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东尼在克里奥帕特拉的怀抱中试图清醒过来,他知道克里奥帕特拉的野心与欲望,但是温暖的肢体接触却让他再一次沦陷了,埃及女王就像一条色彩斑斓的花蛇,盘上了他的腰肢,将毒液一点点的渗入他的血液中,雄狮沉醉了,他眼前再次出现了尼罗河沿岸繁花盛开的美景,而不是辉煌的帝国胜景。
“击败屋大维,罗马本应属于我们,属于我们两个人。”
激*情过后,克里奥帕特拉咬着安东尼的耳垂温柔的说到。而安东尼已经在刚才的“激战”中耗尽了体力,精疲力尽的躺在女王的怀中,像一个婴儿般昏昏欲睡,但是他的脑海仍然有着一丝清醒,他知道克里奥帕特拉的意思,她想将凯撒里昂扶持登上罗马的王位,而后通过年轻的男孩掌握罗马的政治,届时,罗马将属于克里安排与安东尼两人。
马克安东尼内心很清楚,这样做是不现实的,罗马的民众不会承认那个男孩,当初,凯撒与外族的女人成婚,便已经让罗马人民感到极为不满了,现在,克里奥帕特拉却指望用小凯撒来掌控罗马,那是极其不现实的,甚至有些可笑。当年,凯撒在遗书里只字未提埃及艳后,便是想保护克里奥佩特拉母子两,可惜年轻的女王并不知情,并不懂得这样的安排。她可以在床上征服任何男人,却无法真正透彻的理解罗马人骨子里的骄傲。
但是安东尼即便心里清楚,却依旧无法躲过克里奥帕特拉的温暖臂弯。并且,眼看着自己对她的情感一日日加深,却又无可奈何。情感是男人最大的羁绊,安东尼从心里自嘲到。而摆在他面前的是,不管克里奥佩特拉要不要发动这场战争,自己都必须面对,因为这原本便是属于自己与屋大维之间的死结。
翌日,安东尼的三万大军便在意大利坎帕尼亚平原,与屋大维的正规军兵团相遇了。标枪与长矛在空中乱舞的画面再现。所有罗马重装步兵挤成一团,像一堆厚重的废铁聚集成团,互相碰撞,挤压,屠杀。直到火热的战场上鲜血四溅,血肉成泥……
两位指挥官都站在了军团后方,眺望着前线的战事,并随时做出战术调整。然而,到最后,安东尼失去了耐心,直接驱使着他的战马,亲自带队杀进了战场。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当一切战术都无法奏效时,那就野蛮的厮杀吧,用勇气与力量征服对方。
安东尼带队亲自从侧翼杀进战场时,屋大维的新兵们顿时溃散了,无论是那些临时征召训练的轻装步兵,还是全副武装的重甲步兵,全都在马蹄奔腾下丧失了勇气与斗志。纷纷逃避着,躲闪着战马的冲撞。
而后,安东尼的军团铁骑,就像一把利剑,撕开了屋大维第三兵团的防线。而直到这时,屋大维依旧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挽救自己的军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新兵军团被安东尼肆意蹂*躏,征服。
那些战前的豪迈誓言在无比血腥的战场上早已忘却,当一匹匹高大的战马以狂野冲锋的姿态冲来时,那些未经战事的罗马新兵无不丢盔卸甲,仓皇而逃。
安东尼的战马撞倒了一名正在逃亡的士兵,而他,甚至还是一个孩子,战马从年轻士兵的身体上踏过,血花顿时从被踩扁的躯体里涌了出来。染红了马蹄。
更多的士兵,则是进行着惨烈的贴身近战。血花四溅的战场上,新兵们早已因恐惧而瘫软下来,而老兵们,则像屠宰牲畜一般,将血红的短剑一次次的刺进敌人体内,而后面无表情的拔出,让鲜血喷涌在脸上,仿佛那是胜利的滋味。一个个倒下的士兵尸体铺满了双方交战的地带,血水甚至淹没了脚踝,战场上,只有无尽的叫喊与呻*吟……连呼吸的空气都变得污浊不堪,滚滚热浪之下,血腥的气息几乎让人窒息。
站在高处,屋大维看着自己新组建的军团正被安东尼的精锐部队一点点的消灭,沙尘四起中,黑色的重步兵方阵不断被蚕食,直至最后土崩瓦解。屋大维不知道战斗里,自己的士兵死伤了多少,但是从通讯兵传递的消息来看,安东尼的追击并没有深入,看起来对手也伤亡不少,没有出色的战术安排,双方更多的时候拼的是士兵的数量与士气。而这点上,意大利的军队并没有逊色于这支来自亚历山大的兵团。
坎帕尼亚遭遇战的失利让屋大维将防线退守到了卡普亚,安东尼原本以为这场战役将大挫屋大维军团的士气。然而,他却猜错了,更多的罗马公民正跃跃欲试,加入屋大维的军队。这场战争,已然不再是两位领袖之间的战争,而是演变成种族荣耀的战争。在罗马公民眼里,安东尼代表的不再是正统的罗马人,而是埃及,是克里奥帕特拉和她背后所有支持他的希腊人。
连坎帕尼亚周边地区的城镇也不再支持安东尼,纷纷禁闭城门,集结自己的卫队守卫城市。于是,安东尼虽然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却几乎微乎其微。战争只是表象,真正的核心其实是政治上的博弈。屋大维深知其中的道理。眼下的情形,这场较量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为了更好的配合军事行动,屋大维还命人在各地散播谣言,声称安东尼一旦夺下罗马,便要将克里奥帕特拉封为罗马的女王,自己当独裁者。这样的消息一传开,举国哗然,那些稚嫩的罗马青年无不愤慨不已,热血沸腾的欲参加屋大维的新兵团,阻击“叛徒”安东尼。
意大利战事四起,却没有人在意远在北非的战争……阿庇斯已经悄悄占领了非洲最大的城市杜加,而阿格里帕,正带着那支孱弱的罗马军团,疲惫的奔波在沙漠深处……
203。“和平手段”
黑暗、干燥、疲惫与绝望。当阿格里帕带领着军团抵达杜加边境时,侦查骑兵告诉他们,杜加已经被阿庇斯一行人占领了。城里的各级官员竟然配合着协助阿庇斯管理城市。并且,从撒丁岛运来的粮船正停靠在岸边,欢腾的人群高喊着阿庇斯的名字。
这样的消息对于阿格里帕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的。将他最后一丝希望彻底打破了。此刻,身后这四千名罗马士兵需要休息,需要水源,需要食物。他们甚至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洗过澡,没有喝过干净的水。而自己却不能给他们任何保障。阿格里帕知道,计划必须改变,否则不用阿庇斯出手,自己手下的这些士兵便会叛变。
“停止向杜加进军,转向大莱波蒂斯。”
阿格里帕当即下令最新的命令。身后四千名罗马士兵和两千名忠心耿耿的努米底亚步兵则排成一直长蛇,麻木不堪的继续行走在这干旱的非洲大陆。
而他们不知道,早在阿格里帕下令前往大莱波蒂斯之前,阿庇斯的使者已经提前一步,抵达了这座城镇,正在和城里的市政官员谈判,试图以同样的方式和平占领这座城市。只是谈判被搁浅了,因为大莱波蒂斯城的市政官奥诺雷乌斯曾经受到屋大维的恩惠和提拔,不愿意背叛屋大维。但是也因此,城里的贵族和官员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投降阿庇斯,留下性命和财产。另一派主张与阿庇斯血战到底,等到阿格里帕和屋大维的援军。两派势力在十几天的时间内争论不断,使者也只能在招待室内等待最终的答复。原定计划是二十天内如果还没有谈判成功,小克拉苏将带领大军,兵临城下,武力解决问题。而不巧的是,在第十九天的时候,阿格里帕的军队进入了城市……
“我们守不住这座城市,将军,你手下只有四千名重步兵,而且大多数带着伤,精疲力尽。而阿庇斯拥有三个精锐军团,他们如果得不到答复,一周后就会攻城。为了城里无辜的平民着想,我们不应该再做无畏的牺牲。”
直到阿格里帕进城,大莱波蒂斯的有些官员和贵族,仍然试图劝说阿格里帕投降。然而,阿格里帕却暴怒的将这些人关进了地牢。至此,再无发对的声音,投降的声音。整座城市,再次进入了战斗戒备状态。
……
“我真不明白他们的自信来自于哪里?”
小克拉苏在营地里闷闷不乐的吐槽着大莱波蒂斯内这帮做着困兽之斗的老弱残兵。在他眼里,错失占领这座城市的时机,都是阿庇斯造成的,自己这位铁哥们太心慈手软了。当初,就应该趁着阿格里帕抵达之前,强攻大莱波蒂斯,将反抗者屠杀殆尽,一切便没有今天的事。
“忠诚,来源于对屋大维的忠诚,但是在这样的年代,这样的忠诚却显得有些悲壮。屋大维已是强弩之末。击败他的不是我,也不是安东尼,而是天灾。”
阿庇斯淡淡的答到。
“我早就告诉你,不能对敌人心慈手软,一个月前,如果我们直接攻城,这座城市早就是我们的了。但是你却要用什么和平手段解决问题,看吧,这就是和平手段带来的后果。他们不愿意投降,并且还准备反抗哩。”
小克拉苏是一个性格耿直的壮汉,有话直言,不像他的父亲那么老道圆滑。这种个人特质跟年龄并无关系。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时候在公众场合他会公开反驳阿庇斯的意见。但是阿庇斯对此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毕竟小克拉苏的心地淳朴,这样的人反倒安全许多。
“先礼后兵总比直接屠城来得好。我给了他们时间,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合作,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和平,那么届时,我们再攻城,屠杀便是顺理成章的。我不能让民众说我是一个暴君,一路屠杀,残酷镇压,才取得领地。那样,当我们的军团进入意大利的时候,便会遭到反对,遭到和如今安东尼一样的境地。”
阿庇斯望着小克拉苏那张怒气未消的脸,平静的答到。
“暴君?你什么时候变成暴君了?从西班牙到毛里塔尼亚,再到阿非利亚,我们什么时候残暴的对待过平民?甚至让士兵们都保持了克制,没有侵犯他们的一丝财产,这样还算残暴吗?”
小克拉苏反驳到。
“是的,你说的这些都没错,也是事实。但是这些罗马的民众并不知情。而传言是可以篡改的。你要知道我们的对手是谁,那个久居在罗马城的年轻人擅长的便是鼓动民众,玩弄政治。平民永远是无知的,从西班牙到阿非利亚,一路下来,我们得罪了不少贵族,这些人逃到罗马后,将是屋大维的得力盟友。他们会宣扬我们为了夺城,残酷镇压人民,血洗反对者,掠夺无辜民众的财产。他们会这样做的。而罗马的民众并没有在非洲,他们不知道这里发生的事,长期的言论宣传会让更多的人相信我们真的那样做了。届时,军团抵达意大利,将失去支持。只有军事是永远无法取得政权的,我的兄弟。”
面对小克拉苏的郁闷和不解,阿庇斯一字一句,条理清晰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小克拉苏这才稍稍安静了下来。
“他们反抗,这便给了我们掠夺的理由和借口。而且,事实如此,届时消息传到罗马,没有人会说我们残暴。罗马的战争法里,对战前投降者,不能将其贬为奴隶或者杀死,但是对于下了劝降书,仍然抵抗的敌人,便可以有掠夺和屠杀他们的权力。使者已经进城二十几日了,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阿格里帕的据守让我们有了攻城的理由和借口,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