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会抽调,前去驰援襄阳。”
“可惜的是,忽必烈绝对想不到的一点就是,这些驰援的大军之中,不包括驻扎在四川与云南的大军,因为我们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做。”
“有人怕是疑惑了,既然四川的大军还是要进攻京兆府路与凤翔路,为什么迟迟不展开进攻,就算是哈必赤率领的两万蒙古鞑子驻扎在开封府城,那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说到这里,吴邵刚看向了郝经。
“郝大人,接下来你说说。”
郝经抱拳给吴邵刚行礼之后,扭头对着众人开口了。
“蒙古朝廷进攻之重点,已经转向了襄阳以及京西南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从蒙古鞑子的部署来看,忽必烈并未放弃四川,哈必赤与伯颜驻扎在开封府城,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这也就说明了,忽必烈是有可能转变其作战的部署,调遣进攻京西南路与襄阳府城的蒙古鞑子进攻四川的。”
“这样的关键时刻,节度使衙门若是做出决定,进攻京兆府路与凤翔路,必定惹起局势的动荡,忽必烈很有可能放弃对京西南路以及襄阳府城的进攻,转而决定对四川展开总攻。”
“如此的变化,对于四川与云南两地来说,是很不利的,节度使衙门的部署,并非是仅仅占据京兆府路与凤翔路等地。。。”
说到这里的时候,郝经看向了吴邵刚,神色颇为犹豫。
吴邵刚笑笑,接过了话头。
“有些话郝大人不好直说,那我就告诉诸位了,俗话说得好,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坐山观虎斗是不错的策略,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就要做渔翁,我们就是要抓住最好的时机,什么是最好的时机,那就是蒙古鞑子真正展开了对襄阳府城大规模的进攻,其欲罢不能、无法全线撤退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机。”
说完这些话,吴邵刚再次看向了郝经。
郝经的脸微微有些红,也感觉到不可思议,如此重大的计划,吴邵刚居然就直接说出来了,若是有人将这样的话语传出去,岂不是很不利,当然,今日在场之人,都是吴邵刚的心腹,不会有谁传话,不过历史总是记住这一点的,怕是对吴邵刚也很不利。
郝经还没有来得及再次开口,一边的李庭芝开口了。
“刚刚大人所说的话语,都是我的意思,你们都记住了,大人数次想着对京兆府路以及凤翔路展开进攻,都是被我劝阻了。”
李庭芝开口,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大概也是觉得,将如此的安排灌在吴邵刚的头上,肯定是不好的,未来肯定是有影响的。
吴邵刚看了看李庭芝,没有开口辩驳。
他自身的权威,已经在四川与云南两地竖立起来,维护形象是必须的。
郝经不再犹豫,继续开口。
“蒙军占据了谷城、枣阳、房州等城池,其先头部队已经在荆门一带,准备进攻长寿县城,牛首镇和邓城镇,更是成为了蒙军最为重要的据点,由此可以看出,蒙军基本完成了对襄阳府城的全面包围。”
“蒙军正在利用冬季的时间,训练水师,制造战船,同时稳固已经占领的诸多城池。”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蒙军正式的进攻,并未开始,此时此刻,怕是忽必烈也在思考,究竟是放弃四川,全力以赴进攻襄阳府城,以打开我大宋朝廷的门户,还是兼顾四川,若是时机成熟的时候,进攻四川。”
“如此关键时刻,四川与云南必须稳住,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以至于打乱了全盘的部署。”
小声的议论开始出现,郝经的分析很有道理,可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时候进攻合适,难道说蒙军不展开对襄阳府城的进攻,大军就只能够等着吗。
很快,郝经说到了这个问题。
“什么时候展开对京兆府路以及凤翔路的进攻,我们认为合适的时机,就是在蒙军占据了长寿县,彻底完成了对襄阳府城包围的时刻。”
“为什么说这个时刻就是合适的,蒙军经过了长时间的厮杀与足够长时间的准备,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已经全面包围了襄阳府城,就算是遭遇到其他突变的情况,也不会轻易撤离了,否则可能失去的更多,怕是忽必烈到时候都是无法下定决心的。”
“蒙军是有着很高的自信的,部署完成之后,他们肯定认为拿下襄阳府城不在话下,就算是天打五雷轰,他们也不会撤离,当年的鄂州之战,蒙古大汗蒙哥已经阵亡,坚守在鄂州的忽必烈,不也舍不得撤离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蒙军放弃进攻襄阳,朝着京兆府路与凤翔府路而来,我们也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迎候他们,打败他们。”
。。。
郝经终于说完了。
吴邵刚再次开口。
“刚刚我说的有些话,听起来不是很好,甚至说有些过分,不过实施情况就是如此,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痛快说出来,诸位心里也有数。”
“我们并不是不过朝廷,一旦我们进攻京兆府路与凤翔路,必定引发蒙古朝廷的惊慌,忽必烈的部署会遭遇到怀疑,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动摇,这就是机会,驻守襄阳府城的大军,若是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果断的反攻,那就会产生预料不到的结局。”
“可惜的是,我已经料定,就算是我们将河南路搅得昏天黑地,让蒙古鞑子无所适从,怕是驻扎在襄阳的大军,也不会有任何的表示,依旧会龟缩在城池之中,绝不会主动发起反攻的。”
“驻守襄阳府城的京西安抚副使吕文焕,倒是一员不错的战将,可惜独力难支,固守襄阳府城是可以的,要求其反攻就不大可能了。”
“我倒是希望朝廷驰援襄阳府城的各路大军,能够真正发挥出来战斗力,悍不畏死,与蒙古鞑子决战,那样或许有一线的机会。”
“还是可惜啊,贾似道根本不懂军事,最大的长处就是与蒙古鞑子议和。”
“好了,大军出动的时间,预计在来年的三月到四月,时间不是很充足了,诸位要加紧对军士的训练,平日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不要有什么懈怠与厌烦的感觉,那是很致命的,要知道我们即将面对的,是蒙古鞑子的精锐,是蒙古铁骑的精锐。”(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三章 彼此彼此
忽必烈同样关注四川的局势,其派遣的大量的斥候,混入到百姓之中,进入到四川侦查合州御前诸军等军队的情况,襄阳之战已经全面铺开,可忽必烈依旧不想放弃四川,他坚信一旦大规模的进攻开始,四川驻扎的宋军,必定会驰援襄阳,到了那个时候,就是蒙古大军进攻和占领四川的最好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忽必烈渐渐的冷静下来,襄阳方面的禀报,源源不断的送到大都,当合丹与阿术完成了对襄阳府城的全面包围之后,忽必烈松了一口气。
漠北的局势,让忽必烈依旧揪心,海都依旧是不安分,已经公开与朝廷做对,只不过海都的力量,与当年的阿不里哥有着太大的区别,还不值得忽必烈倾尽全力去围剿,可忽必烈很清楚,进攻和剿灭大宋朝廷的战斗已经开始,在这个关键时刻,漠北的海都若是联络到了八剌等势力之后,必定会对蒙古朝廷造成巨大的威胁。
蒙古大军很有可能面临三线作战的局面,一方面襄阳府城是蒙古大军进攻的重点,其次就是四川,最后就是漠北,若战局真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朝廷难以应对。
忽必烈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必须要做出选择。
年末的时候,合丹的奏折抵达朝廷,新附军水师训练已经见到了成效,对襄阳府城的包围基本形成,开年之后一路大军就会在阿术的率领之下,夺取长寿县城,彻底切断襄阳府城与大宋朝廷的任何联系。
合丹的奏折里面,请示的就是一件事情,是倾尽全力进攻襄阳府城,还是围城打援。
若是倾尽全力进攻襄阳府城,则合丹会命令大军发起猛烈的进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攻陷襄阳府城,若是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则是牢牢的包围襄阳府城,一面进攻,让襄阳府城内的宋军不得安宁,一面派遣大军在外围歼灭前来驰援襄阳府城的宋军。
合丹之所以在奏折里面提到了此事,其实也是忽必烈的要求和交待,当初合丹率领大军出击的时候,哈必赤率领的另外一路大军,也前往开封府城而去,合丹与哈必赤之间的分工是很明确的,一个负责进攻和拿下襄阳府城,占领整个的京西南路,打通进攻大宋京城的门户,一个负责抓住时机进攻四川,占领四川全境,断绝大宋朝廷东山再起的任何机会。
末哥、塔察儿以及兀良合台等人,来到了大殿之上。
忽必烈早就在大殿等候,此番商议的事情,乃是朝中的绝密,就算是色目人都不能够知晓,宿卫已经在大殿外面严密戒备,不准任何无关人等靠近。
硕大的地图就铺在地上。
末哥等人进入大殿之后,还没有来得及行礼,忽必烈就站起身来,径直都下丹墀,来到地图的前面,用手指着地图上面襄阳府城的位置开口了。
“你们不必多礼,朕今日请你们来,就是商议如何进攻襄阳府城的问题,合丹兄弟的奏折,你们都看过了,说说你们的想法。”
塔察儿与兀良合台的目光全部都看向了末哥,他们等着末哥首先开口。
末哥倒也不会客气,看着地图上面的襄阳府城,慢慢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还是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为最好,哈必赤兄弟率领的大军,在开封府城驻扎半年有余的时间,其写来的奏折,也是请战的,要求进攻四川,臣知道皇上考虑之重点在于襄阳府城,故而没有准许哈必赤兄弟行动,襄阳府城以及京西南路,乃是大宋朝廷的门户,若是失去了这里,则整个大宋的江山,将彻底暴露在我大军的剑锋之下,只不过四川的地形颇为特殊,且这里驻扎有大宋最为强悍之军队,故而臣觉得,解决襄阳府城之战斗,不能够孤立进行,在攻陷襄阳府城之时,也要剿灭驻扎四川的宋军,至少削弱他们的实力。。。”
末哥说的很清楚,其意思也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蒙古大军两线作战,都不能够放松,这样的建议好是很好,不过两线作战,必定会牵扯朝廷大部分的精力,而且在兵力的配备上面,也不能够疏忽,譬如说驻扎在开封府城的,只有两万蒙古铁骑,而驻扎在四川的宋军,总兵力至少在十万人以上,以两万人的蒙古铁骑,加上数万的新附军,想着彻底打败驻扎在四川的宋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忽必烈考虑的问题更多,朝廷此番是决定彻底灭掉大宋朝廷的,那么每一步的行动,以及每一次的战略部署,以及战术的发挥,都是至关重要的,若是朝廷决定两线作战,万一四川方面出现问题,甚至遭遇到败绩,对于襄阳方面就是沉重的打击,至少在士气方面是不小的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忽必烈愈发的重视大宋的云川节度使吴邵刚,认为此人的能力和睿智不会在他之下。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朝中汉人大臣归心的问题。
忽必烈短时间之内,无法克服对于朝中汉人大臣的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