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公使先生,你们也看到了,哲布尊丹巴已经不再是蒙古活佛,他的去留中国毫不关心,”
会议自开始就陷入了僵局,俄国批评中方擅自破坏宗教传统,中方则反击这是内政旁人无权干涉,英法在一旁劝也不是,和也不能,总之,口水战从早打到了晚,也没有出结果。
四国代表不欢而散。
两天后,第二次会议与同一地点展开,四个小时的唇枪舌剑,会议再度谈崩。
这一次,中国人的态度空前强硬,撤军,不然就开打。
。。。。
廓索维慈捏着眉头,还在为刚刚谈崩的会议而伤神。
“咚咚咚”
外面有人敲门。
“进来”廓索维慈闷闷的说了一句。
来人是俄国使馆的首席参赞,久沃洛夫,高加索人,也是一位中国通。
“先生,这是圣彼得堡的紧急电报。”久沃洛夫拿着电报,他可没有权限翻阅。
“放在那里吧”廓索维慈仍旧愁眉不展,电报?呵呵,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一想到圣彼得堡的那群官僚,廓索维慈就痛疼,一幅幅盛气凌人的画面立马钻进了他的脑袋,让他这位职业外交家说不出话来,外交政策可不是镇压农奴那么简单,抖一抖鼻子就能吓唬人,非得靠气势取胜!
“糟糕透了,难怪那帮布尔什维克。。。”
廓索维慈小声嘟囔了一下,低头沉思,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英国外交大臣已经被批准面见陛下,或许能为先生带来好消息。”旁边响起了久沃洛夫的声音。
好消息?哼?不屑一顾的笑了笑,廓索维慈说道:“久沃洛夫,你是没在圣彼得堡待过,那庞大到冗杂的官僚系统,是个人都会发疯。”
久沃洛夫脸色尴尬,他没说话,也知道公使阁下郁闷的原因。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半天后,久沃洛夫还是安慰了一句。
廓索维慈没有回应,抬抬手说道:“我累了,久沃洛夫,你先下去吧。”
“是”
久沃洛夫点头,在离开前说道:“公使先生,记得看那份电报,沙皇陛下嘱咐,明早前要看您的回复。”
“知道了”
廓索维慈摆摆手,身子没动,也没有看的意思,这种官僚性质的回复,他恨不得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啪”
门被关上。
廓索维慈趴在桌上,一脸疲惫,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三个小时,他就因为电报里的内容而勃然大笑。
沙皇陛下同意撤兵,并且交出喀尔喀活佛,与此同时,中俄正式签订《秘密条约》,全文仿照《中英密约》的内容,到此,三国协约,要变成四国协约了。
敌人可以随时变成朋友,为了对付更强大的敌人,相比于清帝国,沙皇更不愿意看见德意志的崛起。
第三百三十四章周公恐惧流言日
(第二更)
在春天即将结束的这一晚,战争戛然而止,中国人不胜而胜,并且得到了一切想要的。
大军班师,胜利凯旋,塞外草原上,计划中的硝烟被没有蔓延,这一地区将恢复往日的宁静。
当然,有一个人是不可能了。
作为战争的罪魁祸首,哲布尊丹巴无疑是最大的战犯,到最后他还是被俄国人卖了,带上了手铐,送上了囚车,连通着128名喀尔喀战犯,一起押解回京。
在那里他将受到了世人的唾骂,虽然清廷已经废除了凌迟酷刑,但犯下这等大罪,想保一条命无异于痴人说梦。
死是注定的,就看以哪种方式了,不管怎么样,几百年来,他还是第一位被帝国处死的活佛,也足以“名留青史”了。
这个结果,叶开很满意。
战争总是要死人,弄不好还会深陷其中,并且签下一屁股战争债务,眼下的中国还付不起这样的代价,达成和解,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虽然不得不撤军,保持这一地区二十年的中立,但叶开十分清楚,在等几年,俄国就会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惊天内乱中,而签订好的《中俄密约》正好给了叶开一个“帮助”盟友的绝好机会。
乘人之危,永远是后发国崛起的最佳选择,被沙俄坑了近百年,这回也轮到中国人当一回黄雀了。
。。。。。
战争结束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大将军王”的声望瞬间达到了鼎盛,几十年来,国人对外屡战屡败,彷徨与屈辱感一日比一日盛,而这一次,“大将军王”亲征塞上,竟然逼的俄国毛子先退了兵,并且收复了外蒙古,俘获喀尔喀伪帝,真乃是百年来第一功勋。
班师的日期越来越近,各种传言开始在京内流转,有人说大将军王乃真龙转世,秉天命下凡,匡扶社稷,又有人说,大将军王也是天潢贵胄,正统宗室,祖上本也是正儿八经的黄带子,后来被人陷害才撤了带子,逐渐落没。还有人说,大将军王用兵如神,大军夜行百里不累,俄国毛子吓的大惊,这才匆忙退了兵,更有好事者,把一些风闻编成了一本叫《大将军王征北传》的小说,在市面上广为流传。
这些没影子的闲话,叶开自然听不到,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和他麾下这种军队,即将迎来国民最隆重的礼遇。
。。。。。
“战亦良弼,和亦良弼,这条约说签就签,真把内阁当成了一言堂,说到底,良弼只顾着自己,哪晓得摄政王你啊。”
崇德殿里,载泽声如泣血,跪在地上,一副忠臣良将的表情,言辞之内却对叶开极力诋毁。
“混账,载泽!本王警告过你,不准你说赉臣的坏话,而你执迷不悟,你给我滚出去!”载沣大怒,当下就要把载泽架出去。
“摄政王,良弼如今跋扈至此,文臣武将都听他吩咐,远胜那鳌拜年羹尧,摄政王断不可不防啊!”听到载沣的训斥,载泽开始大哭,脑袋磕的蹦蹦响。
“来人啊!把他给我轰出去!”载沣实在不愿意听他聒噪,当即命令左右。
侍卫把载泽架了起来,拖着往外走。
“摄政王,您不为自己考虑,也为皇帝想想啊,主少国疑,权臣跋扈,那良弼要是自立了怎么办!”
载泽一路走,一路挣扎,嘴里却一刻不停,说的都是掉脑袋的话。
载沣看也没看,直到彻底听不见后者的声音,他才低头捏了捏自己的眉梢,那里酸痛异常。
这几天来,十几人向他进言,说良弼如何如何,外面如何对其吹捧,载沣虽然不信,但也不能当做没发生。
特别是在半月前的资政院开幕式上,载沣作为国家元首发言,但在此之后,会议上谈的都是赉臣如何如何,这让他脸上仿佛被蚊子叮了一般,痒得很。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载沣明白这个道理,不由得叹了口气。
“哥”
一道声响自身后传出,是刚才躲在帷幔后回避的载涛。
“载泽走了?”载涛问。
“他最好别回来。”载沣不由得来气,“小人尔”
“哥,我倒觉得载泽说的有几分道理。”载涛悄悄走近载沣身旁,突然轻声道。
“怎么连你也。。。。”载沣猛然回头,面带惊讶。
“哥,你别误会,良弼虽然没那个心思,但他的部下却不一定对你忠心耿耿,黄袍加身的故事未尝不会发生在大清。”载涛接着道:“载泽说的没错,你不为自想想,总要为皇上谋划一下吧。”
载沣更加慌神了,就最亲近的人都来奉劝,这可如何是好?他相信良弼,但别人却一个个的质疑,载沣一下摇摆不定起来,想了想他还是道。
“赉臣不会这样,本王相信他。”
“人心隔肚皮,哥,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载涛缓缓说道,“皇上总有一天要长大,要亲政,等到了那个时候,哥你这个摄政王就要退归藩邸,而皇帝还小,他能驾驭的了良弼?”
载沣虽然不想做这个假设,但却不得不承认,皇帝将来亲政,未见得就会信任良弼,而且,一位年轻鼎盛的少年天子,势必会和前朝老臣自然发生政见分歧,到时候会和平解决吗?别的不清楚,但载沣知道,那位立下赫赫战功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不就是和新皇威廉二世意见相左而被赶回家吗?这一幕会提前上演吗?
载沣的头又开始疼了。
“哥,咱们不如试探试探良弼?要是他的确忠贞不二,继续让他掌权也未尝不可?”载涛在一旁劝道。
“这。。。”载沣有些犹豫,但最后他还是同意了,这既是对自己儿子溥仪的保障,也是对自己爱将的保护。
“载涛,你说说看。”
“等他回来,您就提议解了他的兵权,把禁卫军交到我和朗贝勒的手中,当初,我们也是禁卫军的练兵大臣,或许可以驾驭得了,如果他同意,从此之后哥就可以高枕无忧,他良弼还是陆军大臣,内阁副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是他不同意,哥。。。”最后的话,载涛没有说出口,其实他也不想有这样的结果。
“怎么样?”深吸一口气,载涛问道。
载沣面色僵硬,眉角爱的皱纹越来越深。
在反复拿捏了进十分钟后,他还是点下了头。
第三百三十五章只识良公不识君
1911年5月17日,大军胜利凯旋,在热河停顿修整一天后,与第二日来到了京郊。
大清国皇帝溥仪,监国摄政王载沣,内阁总理大臣载泽,资政院总裁梁启超,以及一百多位清廷高级官员在城外五里设亭迎接,一同前往的还有帝都五万多名百姓,都是自发而来。
为了庆祝这次特殊的盛典,载沣亲拨内帑银四十五万两,在大军驻扎处垒土设庙,犒赏三军,他甚至还宣布全国放假三天,与国同欢,在震耳欲聋的喝彩声中,叶开率大军到达北京城外,现场云集的一百多位中外记者,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况。
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乃至于主权沦丧,国人莫不痛心疾首,呜呼哀哉,而这一次,他们结结实实打了一场漂亮仗,而自此之后,叶开的声望无疑将达到顶峰。
在杨度亲自主笔的报纸上,大篇幅的记述叶开的生平大事,末了,他毫不吝惜地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自道光末,咸丰初,中极沦丧,国运暗淡,国人痛定思痛,负重求变,七十年来,可谓豪杰者,唯良赉臣一人而已。”类同的溢满之词,同样充盈着京城乃至神州的大街小巷,甚至在上海的剧场内,已经开始表演新的话剧,演的便是大将军王治两江的故事,而既《定军山》后,中国人第二步电影已经开始投拍,名字就叫《大将军王平边记》。
放眼望去,叶开就放佛步入神坛一般,高高在上,而偶有的一两句杂音,也早就淹没在铺天盖地的赞颂声潮中。
对于这样一个崇拜英雄的民族,叶开究竟该笑呢?还是该低声长叹?
“吾功吾过,后人评说。”进京前,在接受外国人的采访时,叶开只简短说了八个字,就匆匆离开。
典礼仪式无疑是空前的,载沣亲自为叶开治下76位将领授予勋章,封官加爵者另有143人,并赏忠敏郡王紫禁城乘撵殊荣,赐亲王朝服,五品以下,见忠敏郡王皆跪拜,另赏孙传芳紫禁城骑马,配东珠红石玛瑙双眼花翎。
官方的仪式过后,接下来就是庶民的狂欢,京城内,各大酒楼摆流水席清客的数不胜数,戏园子免票进入,名角通宵达旦的义演,就连八大胡同的妓女也赶上了形势,通通半价接客。
这种场景,是叶开始料未及的,或许就如老话说的那样,久旱逢甘雨,中国确实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国民士气了。
这究竟是福还是祸?叶开不清楚,事实上,他也没功夫考虑那么多了,可喜的是他终于有时间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