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得明白一点,和其它的欧洲国家不同,德国是建立在军队上面的一个极权国家,而不是象中国的维新人士认为的那种什么“实君立宪”(和英国的“虚君立宪”有很大的区别)国家。

这个时候的德国其实是这样一个国家,它不是人民力量的产物,也不是一种思想(除非是征服思想)的产物,它所以能够维持,是靠统治者的绝对权力、一批忠实执行命令的思想偏狭的官僚以及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德国国家每年的总收入有三分之二(有时多达六分之五)是花费在军队上,军队在国王的统率下成了“国家”本身。

有人曾经说过,“普鲁士德国不是一个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支有国家的军队”。国家机器用管理一个工厂那样的效率和残酷无情的方式统治所有的人民,国家机器成了至高无上的一切;人民不过是这部“大国家机器”中的小齿轮而已。

在这个“国家军队”里,不仅皇帝和操纵这部机器的各级官长这样要求个人,而且哲学家也这样教导个人:他们在生活中要起的作用是顺从、工作、牺牲、义务。哲学家们这样宣传,“义务要求压制人情”,而诗人们和作家就歌颂人民在霍亨佐伦王室统治下所受的奴役!当时欧洲的很多有识之士都这样认为,“普鲁士德国是欧洲最奴化的国家”;“德意志国家最令人仰望的,是它的武力。”

现在的德国,认真的讲,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尽管装起了“民主”的外表,成立了帝国议会,议员由成年公民普选产生,但是德意志帝国议会的权力很少,它不过是个人民代表在这里发泄发泄牢骚不满和为他们所代表的阶级争取一些细微利益的辩论场所。权力掌握在君主手里,威廉二世认为这是“神”授给他的(威廉二世曾经露骨地说过,皇冠“完全是上帝所赐,而不是由议会、人民议会或人民的决定所授与的鉴于我是上帝的工具,我将独行其是。”)!

作为君主,威廉二世可以不受议会的限制,他所任命的首相只对他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既不能罢免也不能挽留。这完全是君主的特权。其实,与西方其他国家的情况完全不同,民主、人权的思想,议会权力至高无上的思想,从来就没有在德国站稳过脚跟。

俾斯麦在担任德国首相时说过:“当前的重大问题,是不能用决议和多数表决来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铁血宰相”就是这么来的),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中国的维新派们并没有深入了解这些西方主要国家的政情,就强行按他们“理解”的,给饱受战火和天灾摧残的中国“强下猛药”,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可能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由于德国在中国任职的军事人员多在武卫三军,在北洋陆军的很少,北洋陆军被裁撤后这些德国军官的武职也都被尽数开缺,这些人应本国政府的召唤都离开了中国军队去了青岛和日本(德国现在也感受到了在亚洲的兵力不足),因为这些人多数是退役军官,他们的战术和思想目前已经落后于时代,在他们离开后孙纲并没有觉得太可惜,他现在借着和德国远东舰队司令迪特里希的关系,正想办法从驻青岛德军那里弄来现役军官,帮助训练自己的“北洋三队”(东省铁路护路队,北洋特攻队,北洋护商保安队),让段祺瑞他们能够了解到世界上最先进的陆军的军事技术,让“北洋三队”将来的作战能力能够达到德国陆军的水平。

这一切,都在暗中紧锣密鼓的悄悄进行着。

这天,据威海那边传来的消息,英国海军的两艘“君权”级战列舰“印度女皇”号和“雷米利斯”号在六艘巡洋舰的陪伴下到了威海卫海军基地,开始对中国海军进行“友好访问”。

这是自中英两国自1890年中断海军合作后的英国海军的第一次正式来访,对这两个国家来说,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百四十三)英国人的“海军合作”建议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和北洋水师提督叶祖圭在刘公岛北洋水师提督衙门“热烈欢迎”了到访的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和英国海军人员,宾主双方“言谈甚欢”,荣禄请斐利曼特参观了威海卫海军基地,观看“龙扬”号战列舰和北洋水师其它各舰的火炮及鱼雷发射操演,以及威海卫守军海岸炮台的演练,包括日岛炮台的地阱炮(就是带机器升降起落式炮架的火炮,能够缩在暗处“阻击敌船而炮身蛰藏不受攻击”,日岛炮台用的是240毫米的地阱炮)的实弹射击演练,“款待殷勤”,斐利曼特也请荣禄和叶祖圭等人和北洋海军将士一起上英国军舰参观,并互相赠送了礼物,斐利曼特还给荣禄授了勋,并和荣禄进行了多次长谈,谈话的内容虽然没有公开,但孙纲还是通过北洋军情处的特殊渠道知道了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果然不出孙纲所料,斐利曼特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授权,向中国方面提出了中英两国海军为“应付共同的敌人而采取一致行动”的“合作建议”,不用他说,荣禄等人也明白,他说的这个“共同的敌人”是谁了。

听到斐利曼特的“建议”,荣禄和叶祖圭没有什么思想准备,应该是吓了一跳,但荣禄这个家伙也是见过世面的,他向斐利曼特表示,他本人完全同意,但是“兹事体大”,他必须要上报朝廷,得到朝廷的批准,他认为,中英两国海军的“合作”是对中英两国都有利的事。他愿意全力促成此事。

斐利曼特对他的“反应”十分高兴,他们后来谈地是关于两国海军具体合作的细节问题,斐利曼特提出英国重新向中国开放海军院校,帮助中国培训海军军官和军事人才和对中国的一些特殊海军装备出口的解禁等,希望中国在中国和英国面对“共同的敌人”时,中国向英国开放北方的军港(主要指威海和旅顺),中英两国海军协同作战,等等,荣禄将英国提出的条款细节做了记录,已经密奏了朝廷。||||希望朝廷讨论后能够予以批准。

由于上次孙纲已经和斐利曼特在日本东京谈过类似的条件,所以英国人此次向荣禄提出这些孙纲并没有感觉到意外,只是上次他和斐利曼特之间是以军人的身份私下里探讨了这个问题,达成了一定的合作意向,他当时地目的是为了在和谈中给中国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并没有完全当真,因为这不是他们俩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的问题,必须得到大清朝廷和英国政府的批准才行,和谈结束后他就把这事放在了一边。可这回英国人在海军访问中郑重其事的向荣禄提了出来,证明了英国人这回是当真了。

自己本来是想借英国人的手把朝廷海军经费的这股“奶”给挤出来,可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确实有些意想不到。

而且,这回英国人居然没有通过驻京的英国公使欧格讷向总理衙门提出这个等于是“两国结盟”地“建议”。而是由远东舰队的司令向北洋大臣及北洋水师提督提出来,这个举动本身就颇有令人玩味之处。

而荣禄的“积极表现”也很反常,他居然这么痛快地就一口答应了下来,而且还表示要向朝廷一力促成此事,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他还能够在这里得到什么好处不成?

当孙纲私下里和江穆齐说出了自己地疑惑时,江穆齐想了想,答道,“孝乌以为。英国人和荣相的举动其实也不难理解。”

“怎么讲?”孙纲奇怪地问道,

“英国人之所以没有向总理衙门提出此事,是怕一旦为其它各国所知,会把俄、德、法三国也推到一起。结成同盟,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江穆齐说道,“由海军提督在非正式渠道提出来,回旋余地就大一些,而且以秘密军事协定的形式订盟,不向外界公开,其它国家不知道,也少了许多麻烦。就象中堂大人上次与法国秘密订的军事互助协定。道理上讲是一样的。”

听了他的话,孙纲想起了上次李鸿章为了自己的中国战列舰自制计划能够顺利启动。不得已和法国秘密签订地允许法国远东舰队驻泊广州湾以换取法国军事技术帮助的“军事互助协定”,这个秘密协定虽然最后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但老头子还是被某些“爱国人士”好一顿戳后脊梁骨。

其实中法之间这个秘密的军事协定对中国地好处还是很大的,不但中国的战列舰自制计划得以顺利实现,而在战争爆发后,法国远东舰队虽然没有直接帮助中国海军作战,但在情报方面提供了很多支持(甚至德国人强占青岛的时候法国人也在第一时间向中国方面偷偷通报了消息),一些在中国海军里服务的军事人员也直接参加了战斗,不能不说法国人给中国提供了这么多的帮助,是因为这个秘密协定的关系。

现在,中国和英国之间如果也出来一个类似的秘密军事合作协议,会对中国以后地发展产生怎么样地影响呢?

“荣相的态度也很好理解,”江穆齐又说道,“上次是荣相向朝廷提出地暂让青岛于德,取偿于日,换回青岛的,但是却没有实现,青岛目前还在德国人手里,战后荣相因为此事颇为朝中一些人所讥,言官多有弹劾者,称荣相得不偿失,误国病民,皇太后也以青岛仍在他人之手为耻,青岛之事为荣相之心病也,如今英国人有订盟之意,荣相如此积极响应,为借英国之势收回青岛也。”

听江穆齐这么一说,孙纲顿时明白了过来。

李鸿章这个“以夷制夷”的“制字经”,看样子荣禄也是深有体会运用自如啊!

荣禄是想借这个机会想办法收回青岛,想法是不错,可英国能否会就这么简单地为中国所利用,还很不好说。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孙纲又对江穆齐问道,“大清和英国秘密结盟,好处和坏处哪个大?”

“好坏各半,”江穆齐说道,“好处是一旦大清和俄国发生冲突,英国必然助大清御敌,可为大清强援。坏处是大清之万里海疆,对英国再无秘密可言,英国在大清之势力本为列强中最大的一个,如此一来,其势益张,将来大清亦恐会和日本一样,成为列强利益角逐争竞之场,为祸亦不小。”

孙纲听了不由得暗暗心惊。

他说的很有道理,李鸿章当初从抑制日本考虑,允许俄国和中国修筑中东铁路,把赤塔经哈尔滨到海参崴连接了起来,结果没想到日本战败,俄国势力有就此侵入东北的架势,“前门驱虎,后门进狼”,老头子一直为此事痛悔不已,现在,英国人主动找上门来,中国会不会又一次重蹈覆辙呢?

“你看该怎么办?”孙纲又问道,

“依孝乌看,此事朝廷必不能准。”江穆齐说道,“以荣相之权势,恐亦无可奈何。”

“说的详细一些。”孙纲说道,

“大人记不记得曾经和孝乌说过俄国人那次提出来的密约之事?”江穆齐说道,“俄国人那次提出来的条件和这次英国人提出来的有些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战时开放港口一项,大人当时向中堂大人力言此中之谬,中堂大人幡然醒悟,听闻中堂大人后来曾向皇上言及此事,皇上亦深以为然,有险成彼之保护国之语,此次荣相又把差不多的事情向朝廷提了出来,虽然英国人此次的意思是仅限威海、旅顺两港,但两港为京畿门户,德军现在青岛就已经让朝廷寝食难安了,朝廷会允许英军出现在家门口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