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新的围城打援的计划又在刘胤的脑海之中产生了,别看围城打援的计谋简单无比,但敌人明知是计,却偏偏地要往里面跳,说起来也着实好笑。为什么敌人会屡屡中招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利在其中,围城打援,围城是首要条件,只有真正触动了敌人的利益,他们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前来救援。
而对于蜀军来说,围城是手段,打援才是目的,尽可能全歼敌人的援助兵马,不但可以重创敌人,还能瓦解守城敌军的士气,可谓是一举两得,只要援兵一败,文鸯再想守住上党几乎没有希望。
刘胤立刻将诸将召集起来,共同商量此次上党围城打援的具体作战安排。
诸将依然沉浸在高梁邑大捷的喜悦之中,对下一步的作战计划,那是举双手赞成的,现在蜀军围城打援的战术已经是相当地熟练了,在上党阴上文鸯一把,将文鸯彻底地在并州解决掉,是蜀军诸将最希望着到的。
第994章重回上党
PS:稍后更正……………………………………………………………………………………………………………………………………………………………………………………………………………………………………………
现在看来,魏国方面那是故意为之的,蜀军山地作战能力之强,那是举世公认的,如果魏国在秦岭天险上驻兵防御的话,和善于打山地战的蜀军打山地战,就等于是班门弄斧。
魏军的长处,就在骑兵,而平原作战,正是骑兵最为理想的舞台,魏军之所以敢放弃险要,放任蜀军进入苍茫的关陇大平原,因为他们有这个自信,善长于山地作战的蜀军进入平原之后,将会变得一无是处,在魏军强的骑兵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就算他们能攻下几座城池,抢占一些地盘,但到头来在魏军骑兵的反攻之下,吃下去多少照旧得吐出多少来。
所以蜀国的每一次北伐,前期都进展的十分顺利,但结果却总是虎头蛇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蜀军不擅长平原作战,无法克制住魏国的骑兵,人们在扼腕垂叹北伐的功败垂成时,都觉得诸葛亮和姜维只是少了一点运气。
但真的只是运气那么简单的事吗?
刘胤之所以能横扫大半个北方,初了前期有趁虚而入的机会之外,打到后来,那全是实打实的硬仗,不管是和魏晋的军队交手,也不管是和鲜卑匈奴人交手,刘胤总有克敌制胜的法宝。
偏厢车的战术早在诸葛亮时代蜀军就应用,但效果一直差强人意,刘胤重新改良和设计了偏厢车,才让偏厢车战阵成为了敌人骑兵的噩梦。
这次为了对付晋国步骑联合作战的战术,刘胤更是首创了楔形战阵,实战证明,楔形战阵在克制晋国步骑兵的联合作战上,有着明显的优势,高梁邑大捷就一点也不出人意料了。
当然,刘胤也极为重视骑兵建设,克制敌人骑兵最好的武器,就是骑兵,蜀军成建制的骑兵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与刘胤一直狠抓骑兵建设息息相关,正是拥有着这种先进的理念,才让蜀军尽情驰骋于北方大地。
成功从来也不偶然的,刘胤的成功,凝集着他无数的汗水甚至是血泪,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确实是不容易的,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刘胤当然也不会例外。
傅佥暗暗地感叹,当初如果不是刘胤暗中提醒于他,他很有可能就已经命殒阳安关,从生死千钧一发的阳安关战场上走出来,傅佥都不曾知道,等待他的,是何等精采绝伦的人生。
傅著、高远、张乐、赵卓等诸将这时纷纷前来报捷,各军斩获颇多,人人是笑逐颜开,喜上眉梢,自从去年安国之战后,蜀军再次收获这样的大胜,所有的蜀军将士都是欢欣鼓舞的。
去年的安国大捷,稳定了冀州的战局,让蜀军在冀州扎下根来,今年的平阳大捷,则是彻底地解决了蜀军后勤补给线的危机,同时,也彻底地改变了并州的战局,整个黄河以北的形势,朝着有利于蜀国的方向发展着。
这几次大战,都符合刘胤一贯的战略思想,那就是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重,寻机歼灭敌人,集小胜为大胜。从冀州到并州,晋军的战线拉得太开,这无疑也为蜀军创造了各个击破的好机会,只要不断地打击晋国的有生力量,重振汉室必将指日可待。
“文鸯现在逃往了何处?”刘胤对各军报上来的数字不太感兴趣,他更关心的,是文鸯的动向。
这一战为难将文鸯擒获,不得不说是一个最大的缺憾,但这场胜利是基于双方兵力对等的前提条件下的,能够取得大胜,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当然刘胤也不敢奢望可以全歼晋军,不使一人漏网,文鸯得幸逃脱,倒也在刘胤的意料之中。
不过这一次文鸯走了好运,下一次恐怕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吧?
“启禀大将军,文鸯率残部一万多人向东而去,在晋将段广的接应之下,现已经逃回了上党。”中军听刘胤问起来,赶忙答复道。
刘胤点点头,文鸯逃回上党,倒也没有什么意外的,北进晋阳的路基本上已经被封死了,南逃洛阳文鸯未必甘心,退守上党估计也就是文鸯唯一的选择了,现在上党一带尚有晋军两万多人的驻军,加上文鸯溃退时带领的一万多残兵,合在一起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更主要的是,上党与冀州相邻,文鸯随时都可以得到冀州方面的增援,很显然,文鸯还不想放弃此次进攻并州来之不易的战果,只要守住上党,文鸯就不算败得太彻底,如果连上党都丢了,那才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刘胤对夺回上党并没有那么的迫切,相反的,刘胤认为能利用上党再做做文章,则是再好也不过了。
一个新的围城打援的计划又在刘胤的脑海之中产生了,别看围城打援的计谋简单无比,但敌人明知是计,却偏偏地要往里面跳,说起来也着实好笑。为什么敌人会屡屡中招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利在其中,围城打援,围城是首要条件,只有真正触动了敌人的利益,他们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前来救援。
而对于蜀军来说,围城是手段,打援才是目的,尽可能全歼敌人的援助兵马,不但可以重创敌人,还能瓦解守城敌军的士气,可谓是一举两得。
刘胤立刻将诸将召集起来,共同商量此次上党围城打援的具体作战安排。
诸将依然沉浸在高梁邑大捷的喜悦之中,对下一步的作战计划,那是举双手赞成的,现在蜀军围城打援的战术已经是相当地熟练了,在上党阴上文鸯一把,将文鸯彻底地在并州解决掉,是蜀军诸将最希望着到的。
第995章降兵可用
蜀军这次进入上党,是兵分两路的,一路由刘胤傅佥率领虎骑军、虎步军、无当飞军、阳安军四个军合计六万人从平阳东进,另一路由罗袭率领永安军及晋阳驻军之中抽出来的一部分合计两万人,从晋阳南下,两路大军分进合击,准备在上党城下会师。
现在蜀军的预备役制度相当地完善,每一战缺损的兵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补充回来,始终保持着满额的编制,这也是蜀军保持战斗力的一个前提条件。
现在蜀军在兵源方面已经不是象以前那样捉襟见肘了,所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募兵已经不是难事了,而且充分地利用俘虏来补充兵员,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蜀军的战斗力不会因为新兵的加入而有所下降。毕竟这些俘虏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在冷兵器时代,训练一名合格的步兵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更别说要求极为严格的骑兵了。
光是平阳一役中,被俘的晋兵就达到了两万余人,本着自愿的原则,刘挑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加入到了蜀军的队伍中,至于剩下的人,则发配到关中去屯田,关中那边地广人稀,再多的劳动力也不嫌多。
有人对刘胤如此大规模的使用降兵还是有些担忧的,这些降兵终究是不安定的因素,万一他们阵前倒戈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
刘胤对此却是淡然一笑,虽然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刘胤早已做了有效的防范,首先降兵编入蜀军之中是打散的,每伍每什之中,只能编入一名降兵,甚至在一队之中,也只能有一两人而已,平时无论是作战和操练,不同编制的人是很难有所接触的。
到了战场上,就算某个降兵有倒戈的念头,但那种规模浩大的战争之中,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如果这些降兵不能串连起来反水的话,根本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其次,刘胤在降兵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选原籍在雍凉并冀的士兵,这些区域目前都在蜀军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说他们的父母家人,都已经成为了蜀汉的子民,这样的兵,刘胤就可以大胆放心地使用。
其实对于普通的士兵而言,当兵的目的也仅仅只是混口饭吃而已,绝对不会上升到什么国家荣誉感的层次,晋国也罢,蜀国也罢,只要有粮有饷,他们都会为之卖命的,在这饿殍遍野饥荒遍地的时代,许多人出来当兵打仗也只是为了不被饿死,他们的觉悟也就仅限于此了,阵前倒戈?在没有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
至于中上层的军官和降将,刘胤使用起来就谨慎的多了,在不能保证其忠诚的前提下,刘胤原则上是一律弃用的。
统兵之将和普通士卒是不一样的,在军中有身份地位的人基本上来自士家大族,他们的利益和晋国统治者是息息相关的,谁都无法保证他们会不会在关键的时候临阵倒戈。
而且这些将领和军官不比普通士兵,他们在军中可是要掌兵的,倒戈之后的危害性要远远大于普通的士兵,为了防患于未然,刘胤几乎不轻易地使用降将。
当然,也些人是例外的,比如邓艾、现在刘胤就倚为心腹,比如牵弘、王颀、荀恺,这些人都成为了蜀军之中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这就需要刘胤有一双火眼金睛,能辨忠识奸。
总体来说,刘胤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这些降将归顺之后,倒也是赤胆忠心,为蜀国立下了赫赫的战功。当然这其中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杨欣,先降后叛,确实给蜀军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不过总的说来还是瑕不掩玉。
所以刘胤对降将的原则是谨慎使用,只有真正信任之后,才敢付之以兵权。至于普通的降卒,就没有太多的顾忌了,只要各方面条件符合,完全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
文鸯弃守上党西部,蜀军便可以长驱直入,轻易地就收复了上党西部诸县。
这里可是蜀军当年抗击匈奴人的根据地,在上党西部及南部,蜀军有着广泛的百姓基础,当他们重新回到这片土地的时候,上党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焚香叩拜。
上党的百姓并没有忘记刘胤的恩德,如果没有刘胤,他们很可能还生活在胡人的统治之下,成为凶残暴戾的羯人的口中之食,盘中之餐。那段黑暗的岁月不堪回首,那是留在汉人百姓心中永远的痛楚,正是因为刘胤消灭了羯人,消灭了匈奴人,才得以还上党百姓一片青天碧日。
老百姓是善良的,救命之恩,如泰山之重,他们又如何能忘怀,刘胤当初离开上党的时候,上党百姓举城相送,涕泗横流,恋恋不舍,今日重回上党,他依然受到上党百姓的拥戴和欢迎。有献美酒的,有献牛羊的,有献布帛的,这些百姓恨不得倾尽家里的所有,以谢刘胤的恩情。
刘胤含笑作揖,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