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段记载,表明了此事发生三年之后,雍正才听说了自己的这些事情。当时他怒不可遏,专门写了本书,名字叫《大义觉迷录》,把这些细节全部记录下来。
他记录这些事,目的是什么呢?
很快我们就会知道。
(11)受害人曹雪芹
知道了这些事情之后,马和尚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问曹雪芹:喂,小家伙,你说他们说的这些事儿,是真还是假?
曹雪芹:你认为呢?
马和尚:……我认为……嗯,小家伙,你能不能,嗯,去那顶轿子里,问问小尼姑妙禅,愿不愿意请我喝杯茶?
曹雪芹:……我琢磨着够呛。
马和尚:为啥呢?你看我,胳膊粗,力气大,一顿饭少说也能吃二十个大馒头,哪点配不上她?
曹雪芹:拜托,你是个和尚,人家妙禅是个小尼姑……再者说了,就算妙禅想要还俗,也不会挑着你这样的饭桶嫁啊,你说是不是?
是你个头!马和尚非常之气愤:我又没说要娶她,我只是想带妙禅去山野之间,寻一个山清水秀的所在,彼此结庐而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蝉鸣深巷中。如此悠悠岁月,方不虚此生啊。
曹雪芹大喜:想不到你这秃驴竟是如此的风雅……果然是我辈中人啊。
马和尚:既然如此,小家伙,你就替我们安排一下吧,等我们有了娃娃……我的意思是说,我一定会重重地酬谢你的。
曹雪芹道:等到了苏州拙政园,我一定替你安排。
马和尚很是失望:还要等到苏州?为什么不能是现在?
曹雪芹道:说你傻,你就是傻。我们跟着这伙人一路走,里边夹杂着不知多少雍正的眼线,现在他们虽然不敢告密,可这事迟早会被告发的。你现在约了妙禅出来喝茶,万一被人认出记住,到时候你掉脑袋事小,妙禅岂不惨了?
马和尚:……有道理,怎么你就不怕被别人认出来?
曹雪芹:我今年才10岁,谁会留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马和尚:……小家伙,你可真有心眼……那你为什么要跟着这伙人一路走呢?还替他们编写唱词骂雍正?
曹雪芹:还不是雍正想要禁绝清官!
马和尚:禁绝清官……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这小家伙曹雪芹之所以跑这么远来看热闹,是因为他对雍正怀有一种刻骨的仇恨,所谓阶级苦、民族恨。这曹雪芹,年龄虽然不大,却是雍正经济体制改革的受害者。
具体来说,就是雍正的经济体制改革,将曹雪芹寄生于其中的大观园给抄了,让这个满肚子花花肠子的小东西,再也吃不成宝姐姐林妹妹嘴上的胭脂,你想这小东西能不怀恨吗?
细说起来,雍正这一项旨在杀尽清官、培养贪官的经济改革,不明何故,竟尔受到了后世史学家的大力吹捧。真是让人不明白史家何以对贪官如此的钟情,又何以对清官恨之入骨。
雍正的这项灭绝清官的计划,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称之为“耗羡归公”。
(12)彻底灭绝清官
所谓“耗羡归公”,是由山西巡抚诺岷提出来的一个划时代的建议。
话说有一天,雍正坐在宫里闷闷不乐,诺岷来了:陛下,咋的了,谁又惹你了?
雍正说:没人惹我,我就是不开心。
诺岷:不开心也总该有个理由吧?
雍正:这理由……实话跟你说了吧,我特别憎恨清官。
诺岷:……为啥呢?
雍正:你先说,老百姓为什么需要有我这么一个皇帝?
诺岷:还不是因为……明白了,老百姓需要皇帝,那是因为贪官污吏横行的缘故。你想啊,那贪官污吏抢男又霸女,说砸你摊子,你就是非法商贩;说拆你房子,你就是非法建筑;说不让你上访,你就是精神病。逼得老百姓上吊投河,走投无路,这时候他才会苦盼着皇帝出来替他主持公道。如果这天底下的官都是清官,老百姓安居乐业,谁还理皇帝你这个槌子?
雍正:……王八蛋,你说得这么明白干什么?
诺岷:我说得明白,那是因为我已经有办法解决掉这个麻烦。只需一个小小的办法,我准保让天底下的官,全都成为贪官,让天底下的傻老百姓,都哭着喊着管你叫明君。
雍正:快说,什么办法?
诺岷:这个办法就叫“耗羡归公”,也就是严打各级领导干部的私设小金库。
雍正:严打小金库……可清官没有小金库啊。
诺岷:正是因为清官没有小金库,才能够通过这次体制改革,将这些家伙一次性地清理掉。
雍正:……我明白了。
传旨: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私设小金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大吃大喝,公款消费,公费旅游,公车私用,连醉死在酒桌上的衙役都敢申请朝廷抚恤,群众意见沸沸扬扬,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
这次严打小金库,是动真格的了。由上而下,派出多名审计干部,浩浩荡荡地杀奔各级领导的办公桌。所有的领导干部,都必须要将自己的小金库打开,接受审计检查。
要审计,首先得有审计法,依法办事嘛。
法规是这样规定的,先由雍正给各级领导干部的私设小金库画一条线:
县级干部,按每人私设小金库五万两银子计算。
知府一级,按每人私设小金库十万两银子计算。
巡抚一级:按每人私设小金库二十万两银子计算。
……就这样随着领导干部级别的提高,小金库的标准也翻番增加。
然后这些私设小金库,统统收缴朝廷,也就是送进雍正的库房里去。
县级干部,要给雍正送来五万两银子。
知府一级,要给雍正送来十万两银子。
巡抚一级,要给雍正送来二十万两银子。
……银子全部送来之后,再由雍正从这笔钱中提出一小部分,按提成的方式,打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账户上,也示皇恩浩荡之意。
如果赶上一位清官,两袖清风,一贫如洗,没有私设小金库呢?
对于这样不顾全大局的领导干部,雍正也不是不给出路的,软的有绳子,硬的有刀子,敞开盖的是江河,味道鲜美的是毒药。
随你挑!
(13)红楼春梦
在这世界上,清官并非是多么的罕见,但数量也不容我们做过于乐观的估计。
事实上,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他们既不是清官,也不是什么贪官,他们就是一个混日子的糊涂官。毕竟有油水的执法岗位少之又少,大多数官员,终其一生也难以靠上边。
所以雍正的“耗羡归公”政策一经推行,最先受到了有执法权的油水官员们的欢迎。他们立即冲出门去,逮住一群老百姓,随意找个名目罚笔款子,拿出点零头缴上来,就已经完成任务。
而绝大多数没有执法权的官员,在这个新经济政策面前,立即就傻了眼。
比如在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中提及的宁国府,也就是苏州的拙政园,这户人家的主人叫李煦,是曹雪芹他爹的姑姑家。这户人家不好归入清官或是贪官的分类之中,但有一点却是确切无疑的,李煦没有执法权,不能够靠钓鱼罚款解决问题。就算是他以前捞到点钱,也早已铺在了家庭建设上,给小曹雪芹买了胭脂往脸上搓。这时候,雍正突然开出一个庞大到吓人的数目让他缴上来,年已七十有三的李煦,立即就傻了眼。
没钱是不是?
没钱也好办,李煦发往辽东充军,累不死你也冻死你,李家的女人统统拉到集市上拍卖。小说《红楼梦》中凤姐的那未成年的女儿就是给卖到妓院做雏妓,曹雪芹不忍心实写这人世间的悲惨场景,就写农村贫困户刘姥姥把这个可怜的孩子从妓院中买回来了。
可现实之中,一个农村贫困户哪买得起妓院中的摇钱树?
雍正登基第一年,就有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及粮道官员九人,被抄家灭门。
实际上,所谓凤姐的女儿,在历史上也是实有其人,她就是李煦的孙女李香玉。同时有人怀疑她同时也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本人,甭管是不是,反正她是曹雪芹的女朋友,这事绝对错不了。
曹雪芹将李香玉藏了起来,继续玩吃胭脂游戏。
所以这小曹雪芹,他对雍正这厮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听到有人骂雍正,就亢奋得无以复加。
说起那曹雪芹,和人类历史上的所有天才文人一样,都有一个醉生梦死好吃懒做的良好习惯。从他爷爷曹寅那代起,就是康熙的家庭教师。后来康熙将曹寅安置在苏州,出任纺织局局长——所谓江宁织造是也。当时的纺织工业是一片空白,曹家的任务,实际上不过是康熙设在江南的一个秘密据点,一个办事处,负责筹措康熙去江南旅游的费用,还通过密折的形式向康熙打小报告。
等到曹雪芹出世时,曹家、李家已经成为江南大豪,尽管家居生活没有《红楼梦》书中忽悠的那样腐朽,但至少曹雪芹的童年生活,跟贾宝玉还是有得一拼的。
但雍正禁绝清官,曹家因此而受到拖累,被搞到倾家荡产。小曹雪芹如何肯甘心?他藏起了变天账,日思夜想,只琢磨着夺回失去的天堂。
但是如何做才能够夺回失去的天堂,再抱着姐姐妹妹们啃食她们红唇上的胭脂呢?
小曹雪芹左思右想:要不,我就写本《红楼梦》,看看能不能弄点稿费再说……
(14)误入大观园
曹雪芹带着马和尚来到了苏州李家。
一幢破旧的老宅子,墙已倒,屋已塌,进门就见半人多高的荒草,垃圾堆里睡着一个肮脏的乞丐:芹二爷回来了?快点把身上的衣裳脱下来,二爷就剩下这么一件行头了,万一弄破了,就没办法再穿出去了。
知道了,知道了。曹雪芹没好气地说道,顺手将身上华贵的衣衫脱下,交给乞丐,挂在一棵树后。看马和尚狐疑地盯着那乞丐看,曹雪芹就介绍道:这是我的老家人,焦大。以前我们家可阔了,光是负责倒马桶的小丫鬟,就有几百个,可是现在……总之,还是要艰苦朴素,你说对吧?
可能……对吧。马和尚心不在焉,跟在曹雪芹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草丛里,继续往里边走。
里边居然有一个月形门,门口坐着一个老大娘,正在纳鞋底,她拿眼睛斜睨着马和尚:芹二爷回来了,你快点进去劝劝小姐吧,别让她再弹琴了,都这时候了,万一让官府知道了……
知道了又怎么着?知道了他们还能把我的卵子咬掉不成?曹雪芹勃然大怒,口不择言地骂道。
马和尚大乐,拍了拍曹雪芹的小脑瓜:这就对了嘛,男人就是这么个说话法,整天文绉绉地咬文嚼字,你就不嫌恶心啊!
进了月形门,接着就是一个泛着臭味的污水湖,沿堤道行不多久,就听乐曲之声传来。
前面一座凉亭,绿瓦红廊,红色的廊柱上贴了张纸,上书“潇湘馆”三个字。一个比曹雪芹年纪略小一点的女孩子,正坐在凉亭中,弹奏着古筝:
风萧萧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惙,
素心如何天上月。
十岁的曹雪芹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望着凉亭中的女孩,满眼尽是凄迷之色。
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