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不管左逆是否有阴谋。朕不能等下去了。传朕旨意。明日大军出发。全力杀向九江。扫平左逆!”王福地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半圆。神色坚定。
“皇上三思!”钱谦益大吃一惊。
然而高杰、李本深、阎应元、柏永馥等人却豁的一声站了起来:“臣等遵旨。”
钱谦益尴尬的看着一帮武将,王福露出一丝笑意:“没什么事,钱爱卿也下去准备吧。”
王福坐在黄色伞盖的马车上,放眼望去,到处是旌旗飘扬,数万大军向前辚辚而行,除了马蹄声和队伍的行军声外,再无其他声音。
此时正值晚稻快要成熟的时间,道路两旁无数稻穗已经垂了下来,在阳光下,发出金黄色,大约再过半月左右,这些稻田就可以收割了,从沉甸甸的谷穗来看,江南无疑又是一个丰收年。
虽然明知左良玉有数十万大军,可是皇帝就在军中,羽林卫和原先高杰的手下都士气高涨,大明享国二百八十年,又是皇帝御驾亲征,岂是区区叛逆能挡。
若说诸人当中最没有信心的反倒是王福了,虽然王福相信无论是高杰原先的部下还是自己刚成军不久的羽林卫战力肯定要强于叛军,只是俗话说蚁多咬死象,从现在的情况下来看,左良玉部起码还有二十五万以上的大军,而自己满打满算,不过是五万人。
五比一的兵力啊,若是在安庆城下,既使兵力更悬殊一点,王福也不用太担心,可是没想到自己却要去和左良玉野战,甚至还有可能要攻城,是自己疯了还是傻了,仅仅为一个不太靠谱的猜测么。
不,是自己实在没有时间了,多尔滚正在北京冷然的注视着整个中原的形势,他已作好了随时南下的准备,自己若是连一个左良玉也收拾不了,拿什么去和多尔滚作战?只有以最短的时间击败左良玉,无论他的声望还有大明的民气军心都会大涨,如此,无论是多尔滚派吴三桂,孔有德还是他自己亲自来,面对的不再是四分五裂,只知争权夺利的小朝廷,而是一个有着强有力统一的南方朝廷。
王福此时浑然忘了自己原先一心要逃走的计划,否则管他清军南下之时有没有平定左良玉,到时打不到再逃就是。
也罢,大丈夫岂可一心保命,与其窝囊活着,不如轰轰烈烈一场,不成功则成仁。王福叹了一口气,马车在吱吱声中继续前进。
“报,皇上,此地离九江只有五十里了,前方请示,是否安营扎寨?”一名羽林卫策马来到皇帝车驾前禀道。
“传朕旨意,扎营,马上派人与李成栋联络。”
“是。”那名羽林卫马上拨转马头,向前奔去,连跑连喊:“皇上有旨,安营,皇上有旨,安营。”
正在前进的队伍顿时停了下来,纷纷开始在平地上寻找扎营的地点,为了不让大军疲惫,王福吩咐每日只行走三十里左右,以这个速度,还有二天才能到九江城下。
………………
今天第二更完成,求一下推荐票!
第六十二章出人意料的战局(三)
刚扎下营盘不久,就有侍卫来报,李成栋派的人来了,王福连忙传见。
王福端坐在刚建好的营帐内,一名二十余岁的青年掀帐而入,在离王福十余步的地方跪下:“卑职徐州总兵帐下参将李元胤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就是以一千骑兵歼敌数千叛军的李元胤,好,果然是英雄出少年。”王福赞赏的道。说到少年,其实王福前世的年龄也不比眼前的李元胤大,只是穿越后身体一下子比以前大了十多岁,这让王福很不爽,好在他努力减肥后,最近照镜子时总感觉自己脸上比以前年轻了,这才让王福安慰了不少。
“多谢皇上夸奖。”李元胤脸上露出一丝喜色,自己的功劳能上达天听,无疑是最值得高兴之事。
“李爱卿,现在叛军可有何动静?”
“回皇上,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任何动静,无论末将等人如何挑衅,叛军就是不出营门。”李元胤脸上闪过一丝无奈之色。
“爱卿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末将遵旨。”
看到李元胤下去后,王福转向众人:“各位爱卿,叛军攻下九江已经十余日了,到纹丝不动,到底欲意何为?”
高杰、阎应元、李本深等人也皱眉苦思不已,两军作战,哪有一方一直龟缩在营,连斥候探子也不派的道理,偏偏数十万叛军就如此做了,左良玉好呆也是征战天下二十多年的一员猛将,即使要示敌以弱,也不用自断耳目吧。
见到众人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王福更是加深了自己的猜测。只是此事毫毛根据,王福却不便道出。
此刻地九江总督府。一片愁云惨淡。左梦庚头缠白带。坐着最上面地一张椅子上。左右分坐着各个总兵。副将。这些人身上也无一不披上了一件白色地外衣。使整个议事大厅变得象一处灵堂。
王福猜测地不错。左良玉竟然当真死了。郎中早就警告过左良玉。不可暴怒。也不可太过高兴。可是攻占九江地那天。左良玉却两样都占了。他先是做着休整一天就可以直奔安庆将皇帝擒获地美梦。后来听到九江总督袁继咸守愿投水而死也不愿降他时。又是勃然大怒。
左良玉倒不是一定非要袁继咸投降。可是在袁继咸身上。左良玉看到了依然有不少大臣在危急时刻忠于弘光朝。他意识到自己地这次起兵或许是错误。忧心之下。第二天就病倒了。
左良玉一病。下面地各将顿时乱成一团。左军中。除了左良玉再没有一个能服众地人物。左梦庚太过年轻。根本压不住阵脚。大家对于叛乱不可能完全没有想法。只是左良玉地威望使得众将不敢反对。如今左良玉一病。各种矛盾自然就浮现了出来。这才导致了左军地种种奇怪举动。
好在左良玉病重地消息及时封锁。否则若是传到全军。恐怕马上就会军心浮动。
头几天。各个将领还盼望着左良玉地病早日康复。毕竟左良玉才四十多岁。只是左良玉地病越来越重。众人顿时绝望了。这种情况下。谁也不会与官军主动交战。到时只会白白损耗实力。他们在等。等左良玉病好或者干脆去世。再决定自己地行止。
昨天,左良玉在房中呕血数升,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左良玉一死,各个大将马上就开始了激烈的争吵,再想打下安庆是不可能了,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向朝廷请罪,希望朝廷赦免他们,另一条是投靠鞑子。
虽然从感情上来讲,重新向朝廷投诚并没有什么障碍,只是吴三桂被鞑子封为平西王的消息已经传来,大明可没有封异姓王的传统,而且眼下军事以鞑子最盛,自然会有不少人仔细衡量,关于投满还是投明分裂成两帮人马。
左梦庚暂时被推为大军统帅,只是面对两方的矛盾他却无力调解,呆呆的看着两帮人吵得不可开交。
巡按御史黄澍站了出来:“好了,各位将军也不用吵了,本官有一个提议,愿意重投大明的投大明,愿意投大清的投大清,如何?”
听到这个提议,双方的将领都是一愣,随即点头,既然谁也不能说服谁,那就只有各奔东西了,否则除非先火拼一场。
左梦庚见黄澍一席话就解决了双方的争执,心中松了一口气,父帅一死,他根本无力控制这支队伍,他倒不在乎是投明还是投清:“各位叔叔伯伯既然都同意黄伯伯此议,为防夜长梦多,事不宜迟,还是要尽快向双方派出使者,联系投诚事宜。”
黄澍自高奋勇的道:“小侯爷放心,老夫愿往山西走一场与大清联络,一定不让小侯爷吃亏,若小侯爷过去,至少也是一个侯爷衔。”
“放屁,谁说小侯爷要投靠鞑子了。”张应元站起来指着黄澍的鼻子大骂,他和金声恒等人是支持重投大明的总兵之一。
“你才放屁,小侯爷投不投大清关你什么事?”另一名总兵李国英也站了起来,挡在黄澍面前,表示对黄澍的支持。
虽然确定了各投各的,可是谁能争取到左梦庚这个名义主帅一起投降,无疑是大功一件,左梦庚顿时成了双方争夺的对象。
又是一番争执,谁也不肯相让,左梦庚被吵得头晕脑涨,心中不由一片冰凉,自己父帅尸骨未寒,这些人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一枚筹码了。
这番争执无果,天黑之后,各自回府,李国英刚走出总督的大门就被黄澍叫住:“李总兵,老夫有事相商,不如暂且到老夫居所一聚如何?”
李国英点了点头,两人一同到了黄澍府上,黄澍将下人支开,马上道:“李总兵,本官有一场天大的富贵相送,就看李总兵有没有这个胆子。”
李国英不悦的道:“黄大人,你我已是同一条线中的蚂蚱,说话何必吞吞吐吐。”
…………………………
这章先更了,求推荐票!
第六十三章出人意料的战局(四)
黄澍快速向门外查看了一下,见到没人,才道:“总兵大人,大明皇帝御驾亲征之事你可知?”
李国英点了点头:“本官自然知道,本来大帅还想将皇帝一网成擒,没想到天不假年,大帅英年早逝,只是我们反正要投靠大清了,这和我们又能什么关系,难道皇帝还敢与大清为敌?”
黄澍摇了摇头:“李大人有所不知,大明文臣武将确实不敢与大清为敌,只是皇帝却不知大清兵锋之利,一味孤行,你道前些天刘良佐,刘泽清为何被杀,还不是因为逼着皇帝与大清交好,行借虏平寇之策,将皇帝触怒,这才被杀。”
李国英哦了一声,他只知刘良佐、刘泽清等人被杀,大帅因为朝中有奸人才愤而起兵,没想到真正杀两刘的却是皇帝本人。
“如今两镇被杀,大明满朝文武再无一人敢言与大清和议,大清摄政王雄才伟略,早晚要统一南方,如此不久之后大清与大明必有一战,金声恒、张应元等人一意要重投大明,等于与大清为敌,如果李大人能够将他们除去,将二十余万大军一起投靠大清,这是何等大功。”
李国英被说的动心,只是他还是有些迟疑:“黄大人,我与几位总兵的兵力并不比金声恒他们多,如何除去他们?”
黄澍压低了声音:“擒贼先擒王,大人只需……”后面黄澍的声音简直低至不可闻。
与些同时,想向朝庭投诚的一干武将也来到了金声恒在城里的临时府第,刚进入府内,金声恒马上吩咐亲兵道:“去,马上解除何大的监禁,把何大人请来。”
“遵令。”
何腾蛟在武昌被左良玉抓住后,刚开始对他的看守并没有太严密,可是何腾蛟几次想跑后,左良玉对何腾蛟的看守也严密起来,只是如今左良玉已死,何腾蛟变得无人关注,不一会儿,何腾蛟就被金声恒的亲兵请了过来。
“大人请上座。”
一群武将恭恭敬敬地将何腾蛟让到了上首地位置。何腾蛟摸不到头脑。问道:“诸位这是干什么?”
“这个……”金声恒有点尴尬起来。武将们也齐低下头。不敢看何腾蛟地脸。前几天还把人家当成了犯人。现在却要求上门。谁也会不好意思。何况他们以后很有可能还是要归于何腾蛟地治下。
金声恒见各人都无和何腾蛟解释地意思。只得硬着头皮道:“大人。是这样。大帅昨日不幸病逝。我等经过商议。愿意重归大明。”
“左良玉死了。”何腾蛟几乎不相信自己地耳朵。他向一个个将领看去。从他们地表情中何腾蛟确认此事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