颠的后备部队,仅有的作战行动就是围剿威尔士山区和苏格兰中南部的“暴*分子”——就算是这种以多打少的战斗,德军还是经常吃亏,为此布施可没少挨上面的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