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蒋子丹
【,】
序言
听说在网上写小说最考验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就忽发奇想要去试一试,因为心里酝酿了多时的一部小说正好要讲故事。又听说网上的读者看小说,很挑剔,很无情,尤其是对无名的菜鸟,三五天没有人问津,就把你给冷藏了,除非你有绝活。这似乎很具挑战性,于是更有了侥幸的心情。
进得天涯社区舞文弄墨版一看,长篇小说连载总有好几百部吧,人气高的热贴,点击量好几百万,跟贴不断刷新热闹得很。没人气的,好几个月不过两三千人来看,中间有一半是楼主自己的贴。
选个心情不错的日子,我这只菜鸟就出发了。至于网名,想来想去决定叫“老猫如是说”,为的是亦庄亦谐,不要过于搞笑,也不要过于正经。看见新来的都要打招呼拜码头,赶紧写了《老猫如是说发贴辞》贴了上去:
各位网位,你们好。
楼主老猫如是说这厢有礼了。菜鸟上路请多关照。
好像在网络上贴小说,开篇都得把故事梗概先写一写,主要人物的命运也得交待一下,但是这次老猫想把这段给回避回避。原因是从标题《囚界无边》看大约已经可以猜测,它跟囚犯的生活有关,有囚犯肯定得有警察,它将涉及警察与囚犯的关系。
设问:警察和囚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猫和老鼠的关系,天敌也。
这个答案要是在常态之下,肯定是回答正确,加分无疑。可是,假如是在非常态的环境里,他们之间的关系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呢,一不留神变成了嘴唇与牙齿的关系也未可料——唇亡齿寒呐。在这部小说里,环境之变会很突然、很紧张,其中的人物命运和相互关系也会变得很微妙、很特别。怎么变?还得走一步看一步。
我希望笔下的人物,即有传奇性,又具合理性,也期待在故事进行中,我和你都为他们揪心揪肺,甚至在某些环节跟他们一同伤心落泪或者开怀大笑。做不做得到,还得看我的功夫……不,应该说我们的功夫怎么样。要是我们在现实中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却能在小说中左右人物的命运,总归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吧。
在我的家乡,做手艺的人有一种自我减压的说法,叫做“草鞋没样边打边像”,意思是不说大话,不做承诺,顺其自然地做活儿。我想象,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空间里写作,是不是可以套用这个说法,给自己营造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呢?比如说,当我对某个人物的命运把握不住的时候,请网友们出谋划策,挑选出一个最合适的方案来安排他(她)的走向和结局,甚至当你的他的我的方案都很具合理性,我们之间又不能互相说服的时候,并列出ABCD多种方案来假设他(她)走向和结局;当我对某个情节的设计没有自信心的时候,把自己的困惑写出来,请网友们评头品足,以致在承受了摧毁性的打击之后,重新结构,求得上乘之选……诸如此类,都是我这个网络新手在上路之前所做的假想,是否合适,有没有可操作性,还得看实践的效果。因为变数太大,还是不要用梗概来规定它吧,这就是“草鞋没样边打边像”。
这段发刊辞,代表了我在上路之前对网络写作的全部认识。事实证明那的确只是一个菜鸟的想象。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从这儿上路出发了。并且在我要讲的故事之外,亲历了另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果当初不曾如此幻想和实验,我是想不到也虚构不出来的。
好了,不唠叨了。现在咱们言归正传。
1
市看守所新任狱医沈白尘,拎着拖箱一步跨进囚车里,脸色有些难看。
上岗第一天,他搭囚车去报到,本来说好坐驾驶室,临上车发现里边已经没有位子,要走只能和嫌犯一起坐在车厢里,沈白尘被这个变故搞得很不开心。
他砰的一声把车门关上,听任法警从外边将门锁了,举手投足刻意显出一种狠劲儿。
坐下后,沈白尘看见了对面的一双脚,确切地说是一双鞋,一双正宗的耐克牌运动鞋。灰色的面料很精细,没有太多装饰,一看就觉得很斯文很高贵。这是耐克公司今年推出的新款精品,前几天他在耐克专营店徘徊了一下午,到了也没敢下手买一双,因为太贵了。眼下这双鞋居然出现在囚车里,一个令人尴尬的场所。
沈白尘的目光顺着那双鞋,沿着质地优良的纯棉休闲裤往上爬。他看到了一双被手铐铐住的手。那双年轻的手,有着白皙修长的手指,即便受困于桎梏之中,姿态仍然优雅。再往上,他看到了一张疑似沉沉入睡的脸,那张脸苍白憔悴,却英俊得无懈可击。沈白尘顿时对这个同行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想不出,一个有着这等衣着品位,长着这样一双手、这样一张脸的青年人,会因为什么样的恶行身陷囹圄,沦为阶下之囚。
这时,一束目光从对面射过来,在他身上刷来刷去,让他感受到某种非物质的力量。沈白尘从那目光里读出了惊诧:你怎么没戴铐子?
对方果真把他当成了“自己人”,但沈白尘马上看到了对方的反应,惊诧里边又增加了愤愤不平:你小子凭什么不戴铐子?!
是啊,在这辆不同寻常的汽车上,手铐就是车票,没有票怎么上的车?人家感到惊讶很正常,你的笑就代表轻视,他愤愤不平也正常。为了回避那一束不甚友善的目光,沈白尘把眼皮耷拉下来,那双高档耐克鞋再一次进入了他的视线,也再一次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对方的眼睛也没闲着,不断在他的身上瞄来瞄去,最后定格在他胸前的耐克商标上。
就是这个简单的对钩,让他们同时抬起眼睛,专注地对视。沈白尘发现对方原本非常锐利坚硬的目光,忽然去了锋芒,柔软了许多,虽说依然传递着疑问,但其中的愤慨已经被好奇的询问替代:你是什么人?
这一刻发生的变化,很久之后沈白尘都想不清楚。不就是一个品牌的符号吗?一个在全世界拥有成千上万消费者的流行品牌,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在一瞬之间,使两个年龄虽然相仿,但身份迥然不同、心情大相径庭的人,迅速找到了某种共同点。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共同点,让一个嫌犯的命运,进入了狱医沈白尘的视野,并促使他带着与自己的职业不甚相符的同情,去关注对方。
沈白尘给出了一个坦然的眼神。要是那人足够聪明,完全可以做出判断,他不戴铐子不是特权也不是疏忽,他本来就是自由人。
那人果然读懂了他的眼神,片刻之后,忍不住小声问道:你是记者?
沈白尘摇头否认,并不说明身份。
对方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继续猜:那就是作家,混进来体验生活的。
沈白尘仍然摇头。
这就让对方完全没辙了。除了作家、记者,可能为出于职业需要而混迹于人犯之中,谁愿意跟这儿待着?
沈白尘看看他腕上的手铐,反问:你呢,你怎么回事?
那人像被蜜蜂蜇了鼻子,毫无征兆地激动起来:怎么回事?天知道怎么回事!我怎么知道那个倒霉的取款机,他妈的怎么搞的,精神错乱,你要一百它非给你一千,你要一千它非给你一万,而且还没完没了,给你给你给你,你想不要都不行……
这个回答叫沈白尘眼睛一亮,露出惊讶之色:我知道你是谁了……你叫魏宣……
对方像受了惊吓,愣住了。正要搭话的时候,囚车吱的一声停下,押车的法警从驾驶室跳下来,边跑边喊:到了到了!准备下车!
2
看守所的大铁门隆隆打开,囚车驶入一块高墙四合的空地。与大门相对的,是另一道小些的铁门,左右两边的墙上贴着明显的标记,分别指示着监区和办公区,进来的人抬眼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沈白尘有意放慢了动作,让魏宣先下。他觉得在那块指路牌下边,同途殊归的结果会更加刺激对方。从猜出跟自己同车而行的人,就是柜员机盗窃案的主角魏宣,小沈的同情心一时泛滥得不可收拾,既然不能帮助对方做什么,减少刺激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魏宣的案子早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当魏宣还在逃亡的路上不知去向,有关他的行为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争论已经遍地开花。小沈在广播电台的女朋友鄢嫣正竞争法制栏目的岗位,立刻决定加入讨论,策划了系列普法节目《是陷阱还是馅饼——面对傻瓜自动取款机》,组织听众和专家自由辩论,果然.炮蹿红,从此进入著名主持行列。作为鄢嫣的后台顾问,沈白尘对本案的全过程越多了解,越同情魏宣。
争论的焦点在于魏宣超额取款是否犯了“盗窃国家金融机构”之重罪。如果不是,可能轻判或退还多取的款项,转至民事法庭处理无罪开释;如果是,判个无期、死缓也是可能的。为什么同一个案子的判决差别可能如此巨大,概因为在中国还没有针对电子银行系统的专门法律。法律上的不确定性,考验国家权力机构乃至全民的智商,也使得魏宣的案情具备了扑朔迷离的魅力。
银行方面一直态度强硬,认定魏宣的行为纯属盗窃金融机构罪。当魏宣在逃亡路上打电话说要承认错误,退回款子,或者加倍赔偿以了结此事的时候,银行方面表示这一切都为时晚矣,窃取巨款,携款潜逃,实属犯罪,不是认个错误就能完事的。显然,当事银行是要以魏宣判重罪来减轻自己的责任,同时杀鸡给猴看,以儆效尤。
银行的态度显然叫大家觉得有些过分,一时贪恋不劳而获的钱财,事后还想认错却不被接受,明摆着要把这个青年送上不归路。尤其是一个相当级别的银行行长出来说话,认为在中国银行完全处于弱势,而不是传说中的垄断行业,更搞得一石千浪,百姓哗然。互联网上相关的贴子,写得那个精彩,鄢嫣一边写方案,一边不停地推荐给沈白尘看,有些片断真叫他过目难忘:柜员机出假币银行免责,储户账号被盗本人自理,多给你钱义务归还否则算你盗窃,少给你钱欲告无门活该算你倒霉……还有人干脆说,银行不是弱势,而是弱智,柜员机出了差错,先拉着厂家全额赔款,再嚷着要给取款人判重刑,幸亏你是弱势,不然储户还有活路?
沈白尘和鄢嫣受了感染,一致认为节目虽然号称不偏不倚保持中立,辩者发言不代表本台立场,但倾向性态度不能没有。据此他们把为魏宣说话的称为正方,为银行说话的称反方,然后在时间分配上也做了手脚,正方多说,反方少说。鄢嫣还找了不少西方媒体关于类似事件的报道,作为链接咨询,效果特别好。其中《每日邮报》报道的英国东部城市塞恩斯伯里,柜员机“终极买一送一活动”尤其搞笑。有人发现柜员机出错,立刻奔走相告呼朋唤友,前来共享嗟来之食,获利者手里攥着一大沓钞票,面带微笑离开,队伍仍然渐排渐长,直到柜员机里现金告罄。事后银行采取了自动销账的措施,而不是追究取款者责任。出于立场倾向,鄢嫣刻意回避了那些由银行起诉当事人的例子,这就难免让听众产生某种错觉,好像除了中国以外,所有国家对待这类案子都是银行买单。连沈白尘这样的知情人,听来听去都听出了同样的错觉。
事后沈白尘对鄢嫣说,你们这些做喉舌的真不好惹,说媒体既可兴邦,又可乱国,既可害人殒命,又可刀下留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