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不少国家已经差距到,事情渐渐有了一些变化,埃及的机场和苏丹位于红海的港口都十分忙碌了起来,许多大型的集装箱车辆,开始朝着苏丹和埃塞俄比亚边境前进。并且在北约各国短时间内,有大量的退役军人开始以各种名义出国,而终点不是埃及就是苏丹。
同时,联合国对于派遣维和部队到埃塞俄比亚的计划,也在加快进行,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有超过三千个各国维和人员,进入埃塞境内。这些维和部队,来至各个国家和地区,中俄两国以及朋友阵营的国家,也都有维和人员参与。
整个埃塞俄比亚的局势,绝对要比中东热闹多了,就连已经内战很久的叙利亚,完全被遮盖了一切风头。
如此频繁的动作,尽管媒体没有进行报导,可是却无法隐瞒国家机关的眼睛。反观,依旧很平静的索马里,只是在一开始又调集了一个装甲旅进入埃塞俄比亚境内后,就保持的平静。当然,也有不平静的地方,索马里航母战斗群在这段时间内,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亚洲,对中华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此时中索俄三国黄海海军军演,也正好落下了帷幕,而索马里演习舰队对外宣布,参演的军舰不会立即回国,而是和航母战斗群进行编队,继续访问中华的行程。届时整个航母战斗群外加一个两栖攻击舰群还会和俄罗斯参演军舰组成编队进入日本海,访问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基地——塞尔斯托波尔。
并且索俄两国海军同时宣布,根据两国之间的海军合作协议,索马里航母战斗群将会在塞尔斯托波尔进驻最少半年的时间。同时,俄罗斯海军的地中海舰队也会进驻索马里的八卦城军港,时间也是半年。
这则消息只不过是让全世界的视线转移了一下,让世界媒体有更多的头条可以选择。除了为此跳脚的日本外,各国眼睛真正关注的还是埃塞俄比亚境内。毕竟在亚洲也只能算是军事威慑,而在非洲那是再一次的兵锋相对,精彩程度自然无需对比。
北约为了避免和索马里正面冲突,采取雇佣兵的手段,这在世界各国眼中不是秘密。而索马里最近两天,也有了动作。武装mcv雇佣兵公司,这个已经开始进入世界眼中的雇佣兵公司,这次也接到了索马里国防部的订单,将会派出所有的雇佣兵部队,进入埃塞俄比亚协助索马里军队。
北约是由黑水出头,索马里也推出了武装mcv,美国这是纯粹的军事目的,而索马里则是军事目的外加宣传目的。不管目的是什么,都是斗争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进,半个月中,李岚哪里也没有去,一直都待在八卦城中,不是接见外宾,就是处理民生和政务,还有关注下局势的变化。
其实,此时的索马里需要他处理的事情并不多,打开外交局面才是最主要的工作,顺便看一下北约的武器支援抵达的情况。
索马里情报部门的间谍,为此都是二十四小时紧盯北约各国,并且及时将有效的情报送回。
如今北约开始将武器悄悄运抵吉尔马政府控制的区域,正常情况下,要想把那五十亿的装备都送到,最少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那三万个雇佣兵,也不是那么快就可以集结完毕,而且还有花费时间组建作战序列,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
当然,李岚是不可能等待他们都准备完毕后,才采取行动,战争又不是君子协议,也不是中世纪的骑士决斗。
他已经快要准备出手了,由于军火协议的事情无法保密,所以北约一直都在加快行动。还要一个月的正常时间,提高一倍的效率,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半个月的时间,当初李岚选择建造的维和轰炸机,也完成了十架,第十一架也快完成了。其中有六架已经被陆军航空兵部队领走,四架被海军航空兵领走,而空军则没有分配维和轰炸机的计划。
海军方面索马里海军舷号021的布尔奥航空母舰,组成的航母战斗群已经朝着红海出发,随同的军舰还有两艘神盾舰和两艘多功能驱逐舰以及两艘海蠍和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那四架维和轰炸机,也顺利登上布尔奥号航空母舰。
而就在这一天,李岚乘坐的专机突然抵达亚的斯亚贝巴,并且降落在已经被封闭的博乐国际机场。
在禁卫的护送下,下飞机后,乘坐专车直接朝着亚的斯亚贝巴市中心驶去。他的到来,没有任何的预兆,只是九百公里的航程,起飞降落一个小时多一点就完成了。(未完待续。。)
第548章 欣赏埃塞最后的风采
ps:先送上两章,今天还有三更至四更,在下午和傍晚送上。看书别忘了给票哦。
——————
李岚前往亚的斯亚贝巴的消息,自然是无法封锁的,只不过时间长短的问题。
在专机降落之后,很多人也都得到了消息。看到他如此疯狂的举动,很多人也是帮他捏了一把汗。毕竟全世界还没有几个国家的领袖,会在这种局面下,亲身进入这种高危险的地区。
就算是当年的布什,也不敢在美军刚刚占领巴格达的时候,起飞前往。如此场景,和那时候是何其的相似,而李岚就敢来到这块出兵占领没有几天的原他国首都。
很快,城内也开始有人散发李岚到来的消息,只不过这时候的亚的斯亚贝巴,经过了半个月的清理,近百万的阿姆哈拉族人,早就被赶出了这座城市,现在估计还在徒步在大草原上,向着西部方向走去。
这是奥罗莫族努力的成果,穆拉图决心一下,自然是要雷厉风行。不过,这位族长对于李岚的突然到访,显得更加的惊讶。
李岚的专车停在已经整修过的原总统府门口,当他走进穆拉图的办公室时,穆拉图仿佛惊掉了下巴一般,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好在惊讶过后,穆拉图也很快恢复了过来,两人也很快的聊在了一起,期间曾志华也在李岚邀请下,加入到这场会谈中。
三人的交谈无需翻译,也没有任何无关人员的参与。更没有做任何的记录,并且整个会谈过程。整个原总统府周围到处充满了强电磁干扰,所有的电子设备全部被屏蔽掉。各种频段的信号拦截接收器也布满了周围区域,防止还有一切抗干扰很强的微型窃听装置存在。
如此严密的保护下,三人整整谈论的超过四个小时,等李岚走出总统府的时间,已经中午十分。接下来才是对外公开的行程。至于李岚在里面和谁交谈?谈论了什么?外界尽管猜测很多,但也无法得到真实的消息。
结合最近索马里的军事动态,李岚此行难免令人想入非非。而就在他开始视察亚的斯亚贝巴的军队情况时,穆拉图很快就有了新动态。
由奥罗莫族掌控的原埃塞俄比亚国防军,纷纷宣布响应穆拉图的号召。脱离吉尔马政权,这位奥罗莫族的曾经的名誉长老尽管已经很努力在掌控军队了,但是他在族内的声望比起穆拉图来说,差了实在是太多了,更别说穆拉图背后还有众多的酋长和长老在支持。
只是短短一天的时间,在索马里军队的帮助下,近十万的军人脱下了军装,带着武器直接进入索马里军队控制的区域,期间也爆发了大面积的军事冲突。然而在索马里空军和陆军火炮的支援下,阿姆哈拉族组成的军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之前的同袍,现在的敌人和索马里军队汇合。
接下来。穆拉图马上借助这些改弦易帜的族人,组建本族的武装军队,并且马上就接收到索马里军方送来的大量军事物资。刚刚脱下埃塞俄比亚国防军军服的士兵,马上就穿起了索马里国防军卫戍部队的军服。并且也成功接收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直接就是鸟枪换大炮。
同时由动员兵组成的军官和教练团队,也跟随支援的武器装备。融入这支近十万人的军队。改弦易帜之后,这支军队的军费由索马里直接支付,普通士兵的年收入将会在原有埃塞俄比亚国防军的基础上,提高一倍。从原本的每年五百美元,直接提升到一千美元。换算为索马里先令,为八千索马里先令。第一个月的六百索马里先令,在他们接受军装时,也同时发放。
为此,索马里国防部短短几天内,就为此支付了近七千万索马里先令。要是加上军装和提供的武器装备,那这一次性所付出的金钱价值,已经超过了十亿索马里先令。
奥罗莫族军队拿到军饷和新军装后,也彻底焕然一新,在穆拉图的带领下,开始进行简单的操练,尽可能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爆发出更强的战斗力。
为此,吉尔马政府也紧急做出应对,为了不至于让埃塞俄比亚局势崩盘,北约开始进行额外的军事援助。大量的单兵武器和子弹被运抵吉尔马政府控制的区域。
整个阿姆哈拉族也紧急动员起来,大量的年轻人进入军队,短短几天的时间,在北约的支持下,吉尔马政府在数千万人口的支持下,疯狂武装起了五六十万军队,并且北约大量的单兵武器装备,也源源不断的进入埃塞境内,成为吉尔马政府进一步扩大武装的基础。
在这场争端中,就属那些军火商最高兴的,国家贩卖的军火他们插不上手,但是那些流传于世界的ak…47,对它们来说也是不小的买卖,十几家国际军火商,短时间就筹集到五六十万把,由北约购买、运送。
短短几天的时间,埃塞俄比亚境内各种武器大规模的运抵,分发,武装人员大量的激增。局面,也越来越难以控制了。
而作为这一切的制造者之一,李岚此刻正在很有兴致的欣赏着亚的斯亚贝巴城内外的风光。
作为非洲最著名的大城市之一,亚的斯亚贝巴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现代也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城内有大量的外资的商业气氛,如世界第一的沃尔玛超市,还有各种世界快餐小吃也占领了这座城市。
并且很多非洲组织的总部也都设在了这个城市,比如说非洲联盟和自救发展联盟的总部都是在亚的斯亚贝巴。在这个城市中,还有大量的外国大企业工厂和办公大楼,来自全世界超过六十个国家的大使馆也都坐落在这个城市。
在以前这座城市是北非的一个象征,今天它那象征的地位也没有减少多少,只不过现在的象征是战乱,而以前是象征非洲的未来面貌。
战争带来的是文化好经济的灾难,亚的斯亚贝巴也没有例外,尽管战火没有烧到那些外商产业,也没有伤到住宅区,但是也对很多设施进行了破坏。
加上战争带来了混乱,到现在尽管亚的斯亚贝巴已经恢复了秩序,可是当初的繁华已经不再。需要一旦不短的时间来缓和,想要尽快恢复以往的繁荣,那根本不可能。毕竟在这个gdp只有五百亿美元左右的国家,很多的份额都是在这个城市,承受了战争的洗礼,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够回到战前。
不过,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到李岚欣赏这里的心情,乘坐在专车内,缓缓的行走在城市的郊外,看着这片已经快要姓李的土地,哪怕是荒芜,心情也是愉悦的。更何况,亚的斯亚贝巴的绿化一直都很好,景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一路走来,李岚看到最多的东西,不是景色,而是路边时不时被摧毁的坦克,有些是在这场战争红被摧毁的埃军坦克,有些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