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出,先行扣押百官,最重要的是刘谌刘胤霍弋等人,而后大将军联络朝中支持六殿下的官员,一同在陛下驾前跪谏,相信陛下定然会为之所动,下令让位于六殿下。事成之后,大将军也无须杀戮,只需将刘胤霍弋等人罢免即可,如此兵不血刃,可成大事,不知大将军以为如何?”
姜维不禁是连连点头,钟会计划的最大优点,就是避免流血事件,司马炎登基之时,兄弟阋墙,搞得洛阳血流成河,尽管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这样的争斗,对晋国元气的打击还是相当沉重的,以致于在晋国成立的数年之后,最终黯然消亡。
姜维无意篡位自立,那么他做任何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季汉王朝,如果这次兵谏弄得血流成河的话,让季汉国力中衰,那与姜维的初衷显然是不相符的。如果能将兵谏的规模和流血事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那是姜维最为满意的。
钟会提出的这个计划,令姜维是大为赞赏,如果能和平地来解决这次的皇位之争,对于朝廷而言,是一桩最大的幸事。而钟会选择在这祭天这个时间点上动手,更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现在全部兵权尽归姜维的话,那么姜维是不用考虑兵谏的时间的,但事实上,季汉的兵权一分为二,姜维和刘胤名义上各掌一半,但实际上刘胤所控制的地域和兵力的总数,完全是倍于姜维的,如果两军真的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可以说姜维一点胜算都没有。
所以兵谏的根本并不在于是否是向皇帝刘禅施压,而是如何来控制手握大权的刘胤等人,如果不能将刘胤等人擒获,那么姜维的这次兵谏就会完全地失败。就算他可以挟迫刘禅让位,但刘胤也完全可以不承认他立下的新君,到头来,双方势必还是要通过一场大决战来最终确定皇位的人选。
这显然并不是姜维想要看到的。在这个计划中,祭天大典时,无论刘胤刘谌都不会缺席,这无疑为一网打尽提供了机会,就算那些忠于刘胤的将领并不会出现在洛阳,但只要能擒住刘胤,其他的人必定会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这也正是擒贼先擒王的要害所在。
见姜维同意了钟会的计划,刘恂不禁是暗暗地舒了一口气,他的脸上又浮现出了笑容,似乎看到皇位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
这几日来,大将军府和镇西将军府动作频频,尽管他们行事都十分的隐密低调,甚至是不露痕迹,但做为资深的盯梢者,贪狼在这方面拥有着出色而灵敏的嗅觉,就算是无法靠近目标,贪狼依然追查出不少的蛛丝马迹来。
每日向陈寂提供的报告之中,贪狼都会填加不少新的内容,这也证实他的工作是相当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同时也证明对方已经是紧锣密鼓地加紧了布署,整个洛阳城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陈寂收集着所有的情报,汇总之后再给刘胤送去,这几天刘胤一直忙于筹备祭天大典的事,陈寂在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情报之时,是不方便打搅刘胤的。
陈寂最擅长的就是从许多杂乱无章纷繁复杂的情报之中剥离出有价值的信息来,通过情报汇总分析,得出一个比较确切的情报来。通过这几日贪狼和其他各处递交过来的原始情报,陈寂抽丝剥茧,得出一个连他自己都感到震惊的结论。
祭天大典!
对手很可能会选择在祭天大典的时候进行动手,陈寂惊悚之余,不禁是汗流浃背,他很清楚祭天大典的重要性,一点搞错的话,自己罪责可不轻,但如果自己的判断正确话,那么此事就必须要立刻上报给刘胤了。
陈寂确认再三,还是将这个结论告诉了刘胤。
不过刘胤的态度倒是让陈寂大为惊异,刘胤很是平静地说了句:“好,静观其变吧。”
第1127章我本将心向明月
有人喜欢先发制人,奉行先下手为强的原则,什么事都先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但也有些人喜欢后发制人,见招拆招,谋定而后动。
刘胤便是倾向于后者的,最起码在此次的洛阳事件中,他一直充当着后发制人的角色。
当然,后发制人并不是一定要等对手出手之后自己才出手,这一切都控制在自己对整个局势的掌控之中才行。
在因为刘胤手中握有中尉府这么一个卓越的情报机构,中尉府那如水银泄地无孔不入的侦察手段,才能让他有机会洞悉洛阳城中各势力的方方面面,才能让刘胤稳坐钓鱼台。
刘胤很清楚,现在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刘禅迟迟地没有表态,说明他还在犹豫,不知该将皇位传给谁。在这个时候,刘恂一系的人显然就会沉不气了,他们一定会采取一定的行动,来确保刘恂上位。
陈寂提供过来的情报,恰恰便证明了这一点,大将军府那边动作频频,很显然已经是有所行动了,这里面最为积极的是镇西将军钟会,他不仅和姜维往来频繁,而且在私底下,钟会的动作更大,不仅派人联系曹氏宗族势力,而且还和前晋的那些残余势力打过交道。
对于钟会的表现,刘胤略略地感到疑惑,因为钟会与姜维交从过密,很显然,钟会的诸多行动,是受到了姜维的指使和安排,但即使姜维欲在洛阳有所行动,也完全没有理由用到曹氏宗族和前晋残余势力,这无疑让刘胤有些想不通。
如此看来,钟会身上的疑点颇多,钟会奉姜维的命令行事不假,但其在背后阴奉阳违耍小花样,这一点姜维也肯定是不知晓的。刘胤知道钟会是一个颇具野心的人物,臣服于季汉只不过是屈从于形势,投降姜维也只不过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从钟会的一贯作风来看,降汉也只是一个跳板而已,说不定他还会有着更大的图谋和更大的野心。
总之不管是姜维还是钟会,都是刘胤防范的重点,现在距离祭天大典已经是越来越近了,由于牵涉到皇帝出宫的诸多事宜,现在朝廷之中的诸多事务已经暂停了,全部官员都在为祭天大典紧张而忙碌的准备着。
如果对方要动手的话,会不会选择在祭天大典的时候动手?
刘胤暗暗地扪心自问,连他自己都不禁有些骇然,是啊,还有比这个好的时机吗?祭天大典时,皇帝在,诸王子在,公卿百官俱在,如果让自己选择的话,这样的机会也是千载难逢的。
尽管在陈寂提供的情报之中,并没有关于对手动手的具体时间,但凭借着刘胤的敏锐,还是很容易地判断到对方有可能会在祭天大典进行的时候来动手。
当然,就算对方不动手,刘胤也是要做好祭天大典的安全保卫工作的,涉及到皇帝及朝廷百官的安全,任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祭天大典的路线已经是安排妥当了,从洛阳的南宫出发,经过开阳门、太学、太庙,一直到达南郊的圜丘,这一路之上,都会有禁军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地来进行保护,鉴时皇帝的车驾还会有羽林卫的护卫,在安全措施上面,是十分周到而细致的。
负责整个安全工作的是卫将军李球,以刘胤对李球的了解,倒不太担心李球会被姜维钟会等人给策反了,李球此前一直担任羽林右部督,是刘禅身边比较受重用的宫廷宿卫将领之一,对皇帝对朝廷是忠心耿耿。后来李球升任卫将军,负责统领禁军,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在南中,还是在雒城,还是迁都到洛阳,李球始终是恪尽职守,出色地履行着自己的职务,护卫着宫廷的安全。
此番祭天大典,李球做为卫将军,自然是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保护圣驾的责任,刘胤对他也是十分地信任的。
卫将军麾下,共设有四个部督,来统辖禁军,羽林军左部督马秉,乃是马良之子,羽林军右部督姜源,姜维之子,虎贲督董宏,董和之孙,虎卫督则是由傅著来担任的。
“姜源?”刘胤低低地沉吟着,很显然姜源在禁军之中,是刘胤最为不放心的一个角色了,如果此番姜维有什么动作的话,姜源必定会成为其内应,成为姜维手中一枚最为得力的棋子。
一个羽林右部督统领着两营的羽林军,整整的一万人马,如果说这一万多人都对姜源言听计从的,那也不可能的事,但到了真正的关键时刻,姜源也未必需要这么多的人,只需将自己的一些亲信死士派遣出来,就足以成大事了。
看来羽林军这边,刘胤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不管姜维采用何种手段来动手,确保皇帝的安全才是重中之中的,刘胤现在身为大司马,在朝中的地位自然是举足轻重的,这次的祭天大典,也完全是由他和霍弋、姜维来主持,姜维借口年事已高,请假休息,主要的担子还是在刘胤和霍弋的肩上。
对此,刘胤和霍弋进行了简单地分工,祭天大典的仪式和流程,是由霍弋来安排的,刘胤则负责内保事务。姜信不出头露面,则似乎更印证了中尉府的情报上所提的,姜维绝对与此事脱不了干系。
刘胤不禁是扼腕叹息,对于姜维,原本他还是极为尊重的,做为蜀国最后的顶梁柱,姜维在蜀国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刘胤重生之后,非常愿意和姜维携手一道来护佑季汉大旗的。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阴差阳错之下,刘胤却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姜维的对立面,由于双方支持的皇位继承人不同,双方的关系已经明显地对立了起来,就算是在尚书台议事之时碰面,姜维也一直板着冷峻的面孔,一付生人勿近的样子。看来这场权力的相争,已经不是刘胤想避免就能避免得了的。
第1128章莫名消失的马岱
结合姜维之前的种种表现,刘胤只能归结于和姜维有仇的缘故,当然这个仇并不是自己结下的,也许是父辈们之间本早已存在的仇怨。
姜维并不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这一点刘胤很清楚,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费祎虽然是郭循刺杀的,但如果说这和姜维没有任何的关系,那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费祎被刺,对于蜀汉政坛而言,可是一件不得了大事,但论其实质,却很难不让人置疑刺客郭循的动机。
如果说郭循是受魏国的指派,从刺杀前后魏国朝廷的表现来看,似乎是对此一无所知,更何况,杀掉一个保守派的大鸽子,而换上一个主战派的雄鹰,完全是不符合魏国的利益的。单纯从郭循本人的角度而言,无论成败,都是必死之举,这种行为,完全符合死士的作派,慷慨赴死,一去不回头。
这边姜维阴养死士,那边郭循刺死费祎,而这个郭循,又恰恰是姜维从西平之战中带回来的俘虏,无论如何,他都脱不开这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看三国志中是如何记载这件事的后继的: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短短十几字,姜维那迫不及待的欣喜心情昭然若是,路人皆知。在费祎主政的时期,姜维的军事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遏制,所派给他的兵马,常常不足万人,姜维的北伐行动是举步维艰,如果姜维没有费祎心生怨念,那才是奇哉怪事。充足的动机,脱不了干系的杀手,这一切说姜维无辜,能说得过去吗?
虽然这已经是一场尘封多年的公案,随着郭循的当场身死,也就不了了之了,但许多人依然是记忆犹新,现在刘胤品味起来,都觉得有些不寒而栗。
费祎之死,归根结底是死于利益,是死于权力相争,而今天,季汉朝廷似乎又要步当年的后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