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自有真情在!他们关心的不是我步鑫生个人,而是关心着改革事业。

◆不以成败论英雄

在家休整了一段时间后,我应友人之邀,含着眼泪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踏上北去的道路,再次创业。我先后去了,北京、辽宁的盘锦、河北的秦皇岛。我北上这些地方,当地的党政领导对我十分器重,信任有加。通过我的努力帮助,改变了一些企业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离开海盐北上时,我连差旅费都有困难,只能靠亲友资助,而在北方奔波十年后决定退休时,我工作过的几家企业老总十分理解我的处境,尊重我定居上海的选择,出资帮我解决了买房的困难。

二十多年来我既有过喜悦的辉煌时刻,也有过痛苦不堪的烦恼。

以往没有时间去思考很多问题,在上海定居后,我有了较多的时间去思考探索,慢慢领悟出一条十分重要的道理:不以成败论英雄。对己对人只要用这个态度,就会心平气和。企业改革也是如此,改革无止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的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改革措施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第04章 冯根生:我的“青春”基因

【冯根生小传】

冯根生被称为三十年来最“长寿”的企业家。

1949年,年仅十四岁,出生在杭州的冯根生进入“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当学徒,成为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办的这家著名中药铺的关门弟子,从这时起他就与中药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已经在药煎香熏里走过了将近六十年的岁月,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中药业的“长青树”。

1972年,冯根生在原胡庆余堂制胶车间的基础上,创建了杭州第二中药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他是国企改革的“出头鸟”,1988年,全国第一届优秀企业家评选,冯根生是浙江企业家中入选的第一人。

1992年,他在杭州第二中药厂的基础上创办了青春宝集团,并与泰国正大公司合资成立了正大青春宝制药公司。1996年,青春宝集团兼并了濒临倒闭的胡庆余堂,并帮助它迅速壮大。如今,青春宝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中药企业之一。当2008年1月七十四岁的冯根生辞去正大青春宝总裁职务时,他已在同一家国企当了三十六年的“一把手”,这让他成为中国最“长寿”的国企老总。

在这三十多年间,冯根生曾因研发“来自宫廷秘方的补药”——畅销一时的保健药品青春宝、搞“豪华接待室”、“儿子兼并老子”等事件而多有争议。在这些事件中,有三起事件更是引起了较大的争论。

一是“罢考”风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企改革步入低谷,但来自各个政府职能部门考核厂长的风气却愈演愈烈,财务、用工,以至计划生育政策都成了考核内容。而其时,青春宝是华东地区最赚钱,也是品牌度最高的药厂;冯根生善于经营,但性情刚直敢言。

1991年,正当他为了市场销售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上级主管部门通知他去参加一场经营管理考试,他愤而罢考,闹出了震动全国的“罢考”风波,按照冯根生后来的说法,“罢考罢了形式主义”。

二是“靓女该不该先嫁”的争论。1992年,青春宝被正大控股。在之前人们的观念中,拿出来与国外合资的都应该是一些濒临倒闭、实在经营不下去的“丑女”,像青春宝这种盈利能力很强的“靓女”与外商合资,很有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日后来看,这个争论基本上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那些国际资本并非慈善组织,如果没有升值的潜质,则根本不具备被收购的可能。冯根生在评说青春宝合资一事时,自称是“被迫披洋衣,欣然换机制”,言下之意,是通过出售控股权的方式摆脱原有的体制。而客观上,他也因“披上洋衣”而得以继续掌控这家由他创办,却在资产上跟他没有关系的企业。

三是被媒体喧炒的“冯根生难题”事件。经历了1992年和正大集团的合资,而进行的第一次企业改制后,九十年代末,国企改制之风劲吹,经营者和员工持股蔚然成风,正大青春宝计埘第二次改制。1997年,经主管单位批准,青春宝集团拿出20%的国有股份卖给职工持股会。董事会认为作为总裁的冯根生,应该至少买下2%的股份,按照资产评估,这部分股份需要三百万元的认购资金,而冯根生当时的月薪只有四百八十元,多年积蓄凑起来也就一二十万元,三百万元对于冯根生来说无疑天文数字。半年后,冯根生贷款二百七十万元才得以解决这个问题,而按照正大青春宝当时的利润增长速度,已六十三岁的冯根生要还完这笔贷款,至少需要十二年。

可以说,冯根生所见证的既是我国中药业从古老走向现代的发展史,又是共和国从计划走向市场的商业史。

1949年1月,迫于生活,十四岁的我到“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做学徒,成为这家百年老店解放前的关门弟子。我从1972年起担任青春宝集团前身——杭州第二中药厂的主要领导。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至今,我和我的企业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一次次冲破旧体制的束缚,在国家没有追加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将一家固定资产只有三十七万元的“作坊”,发展成年销售收入十九亿九千万、利税五个多亿的现代中药城。改革难,国有企业的改革更难,要改革发展,必然有矛盾有斗争,要有人当“出头鸟”。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旧体制的束缚,我一次次地成了“出头鸟”,其中印象最深的,至少有十次。

◆好药多磨,推出“青春宝”

青春宝是我们产品中的“当家花旦”,我们集团就是以它的名字命名的。如今,它已经走红了近三十年,在杭州市场上牢牢占据着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在浙江省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这在“各领风骚二三年,二三年后就玩完”的国内保健品市场上,称得上是一个奇迹。回想当初青春宝诞生的过程,充满了突破和斗争,比电视剧还“电视剧”。

那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化大革命”虽然结束了,但是一些条条框框仍旧束缚着人们的头脑。那时候,药品市场几乎是治疗药一统天下,保健药被斥为是为“资产阶级、剥削阶级老爷太太”服务的,没有人敢生产。

我们江南地区生活富裕,老百姓有服用保健药品的传统。我当年在胡庆余堂做学徒的时候,就亲眼见过中药保健品受欢迎的“盛况”。

就是在“文革”那样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仍出现过几次全国人民集体“打鸡血”、“喝红茶菌”的热潮。这说明,保健药品肯定有市场。在生产中药治疗药的同时,我和我的同事开始寻找中药保健品的药方。经过反反复复的搜集、筛选和比较,我们终于闯进了古代帝王的宫闱,找到了一剂名为“益寿永贞”的药方。为了证实它的效用和能否用现代化方式生产,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投入实验的动物就超过了一万只。事实证明,它对增强思维活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心肺功能等方面都有独特功效,对气阴两虚的中老年体弱者具有良好的滋补保健作用。我们把它命名为“青春恢复片”,后来就改名为“青春宝”。

别人是好事多磨,我们是好药多磨。就是这样一种药,我们去上级部门审批时,却被一位领导斥为“不为工农兵服务”,犯了“方向性错误”。结果当然是不予批准。祸不单行,另有一位名头很响的专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从这种药的名字看,就违反了自然法则,违反了唯物主义世界观。一个“方向”,一个“世界观”,两顶大帽子,的确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压力面前我没有退缩,是好药就不怕多磨。我一方面找各级领导申诉,力争取得支持,另一方面大着胆子,想出一个“出口转内销”的办法——先把青春宝放在工厂小卖部里进行内部销售,取得口碑。一些外宾和国内文艺、演艺界名人服用了青春宝后,感觉效果显著,香港等地的报刊还做了报道,之后一传十、十传百,最终轰开了内地市场的大门。

◆厂房——从破庙到中药城

青春宝集团公司的前身,是杭州第二中药厂。它是1972年从胡庆余堂的郊外车间升级而成的,我担任了这家厂的首任厂长。当初“分家”时,杭州第二中药厂只有三十七万元的固定资产,那时候,全厂穷得找不出一台电动机。一家连一台电动机也没有的工厂还叫工厂吗?

“树根草皮破厂房,黄泥路面篱笆墙。脚踏肩膀扛,满眼破灶桶锅筐……”这是刚和胡庆余堂分家那阵,我厂一位小青年的,“纪实创作”,说得一点不夸张。

建厂不久,一个工作组来我们这里检查,临走时留下一句话:这哪像生产药品的工厂,简直是电影《夜半歌声》里那座鬼气森森的破庙!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刺激,在厂里那间当做食堂的破草棚里,我对全厂职工说:“我们承认贫穷,不能甘心贫穷;我们承认落后,不能甘心落后。

十年后,要把我们的工厂建设成国内一流的企业。”当时,许多人不相信这句话,还有人把它当成了笑话。

在国家没有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我们依靠自我滚动,开始了艰难的厂区改造——当初真是难得很,连修路用的水泥,都是从旁边的企业借来的。就这样,一条条道路修起来,一座座厂房盖起来,一片片花草种起来……今天,它已经是“旧貌换新颜”了,仅厂房就升级换代了四五次。不夸张地说,今天的厂区,既像一家高档宾馆,又像一个大公园,仅厂区的绿化面积就达到4。5万平方米,占到厂区总面积的40%以上。

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改造,当然遇到了不少阻力,发生了许许多多可笑、可气又让人深思的“故事”。这里只捡早期的三件事说说,它们都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第一件事是修高档次的接待室。那时候工厂只管生产不做营销,我们决定要两条腿走路,接待八方来客,修建一个高档次的接待室。接待室建好后,里面摆上了沙发,铺上了红地毯。这可刺激了某些人:红地毯是国家领导接见外宾时才铺的,你一个小小的科级工厂有什么资格铺它?一时间,惊讶的,起哄的,告状的,指责的,都朝着我们来了。

关键时刻,当时的杭州市委书记厉德馨旗帜鲜明地支持了我们。他指着另一间在建的接待室说:给这里也铺上红地毯!

另一件事是修建“双宝素”大楼门厅。双宝素是杭州第二中药厂当时的另一个保健拳头产品。为了扩大它的生产,我们决定投资修建新的双宝素生产车间。我想,既然是搞基建,就要让它二十年不过时。为了体现现代化、人性化特征,我们在车间一层设计了一个较大的门厅。

这下,一些权力部门的实权人物又不干了,他们说,一个国企的中药生产车间,要这么大的门厅干什么?有了厅就是“楼堂馆所”,不能批。那次我真急了,我最听不得这样两句话,一句是外资、合资的企业可以豪华气派,国企就该破破烂烂,还有一句是西药厂应该整齐先进,中药厂就该脏乱差。当时我拍着桌子说:“宁可贷款不贷了,大楼不盖了,门厅一定要保留!”结果,这么一斗,门厅真的保留下来了。

第三件事最有戏剧性,这就是“宝丹二亭”事件。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