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草刚才听见高秀儿称呼这个美貌妇人为大嫂,不敢怠慢,小声说道:“回夫人话,我家小姐有喜了。”
张出尘高兴道:“还真是巧,看来这儿女亲家做定了。”
说话间,花云已经被人抬进了屋里。凝霜凝露那对双胞胎姐妹打来清水,帮他洗尽了泥污,露出眉清目秀的一张俊脸,只是了无血色。
高秀儿伸手探了探花云的额头,吩咐道:“你们两个轮流用凉水打湿了毛巾给他擦拭额头,一刻不停。”
凝霜吃惊道:“夫人,他已经这样了,还用凉水……”
香草撇了撇嘴,不屑地说道:“你懂什么,这叫物理降温法。”
那边,高秀儿已经抓起花云的左手,轻轻搭了搭他的脉搏,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他身上有伤,得赶紧处理。”
武术和医术往往有相通之处,高秀儿虽然没有正儿八经地向孙思邈学过医术,但好歹跟着刘子秋练了这么久的形意拳,把脉还是会的。
如何包扎处理外伤,已经属于外科的范畴了,孙思邈的千金方上没有记载,高秀儿是跟刘子秋学来的。村民们舞刀弄枪,总免不了磕磕碰碰。在这个年代,伤口无论大小都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一旦感染,那就会有生命危险。
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魏征、萧大鹏、栓子等人都挤了进来。魏征听说村子里一下子来了许多外人,心里不太踏实,带着他们过来看看。萧大鹏和栓子都跟刘子秋学过处理伤口,听说花云身上有伤,当即自告奋勇地上前帮忙,要去除花云的衣甲。
本来虚弱至极的花云不知道哪来的力气,死死地捂住自己的胸口,满脸惊恐地问道:“你,你们要干什么?”
高秀儿笑道:“不把衣服脱了,怎么处理伤口?”
第72章 拓跋兄妹
花云抬起一只手,有气无力地指了指高秀儿,说道:“俺不让他们动,除非你来帮俺。”
萧大鹏怒道:“你这狗官,竟敢对秀儿妹妹无礼!”
高秀儿蛾眉微蹙,有些不悦。女孩子的闺名并非什么人都可以乱叫的,萧大鹏的话才是真的无礼。只是屋子里人很多,高秀儿一时却不便发作。
忽听香草喊道:“哎呀,小姐,他又晕过去了。”
萧大鹏满脸不屑地说道:“理他作甚,让他死掉算了。”
高秀儿终于忍不住说道:“你们都出去,病人需要通风!”
萧大鹏转头对村民们说道:“听见没有,大家都出去,都出去!”
却听高秀儿冷冷地说道:“你也出去!”
当初高秀儿流落到长山村的时候,因为相貌丑陋,萧大鹏甚至有些害怕看见她那张脸。谁知道,她和刘子秋一起失踪两个月,回来以后竟然变得娇艳如花,看得村子里的那帮少年目瞪口呆。萧大鹏少年心xing,竟暗暗生了仰慕之情。
但刘子秋现在是一村之主,他的女人谁敢打主意?萧大鹏也只敢在梦里想一想罢了。刚才看到花云似乎想占高秀儿的便宜,萧大鹏盛怒之下,脱口喊出了“秀儿妹妹”,发现高秀儿并未反驳,顿时有些沾沾自喜,把自己当成了这屋子的半个主人。孰料他还没高兴多久,竟也要被赶出去了。
凝霜见主母生气,小心翼翼地说道:“要不让奴婢来吧。”
这时,却见魏征拱手说道:“夫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高秀儿点了点头,对凝霜、凝露姐妹说道:“你二人继续冷敷他的额头,我去去便来。”
来到外间,见四下无人,魏征才压低声音说道:“魏某听阿福说过,此人曾在梦中呼唤主公的名字。此人又是余杭鹰扬府郎将,他的位置对主公所谋之事至关重要,还望夫人不拘小节,救他一救。”
整个江南只有余杭一座鹰扬府,这座鹰扬府辖下的两千府兵便成了江南唯一一支军队,其地位勿庸置疑。
更为重要的是,谢家已经派人打听清楚了,这次刘子秋被征从军,就是前任鹰扬郎将杨万项捣的鬼。而眼前这个新任鹰扬郎将却似乎与刘子秋颇为交好,由他继续在任上,显然比朝廷另派他人要好得多。
高秀儿却笑道:“魏先生请放心,即使他不是鹰扬郎将,奴家也会救他。”
魏征奇道:“这是为何?”
“大哥说过,此人或许知道我夫君的近况。”高秀儿脸色凝重起来,说道,“自古征战,九死一生。郎君远行,奴家又怎能放心得下,总要救醒了他,好好问上一问。”
直到第二天晌午,花云才悠悠醒了过来。他一睁开眼睛,便看见一个年轻貌美的妇人坐在榻边,不由茫然地问道:“俺这是在哪里?是你救了俺?”
那妇人微笑着说道:“这里是长山村,我叫高秀儿。”
“噢,俺想起来了。”花云突然坐了起来,神色慌张地说道,“那俺这伤口……”
高秀儿将他重新按回榻上,小声说道:“放心吧,都是我一个人处理的,没有第三个人在场。另外,你身上的公文我先收起来了,等你身体好些,再拿给你。”
花云这才松了口气,说道:“谢谢你,你可认识一位叫刘子秋的?他是俺的结义兄长,家就在长山村。”
高秀儿嫣然一笑,说道:“我的夫君就叫刘子秋。”
“啊!”花云失声惊呼,半天方道,“还真是巧啊。”
高秀儿收起笑容,问道:“花……花兄弟,你可知道我夫君的近况?”
花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俺离开队伍的时候,二哥他们还在弘农。按照时间推算,现在应该过了陇西吧。”
……
按时间推算,大军确实应该已经通过陇西了,只是杨广没有继续前行,而是率领一队京军宿卫,在陇西郊外围场打猎。五十万大军逗留在陇西,消息不可避免地传了出去。高昌、伊吾等属国听了信,都派来了使臣。到了二月初三,吐谷浑的使者也来求见。
在西陲一带,不肯听朝廷招呼的就只有吐谷浑。如果杨广只是为了田猎,不会跑这么远,更不可能带着五十万大军。现任吐谷浑国主叫慕容伏允,他敏锐地感觉到了大隋军队的矛头所指,自知难敌,赶紧派使臣前来朝见杨广。一来探听虚实,二来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向朝廷服软。
谁知,杨广这次劳师动众,已经下了极大的决心,根本就不可能草草收场。对于吐谷浑使者,杨广连见都没见,只派长孙晟随便应付了几句,便把他们打发走了。
杨广又在陇西郡停留了三天,率领大队人马继续西进。
二月初八,车驾停在金城郡狄道县。忽有内监来报,说是党项羌人前来进献土产。
杨广xing喜奢华,对土产不感兴趣,挥了挥手,说道:“赏他们每人两匹白布,让他们回去吧。”
许廷辅死后,内监涂德信便接替了他的位置。初时,涂德信还处处小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也开始大肆捞取钱财。按照杨广的本意,这些党项羌人进献的土产他便不要了,那几匹白布却是另外赏他们的。但在杨广眼中一文不值的土产,对涂德信来说都是财富,他便毫不客气地替杨广全部接受了下来。
自汉以来,金城、浇河、西平诸郡就羌汉杂居,再往西直到吐谷浑的领地都可以见到羌人部落的踪影。前来进献土产的这些党项羌人便是来自吐谷浑的领地。
隋朝大军浩浩荡荡而来,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些党项羌人生活在吐谷浑的领地里,即使不参与这场战争,也难免要遭受池鱼之殃。所以,他们这次前来求见杨广,进献土产是假,真正目的却是想要内附于大隋朝廷。
二十年前,大隋王朝还是杨坚当家。那时候,年轻的拓跋木弥刚刚也当上这支党项羌人的首领,他觉得吐谷浑人对部落索取无度,于是派人向大隋提出内附,但被杨坚拒绝了。
拓跋木弥的部落已经由当初的一千多户发展成了三千多户,他自己也步入壮年,行事稳健了许多,早已不似当年的鲁莽。内附强大的隋朝虽然仍是他的梦想,但却不会向当年那样直接提出请求,一旦被拒绝,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还要担心遭到吐谷浑人的迫害。所以,拓跋木弥这次学聪明了,没有直接请求内附,而是以进献土产的名义先行试探。
部落大了,作为首领,各种杂务也就多了起来,拓跋木弥难以脱身,便派了他的次子拓跋元居和小女儿拓跋千玉前来。因为要避开吐谷浑人的耳目,拓跋元居没敢多带随从,只请了族中一名叫做来罗卫慕的长老陪同。拓跋木弥又另外挑了两名勇士给他们担任护卫。
一行五人乘兴而来,结果连杨广的面也没见到,他们精心挑选的土产,最后只换来了两匹白布。其实,按照杨广的命令,他们应该可以拿回十匹白布,倒也不算吃亏。只是涂德信ri前胆大,不仅收了他们的土产,还短走了八匹白布。
羌人尚武,拓跋元居血气方刚,哪里受得了这个气,当时便要去闯杨广的车驾问个明白,却被来罗卫慕拦住,劝道:“隋人势大,难以相抗,切记首领的吩咐,不可招灾惹祸!”
拓跋元居犹自忿忿不平,说道:“隋军虽众,在我眼中却不值一提,我倒要去街上走走,找个人比上一比。”
来罗卫慕知道劝他不住,转念又想到隋军自有军纪,应该不会允许士兵在街上随意走动,倒也不是十分担心,于是便陪着他一起走出客栈。
狄道虽然只是西北边陲的一座小县城,但因为这里是通往西域的必由之路,街道两边尽是店铺,却也十分繁荣。而杨广又喜欢奢华,驻驾之前就通知了狄道县令,要求城中所有的店铺通宵营业。那县令甚能揣摩杨广的心意,由官衙出钱,给每家店铺都统一换了灯笼。
天色已晚上,站在街边看去,两侧的店铺挂满了大红灯笼,灯笼上各家店铺的招牌异常醒目,有什么“李记铁匠铺”、“小李杂货”、“李二酒家”,竟然绝大多数是以李字命名。
拓跋元居勉强也识得几个汉字,看到这些大致雷同的招牌不觉哈哈大笑。
来罗卫慕见多识广,小声解释道:“此地百姓以李姓居多,店铺的招牌写成这样,并不奇怪。”
拓跋千玉却歪着头说道:“哥哥,李姓看样子是汉人的大姓,干脆咱们也取个汉姓,就姓李好不好?”
拓跋元居对这个妹妹最是宠爱,否则也不会带她一起出来,不由笑道:“那好,以后我就叫李元居,你叫李千玉。”
“好啊,好啊,以后咱们也来城里开家店,就叫李记山货行!”李千玉兴奋起来,拍起了小手,不经意间却看到路边有家“李记羊肉铺”,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说道,“哥哥,我饿了。”
拓跋元居也看到了那家店铺,说道:“也好,先去填饱了肚子,再去找隋人的晦气!”
第73章 挑衅
拓跋千玉抢先冲进羊肉铺,大声喊道:“伙计,给我们来五份羊肉汤。请记住本站的网址:。”
羌人半耕半牧,羊肉本是他们的主食之一。但依附在鲜卑人之下的党项部落生过得活十分艰难,即使作为首领的女儿,拓跋千玉也非常节俭,只敢点几份羊肉汤解解馋。
拓跋元居跟在后面进了铺子,忽然眼前一亮,指着店堂一角兴奋地说道:“小妹,你看那里。用汉人的话怎么说的?”
拓跋千玉顺着他哥哥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十几个大隋士兵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