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咱们说到底和王使君也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所以你要是娶了蔡小姐,王使君只会更加笼络我们苏家,而不会打压。”
“明白了,父亲,我这就试试!”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嘛,到底姜还是老的辣,父亲比他看得更深远。苏家既然已经打上了宦官的标签,那何不趁势多捞些好处?
苏辰如果真的娶了蔡琰,那对苏家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首先,王智不会难为苏家,毕竟他虽然也出自太原王氏,可苏辰和王大公子争风吃醋的事情终究摆不上台面,在家族的利益面前,这点仇怨不值一提。
其次,对于苏辰来说,成了蔡大家的女婿,他在士林中就有了名声,对将来帮助很大,他之前跟王甫的那些事儿也会被人家忘记,毕竟苏家并不是直接和王甫攀了交情。
最后,蔡家可是比苏家强大的存在啊,即便现在暂时蒙难了,但人家的底蕴还在,将来一旦翻过身来,苏辰也自然跟着水涨船高,好处不言自明。
抛开这一切,单单是蔡琰这个让人心疼的女子,就值得苏辰为她泼墨弄文,如果真的被崔浩得逞,那么这个千古奇女子的命运只怕会比历史上还要坎坷。
既然有这个机会去改变,他为何不顺应自己的内心呢?
想到就做,苏辰突然文思泉涌,前世那些写雪的诗词一首首在他脑海里浮现,最终苏辰还是选择了这一首。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李肃就停笔了,自然有小厮把他的诗文呈给王智和蔡邕审查。
蔡邕看得频频点头,王智看完之后,又把这诗文依次传了下去,以供众人品鉴。
李肃是第一个,崔浩是第二个,看到崔浩的诗文,蔡邕忽然眼前一亮,问道:“敢问使君,这崔浩是何出生?”
王智也看了崔浩的诗文,的确可圈可点,闻言答道:“崔浩乃是清河崔氏的旁支,崔家乃是五原郡第一家族,此子年纪轻轻,武艺非凡,更难的是文采上佳,到底是家学渊源。”
“原来如此!”蔡邕听了也点头不止,要知道这是个讲出生的年代,相对来说,寒门走入仕途十分困难,学文还容易点,要是学武,那就难上加难了。
至于说文修?这些人基本和先秦的练气士差不多,虽然战斗力不强,可种种稀奇古怪的术法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学文和文修不是一回事儿,真正的文修哪个不是大家族出生。
在崔浩之后,又陆续有人呈上诗文,这些诗词都没得到蔡邕的赞许,虽然在座的青年俊才颇多,可脱颖而出者却寥寥无几,除了李肃崔浩之外,还有王休以及郭家的郭文。
郭文的出现确实让苏辰吃了一惊,据高顺观察,此人真气充盈,早已经买入了先天的门槛。
不过他看起来却是形销骨立,文弱不堪,苏辰下意识地想到一个词:文修。
“这郭文当真是文修吗?”说起来这是苏辰来到汉末见到的第一个文修,和武将不同,这郭文身体十分羸弱,仿佛一阵风都能将他吹倒。
可行走之间,步履轻盈,精气充足,气势汹汹,威风赫赫,这显然是修炼有成的景象。
听到他的话,高顺点点头,答道:“应该没有猜错,若单纯比较真气的话,此人身体内的真气比我精纯许多,在他身上我感觉到了一股强大的气势,或许他不只是修了真气,还修炼了法术。”
“法术?法术竟然真的存在?”苏辰犹不自信,以至于他都忘记了自己正在下笔,两眼直盯盯地注视着郭文。
“法术当然存在。”高顺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似乎在奇怪他为何会不了解这些,不过却还是低声解释道:“所谓的法术并没有那么神奇,充其量只能叫做异术,这些异术门类庞杂,有的能够封住武将体内的真气,有的能够提升精神力,有的甚至能够惑人心智,有的能请神上身,传闻神武境的文修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甚至召唤九霄神雷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这实在是太神奇了,这就是文修的力量吗?也不知道这郭文会些什么法术,有机会倒是要见识一下。”
和他的想法不同,听到他这话,高顺劝诫道:“我劝你还是不要见识得好!”
“为什么?”
“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他们身上藏着何种底牌,文修入门很难,甚至比武者筑基要难很多,因此文修的数量和武将相比,实在没有可比性。不过……”说道后面,高顺止住了话音。
“不过什么?”苏辰听得正有兴趣,继续刨根问底。
高顺沉默半晌,还是说道:“不过,一旦文修修炼有成,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存在,无论他们入朝为官还是隐居山林,都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他们的底牌多得让人防不胜防,手段更是千奇百怪,稍不注意你的性命便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了,所以你觉得,你还希望遇到他们吗?”
高顺的话让苏辰陷入了沉默,他双眼目视着正下台的郭文,心中突然升起了一股战意。
就在他出神之际,苏寔突然提醒道:“辰儿,时辰已到,你的诗文可做好了?”
“啊?哦!”
苏辰看着纸上的这一首词,突然一愣,心说我怎么写的是这首词呢,天地良心,他本来是要写另外一首诗的,莫不是刚才受了郭文的迷惑?
或许是心有所感,他一抬头,郭文刚好落座,两人四目相对,郭文嘴角微翘,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苏辰,似乎在等着看一出好戏。
第35 章 崔浩出手
苏辰看着纸上的这一首词,实在是难以置信,天地良心,他本来脑子里想的是一首七言绝句,没成想落笔之后却成了这一首词。
他再次抬起头,把目光投向郭文,这一次,郭文却是没再看他,而是自顾自饮,显得好不潇洒。
“当真是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苏寔见众人都把诗文递了上去,他也品读了几首,虽然说不出好坏,却也读得朗朗上口,回过头来,再看苏辰,却见他呆愣在原处,不知所措,瞬间就有些揪心。
他把头伸过去,往纸上一看,这一看,顿时双眼放光,两颗眼珠子瞪得老大,却是再也移不开了。
高顺也注意到了苏辰的奇怪之处,看到苏寔把头伸了过去,他也慢慢地转过头,往那纸上看去,这一看不要紧,他也彻底被那纸上的文字吸引住了,再也移不开目光。
于是,偌大的宴会厅上瞬间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只见苏辰提着笔呆愣在远处,两边的苏寔和高顺聚精会神,一动也不动地注视着泛黄的蔡侯纸上,这么一副奇怪的景象很快就被有心人看到了眼里。
“这三人是在干什么?”
此时此刻,恐怕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心思了,只不过却没人问出来,于是原本喧闹的大厅随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苏辰,慢慢地变得安静起来。
崔浩本来享受着众人的吹捧和赞誉,此时见大厅渐渐恢复了安静,一时间不知所以然,顺着大家的目光看去,也注意到了苏辰的奇怪。
众人都保持着矜持,李肃却是个急性子,他径直起身,直接走向了苏辰所在的位置,盯着那桌子上的蔡侯纸一看,瞬间吸了一口气,目光同样被吸引住了。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紧接着就有第二个,第三个,于是陆陆续续有人往苏辰的位置走去,慢慢地将他三人围了起来。
王智看到众人的奇怪动作,心中正犯迷糊,不过他身为太守,却是不得不在乎礼节,只好出声问道:“诸位这是怎么了?何以驻足在苏司马身侧,莫不是苏贤侄有何惊人之举?”
“哈哈哈哈!”听到这话,王智右手边安然就坐的众人都忍俊不禁,众所周知,苏司马的儿子是远近闻名的废材,今日惹得大家纷纷移步侧目,想来是做出了什么荒唐的诗文,贻笑大方。
众人这一笑,紧接着就听崔浩接话道:“王使君,蔡大家明鉴,苏司马之子苏辰六岁开始筑基,筑基九次,终究未能踏上武道之路,在这五原郡,谁都知道这苏辰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废材,今日引得大家侧目驻足,想必是闹出了不小的笑话。”
“哦?”蔡邕闻言捋捋胡须,也把目光转移过去,只见原本还能瞥见一丝小缝的苏辰三人,此刻已经被牢牢围住,水泄不通,任一缕光都无法透进去。
在座的二百宾客,驻足观看者怕不下五十人,这么多的人围在一起,却鸦雀无声,实在是让人好奇得紧。
那围观的众人中,也不乏家学渊源之辈,此时此刻,看到苏辰写在纸上的几句诗词,读得摇头晃脑,只觉得意犹未尽,一会儿点头赞和,一会儿又摇头不止。
这一幕奇观直把蔡邕看得心如猫抓,他倒是有心去看个究竟,可却不能像台下的众人一样拉下面皮,去看一个小儿的嬉戏之作,若真如此,那他可真就是把脸丢到姥姥家了。
可越是这样,他心中就越发好奇,也不知道这传闻的“废材”究竟写出了什么东西,怎的引得大家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可就是没人说话呢?
崔浩本来正和王休调笑苏辰这个五原郡的废材,可看到响应者寥寥无几,而围观的人群却在不断增多,心里也有些奇怪,莫非这苏辰真的写出了什么传世之作?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个想法刚刚一升起,就被他遏制住了,谁不知道苏辰文不成武不就,别说苏辰了,就说他父亲苏寔,也不过是个只知道舞刀弄枪的武夫,要说苏家能出什么大文豪,那是打死他都不相信。
或许是感觉到他的不安,王休把手放在他肩膀上,轻声安慰道:“崔郎不必猜疑,料想那苏辰也没甚文采,若他真有本事的话,又何至于到了今时今日才显露出来?”
“是啊!”崔浩闻言果然安心了不少,附和道:“介安说得有道理,这苏辰九次筑基都失败了,若是有学文的潜力,恐怕早就走上了这一条道,虽然学文比不上武将和文修,可到底也是仅次于这两者的晋升门路,要是苏辰有这个潜力,苏寔这老匹夫没道理把儿子的前途就这么白白耽误了。”
可不是嘛,在这大汉,要想成为人上人,成为统治阶层的一员,只有三条途径,要么筑基学武,踏入武道,将来成为武者,进可为朝廷武官,牧守一方,拜将封侯,退可为江湖豪侠,结社自保,造福桑梓。
其次就是出生于世家或者拜入大门大派,学得那练气之法,成为文修,修炼术法,待得精神力有成,神魂凝实,便可过目不忘,出口成诵,举一反三,灵智大增,无论是继续追求缥缈仙道,还是入朝为官,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最后就是文不成武不就,没有门路的寒门士子,这些人只好老老实实的读书识字,学得一肚子韬略,或为清谈客,自诩名士风流,或卖帝王家,也可光耀家族。
所以在崔浩看来,苏辰如果真能够学文的话,那他早就走上这条路了,虽然要拜一位经学名师不容易,可以苏家的底蕴,却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苏辰既然没有走上这条路,那自然证明他根本不是这块料,所以现在又怎么能够写出让人惊叹的诗文呢?
崔浩不相信,王休不相信,没有前去围观的宾客们也不相信,但是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